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结束感言

08-29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大学新生进学生会后的感想怎么写

学生会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它的构成主体是学生,它的运行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它的服务对象更应该是学生。

学生会给我带来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浅

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只身一人到。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收获的东西很多,也很珍贵。

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自身很少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去。

自然收获的就没有那些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战友们那么多。

不过即使是这样,一年的学生会工作依然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是大家的热情感染了我。

我们每一位学生会干部都是从零做起的,为了要让这届学生会的能载入史册,我们每一位都尽力了。

我们不仅组织了系内活动,还积极承办校级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有的部门虽然一年下来没有太多的活动,但是他们的努力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断地写各种计划,期望能在自己在任的时候为自己的部门工作开创先河,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计划一次次被驳回一直没能得到实施。

我们不能只看结果,要看到大家为了理想而追求时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刚进这学校的时候我的胆子并不大,有很多时候我并不是个主动的人。

但自从进入了学生会,我的胆子就开始慢慢变大。

那时作为一名新生也有新生畏惧的时候。

像去检查高年级的时候,一些同事会有一种压抑感,这点在我身上也出现过。

依稀记得刚进入学生会的时候,作为一名的干事,去检查比自己年纪大的班级,刚开始,我并不怎么敢去管理他们,旁边一定会有个老干事陪着。

但是人生之路是靠自己走,有时候我必须学会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

后来我心中告诉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老生也没什么的,不都一样是学生,我只是履行我的工作,怎么把工作做到最好,这才是真的,久而久之,也就不怕了。

所以在面对一些难题的时候,一畏的逃避惧怕是没有用的,只有不断的鼓励自己。

如果说在学生会,耐心,细心,责任心是必备的话,那么我觉得还应添一样,那就是信心。

给自己一点信心,把每一项难关都当成是上帝给我们最大考验。

任何时候都不放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总是艰难困苦的,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碍。

除此之外,我也通过学生会锻炼了自己的品质,由随遇而安的个性逐渐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冷静的思考问题。

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弥补过失。

学会周密的计划一次活动,也增强了自己的能力。

每一位同学进入学生会,都是从干事做起,可以说担任干事这一段时间做的是基础工作。

但也是培养和展露自己能力的一个起点。

而且这点也是关系到将来能否升为正副部长关键时期。

不管是作为那一个部门的干事,只要是身为一名干事,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协助好正副部长的工作。

一个部门的工作是不能单单靠正副部长的,所以此时就需要干事们积极配合部长的工组,积极完成任务。

我想每一位进入学生会的成员,都想做部长,乃至学生会主席。

当然我也不例外。

作为一名领导者首要的工作就是以身作则,协调好部员之间的工作,并组织带头搞好每一项的活动,并且相信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有时候再指使某些事的时候,我们应当尽量的去换位思考,站在部长的角度多为干事考虑,站在干事的角度多为部长考虑,这样工作会顺利些。

进入学生会可以说给我们增长了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同时也为即将踏入社会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是收获了友情。

是学生会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另外,我们了解到人不可能一次只做一件事,同时安排计划好各项事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成长。

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历练。

学生会的工作到此还在继续。

我们的大学生活还没结束。

相信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一样可以过得很精彩。

作文《初三》:谈谈你进入初三后的感想和感受如题 谢谢了

在成长的日记中,我已步入了初三这一页。

我的理想在这一页萌生,追求在这一页起步,信念在这一页树立。

初三,同龄人之间的“战争”,一堆堆的作业试卷都给我无尽的忧愁和快乐。

激烈的竞争。

进入初三后,首先要学习到,不对,应该是感受到的,就是激烈的竞争。

学习上要竞争,面对各个枪手,要想名列前茅,成为佼佼者,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

泡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古文浴缸中,提升自己的领悟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才能;沉浸在“a^2+b^2=c^2”的公式世界中,纠正自己的思维方式;遨游在“a,b,c”的英文海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技能......只有各方面都高人一等,才有成功的可能。

繁重的“担子”。

进入初三后,肩上的“担子”明显加重了。

试卷一张接一张的做,好不容易应付了数学老师,又窜出了Mr.sJin,我们的英语老师,作业一布置完就溜了。

正在唉声叹气只是,有听见语文老师轻轻咳了咳,大家立刻安静了下来,给送人“送”来了两张试卷。

尽管大家千百个不愿意,但是没办法,谁叫她是班主任呢

丰富的课外生活。

初三的生活也并不只是一张单色的白纸。

真是因为如此紧张的气氛,忙碌的学习,大家才越发珍惜课余生活。

阳光明媚的日子,大家便会三三两两的来到操场上,来个日光浴,合蓝天白云来个亲密接触。

轻轻吸一口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做一下而是的游戏,不也乐趣无穷吗,笑声不断吗

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大家便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谈论小学的经历,开一些幼稚的玩笑,不也能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忘掉一天的疲惫与烦恼吗

