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舞赛后感言

06-12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写一篇:国际标准舞比赛后的感想。

我也不会,我也想问问大家

拉丁舞赛后感想190字

很荣幸与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了“xxxxxxxx拉丁舞大赛”

第一次,参赛我们没有经验,参赛前总感觉很紧张、手足无措,为此老师利用课余的时间,根据参赛要求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和每一个小细节切分的训练,并不断鼓励我们,使得我们在参赛前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参赛是紧张而激烈的,但对自己又是一种鼓动和激励,有句歌词这样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次比赛让我们的比赛道路上进步、成熟了不少,尽管一路走来分辛苦,但是却使我们多了一种充实自我的经历,多了一份比赛的经验,多了一份坦然面对的自信。

获奖说明我们具有实力,能经受考验与挑战,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或许明年的今天,我们会强进的对手比赛,但是我们要继续不断的努力和筹备,争取在比赛中发挥我们最好的水平。

更加希望我们明年有更加出色的成绩。

虽然这次舞蹈比赛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我要继续坚持好的学习习惯,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舞蹈比赛后的赛后感言作文

尊敬的领导、各位佳宾、各位评委、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家好

首先十分主办单位“中国少儿文化管理学会”给我这个发言机会。

我们且来自遥远的西部歌舞之乡号称西部黑明珠的石油城-----新疆克拉玛依市双语艺术学校参赛队。

我是领队姜平。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与紧张的赛事,由“中国少儿文化管理协会”主办的“中国少儿歌舞之星”大赛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落下了帷幕。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得到了主办单位“中国少儿文化管理学会”及陈爱莲舞蹈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新疆克拉玛依双语艺术学校向主办方及陈爱莲舞蹈学校为我们会务期间精心周到的安排的观摩交流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向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和持有公平、公正,具有时代眼光的专家评委们表示感谢

  我们都知道舞蹈是一种糅合音乐、美术、文学、肢体语言和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一个舞蹈一般不超过四、五分钟,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里舞者就能引领观众进入到他所需要的情绪和故事中去。

虽然我们的孩子还未达到一个专业舞者的水平,但在这次大赛中我看到了各个参赛队艺术色彩纷呈的作品,为我展示了新世纪少年儿童的自信、勇敢、勤奋和快乐。

在参赛过程中从作品选材的挖掘、拍摄的角度,艺术展现形式等方面无不渗透着指导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喜怒哀乐,我认为孩子们的表演很精彩,在这次活动中真是受益匪浅。

  今天是大赛日程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里,我看到了各个参赛者精神抖擞传神的表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好成绩,从而充分展现出了教师们的智慧和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这一天里,我看到了老师们不辞幸苦的与孩子们同喜同优,尽职尽则,任劳任愿的精神;在这一天里,我看到了塌实有序的工作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此次大赛提供了强有力的赛况保障;在这一天里,我看到技术精湛的艺术家们与评委们认真、专业、公正、公平的评价与耐心细致地总评;每一个赛场细节,无不渗透着一种精神。

那就是为舞蹈艺术教育事业做铺路石的精神。

  短短几天时间,不足让我们挥泪激情,更不足以历史铭记,但可以记载一种精神,传承一种动力。

正如即将在首都北京召开的2008年奥运精神一样,永不气馁。

几日的点点滴滴使我们彼此更加了解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将近日的每一个精彩片段串成了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希望“中国少儿文化管理学会”能够多提供此类交流活动,以便为幼儿们创建更好的展示机会,为教师们搭建艺术教育交流平台。

衷心的希望主办单位也能走进西部与遥远的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多交流。

  最后祝愿大赛圆满闭幕

  祝愿:尊敬的各位来宾、领导、艺术专家评委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愿:小朋友们生活愉快,满载而归,希望你们通过这次展示平台快快成长。

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勇往直前,正如我们的作品《快乐的孩子们》一样做一个追求快乐的人。

