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个人教学体系培训感言
学习色彩构成后的感想
色彩小结 关于这一个月的色彩学习,还有前期的图示语言的学习。
我对色彩的理解更一步加深了。
从茫然无从到能够主观的去理解,判断,处理。
知道了一定的色彩能够反应人的心理,没有单一的色彩,色彩之间的相互和谐,融洽的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自然界色彩丰富,当然色彩的运用也相当的广泛,并且存在与人们生活的空间之内,从古到今都有着对色彩的研究,对色彩发展史也有了关注,在19世纪产生的印象派,绘画一创新的姿态出现,反对当时的腐朽古典主义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的关的表现,注重了自己的主观的想法,从而变的不是单一的绘画方式。
在此,我们知道了更多的关于色彩的表现方式,有马奈,莫奈,德加等等。
在他们之后的新印象派{修拉}和后印象派{塞尚,梵高和高更}。
梵高的绘画着力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
高更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
塞尚绘画追求几何形体结构,他是现代艺术之父。
到后来的野兽派,现在美国的波普艺术。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们也在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来完成自己的画面,尽量做到与高考不同,老师也反复强调注意细节,形体,画面的和谐等等,尝试不一样的画法,彩铅,油画棒,换掉素描纸等等,改变一些原有的习惯了的作画方式,其实,在这里也总结了这么多,可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大的进步,一直都很迷茫,很不适应。
但是可以肯定是的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在这个瓶颈期,然而“色彩”对我的学习的动画专业也是很重要的。
色彩的正确运用对场景,人物等等起着很大的修饰作用。
色彩在影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色彩以及色彩构成往往提高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和培养有较强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质。
对此,我要打开思维和观念。
提高自己审美观念。
色彩这门课程也要结束了。
但是对它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生活中关于色彩的实在太多了,色彩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来是生活的色彩灵感,浓妆淡抹总相宜,温柔的色彩,有斑驳陆离的色彩情感,色彩线条下的情感。
生活的色彩,在同学,朋友老师等等那里我也学习到了很多,都有着灵魂深处的色彩。
像老师说的一样我不能仅有的是习作,而是一副正在意义上的色彩画。
对于色彩,我们会理解的更多。
这次学习受益匪浅。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体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如何成功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最大的心愿,可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和绝大多数父母一样,我也深深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就像创造一幅绘画作品,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要用心地把这张白纸描绘的丰富多彩,留下最少的遗憾,相对于智力地开发,我更倾向于情商地培养,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在教育孩子方面个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孩子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我们不能打压她的积极性,应该给她创造这种机会,而且我知道总有一天父母要放手,孩子们要长大,培养她一定的生活能力非常必要,我的孩子两周岁时,就能自己独立吃饭,虽然刚开始时会弄得一片狼藉。
两岁半时就能自己穿些简单的衣服并能把脱下来的衣服整齐地叠好,在幼儿园里自理能力是最出色的一个,三岁多一点,我就有意识地锻炼她自已去楼下超市购物,培养她与人交往的能力,能自己做的事我尽量不插手,比如洗自己的袜子,手绢之类的小物品,虽然洗得可能不太干净,但我也会表扬她,给她适当的鼓励和赞扬,增加她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她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慢慢地学会了洗碗,做简单的饭菜,在我的放手培养下她逐渐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而且也很愿意替我们分担一些简单的家务,时间一长,点滴积累,就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我
我想写一个作文题目是照片里的故事,要求,写我生日,爸爸妈妈不在家
2006中考天津卷 [原题回放] 题目:生日 提示:同学们,一年的365天里,藏着许许多多的“生日”。
有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兄弟姐妹的生日、亲朋好友的生日、老师同学的生日,还有党的生日、人民军队的生日、人民共和国的生日、革命领袖的生日……对这些日子,你怀有怎样的情感
你又是怎样度过的
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和思考
当你坐在考场而对“生日”这样一个题目时,你又涌出了哪些想法
有哪些话要说
请敞开心扉,把你最想述说的人和事,最想抒发的情和意,最想表达的观点和认识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分享。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可自拟副标题;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请不要出现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文体诠释〗 以“生日”为题的试卷上,我们惊喜地看到活跃的构思下,声情兼备、形态各异的文章扑面而来。