初三生活岁有一点无奈与痛楚,但是快乐大于痛楚,趣味大于无奈。

初三作为人生的又一个港湾,将会让我理想的小船平稳靠岸。

去看博物馆的心得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一:参观博物馆有感    又一次参观了历史博物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而且永远感觉不到厌烦。

走进历史的长河,沉浸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辉煌之中,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更感叹于汉唐时期的政治开明,文化自由,科学缜密,经济开放,艺术灿烂,军事强大。

根植在统治者内心的,不是玩虚假的数字游戏,搞面子工程,与民夺利,而是建设一个“外硬内软”的国家,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自豪和满足。

人民也不用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发愁,连税负也降最低,医疗是完善的,教育是公平的。

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几千年以后,在这片土地上,“有尊严地生活”竟成为统治者卖弄的噱头和人民的奢望。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长安,拥有三百万人口,城市规划谨偌棋盘,文人墨客多入牛毛,各国商贾穿梭其间,市民百姓安居乐业。

女人们可以不用为了病态美的骨感身姿而放弃享受美食的权利,可以身着男服甚至胡服,骑马,射箭,狩猎,蹴鞠,马球,摔跤……或是批上羽衣弥裳翩翩起舞,放肆地炫耀出自己丰腴的身材。

女人是可以当皇帝的,只要她有能力。

儿媳妇是可以娶的,只要有真爱。

    走出博物馆,回到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盛世,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和不甘,方才想起历史发展中出现倒退。

    篇二:参观博物馆有感    就在前天冒着寒冷的天气缓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以饱满的革命精神和深重的历史情怀参观我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

幼儿园运动会家长的感言

研学旅行的第一站,便是山东台儿庄大战的纪念馆。

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些还在学习的学生,谁不知道台儿庄是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地方

既然意义重大,必然印象深刻。

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此次旅行的目的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这里,你没有丝毫当年惨烈的感受,只剩下纪念馆中一幅幅黑白照片和经满岁月刻蚀的军用品。

那些黑白的照片,静静地放置在墙面上,无言地叙述着那一段被定格的历史。

我依旧清楚地记得,王铭章将军那张照片,那双充满坚定信念的眼睛,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我的个人感受,但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王铭章将军眼中的一股血性——军人的血性,那是一种无所畏惧的目光,更是一种对于侵略者的蔑视

纪念馆另一些物品应该就是那些被玻璃展柜保护着的一个个军工用品。

当我看到那挺马克沁的水冷重机枪的时候,我的脚步慢了下来,绝不仅仅是因为它那霸气的外表,而是它看起来绝对不像是一件溅满鲜血的杀人机器

初进大学的感想和体会

时间老人永远是公平的,它把365天分给每一个人,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它又是那样的急匆匆,三年的高中生活在我们的辛勤学习中渐渐离去,越来越远,最后只留下了回忆。

它的离去,让我完完全全感到了时间的飞逝与短暂。

在小学,渴望中学生;在中学,渴望高中生活;而在高中又渴望大学生活。

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别人对大学的描述大都是:自由、轻松、快乐。

在那里,爱情亦是一门选修课,多少年轻少男少女渴望光明正大的恋爱啊。

人,总是那么贪婪的,总想要好的,却从不想其后果。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自己考入的大学——湖师院。

每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都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一样好奇。

湖师院,这所规模较大的学院与我想象中的大学有所不一样,它比我想象的更“热闹”。

也许是因为和外界是相通的关系吧,学院更像一个小小的“社会”,这里有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坎坷,不同的欢乐、悲伤,不同的享受。

站在十字路口,我环顾四周,每一个方向都是无限的,一望去,深似海。

此时的我,如同一直迷路的小羊,无法确定我前进的方向,无法确定我的目标,脑海中除了迷茫还是迷茫。

朋友都说,大学生活本来就这样,尤其是新生,需要一个过渡期。

可我不这么认为,大学新生缺乏的就是一个向导,一个指引他们找到目标的向导。

三年的高中是紧张而忙碌的,在那里,又可亲又严厉的老师管束着我们,庆幸的是,在真正进入课堂学习后,我有一次感受到了学习的气氛,这种又把我的思绪拉回了高中时期,紧张而又从事的学习生活,也可以说,在大学里的学习比高中还紧张,还严格。