  希望大家到新疆克拉玛依来做客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 3月23日我怀着紧张又兴奋地心情参加了个人舞蹈项目的初赛。

到了比赛地点——天津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看到满大厅参赛选手和家长,我的手心都出汗了。

换好服装,按甲乙组集合后,跟随工作人员乘电梯来到大赛考场,抽签选号。

事先爸爸妈妈鼓励我重在,但我有些紧张。

抽签完毕,参赛的选手来到指定教室赛前热身。

我的手心里一直湿湿的,直到喊道我的选号,当音乐响起时,我找到了自信。

前52名选手了决赛,我以初赛名(初赛成绩)的成绩了决赛。

决赛考试。

选手们都来的很早,依旧是抽签选号。

有过初赛的经历,决赛我到放松了。

比赛完毕工作人员带领回到大厅。

爸爸妈妈姥姥立刻围问:“怎么样

的行吗

”,“挺好的”,听到我的回答看到我的笑容,大家都笑了。

妈妈常说一句话,“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付出就会有回报。

”这是我次参加天津市正式的舞蹈比赛,能的成绩,与多年来刻苦的训练和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我非常感谢舞蹈王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导,感谢班主任李老师一直的支持与鼓励。

今后我会努力,不骄不躁,进取,争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好学生,的成绩为二年一班、为万全道小学争光。

比赛对于国标舞发展的重要性,请说出完整的理由。

比赛就代表着舞者与舞者的相互交流,为什么要交流呢

交流什么呢

【第1句】:如果没有比赛舞者之间没有交流,舞者间就缺乏的相互学习的机会,这是对舞者个人的一个损失,对于舞蹈本身而言那就损失更大了。

设想一下如果10年之内全世界没有任何舞蹈比赛,10之后的舞蹈会是什么呢

----10年以后大家都各自跳着各自的舞蹈,先不说好看与否,舞者之间的套路差距会相当相当大,从而肯定会造成舞蹈分类的混乱(不恰当的例子就是中国武术,门派套路太多,想规范都难,貌似百家争鸣,实则混乱不堪.为什么奥运会有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就是没有中国武术呢

就是这个原因,太大了,太多了,太乱了.武术每个项目都去比一次,在分上流派,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就得延长一倍)

【第2句】:比赛让舞者相互交流新的动作,新理念,在专业裁判的监督和评判下,使舞步的潮流在规范和统一之中,合理前进.

【第3句】:如今的体育项目非常之多,每个项目都想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比赛可以增加广告效应,提高该项目知名度,达到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其中

【第4句】:只有参与人数众多的运动才会得到更快,更合理的发展,不太合适的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抗日从来都是以少胜多,那就是因为他是正义之师,他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支持他,无偿无限提供后勤补给,所以才会所向无敌。

但是在抗美援朝和抗法援越的时候我们的损失就非常惨重,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打到国外去了,中国老百姓无法跟他们一起出国,于是后勤补给跟不上了,匮乏了。

本人暂时也就只想到了这么多,希望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校园舞蹈大赛策划书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偶然在电视机里看见中央台在转播一场花样滑冰的赛后表演滑,那时,中国的花样滑冰世锦赛女单冠军第一人陈露还没有退役。

