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系统赴中山大学学感言
中山大学的校训的含义是什么?
中山大学校训是山先生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笔提。
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
《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实际上以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为指导原则,使封建时代读书人不违背封建宗旨,成为封建主义的接班人。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
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
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
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
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
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
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首先,孙中山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他所指的“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更值得重视的是,孙中山的“博学”而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文化知识的人才。
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
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
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第三,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
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
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
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由此可见,孙中山把造就振兴中华置于自己肩上的人才学校,作为“好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服务崇高理想的人,育的是合格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
第一,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校教育的方向,孙中山强调为革命造就人才,我们今天应给予继承和发展。
第二,学校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孙中山强调学生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不要把学生造就成新的欺负人民的新贵,这表明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科学地发展学、问、思、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孙中山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问、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是,在坚持教育基本路线前提下必须坚持广博的学识,独立的思考,分辨正确与谬误,批判抵制社会和国际的错误思潮,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
在社会主义开放与改革新时期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教育遗训,是时代赋予我们新任务。
中山大学的校训的含义是什么?
中山大学校训是山先生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笔提。
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
《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实际上以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为指导原则,使封建时代读书人不违背封建宗旨,成为封建主义的接班人。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
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
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
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
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
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
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首先,孙中山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他所指的“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更值得重视的是,孙中山的“博学”而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文化知识的人才。
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
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
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第三,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
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
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
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由此可见,孙中山把造就振兴中华置于自己肩上的人才学校,作为“好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服务崇高理想的人,育的是合格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
第一,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校教育的方向,孙中山强调为革命造就人才,我们今天应给予继承和发展。
第二,学校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孙中山强调学生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不要把学生造就成新的欺负人民的新贵,这表明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科学地发展学、问、思、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孙中山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问、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是,在坚持教育基本路线前提下必须坚持广博的学识,独立的思考,分辨正确与谬误,批判抵制社会和国际的错误思潮,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
在社会主义开放与改革新时期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教育遗训,是时代赋予我们新任务。
什么是费改税
费改税,也称税费改革,是指在对现有的政府收费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用税收取代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少量的、必要的政府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体系。
其实质是为规范政府收入机制而必须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税费改革的思路: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取消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和提供普遍性服务收取的管理费,所需经费通过税收筹集,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
二是将体现市场经营服务行为、由服务者向被服务者收取的费用转为经营性收费,所得收入依法征税。
三是将政府为筹集资金支持某些重点产业和重点事业发展设立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费,用相应的税收取代,通过税收形式筹集资金。
四是保留政府向社会实施特定管理或提供特殊服务收取必要的规费;按照有偿使用原则,保留开发利用国有资源而向使用者收取的费用,并对资金实行规范化管理。
中山大学为什么不设在中山市
在中山市建中山大学为什么不好
中山大学,让人以为是在中山市呢
纠正一下 南几 的发言。
1924年的中山大学在广州石牌,而不在现在的康乐园(南校。
1953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山大学分出去了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华南师范学院,同时与岭南大学合并,因而从石牌校区迁到了岭南大学,也就是康乐园的南校区。
石牌老校区留给了上述“华南”系列的大学。
为什么要建在广州呢
因为:
【第1句】:广州是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
当时国民政府建立了一文一武两所高校,专门为民国培养最优秀的人才。
武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文是国立广东大学。
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第2句】:中大建立的时候,还没有“中山市”这个概念。
当时那里叫做香山县,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
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后来4月15日才改名为“中山县”。
1950年4月,中山县以其人口稠密、土地广阔、财税丰厚,被广东省民政厅列为特等县。
1983年12月,中山撤县设市,1988年1月1日升格为省辖地级市。
中山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
因此,“中山市”是1983年才有的概念。
在此之前一直是县城。
国民政府怎么可能把自己花了血本建立的顶尖学府放在一个县城呢
也就是说,1924年既没有中山大学,也没有中山市。
那时只有国立广东大学和香山县,这俩肯定不沾边儿。
中山大学并不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建立的(因为那时孙先生健在),所以没有理由把广东大学设在总统故里香山县。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