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一表达对劳动人民同情的句子

03-03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表达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

【第1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一 李绅

【第2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二 李绅

【第3句】: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悯农》其三 李绅

【第4句】: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悯农》——杨万里

【第5句】:老天不悯农,遍地起黄风。无云难下雨,百姓少收成。

【第6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 《卖炭翁》

【第7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白居易 《观刈麦》

【第8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中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传》

【第9句】: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范仲淹

【第10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第11句】: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第12句】:苦恨年年押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秦韬玉

【第13句】: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屈原

【第14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第15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第16句】: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秋雨叹》杜甫

【第17句】: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竹枝歌》杨万里

【第2句】: 写出古诗中同情劳动人民的句子

-----------江上渔者----------

【第1句】:《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悯农-----------

【第2句】:《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农家望晴----------

【第3句】:《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此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

--此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读者却不难感到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就在不言之中。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苦恨年年押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

蚕 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水浒传杂诗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第3句】: 《悯农》其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什么

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

“引满”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33364是为了更有力的“发”。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人间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

这就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 第二首诗,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

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

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次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是诗人在抒发感慨。盘,盘子,这里指碗。

餐,指饭食。皆,都。

意思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

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

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第4句】: 悯农二首表现诗人对农民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是有血有肉、意蕴深远。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四海无闲田”,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第5句】: 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诗句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苦恨年年押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 蚕 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