我不知道应该为我能进入这样一个充满学习气氛的学院高兴呢,还是为自己辛苦了那么久,到这后任无法放松而忧伤呢

我想,我应该选择前者。

俗话说的好: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坚持才能胜利

假如,在大学里我放弃了学习的动力,停滞不前,那我不等于成了半途而废的人吗

不,即使再苦,我也要坚持。

其实,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一旦把握不好,有可能会失去很多。

在大学里,其实有一双无形的眼睛看着你,监督着你,就看你是否有心去寻找,去发现。

努力吧

坚持意味着胜利,而放弃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前途的暗淡。

朋友们,请不要拿任何借口来作为放弃学习的理由,这是最愚蠢的做法。

凡事有艰难,凡事有坎坷,但只要咬咬牙,便可以过去,天下没有过不了的坎。

每天都是美好的

努力

参观博物馆感想

作文:我看博物馆 希望能帮你忙,试试看吧

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

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

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

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

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

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

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

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

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

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

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

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作文:走进初中生活(感想)

进入初中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变化,我也升入了初中。

进入初中后的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变化就是翻天覆地。

在小学时,学习轻松自在。

但是到了中学我感的莫大的压力;以前小学里的人不多,所以互相认识和了解也就很快;在中学里一个班有六七十张陌生的面孔,一时间很难适应。

但是在这里我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能够让我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虽然同学之间互不相识,但是大家应该用极短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以前,没上中学之前,心里总有一种不必要的担心,可上了中学,那种担心就从我的内心中灰飞烟灭了。

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既严厉又亲切,和同学在课下讨论交流,都做到了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

上了中学,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任何学习环境中好好学习,认真听讲,以便报答父母,报答辛苦的老师,报效美丽的祖国。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捉迷藏的牙牙儿,也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了童年,走向青春。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浣江中学,开始了新的初一生活。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对新的环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初一生活也有许多感受。

第一个感觉就是新鲜。

校园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现代化的图书馆、网络中心以及实验室又让我流连忘返。

这所有的一切与小学有着很大的差异,使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第二个感觉是

【第9句】:18的感言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

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

事变背景 主要人物:张学良、板垣征四郎

【第1句】:日本国内情况 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

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

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

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

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

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

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

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

石原也是后来9·18事变的主谋。

【第2句】:日本控制东北铁路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

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第3句】: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摺)。

在田中奏摺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这份奏摺在1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侵略中国政策的证明。

田中奏摺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者质疑,当前的主流说法多认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

然而时至今日查考史料及历史脉络,当时日本图谋全面侵华已久确为事实。

【第4句】: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当初,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

1928年,关东军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

日本关东军希望籍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皇姑屯事件并未引起日军所期待的东北混乱,相反,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突然宣布全东北易帜,接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领导。

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

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

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第5句】: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

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

这一工程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

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境”。

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7月5日前完成筑渠。

7月1日,中国农民400余人,联合起来平沟拆坝。

7月2日,日本警察镇压平沟的中国农民,双方对峙,后日本增武装警察,在日本军警保护下,工程于7月5日完成。

同时,日本通过朝鲜日报记者金利三,捏造新闻,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掀起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

日本却以此次事件诬陷中国伤害朝鲜侨民。

【第6句】: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

日本藉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事变经过

【第1句】: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

夜22时20分左右,不部队长官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

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

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

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

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

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

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

【第2句】:辽宁、吉林主要城镇沦陷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

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

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

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

9月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第3句】: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

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

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

【第1句】:第

【第2句】: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进犯。

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

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

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

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第4句】:锦州、哈尔滨沦陷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

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

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

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

”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

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

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

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

驻锦州的东北军第

【第12句】: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

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

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

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

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

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

【第5句】:满洲国成立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

当时担任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大佐游说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当时关东军以复兴满清为条件,说服溥仪回到东北。

11月10日,溥仪从天津出发,11月13日到达营口,最后停留在驻守旅顺的日本军营内。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

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年号定为「大同」。

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的公馆发表。

国际联盟强烈谴责日本政府的行为,并不承认满洲国政府的合法性。

日本表示抗议并且脱离国际联盟。

3月9日,溥仪登基仪式在新京举行。

1932年9月15日,日本与伪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

各方反应

【第1句】:国民政府

【第1句】:外交努力 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 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 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 9月23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

【第2句】:不抵抗政策 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

与蒋介石无关。

尽管日本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多次挑衅,张学良仍于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

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

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

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

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

【第2句】:中国共产党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

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向全党指出:“立刻发动与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是党的中心任务,特别在满洲应组织武装力量,“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并连续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声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一些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北平、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太原、广州、济南、福州等地的大中学生和市民纷纷集会游行,通电抗日救国,并结队赴南京请愿、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第3句】:日本政府

【第1句】:内阁不扩大方针 1931年9月19日,日本政府召开紧急内阁会议。

南次郎陆军大臣强调这是关东军的自卫行动,但是币原喜重郎外务大臣(男爵)怀疑这是关东军的阴谋,并且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次事端。

