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上课感言
写父母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故事和感受
快乐成长需要爱,父母陪伴最温暖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只有几岁的小男孩攒钱向爸爸买时间,希望整天工作的爸爸能够陪伴自己一会儿。
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让很多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陪孩子吃饭却陪客户吃饭;父母一天十几个小时待在办公室而不回家;父母双眼紧盯着生意,而不看孩子一眼……当孩子要求关注的时候,父母就会十分不耐烦甚至生气,他们大声对孩子吼叫:“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这是每个父母应该思考的,当父母对孩子的爱用金钱来衡量的时候,可怜的是孩子,也是父母。
我们都不否认物质对生活的重要性,也不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
但是,父母可曾想过,当你把大把的钞票拿给孩子的时候,可曾看见孩子孤独的眼神
甚至当孩子愤怒地对你说“你根本不关心我”时,你可曾发现自己所提供的与孩子所希望的是如此的不同
父母是否将自己对孩子的关爱以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吗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说:“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
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要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陪伴是一种关注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就是家人的陪伴,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项事实是不容易忽视的:很多走上歧途的青少年都是因为父亲或是母亲的缺席。
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以及心灵上的抚慰,给他们一定的指导,稳定他们的情绪。
陪伴孩子,不仅是要了解孩子目前的身体以及生活学习状况,更是对孩子的一种关注。
陪伴孩子首先是要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重视和被关怀的。
每天下班后,多问问孩子一天的情况,吃饭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
其次是要陪孩子一起做事。
可以陪孩子做孩子喜欢的事情,这样可以了解孩子,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于父母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就是和孩子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这些亲子间的甜蜜时刻无论是对孩子还是父母来说都是值得回忆的事情。
陪伴并不是监督孩子也有这样的父母,他们坚持一生“陪”在孩子身边,一年一月一天一时也不缺席。
当孩子与其他人一起玩的时候,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怎么玩;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他们给孩子扇扇子;孩子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他们一定要开着孩子的房门;他们为孩子定时,什么时间该起床,什么时间该上学,什么时间该睡觉……在他们的“陪伴”下,孩子从小学升到重点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可是就在中考前两天,孩子却失踪了
他们心急如焚地寻找,几天之后,孩子终于被找到。
孩子这样对他们说:“你们对我的爱太沉重了,我感觉自己总是在被你们监视,这都快让我喘不过气来了。
我害怕我会中考失利,我害怕看见你们的眼神。
”这对父母在陪伴孩子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却仍事与愿违。
为什么
因为陪伴并不是监视,孩子们不需要监工。
陪伴应该是一种善解人意的行为,监视却是一种无视孩子自由与独立的行为。
同时,陪伴也不是时间和行动上的同步一致,而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
父母要体会孩子对陪伴的需求,掌握陪伴的度。
父亲的陪伴不能缺席很多孩子都有体会,相较于母亲,父亲对自己的陪伴总是少一些。
父亲的缺席,也是造成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的主要原因。
明智的父亲不会只将自己定位于家里的“经济支柱”,只知道挣钱养家;明智的父亲也不会将自己定位于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只知道俯视孩子。
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不同于母亲的作用,他们影响孩子的做事方式,他们影响孩子的品行修养。
因此,父亲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将孩子导向正确的成长方向。
陪孩子读书的心得体会
润 物 细无 声 ——陪孩子读书有感女儿今年十岁,读五年级了。
不知不觉中,陪孩子读书也有几年了。
从带拼音的《幼儿画报》到后来的《动物世界》、《安徒生童话》、《三字经》,再到后来的《爱的教育》、《完美女孩》、《音乐老师和音乐神童》等等,一路走来,这些书籍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并从中感到了读书、读好书的快乐和幸福。
女儿喜欢读书,于是家里堆满了各类图书。
如何选择书籍成了家长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看自己喜欢的,适合她这个年龄的。
比如她爱看童话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干涉她,我觉得看童话故事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教育。
童话无论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故事,都是由一根主线串联着,那就是赞颂真善美,痛斥假恶丑。
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她从另一方面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有利于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
作为家长,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并顺应她的要求,满足她的需要,希望她通过喜欢的这些童话故事,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做好引导工作,让她学会读好书,读有质量的书。
