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解放记者感言
离开南京的一些感言
中国有句俗语叫“人走茶凉”,我想你能改变这一点比说什么话都管用。
以前在CZ工作时,车间有位老师傅和我合作(我管设计,他管制作)3年多,07年我离开CZ,老师傅后来也退休在家,但没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打电话问候他一声,我想这比任何离别言语都重要,朋友觉得了
看过《南京
南京
》的朋友来说一下你们的感想...
看了很压抑
关于《南京!南京
》的感想
看过这部电影后的感想真的很多 三言两语真的说不清楚总之这是一部中国逐渐强大 自信过程中完成的电影,中国人更敢于面对那段历史,追忆那段痛苦的回忆,当然这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电影。
不要说他的种种瑕疵,你尽可以说他不如辛德勒名单,不如硫磺岛的家属,甚至不如拉贝日记,但陆川所要传达的信息室足以令国人震撼和欣慰的:当我们看到外人的文化在我们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时,我们国人该怎么办,该如何思考,审视我们的未来..
看了《南京,南京》之后,的感想,为什么中国人一盘散沙
民族性是受其文化影响的。
通观我们的古文化及近现代文化,充斥损人利己,计谋,权谋,老谋深算,明哲保身,牺牲别人成全自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东西,《三十六计》《资治通鉴》,李宗吾的《厚黑学》(强烈鄙视)……太多了。
并且人们以这个为荣,为追求的境界
认为这是处世的智慧。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发展,就成了一种局面:国内的人互相乱斗,搞内耗。
遇到外侮的时候却出很多的叛国投敌的人。
那个时候,就像《大染坊》里说的一样,“国家太弱,个人太强,是要吃亏的
”,国都破了,家能不亡
你说的两种“排队”被糟蹋或枪毙的现象也可以理解,我们接受的就是“枪打出头鸟”的观念,谁第一个反抗谁先死,可能当时没人想到这点,就算是不反抗,更要死
当年二三个日军就能占领一个县城,说出来,谁信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全诗的解释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
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
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
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 、民俗文化 简述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
”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
春节元旦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
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
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
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
清明踏青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
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
有谚云“春牛首”。
端午游秦淮 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
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
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
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
午饭后,全家人去夫子庙观看秦淮河龙舟竞渡。
近20多年来,秦淮河又进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换水,增添画舫,景色宜人。
入夜,秦淮两岸万家灯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
游人置身游船中,船在景中过,人在画中行,自有别样情趣。
中秋月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
此夜,天上月圆,人间圆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赶回家团聚。
南京人喜合家赏月,叫“庆团圆”,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而以游玩月桥为最盛。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为旧院所在地。
清以下,赏月之风仍盛,人们祭月,陈列鲜果、月饼,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纸斗,叫斗香),讲《嫦娥奔月》故事,然后分食月饼。
月饼以瓜埠“赖月”,民国时期以“金陵套饼”为上乘。
重阳登高会 夏历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为阳数,故称重阳。
历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会”。
此俗源于一个古怪离奇的避邪传说,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中有详述。
从魏晋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阳风俗犹盛。
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为最著。
重阳节,南京人喜食重阳糕,“或粉或面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称骆驼蹄”,饮菊酒,赏菊花,制重阳旗赏给儿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时鲜盒,谓“重阳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