9月24日,内阁会议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

然而关东军无视政府的决定,以自卫为名,不断扩大战线。

【第2句】: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 12月11日,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

次日,犬养毅任首相兼外相,荒木贞夫任陆军大臣。

6五一五事件 1932年3月12日,犬养毅内阁作出决定“满蒙市从中国本土分离独立的统治地域,今后,(日本将)帮助其建立国家体制。

”事实上,日本政府在这次事件上被动地被独断专行的关东军制约。

(同年日本爆发五・一五事件,犬养毅被暗杀。

【第4句】:国际社会 国际联盟及李顿调查团 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事变始末。

1932年10月2日,该调查团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

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满洲国为独立国家,令日本撤出国联。

调查团在事变后一年多后才发表报告,诚然是为时已晚——日本不理会国联的谴责,继续侵略行动。

我国驻英公使郭泰祺在国联特会上演说,反对国联对中国问题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仅秉英、法两国之意旨草拟袒日报告书。

【第5句】:美国 1932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向日本和中国发表照会,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

这被称为“史汀生主义”。

中国和当时欧洲各国对此都普遍表示赞同,但是日本却无视这一通告。

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观望,到与国联合作,再到“不承认主义”的过程,总的趋势是朝着逐渐强硬的方向发展。

但由于美国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实质性行动,美国的反应对日本的遏制是软弱无力的。

民间运动 东北抗日联军 ⑴游行集会 9月28日,北平20万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要求对日宣战,收复失地。

9月28日,南京、上海的二千多学生请愿,冲击国民政府外交部。

外交部长王正廷被学生打伤,后被迫辞职。

⑵抵制日货运动 1931年7月,由于万宝山事件,日本煽动朝鲜排华反华,中国国内再次爆发抵制日货运动;九一八事变后,运动愈演愈烈。

文艺作品 张寒晖《松花江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

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

“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

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

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

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

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

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

”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

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

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歌曲赏析 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

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

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

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歌词全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纪念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91年9月18日在沈阳开放了九一八事变陈列馆。

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访华时拜访过这个地方。

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定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

沈阳市从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事变思考 1931年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

今天,面对第76个“九一八”,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

走进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于“国运”二字。

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耻一去不复返

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

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

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

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

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而,这个道理,似乎没有“直奔主题”,没有“坐落”到目的上——忧患是为了图强,而图强又必须先进。

如今,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强大起来。

这是个大醒、大幸。

然而,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

因此,面对76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

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策动人员 “九一八”事变的策动者及其结局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

坂垣征四郎被称为关东军的“大刀”。

他1916年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任陆军参谋本部中国课课员,1919年任中国驻军参谋,之后任云南、汉口等处日军特务机关长,1929年任关东军高级参谋。

1930年6月,坂垣征四郎在与石原莞尔进行了多次密谋后,组织了横跨中国东北三省的“参谋旅行”。

“参谋旅行”是他们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前哨战。

他们在哈尔滨、锦州、旅顺等地制定了日军在这些地区作战的攻防战略,在“旅行”中提出了日本占领满蒙的计划,并称,“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

实际上,满蒙在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大的关系”。

石原莞尔被称为关东军的“大脑”。

1918年,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总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当时曾有人评价说,石原莞尔的头脑是陆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的头脑”。

1922年,他留学德国,研究过拿破仑军事思想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但他的全部兴趣和爱好,都集中在如何完成日本的侵略扩张方面。

1928年10月,他由日本陆军大学教官调任关东军作战参谋,与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形成团伙,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土肥原贤二是日军中的“中国通”。

他1912年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任职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随即被派往中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特务生涯。

他能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还会讲几种中国方言,1930年任天津特务机关长,“九一八” 事变前30天,他调任沈阳特务机关长。

虽然“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不在沈阳,但由他主持的土肥原特务机关却是发动事变的中心。

事变发生后3天,土肥原贤二即从东京返回,就任沈阳市市长。

“九一八”事变后,坂垣征四郎任沈阳特务机关长、伪满洲国军政最高顾问,1936年任关东军参谋长,并在1937年以日军第五师团长的身份率日军入侵中国华北。

战后,他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于1948年12月23日被处以绞刑。

事变后,石原莞尔被任命为关东军副参谋长,后升任日本陆军中将。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石原莞尔见风使舵、混淆视听,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1949年8月15日,他因膀胱癌病死家中,终年60岁。

“九一八”事变后,土肥原贤二还参与策划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阴谋事件,如“华北自治”、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张北事件”“七七”事变等。

日本战败投降后,土肥原贤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处以绞刑。

1931年日军为取得更大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

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撤出东北,日本策划伪满州国成立,从此东北民众开始了日军统治的14年悲惨生涯。

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参考资料: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