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第1句】: 岳阳楼记中 1 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2表达作者广大胸襟的句
1 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表达作者广大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总写岳阳楼大观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 衔远山,吞长江
5第二段中前人之述矣照应上文那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试怎样叙述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手段交代什么内容 有何作用 寓情于景 交代了作者渴望报国的情怀 侧面表达作者的感情
7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 做记的缘由 ,然后又是入景,触景生情,用一句————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自然呢引出下文,所写景不同,情亦不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形成鲜明对照
最后否定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鲜明观点
10作者不对景色进行具体描述的原因是————作者主要抒情
11不同景生出了不同情 这两种是怎样的人 平凡的人 高尚的人
1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有什么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作者用两段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其用意是什么 烘托中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古仁人之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与————以物喜,以己悲形成对比
15或以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古仁人,迁客骚人
可能有不对的
【第2句】: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全文内容:《岳阳楼记》范仲淹 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白话翻译: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在岳阳楼上刻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自己的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赶路,桅杆倾倒,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猛虎吼叫猿猴哀啼。
(这时候)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抬眼望去,觉得尽是萧条的景色,一定会感伤到极点而产生悲伤的情绪。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的海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和小洲上的花草,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来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啊?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那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