挟带着生活感受的原汁原味,传递着青春律动的温度气息,述说着由“生日”引发出的心路感言,让你不觉得是在读文字,而是在触击着一颗颗鲜活勃发的心脏,完全融入其中的喜怒哀乐。
抒发出的那种无法克隆的个性色彩和表达灵气,显示了语文素养和人生智慧。
感受更深的一点则是新课改给语文课堂带来的面貌改观。
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实践尝试,给学生打开了一扇扇洒进阳光的门窗。
言之有物的表达,看到了教与学中观察积累的质朴求实,深浅有道的分析,证明了“工夫在诗外”的素养蕴藉,题旨不拘的创新显示了“我形我秀”的大胆独特。
这道作文题的其亮色有下述几点: 一.解题无碍,难度适中,空间广阔。
用最能撩拨情怀的字眼作为题目,是最有人文色彩的智慧之举。
一个亲切自然、清爽明晰的日常词语,实现了“零审题”。
使考生瞬间可激发出表达欲望,不用耗时费力地处理限制思维的麻烦事宜,直接用思路率领材料、语言和文字迅捷地奔弛在满篇布局,抒写性灵的跑道上。
因为降低了审题难度,考生得以把着力点放到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让笔尖不再凝滞,今年的“生日”较之04年天津卷的“根”确实是令人心花怒放的好题目。
从阅卷现场看,好文数量多,且质量上乘。
不论是叙述一个曾经的动人故事,还是围绕题点论述人生感悟的所获,都有话说。
从师生、家长反映也能看出,命题人心里成熟,对招惹是非的敏感触点不再患得患失,走出了压力阴影。
二.回归本真,关注生命,呼唤自我。
语文教学时时在强调人格、情操的培养,但面对着一个个沉重的理念命题,无法挥洒出一腔真情,考作文就是在考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表现。
学生对此要准备出冠冕堂皇的词句去粉饰自己的表述,想方设法使之成为“大气文章”去博得成年人的赞叹,有的简直就是一部道德箴言录。
“生日”的题意及提示语让多元立意的感悟型、体验型的作文成为考场写作的主旋律,比起以往一些言不由衷的陈辞骗取高分的宿构文章,张显出真诚和本色。
“应试作文不说假,笔由心动爱写真”成了中考语文的一道景观。
很多细腻的笔触以感人至深的画面描绘了成长的脚印,体会着每一个生日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不少朴素无华的细节再现都读出了其中感恩的虔诚;珍惜生命的人生教育已不是轻飘飘的漠然,良知、亲情、真诚、关爱、责任都聚集在一个温馨的话题下,追忆着以往,憧憬着未来,诉说着现在。
三.寓意深刻,视野丰富,展现机智。
“幻想比知识更重要”。
题意蕴含有深度,才能有意识的引导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才会激发出言语生命的冲动和灵感。
“中考只有一次”的无奈让师生和家长拼争在这黑色六月中,备考的白热化让青春热辣的少年人在可“真情道白”的词句前有些无措。
其实,“生日”这个命题可以让考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让还不懂世事的未成年人懂得生活的可爱,人生旅途上的有趣,让“生日”这个命题能够引领考生在这个不一般的时刻学会反思自我。
中考作文不只是一次考试,它能让考生从这里体会到自己的世界观形成是从这里迈出了第一步,能在这一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所爱,这份答卷将是他人生征程上永久的烙印。
从属于自我的“生日”中走出来,去拥抱山川自然,怜悯世间弱小;让“生日”的庆典音乐传送到还有着生命安危的战火中,捎去对同龄人抚慰;把“生日”的感怀延展到给予生命快乐的父母、师长、好友,与感恩同行,释放一路“爱”的回报。
关于“生日”话题的文章
十月,一个金色而饱满的季节,北方谷穗低首,南疆稻浪滚滚,东南灯火明丽,西部沃土苏醒。
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追朔5000年的华夏文明,我走在林间幽深的小径,骄傲一个国家的昌盛,触摸一个母亲的伤痕,感知一个民族的坚强,畅想一个更加繁荣的未来。
像微风拂过花朵,细微的战栗从花心深处向外移动,我看到了奥运开幕的盛典,看到了汶川哭泣的孩子,看到了载人飞船的升空,看到了南湖依旧泛波的小船……今天是你的生日,祖国
你从苍茫的历史深处走来,五千年,马踢嗒嗒,时间的唿哨惊醒每一个后世的儿女。
出土的钟鼎闪烁着神秘的启示,片片竹简记录着文明的兴衰,燃起烽火的长城唱响民族融合的长歌,缀满诗歌的唐朝珠翠闪闪华美绝仑。
宋、元、明、清,一路走来,有侵略就有反抗,有贫穷就有图强,功名利禄化尘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打捞不完的故事,诉说不尽的沧桑,大浪滔沙,千古风流,生生不息。
你从苦难与不屈中走来,铁马金戈,峥嵘岁月稠。
坚船利炮炸开了国门,割地赔款,鸦片侵蚀,圆明园在烈火中焚烧。
从林则徐第一个睁眼看世界到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从残绝人寰的南京大赌杀到西安事变,从皑皑雪山到茫茫草地,从遵议会议到三大战役,无数的人倒下去了,无数的人又站起来了。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小米加步枪,民众手中的独轮车,挽起了高山大河,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你从革新与超越中走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
对外开放,搞活经济,遍地黄金,繁华似锦,高楼矗立,煤海流金,道路贯通,科技腾飞。
珠海、深圳、汕头、海南……一颗颗明珠绽放光芒,香港、澳门,离散的孩子终回母亲的怀抱。
群峰腾跃,平原奔驰,跃马扬鞭的祖国捷报频传,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9届奥运会圆满落幕,青藏铁路实现了世界屋脊的辉煌穿越……
你从智慧与胆识中走来,面对缺憾,病变,灾祸,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先。
尽管地震从天而降,时间刹然停止,白昼变为黑夜,泪水漫过大地,但是有温总理第一时间的亲临,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尽管贫困的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但是明年将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国
