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州楼盘人气指数:这两个区新房价终于降了
机构数据显示,在2020年,广州11区中房价涨幅最高的就是南沙,当年同比涨幅接近22%;其次就是黄埔区,涨幅近17%。
不过今年,随着调控的持续升效,这两个热门区域的房价明显降了。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最新一期广州楼盘人气指数报告显示,6月份,黄埔和南沙的新房价格与上月相比,环比降幅均超过3个百分点,在11个区中回调最明显。
有意思的是,虽然受调控影响,6月份市场上的新房成交量也下降了9个多百分点广州花都房价暴跌,但整体的楼盘人气指数却在回升: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整理了2021年5月26日至2021年6月25日期间,广州市场上在售和待售的262个主流楼盘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这些楼盘相关的新闻量、微博搜索评议量、楼盘自身公众号阅读量,以及在房产垂直网站和主流地产自媒体传播量的数据,根据设定的权重以及数据标准化处理,最终得出“广州楼盘人气指数”。结果显示,6月广州楼盘整体来看人气指数有明显上升。
从得分指标来看,主要是当月新闻曝光量大增。可见房子好不好卖,价格是涨还是跌,都会成为社会的关注重点。
另外,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已在榜单的基础上,推出了“广州楼盘人气指数地图”,为市民提供更直观更便捷的楼盘信息查询。在这张地图上,全市以及11个区的TOP10楼盘都将被标记出来。只要动动手指,放大楼盘位置,不仅可以显示出楼盘名称和参考价位,点进去后,还能看到更详细的信息,如主力户型介绍和户型图,以及楼盘点评。
全市情况:
降价受关注,6月楼盘人气指回升明显
2021年上半年为继2017年之后的又一"调控大年”,期间广州两度出台新政。此外房贷、备案价制度、预售证等形成“组合拳” ,共同为市场降温。
今年4月份开始,广州楼市已明显降温。从个盘来看,当月最高人气指数为26.29。5月份,调控持续绿力,在全市榜单上,位居榜首的楼盘虽然人气指数比4月稍高广州花都房价暴跌,为28.48,但仍低于今年前3月份。而且11个区中,有7个区的人气指数均值都在环比下跌。
不过到了6月,情况发生了逆转,当月最高人气指高达51.07 。而全市人气榜TOP10楼盘人气均值也环比上升了26.6%。
从区域的人气均值来看,全市11个区中,除花都外,其他10个区环比皆有上涨,且涨幅超过50%的就有5个,最高涨幅更是达到104.9%,为海珠区。
人气指数为什么会上升得如此明显?本指数的基础数据来自于楼盘相关的新闻量、微博搜索评议量、楼盘自身公众号阅读量,以及在房产垂直网站和主流地产自媒体传播量的数据。从采集情况看,6月份大多数楼盘的新闻曝光量都明显增加,不少楼盘的公众号阅读量也非常可观,最终令指数出现上升。
可见,在调控之下,楼盘的成交和价格有了明显回调,这也同样会引发市民对楼市的高度关注。
各区情况:
不少新面孔闯入区前十
每个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会在全市榜单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各区人气指数排在前十的楼盘。
6月,不少楼盘挤掉了竞争对手,进入了区TOP10。
如黄埔区的君和名城·珺合府,5月份在区内还排在第15位,6月就提升至第9位,成为TOP10中的全新面孔。该项目位于一手稀缺的老黄埔片区,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巨无霸”旧改项目,配套了建面约40万㎡的商业,涵盖1栋五星级酒店、3栋超甲级写字楼、3栋SOHO公寓、商业街、步行街等。目前新入市的住宅项目为旧改二期组团,由8栋高层住宅组成,总户数1190户。
5月排在花都22位的金融街·花溪小镇,6月挤进TOP5排在了第4位,也是今年首次进入全区人气榜前十的楼盘。该项目位于空港经济区,毗邻九龙湖国家4A级景区,集高尔夫球场、欧洲风情小镇、五星级公主酒店、湖滨公园等,集商务、体育、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小区规划2400平方米英伦主题商业街,约1.3万社区配套。
增城的叠溪花园,人气指数在一个月内从区内的第25位上升至第7位。项目坐落在增城朱村核心片区,社区自带巴士接驳地铁21号线朱村站,总建面约80万㎡,背靠万亩荔林,配套小学和幼儿园。不过目前周边配套有待完善和落实。
再来看看购房者最关心的价格。统计显示,6月份,11个区里共有5个出现了均价的环比下跌。其中,海珠区从数据上显示,跌幅最大,为6.28%,但实际原因在于该区内有两个均价10万+的项目在6月售罄。除去这两个项目后,整个区的均价明显下降。
如果不考虑海珠区,那么降幅排在前面的两个区就是黄埔和南沙。其中,黄埔区均价环比下降3.95%,南沙区均价则下跌3.2%。
从4月开始,广州一手房就已经开始实行“限价”管理,有机构获取的信息显示,黄埔按街道限制价格,科学城版块和知识城板块限最高成交价格,而老黄埔板块限制成交均价。南沙按街道限制最高成交价格,如横沥3.6万元/㎡,珠江街2.3万元/㎡以下,南沙湾3.1万元/㎡。
这一系列举措,终于使这两个热了一年的区域真正地降了温。
附:广州十一区楼盘人气指数排行——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南都地产指数
统筹:伊晓霞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邱永芬 王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