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表达的情怀的句子

08-26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古代诗人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魏)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王夫之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悲风动中夜》) 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徐锡麟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塞》)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第2句】: 求表面写景实际表达诗人情怀的诗句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第1句】: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第1句】: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第2句】: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第3句】: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第1句】: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第2句】: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第3句】:浑:简直。

【第4句】: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第1句】: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第2句】: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第3句】: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

【第3句】: 古代诗人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

【第1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2句】: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第3句】: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第4句】: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5句】: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6句】: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7句】: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8句】: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9句】: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单句------------

【第1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宋.陆游

【第2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

——《赠梁任父母同年》清.黄遵宪

【第3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三国.魏.曹植

【第4句】: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国殇》战国.楚.屈原

【第5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

【第6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唐.杜牧

【第7句】: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二首》唐.戴叔伦

【第8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宋.文天祥

【第9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第10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满江红》南宋.岳飞

-----------全诗------------

【第1句】:《满江红》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2句】:《病起书怀》宋.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第3句】:《赠梁州张都督》唐. 崔颢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

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

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第4句】:《扬子江》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第5句】:《塞上曲二首》唐. 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第4句】: 【《登高》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我个人认为《登高》就没有忧国忧民的心思.前四小句都是写景,一片苍茫寂寥之景,也含有孤寂之情,以景衬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明显是诗人对自己漂泊、孤老、半生无成的境地的感伤和抒怀,如果你认为是国家的不安使作者半生漂泊,孤寂无依从而推己及人认为是作者对广大和自己一样的人民的一种忧思也可以.但是我总觉得牵强,作者也是经历过盛世的人,那时他都没什么成就,而他不停地追随正主的脚步想要在乱世建业,改善凋敝的民生,最终也没实现抱负.杜甫确实在屋漏之时还能想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境界高远.但此时诗人已是残年,自己也觉得半生艰难苦恨、潦倒,这时感伤的大部分还应是自己.。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