【第1句】:48亿名农村中小学生将全部免除学杂费(今年已在各大城市实施);尽管在城镇的角落,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是祖国知道每一个儿女的心思,牵挂着每一地区民众的冷暖,日夜兼程正奔赴在建设的途中。
给我血脉的祖国,给我肤色的祖国,从华北平原到河西走廊,我看到了你的富饶与辽阔,从喜马拉雅起伏的群峰到黄土高坡敦实的厚重,我看到了你的崇高与巍峨,从奔腾的长江黄河到浩瀚的海域,我看到了你的磅礴与宽容。
我不是驰骋疆场的将军,不是狱中绣红旗的巾帼,不是咏史抒怀的诗人,不是战马,军刀,绕战旗的猎猎长风。
我只是祖国怀里一个普通的孩子,享受着和平的阳光,繁华的盛世,你每一个历史的细节,前进的轻音,我的生命都不能承受之重。
我只能直抒胸意,豪情满怀,带着祝福与颂赞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教师,可以在阅读中生存论点
,从选择一本好书开始。
由中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的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评选活动,从教师的需要出发,通过教师、专家和编辑的参与,认真遴选近两年出版的新书,评选出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其中的“TOP10”也于近日新鲜出炉。
我们期待,广大教师能够在阅读本次所评选出的优秀图书中,追寻教育的核心价值,发现教育的真谛,持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陆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榜理由: 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同步发布2012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结果,上海蝉联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项冠军。
这一结果引发了国内外教育界与媒体的热议,而类似的事件3年前也发生过。
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评,在65个国家(地区)中取得了三项第一。
PISA是什么,测评结果怎样得出
为何能吸引全世界的关注,对我国基础教育又有何启示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由PISA上海项目组秘书长陆璟撰写,介绍了PISA的研究目的,问卷设计框架,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翻译,抽样、现场实施和评卷,以及上海PISA2009的主要结果对我国教育质量监测、课程和评价改革的启示等内容。
由于教育质量评价是专业性较强的研究领域,为了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PISA测评的思想和方法,作者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表述PISA的技术要求,并用较为通俗的语言介绍上海的实施方法和结果,使读者能够从整体上了解PISA从设计到实施到结果报告的全过程。
所以,本书不仅适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领导,也适合普通校长和教师阅读。
淮南书店 上榜感言: 上海在PISA2009和PISA2012测评中,两度夺得全球第一,在国内外引发了各方人士的肯定与赞扬、批评与质疑。
我将其分为6种观点:一是为上海学生的成绩和上海的教育感到骄傲。
二是质疑样本的可靠性。
三是认为考试主要反映了知识教育的结果,上海学生成绩好是因为应试能力强。
四是觉得上海学生课业负担重,成绩好的背后代价很大。
五是认为这是精英教育的结果。
六是认为PISA测评本身有其局限性,不必过度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客观、理性地看待PISA测评及其结果,比夺得全球第一会更有意义。
读懂了PISA,至少我们可以理解,上海的胜利不是错位竞争的结果,抽样和样本代表性能够经得起考验;可以明白,PISA测评并不等同于知识性的考试,上海的学生并不是书呆子,而上海的胜利也是政府多年来大力推动教育均衡的良性回报。
书中,我跨出PISA测评本身,解释了PISA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课程和评价改革的启示等。
相信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阅读本书后都会大有收获。
(作者陆璟) 《一盏一盏的灯》,吴非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教师会有什么样的幸福与趣味
他们是怎样获得勇气和智慧的
特级教师吴非对教师同行说:“我们也许不重要,但我们的工作关涉人未来的幸福,所以特别重要。
”而本书正是描述几十位教师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
故事以叙述为主,注重还原现场和情境。
虽然不是吴非自己的故事,但故事里的点滴真情和教育理念都是他想要传达的。
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出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
上榜感言: 酝酿这本书的时间很长,但不是因为作者难觅,作者都是自然出现的——一想到应当出版这样一本书,那些和我一样的教师便像路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在脑海。
我们有共同的梦想,因为我们都看到了教育的艰难和美丽。
曾几何时,老师们信任我,告诉我他们的故事,让我成为了一个幸福的倾听者。
多年后,我找到曾讲故事给我的教师,请他们把当年感动了我的故事写出来,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让我感到愉快的是,很多教师读完这本书后都表示有过相同的经历和感受。
于是,我面前又多了无数盏亮着的灯。
同行的相同经历和感受让老师们肯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今日所做的一切会让未来变得更美好。
我总觉得,中国教育需要一次文化启蒙,否则教师将长久地陷在希望渺茫的重复劳动中。
谁来启蒙
当然是教师自己。
只有自我启蒙,才能斫出生路,才会在行走中坚忍、勇敢。
但是,有人认为,这需要对教师进行各种培训、测评和检查。