比如有一本书叫《感恩父爱》,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读,因为她爸爸由于工作原因,平时比较忙,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相对没有我这个当妈妈的长,而且女儿天生就比较粘妈妈一点,也对妈妈了解多一些。
为了让孩子正确地了解和理解爸爸,体会父爱,我给她推荐了这本书。
读书,能净化心灵,是一大幸事;陪孩子读书,能培养亲情,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品读过程中,她不但能学到许多知识,还能从中明白许多道理。
潜移默化中真善美、假恶丑,在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形成了评判的标准。
和孩子一起看书,能够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增进对他的了解,在共同阅读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每天睡觉前与孩子一起看书,一起阅读是我们一天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刻。
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互相交流看书后的想法,享受着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其实,我总觉得,孩子读书不在乎记住多少知识,关键是把阅读养成为一种习惯,让她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懂得人生的道理,学会感恩。
重要的不是智商的培养,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应该说智商都不错。
通过这几年的阅读,我感触更深的是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不能盲目的认为只有聪明的、智商高的人将来才会有出息,更不能简单的认同智商高的人,情商就一定会高。
二者完全不能等同,同样需要我们后天的教育和开启。
在传授给孩子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拥有健全的健康的人格,这些心智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拥有这些他们会受益一生。
但如何培养,却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与其空洞地说教,不如和他一起愉快阅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
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还应该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聊书”。
不要高高在上,以长者自居。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营造一个平等的环境,并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让书中的营养慢慢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使她健康茁壮地成长。
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我惊奇的发现,其实,孩子们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大人认可和学习的地方,不要忽视他们从只言片语中闪现的智慧光芒和成长岁月中不断累积的情商。
只要我们用心发现,他们就像星星般闪耀,颗颗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也像花儿朵朵,只要得到足够的时间、关爱与耐心,他们就一定会绽放。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有许多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有些方面是我们的老师。
比如有一次,我和她爸爸发生了不愉快,不幸的是恰巧被她知道了,没想到她悄悄地找到她爸爸说:“爸爸,夫妻之间应该宽容,你是男子汉应该让着妈妈,你要大方的主动和妈妈说话,不然的话我就要给你打× ”,他爸爸感到很惊讶
小小的她怎么会说这些
怎么会用“夫妻”二字,于是便问她:“你说这些,是不是有人教你这么说的,是爷爷
奶奶
还是妈妈
是不是他们让你来当说客的”,她急忙说“不是的,不是的,是我看了书,书上告诉我的。
我觉得书上说得对,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友善相处,相互之间应该宽容,不管是同学之间,还是夫妻之间,都应这样。
你看我和露莎姐姐就是这样,我们俩从未吵过架。
有时是她让我,有时是我让她。
比如有一次,一个冬天的晚上,我们俩一起在一个脚盆里烫脚,因为她刚被妈妈批评了,心里不太高兴,所以总是把滚烫的热水从我这边倒进水盆里,我怕烫着,就把脚提起来,心情不好的她大声地嚷道‘不要把脚提起来嘛,你越提我就越往你这边倒
’,我当时心里还是有一点不舒服的,不要我把脚提起来
你也怕烫呀,不然为什么总从我这边倒呢
你不总这样做,我也不会把脚提起来呀
但是,我心想,我们俩是好朋友,她心情不好,我就不惹她,不和她吵,她说她的,我不开腔,她还继续这样做的话,我就赶快洗了算了,大不了今晚不烫脚好了,没什么的,我要珍惜
和孩子共同分享我的感悟,怎么写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的女儿成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已经开始学习拼音与汉字了,老师要求孩子们背儿歌读故事了,于是我便开始每天陪孩子读童话、儿歌的生活了。
不长的几句话,孩子读的很慢很慢,两个字之间总是要停顿,因为不认识,要先拼拼音,拼完这个字,上个字又忘了,她自己都不知所云,我让她再念一遍,有时候她还会烦,没办法,我就把这句话连起来读给她听,并指着下面的图画给她解释其中的意思。
我读一遍,让她再念一遍,反复的读,就这样磕磕绊绊地终于算是念完了。
读书应该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好习惯,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字和词组都还没有完全掌握,要他们单独的去读,理解书中间的内容,是很困难的事情。
一个人读书习惯的培养,是从小做起的,要让孩子亲近书籍热爱阅读,逐步正确引导孩子独立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孩子们会受益终生。
读书不仅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
孩子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和学习的榜样,孩子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做一个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家长是幸福的事,我们做家长的能够陪伴孩子一同分享阅读带来的那份内心的宁静与充实,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陪孩子上晚自习感受的文章