我记得那天的电视里,陈露和另外三个国外的女单运动员在冰面上扮演着四位‘邦女郎’。

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停止对花样滑冰这项运动的关注。

到现在,十几年了。

起初,我看电视里转播的花滑比赛的时候,自己不会去做任何思考。

只觉得这项运动很美。

在知道有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之前,我不是一个喜欢关注体育的人。

渐渐地,我从花滑这项运动发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

尤其,从申雪赵宏博的出现。

2002至2003赛季,世界记住了申雪赵宏博,从盐湖城冬奥运的双人滑季军到世界竞标赛的双人滑冠军。

那个时候开始,作为一个花样滑冰的观众,我开始琢磨着,是否应该带着思考去看这样的比赛。

此后的每个赛季,我非常认真的观赏每位运动员的两套技术动作(短节目和自由滑),也有兴趣去了解他们的选曲。

我仔细地听央视的解说员陈滢的解说内容,她的解说,带给我很多知识。

这当中不仅包括对于这项运动的解读,还有艺术方面的介绍。

可以说,至今,我自身对于艺术方面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花样滑冰。

一项体育运动除了能让你了解它的技术与规则,还能带给你什么

如果是花样滑冰,它还能带给你关于电影,歌剧,音乐剧,作曲家等等的内容,只要你有兴趣在赛后反复去回味运动员的选曲,你会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艺术方面的知识。

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以前,我一直认为花样滑冰是一个用技术话艺术的运动。

也许,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即使是最具观赏性的运动,把技术放在艺术前的说法并不过分,且看似是十分合理的。

毕竟,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美的节目终究发生在一个叫‘赛场’的地方,而并非什么‘冰上剧院’。

‘用技术说话’好像就是这项运动的首要标准。

技术与速度,快,准,稳,也是绝大部分竞技体育的优胜准则。

盐湖城冬奥会前,申雪赵宏博在努力攻破抛四周跳。

都灵冬奥会前,张丹张昊也在训练抛四周跳。

直到现在,中国的双人滑组合隋文静韩聪也是以‘抛四捻四’为‘杀手锏’。

单人滑方面,都灵冬奥会到温哥华冬奥会这四年的奥运周期里,世界一线的男单选手无时无刻都在努力攻克不同种类的四周跳,女单的优秀选手也在努力提高跳跃的质量与难度。

比较突出的有安藤美姬做出的quadruple Salchow.(萨沃夫四周),金妍儿招牌的triple Lutz triple Toeloopcom.(勾手三周接后外点兵三周组合跳),以及浅田真央的单跳 tripleAxel.(阿克塞尔三周\\\/三周半跳)。

有能力的选手也不断地加大组合跳(JUMPCOMBINATION)的难度,从三接二的组合改进到三接三。

的确,追求分值,追求奖牌,在赛场上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不难发现,这项起源于欧洲的运动,在近二十年来的世界格局有着重大改变。

申雪赵宏博是第一对打破欧美运动员在双人滑项目中垄断地位的亚洲选手;日本的单人滑发展的速度也快得惊人,荒川静香在都灵冬奥会上成为了首个获得女单奥运金牌的亚洲人。

此前亚洲女单在奥运会上最好的纪录,应该是陈露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获得的的季军。

都灵冬奥会后,安藤美姬,浅田真央,金妍儿一一称霸世锦赛。

金妍儿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也成为了韩国第一位花滑奥运冠军。

日本男单军团的实力也不可小觑,从高桥大辅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拿到的铜牌直到今年羽生结玄获得索契奥运的男单金牌。

在最近的连续两届的奥运周期里,这场“亚洲旋风”愈演愈烈。

作为一个88年生人,我对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前的几代运动员并不十分熟悉。

但我知道在02年以前,亚洲人站上在花样滑冰的世界最高领奖台的次数少之又少。

俄罗斯与美国是分挂花滑奖牌最强的两个国家。

近些年,亚洲选手靠的是什么战胜欧美选手的

以前看双人滑比赛时,只要是中国选手在场上,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解说:“这是一个可以写进教科书的捻转。

”“这是一个可以写入教科书的抛跳,又高又远又稳

”……在每场重大的高水准的花样滑冰比赛前夕,大部分媒体都会聚焦在运动员在训练场上的跳跃成功率。

大家会关心,中国选手会在场上用抛四周吗

普鲁申科的四周跳稳定吗

浅田真央的阿克塞尔三周会成功吗

萨夫申科和斯佐尔科维真的会在索契用阿克塞尔的抛跳吗

等等等等。

媒体与观众的关注焦点,裁判对于不同技术等级的评判,的确是引起多数运动员决定采取用技术突破来提高名次的主要方针。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点上,亚洲选手的确是做得比西方的选手多。