事实上,没有一位优秀教师是培训出来的。
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靠自觉学习和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阅读是教师自觉学习的主要途径,那些有阅读习惯的教师,知道寻找什么样的书,知道如何在苦痛中思考。
他们不需要别人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只要看他们是怎样做的,看他们的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就会知道真正有用的教育学理念始终形成于课堂。
教师有勇气改变自己、自我启蒙,才不会因为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而放弃努力,教育的含义也会因此而丰富。
远离名利场,不等、不靠,自己创造,静悄悄地去做,像一盏灯,虽然无声无息,却能发光发热。
一旦教师成为自觉的阅读者和写作者,他必然会成为能够发出光芒的思想者。
这很可能就是中国教育的曙光。
我常常想,如果教师心中充满光明,他将会成为怎样的一盏灯呢
在学生的未来生活中,会不会也拥有这样的光明
我想告诉老师们:你很重要,你做的事情很重要,你能照亮自己面前的路,你同样就能照亮课堂……(编者吴非) 《构建教育新模式》,张卓玉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课堂,从讲坛变成了论坛;学习,从碎片化变更为整体化;教育,从记知识变成了做事情;教师,从讲师变成了导师;心智培养和公共精神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就这样,基础教育改革中让人们纠结不已的无数困局迎刃而解:当教育已不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习;当信息技术成为改变教育模式而不是强化教学的推动力量;当学生的权利意识、尊严意识、幸福意识开始觉醒;当校长、局长都开始致力于新教育模式的制度保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愿景和路线以一幅前所未有的清晰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以深厚的学养、深刻的思考、多年来指导一线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令人信服地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上榜感言: 这本书能受到教师的认可,让我深感欣慰。
但是,我最想得到的是校长的认可。
因为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一个人——校长。
现在,世界各国的教育同行们都在做一件事:为21世纪或者更远的未来,构筑新的教育范式、教育框架、教育秩序。
我认为,每位校长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因为校长在尽享荣誉和地位的同时,还应该静听天职和良知呼唤。
好在我们有一大批的校长,他们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和时代赋予的职责。
过去30多年里,在重建教育模式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一批有信念、有责任、有胆识、有智慧的校长。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得益于两种力量,即政府引导和草根改革。
他断言:“如果看不到中国改革的二元结构,我们就很难理解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故事。
”教育何尝不是这样。
社会进步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上而下,所谓顶层设计。
二是自下而上,所谓基层创新。
邓小平说得更形象——摸着石头过河。
毫无疑问,教育模式的重建属于第二类。
所以,校长不要依靠顶层设计,不要只相信权威,也不要再找高考不改的借口。
且看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中的一次次改革,哪一次不是源于一所所学校、一个个校长。
我深知教师的重要性。
但是,涉及到教育结构、秩序、模式的变革,如果校长没想法、没行动,教师又能做些什么
改革文件在不断地下发,教育经费在不断地增加,办学条件在不断地改善,教师学历在不断地提高。
然而,如果发生在教室里的行为百年不变,其他一切的努力又有何意义
所以,作为教育史的谱写者,校长们一定要行动起来,用勇气与智慧写下最闪亮的教育改革诗篇。
(作者张卓玉)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美)山姆?史沃普著,廖建荣译,五洲传播出版社 上榜理由: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是美国纽约皇后区教师山姆?史沃普带领来自21个国家、说11种语言的孩子们开展创意写作的真实记录。
在中国出版后,书中的案例在无数课堂和家庭生活中被重新演绎。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种子,可以开花、结果。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对学生的尊重、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以及作为个体所做的努力。
这为正在思考如何让孩子真实地用文字表达自我的中国教育,提供了一条可实现的实践路径。
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创意写作的队伍。
山姆?史沃普说:“即使在管理最为苛刻的学校,教师也可以每天挤出10分钟,传授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于学生而言,也许就是这10分钟,他们就体验到了比长时间的练习和记忆更强烈的教育感受。
对教师而言,这10分钟也将使教师变得更加幸福。
” 我们推荐教师阅读《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想借此向所有相信个人努力可以改变现实的实践者致敬,向因为学生寻找到真实表达而幸福的教师致敬。
上榜感言: 一本关于发生在纽约的教学经验的书可以获得中国教师的青睐,让我很惊讶,同时也感觉非常荣幸——我的创意写作课程可以激发地球另一边的学生的想象力。
想到这些,我心潮澎湃。
我知道,以应试教育而著称的中国,已经认识到高风险考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然而,一向倡导革新与创造的美国,却正在强加给学生越来越多的考试,这令深知创意教学宝贵的美国教师无比沮丧。
某天,我收到了一封温暖人心的邮件。
发信人是我过去的一名学生,她现在也成为了一名教师,也是《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书中的人物之一。
她在信中告诉我,她现在才意识到我当年开设创意写作课是多么不容易。
当时还是孩子的她,并没有觉得写作课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她现在想让我知道“它起作用了”,因为当年的创意写作课让她开始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
对此,她心怀感激。
这不仅对我意义重大,同时也证明老师们不是在孤军奋战。
教育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在传递前辈点燃的火炬,假如没有教师对我的谆谆教导,假如我没有阅读其他教育书籍,也就不会今天的这本书。
(作者山姆?史沃普) 《父母的觉醒》,(美)沙法丽?萨巴瑞著,王臻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榜理由: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沙法丽?萨巴瑞,将东方正念思想与西方心理学理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开创性地提出了“父母与孩子相爱互助、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并通过这本书给出了清晰、丰富的阐释。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深刻探讨了父母自身问题与孩子成长的关系,指出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是父母自身问题的折射。
作者用智慧、平和、真诚的态度,科学、专业的知识,引领父母回归内心,摆脱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创伤,发现被遮蔽与压抑的真实自我。
在养育孩子的神圣旅程中,萨巴瑞为读者提供了一张详尽的地图,带领读者穿越情感与精神的复杂地貌。
其深刻的教养之道不仅将孩子身体、思维、心灵的培养融为一体,也让为人父母者得到充分的成长和享受。
作者认为,如果父母勇于摆脱过往的精神创伤,就能发现被遮蔽与压抑的真实自我,并与孩子形成深层次的情感纽带;如果父母能够放弃虚荣心、自负感、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纳孩子的本真,就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如果父母愿意敞开胸怀,在实践中学习,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寻答案,就能与孩子一起获得进步与拓展;如果父母勇于将自己投入一种完整的、充满觉醒意识的亲子关系中,就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正给予他们帮助,避免“爱孩子却常常伤害他们”的情况发生。
我们相信,由这样的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不仅能获得发自内心的愉悦,还能发现宇宙的丰富多彩,并怀着好奇、兴奋与敬畏之心面对挑战。
甚至当他们成为父母,也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生活得快乐与满足。
本书不仅为父母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养策略,更为读者呈现了一种意义深远的人生哲学:父母唯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淮南书店 上榜感言: 能与这本书相遇是我们的幸运,而策划、编辑这本书的过程无异于一场充满启迪与感动的发现之旅。
书中,莎芭瑞以对生命和爱的深刻理解与温暖信念,探索出一条美好的路径,让父母与孩子共同获得滋养与成长。
在我们并不习惯深度探究心灵成长与自身种种关系的文化中,在教育问题深深困扰众多家庭的今天,这样的他山之石或许可以让我们收获颇丰。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无论多么富有理智与自省精神的人,都难免会有焦虑无奈的时刻。
我衷心地希望,《父母的觉醒》一书中文版的出版,能够为父母卸下一些包袱、打破一些迷思、带去一些启发,帮助父母与孩子彼此促进,共同成长。
(策划编辑苏元) 《阅读的力量》,(美)斯蒂芬?克拉生著,李玉梅译,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上榜理由: 《阅读的力量》是美国语言学家、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阅读推广人斯蒂芬?克拉生教授关于阅读教育的专著。
斯蒂芬?克拉生多年来对各个国家教育情况进行研究,为他所提出的“自由自主阅读方式”提供了大量翔实而有力的证据。
他认为,不论阅读的是通俗小说、青少年浪漫文学,还是经典文学著作,阅读行为本身都会在提高人们语言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引用了阅读研究方面的最新理论和成果,包括他本人的“阅读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研究成果”、“奖励性阅读作用的研究成果”,以及“现今最流行的电子阅读效果的研究成果”。
现在,“自由自主阅读方式”已在学术界、教育界及阅读推广人中得到普遍认可和赞誉,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和父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指明了方向。
作者想告诉读者,自由广泛的、无压力的阅读、为了兴趣而阅读,不需要写读书报告,也不必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更不用为每个生字查字典,而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效并内化到心灵深处的阅读。