也许这能解释在这两届冬奥会的时间里,亚洲选手在冰场上崛起的重大原因。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多年的花滑迷,我也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花滑的世界格局还会怎么样演变

‘亚洲旋风’能刮多久

花滑这项运动中,技术真的起到主导作用吗

”温哥华冬奥会男单比赛结束后,屈居亚军的普鲁申科对记者表达了对裁判打分的不满:“我参加的这个项目叫做男子单人滑,不是男子冰舞

”他败给了没有在节目中采用四周跳的美国选手雷萨切克。

索契冬奥会后,佟健也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毕竟,花样滑冰是一个打分项目,不是谁跑得快,谁就拿第一。

”作为一个资深冰迷,这几年,我对这项运动也有了新的见解:“在花样滑冰运动中,技术与艺术应该相辅相成,甚至,技术应该服务于艺术。

”普鲁申科的埋怨中提到的“冰舞”一词,是花样滑冰中除男单,女单和双人之外的第四个项目。

冰舞的比赛中,观众并不会看到像单人滑和双人滑中明显的跳跃,捻转,抛跳等技术动作。

托举也不同于双人滑中举过头的标准,而是女伴被男伴支撑在身体某个高度。

应该说,冰舞更加考验运动员的脚底功夫,舞蹈步伐与滑行编排是冰舞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2010年之前,冰舞的比赛不像单人滑和双人滑分为短节目和自由舞,而是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

国际滑联在每个赛季会规定选手在这个赛季的规定舞中用的是哪一类的舞蹈节奏步伐。

其规定步伐来自于体育舞蹈(国标舞)中的拉丁舞(桑巴,伦巴,恰恰,斗牛,牛仔)和摩登舞(快步,狐步,探戈,华尔兹,宫廷华尔兹\\\/慢三),当然还包括民族民间舞。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选手戴维斯怀特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跳的印度舞。

2010年后,冰舞项目的比赛被分为了短舞蹈和自由舞。

但观众依旧可以在短舞蹈中看见国标舞的步伐。

亚洲选手尽管在单人和双人项目里成绩进步飞跃,然而几十年了,却始终没有办法在冰舞项目中有较好的成绩(除了近两年美国的日裔选手涩谷兄妹是冰舞场上较为惹眼的亚洲面孔)。

因为,冰舞选手想要出成绩,要比单人滑和双人滑选手付出的时间更长。

他们的难度,不是像单人或双人比赛中大家能容易看到的高难度技术动作。

而且,冰舞这个项目,它的骨子里有着亚洲人无法模仿的欧美范儿。

就像我们看黑眼睛黑眉毛的亚洲人带着黄色假发唱歌剧一样,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一种违和感。