自由阅读不仅仅对学习母语有帮助,也是让外语能力登峰造极的方法。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阅读是唯一的办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增进语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写的方法”。
让孩子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
这是一本优秀的、不艰涩的理论书,书中处处传递着阅读的喜悦,并告诉那些希望孩子阅读的大人们:自由阅读有力量
上榜感言: 这本书是著名阅读推广人王林和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始人阿甲、探长推荐给我的一本书,《阅读的力量》是他们的案头书。
王林说,作者所写的每一句话都能“击中”我,而作者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与我对阅读的思考不谋而合。
作为这本书中文版的策划编辑,出版它的过程也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一份份实践得来的数据,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给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以启示,让自由快乐的阅读走进每个教室、每个家庭。
(策划编辑许国萍) “回望民国教育系列”,傅国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淮南书店 上榜理由: “回望民国教育系列”图书从公民教育、性教育等方面着手,让读者看到了上世纪前半叶教育家和一线教师的思考和实践,进而真正理解民国教育的来龙去脉。
这些从《教育杂志》(1909-1948)发表的大量文章中选出的精华,无疑是珍贵的教育资源,对今天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给教育燃灯》介绍了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这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研读、回望民国教育,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多元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观。
本书再现了民国教育思想的美好,不仅让读者了解了民国教育的整体风貌、澄清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而且有助于读者思考当下教育的症结。
《让性回归常识》从性教育概论、基本原理、各国实施情况、中国现状、儿童及青年期的特征、新学制课程安排等方面,立体而富有建设性地讨论了性教育。
良好的性教育强调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性,包括对生命和隐私的尊重、对他人的宽容,以及对自身符合人性的尊严、忠诚和责任心的奠基。
因此,性教育课程应当是长期而系统的,正如陈兆蘅所说:“性欲卫生教育为至大之事,则亦当就各方面之论点为长期之讨论,使之深彻了解,方为有效。
” 公民教育一般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育正常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
《如何培养好公民》一书包括了国民教育、民族教育、平民教育、全人教育等概念,并围绕公民教育的理论、问题、实践及国外的公民教育等方面,梳理了公民教育在中国的特定含义和目标所在。
这对更新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改进民众的思想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上榜感言: 怀念民国不是怀旧,而是一种寻找。
生活在当今时代,每个人在精神上需要两个证件,一个是中国文化的“身份证”,即人们身上的中国文化元素。
另一个就是国际通行的“文化护照”,即自希腊文明以来整个文明的脉络。
有了这两个“证件”,我们才可以说自己是一个现代人,才可以与这个时代构成对应的关系。
否则,虽然生活在这个时代,但我们与这个时代的距离依旧很遥远。
民国是中国的乱世,但当时的教育人却走出了一条真正融合中西的教育之路,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本土化。
希望“回望民国教育系列”图书可以帮助读者真正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享受前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也享受来自全球的最优质资源。
这也是民国的教育家们曾经做的。
(策划编辑张立红)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美)罗恩?克拉克著,李文英等译,中信出版社 上榜理由: 本书作者罗恩?克拉克28岁就获得“全美最佳教师”的殊荣,并3次受邀做客美国白宫。
就是这样一位“最了不起的人”,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读者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为中国千千万万无条件膜拜美式教育的家长敲响了一记警钟。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对美国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阐释与解答,而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中国的教育人。
本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创造性地为这些问题寻找到了另一种答案: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在很多中国家长的意识里,美国教育是完美无缺的。
可是,美国真的是教育的一方乐土吗
或许我们无从亲历考证,但罗恩——这样一位普通而卓越的美国教师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美国教育。
应试教育不仅仅是中国制造,在美国也屡见不鲜。
罗恩认为,应试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尴尬。
对于有资质、有能力的教师来说,应试而教、被统一教案束缚手脚是一种悲哀。
教师要为学生的成绩负责。