亚洲选手要在冰舞项目上得到裁判的认可,并也刮起一阵旋风的话,难度相当大。

必须路漫漫其修远兮。

并且,在我看来,冰舞运动员是真正的“冰上演员”。

他们的艺术表现力,情绪的释放决定了一套节目的水准。

特别想为大家推荐2006至2007赛季,加拿大的冰舞老将杜博雷尔和劳宗的那套自由舞《时光倒流70年》。

忘记了是否是解说员陈滢曾经说过:“三流的运动员滑技术,二流的运动员滑故事,一流的运动员滑意境。

”那套《时光倒流70年》是不折不扣的一流作品。

这句“一流二流三流”之说,并不是单指冰舞项目,对于单双人滑也是如此。

这是为什么近几年我对花样滑冰会有“技术服务于艺术”这样的见解。

普鲁申科当年在质疑裁判打分的时候应该先认识到,花样滑冰的评分包括了技术分和节目内容分。

这两部分其实是同等重要的,甚至,作为观众的角度,我认为节目内容分更为重要。

“技术是基础”这句话没有错,但花滑的比赛中,技术不是全部。

这也合理解释了佟健在索契说的那句话:“不是谁跑得快,谁就拿奖牌。

”我一直觉得,庞清和佟健是中国花滑运动队伍中,四个项目的所有选手中最会滑意境的两人,他们对于艺术的表达是中国的花滑选手中最到位的。

一套节目成功与否,首先,它必须是完整的;再来,技术与艺术不能分离处理。

很多运动员在一套节目中零失误发挥,但就是没有办法抓住人心。

问题就出在他们欠缺的艺术表现力和对于舞蹈编排的忽略。

我总觉得一些选手在场上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跳跃一类的技术动作,导致了他们的肢体呈现出的状态是:为了起跳而起跳,为了旋转而旋转。

因而在动作衔接上没有舞蹈美感,节目内容分肯定就不会高。

举个例子,金妍儿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的自由滑《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中,有一个大一字进入的连跳2A2T2L,她落冰时丝毫没有放松手臂的芭蕾姿势,功课做足到了手指尖。

这是我见过的从起跳到落冰划出最美的一个连跳及衔接过程。

金妍儿的同龄对手浅田真央从青少年组开始比赛时,就被人称作“跳跃天才”,但我始终没有办法认同她的编舞。

总觉得她的节目当中缺少什么,单凭技术是绝对抓不住人的眼球的。

当然,今年索契冬奥会上的自由滑《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值得收藏的一套经典,除了她完美的六种三周跳,我尤其喜欢节目尾声那组被她演绎地酣畅淋漓的接续步,整个人的情绪抒发与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

但浅田之前的作品,我实在是不觉得有哪套动作让人愿意回味无穷。

可能浅田真央比金妍儿稍稍逊色的地方就是在于舞的部分。

说到编舞,除了金妍儿的编舞大卫.威尔逊是我十分欣赏的一位。

还想为大家介绍一位:德国的双人滑组合萨夫申科和斯佐尔科维的鬼才教练及编舞尹德斯.戴乌尔。

他编排的节目观赏性非常强,在衔接上也很巧妙。

为大家推荐萨夫申科和斯佐尔科维在2011赛季中表演的自由滑《皮娜》,戴乌尔在这套节目中,把电影《皮娜》中,德国当代舞蹈家皮娜在自己的舞蹈作品中的动作搬到了冰场上。

相当绝妙的一套动作。

这同时也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选曲与编舞的创新。

比如有些人滑同样的电影选段,但他们在冰上的演绎与表达,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内容。

这其实考验的是选手自身对于艺术的解读与悟性,当然还有编排的奇思妙想。

花样滑冰的赛场上有着许多经典曲目。

例如:《图兰朵》、《教父》、《一千零一夜》、《卡门》、《罗密欧与茱莉叶》、《托斯卡》、《四季》等等。

这些经典曲目,也是冰场上的冠军曲目。

但用的人多了,如何去超越

这就要求运动员首先对于音乐的背景,故事内容,甚至是作曲家的背景能够解读得透彻,然后要有自己思考的内容在节目中呈现。

所以说,近些年的花样滑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直至今日,运动员们和教练员们不单单要抓技术,更要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不断创新。

花样滑冰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时代。

我刚开始看花滑比赛时,那个时代有个冰上女王叫关颖珊。

如今,女王金妍儿的时代也要过去了。

花样滑冰的打分标准也早已从陈露那会儿的

【第6句】:0变成了如今将技术与节目内容更为细化的评判体系。

当然,不管怎么变,我依旧坚持:花样滑冰是世界上集力量、速度与技巧为一体的最具观赏性的艺术类竞技体育项目。

这当中,人的技术永远在进步,但始终不能忘记花滑中的技术必须配合艺术表现力,才能带给观众彻彻底底美的享受。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