但罗恩更鼓励教师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本书所提倡的全新的、世界性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它将东西方两种文化里最好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相结合,让孩子既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又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并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主动追求卓越。
上榜感言: 这本书是闪烁于浩瀚星空的启明星,我们就在寻寻觅觅中捕捉到了她的光芒。
罗恩用颠覆性的教育理念,引发了一场全球教育革命。
他告诉我们:“好的教育没有国界,好的教育是要从心出发,关怀学生的需求,激发学习的激情
” 我们常常讨论中美教育孰优孰劣,埋怨不完善的教育制度,却始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或许,这本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我们无力改变教育制度,何不自己创造奇迹。
这也是我们策划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写给教师,也写给父母,让每个人都从罗恩的教育之法中获得启发,帮助孩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
(策划编辑马英、张云) 《麦田里的老师》,李崇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淮南书店 上榜理由: 《麦田里的老师》是一本结合了心理咨商与教养的书。
作者李崇建把美国心理与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尔的理论,活学活用于对行为有偏差、情绪有困扰、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的辅导工作上。
书中记录的具有不同特质的个案,所呈现出的都是常见且非常令教养者头痛的问题。
作者明确地指出了孩子行为或学习上的问题、引导方法,并且配合理论做批注。
同时,透过书中的故事、模拟呈现的教育现场,让读者对“萨提尔沟通模式”有了更为直观、细腻的理解和感受。
“萨提尔沟通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沟通辅导模式,原创者萨提尔视个案问题行为为冰山外显的一角,隐藏在冰山下面的还有许多内在的经验层次。
李崇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萨提尔沟通模式”做了阐述,并依照文化、规则与应对姿态三大前提,建构此书的思考脉络,进而指出,在人际沟通中,除了我们从小到大习得的“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等应对姿态外,还应该拥有的第五种应对姿态——一致性。
这是一种在应对上能同时关注自己、他人与情境,在言行上呈现出有活力、有创造力、有生命力、能接纳的、富有爱心、说话带有感受、聆听他人、开放且愿意分享的姿态。
教师在班级管理、父母在和孩子互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并非一夕造成,隐藏在冰山下的往往是那颗受伤、受挫的心。
作者针对案例所提出的建议中肯可行、富于实践性,定能激发读者去面对和处理自身所面对的教养问题。
上榜感言: 这是尊师园书坊跟李崇建老师的第五次合作,由此也可见李崇建长久以来在杏坛的奉献和笔耕不辍、乐于分享的精神。
作者用温暖的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并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师生一同见证成长的情谊。
《麦田里的老师》与前4本著作(《没有围墙的学校》、《移动的学校》、《给长耳兔的36封信》和《作文,就是写故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以理论展开叙述并串联全书,以实践印证、落实理论。
教师与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确实要有更多的了解,因为只有了解才能接纳,有接纳才能有陪伴,有陪伴才能协助,有协助才能引导,有引导才能有教育发生。
所以,教育就是真诚地认识自我。
就如作者李崇建说的:“一致性的沟通姿态,目的并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当教育者懂得更真诚表达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更清晰容易了。
” 谨以此书与希望认识真实的自己,希望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师长共勉之。
(策划编辑 侯亮)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马志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榜理由: 教师为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年轻漂亮、工作出色的教师小田险些走上不归路
为什么年富力强的教师突然病倒
为什么越是关键时刻越是把课讲砸了
为什么成绩显著反而在评比中落选……这些问题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
在学生心理健康得到普遍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的今天,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但是为了工作,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否则怎么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为了生活,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否则怎么找到人生的幸福。
也许每个人期望的幸福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经受住生活的风风雨雨,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幸福的人。
那么,怎样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幸福教师
您可以与本书为伴,踏上探寻之路。
作为一名应用心理学者,作者长期工作在心理健康的第一线,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很多教师朋友的心理咨询。
本书汇集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书中的内容深深根植于教师最真实的生活。
书中有故事、案例和具体问题,可读性强;书中有解析、诊断和探究,讲究科学性;书中有建议、方法和对策,突出实用性。
书中的48个案例涉及教师自我心理、教师职场心理、教师亲子心理和教师异常心理等多个方面,而作者给出的48剂心理处方,也能帮助一线教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幸福教师。
上榜感言: 那些真正找到人生幸福的人,不是因为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有了大学问,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然而,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今天,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应得到足够的关注。
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由谁来关注
家人、心理专家、学校领导
最应该关注的还是教师自己。
但愿这本书,能让教师多给自己一份心灵的关注,能帮教师多给自己一个心灵的福音。
(作者马志国)淮南
初中生父母必读心得体会
初中生的心里与身体都处在发育状态,他们刚刚结束了小学的稚嫩阶段迈向成熟的阶段,而且初中阶段的孩子心智尚属幼稚他们的很多行为自己本身分不出好坏,整理出一些育子心得如下:
【第1句】: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第2句】: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
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第3句】: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
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
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班主任重点表明: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照。
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坚持每天看一看联系本、并签字,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
衡量一个老师的能力不单单是她的教学质量,更应该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式。
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
这一学期来,孩子进步很大,已经能自觉地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发言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
孩子通过班主任及老师的培养,变得自信、开朗了,也在学校交了几个朋友。
在这方面,作为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第4句】: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她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比如我们的女儿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总是把加法当减法,减法当加法。
我们就设计一些作业,其中有许多粗心大意的错误,故意请她当“老师”批改。
反复训练几次,在这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了。
针对她吃饭慢的不良习惯,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她做事快的习惯,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
【第5句】: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
我们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
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她胆小而惧怕你,使她对你望而却步。
如果经常发火,她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
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慢慢来。
【第6句】: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培养她学会休息和调整。
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小,天性好玩,在这方面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机动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同时,孩子每天要上六节课,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很累。
在这方面,作为家长,一是为她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工作,加强补充营养,帮她解乏;二是教她自己学会休息和调整。
比如听听音乐,闭目养养神、轻松活动一会儿等等(当然,最好是学校每个星期三下午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家学习,借此机会适当调整一下)。
等疲惫过后马上是一个智力的高峰,在这个时段内,再要求她完成作业和阅读课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