没有具体的感受,没有具体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个父母,和孩子一起上晚自习,明显的能体会到现在孩子的不容易,以前总说孩子不听话,孩子淘气,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体谅孩子,帮助孩子,不是给孩子压力,而是给孩子快乐,让他尽可能的明白他做的事情没有白费,会得到关注,关怀,孩子也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不能生硬的替他选择好后,让他就去冲,我们需要的最终是孩子自己学会了向前。
自己培养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过程中的感悟
方法一:爱玩是的天性许他玩 人们常说“玩物丧志”,爱玩人眼里似乎不是好事,但在孩子的世界里“玩”却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思考、合作、语言等多种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
而且,玩是孩子最初了解世界的方式。
所以,妈妈要顺从孩子的天性,允许他玩耍。
经典事例 事例1: 每天早饭后妈妈都会带两岁半的羽筝到小区的花园去散步、玩耍。
遇到小区的其他孩子时,妈妈就会向她介绍说:“羽筝,这个小姐姐叫梅梅,快叫姐姐。
”“这个小哥哥叫小松。
”在妈妈的介绍下,羽筝渐渐认识了许多小朋友。
不但如此,妈妈还鼓励羽筝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认识了这么多的小朋友,羽筝总会玩得很开心。
事例2: “妈妈,妈妈,撞球……”每天吃过晚饭,都是妈妈和3岁的虎虎玩耍的时候。
“撞球”是妈妈为虎虎发明的小游戏,就是站在固定的位置上将球丢向对面的可乐瓶,看谁能把可乐瓶撞到,类似于打保龄球。
每当玩起这个游戏,虎虎都十分认真,全神贯注地瞄准对面的可乐瓶,使劲把球丢出去。
每撞倒可乐瓶一次,虎虎都兴奋地拍起小手欢呼:“噢
倒了,倒了
”妈妈也总是不失时机地夸奖虎虎说:“宝贝儿真厉害
再来一次
” 事例3: 棉棉4岁了,为了让她学到更多的知识,妈妈把她转到了一家双语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比较多,为了棉棉能专心学习,老师还特地拜托老师对她要严加管教,防止棉棉贪玩。
不久后,棉棉不开心地和妈妈说:“妈妈,我不喜欢这所幼儿园。
”“为什么呢
”妈妈问。
棉棉说:“老师总是爱提问我,而且上课也多,玩得不开心。
”妈妈说:“看来老师比较重视你啊
”棉棉不高兴地说:“哼
我一点也不喜欢她,还是原来幼儿园的老师好。
” 教育感悟 孩子是不是越早学习文化知识越好
贪玩的孩子长大后就没有出息吗
事实证明,很多小时候非常聪明的“神童”,在长大后也渐渐成为了普通人;而许多小时候贪玩淘气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所作为。
由此可见,孩子的人生是否成功与他学习文化知识的年龄并无太大关系,而且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才值得学习,从孩子初生以来,他牙牙学语、学习行走,每一步的成长都是他不断学习的结果。
孩子之所以爱玩,是因为他喜欢用看、听、说、触摸等多种方式去了解自己周围的一切,不习惯于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他喜欢随手在纸上乱画、乱写,写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文字。
在游戏中,他锻炼了思考,懂得了规则,还感到很快乐。
可以说,玩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奇妙的学习方式,他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同时,也会快乐地去了解这个世界。
妈妈妙招
【第1句】: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玩。
很多孩子在刚入幼儿园时,看到很多小朋友反而会不适应,大哭起来,这是因为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少的缘故。
妈妈平时要多带孩子到小区内玩耍,并鼓励他和小区内的孩子交朋友,注重培养他与人交往的能力。
如事例1中羽筝的妈妈,不但带孩子出去玩,还主动为孩子介绍其他小朋友。
当孩子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后,再送他去幼儿园,他就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并能和其他孩子玩到一起。
【第2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
和煦的阳光、绿色的草地,在晴朗美丽的天气里妈妈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他呼吸室外新鲜的空气。
例如,事例1中羽筝的妈妈,就会常带她到小区的花园内散步。
阳光的照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体质,增加他的抵抗力。
户外的空间较大,孩子的心情也会比较舒畅,在户外跑跑跳跳,做做运动,可以锻炼他的身体,让他变得更健壮。
【第3句】:妈妈要多陪孩子一起玩耍。
事例2中的妈妈每天都会留出一段亲子互动的时间,就是陪虎虎玩撞球。
和孩子一起玩耍能让他充分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因此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会变得更为亲密。
值得注意的是,妈妈在和孩子一起玩耍时,要放下成人的架子。
要记得自己是和孩子一起玩,而不是指导孩子如何玩,这样才会让孩子获得更大的乐趣。
例如,妈妈可以和他一起趴在地板上玩拼图,一起在床上打滚,一起蹲下观察小蚂蚁搬家……这时,妈妈不要把自己当做成人,而是要学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快乐,妈妈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
【第4句】:不过早地强迫孩子去学习知识。
事例3中的妈妈为了让棉棉尽早掌握知识,不但给她转了幼儿园,还请老师对她严加管教。
由于失去了玩耍的乐趣,孩子不但不会乐于学习知识,还越来越不喜欢幼儿园和老师。
过早地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不仅不能起到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还往往会导致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玩耍才应该是他生活的主题,而不是学习,所以妈妈不要过早地强迫孩子去学习知识 方法二:引导孩子喜欢幼儿园老师 孩子越小对老师的选择性就越强,只有他喜欢自己的老师时,才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就会对老师的课感到厌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快乐地学习知识、是否玩得开心,与他是否喜欢老师紧密相关。
妈妈要引导孩子去喜欢老师,帮他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典事例 事例1: 4岁的朋朋活泼好动,在家里一刻也不肯闲着。
他一会儿爬到沙发上使劲踩,一会儿又拿小番茄瞄准电视使劲投,常把家里折腾得乱七八糟,妈妈怎么说他也不肯听。
妈妈生气了就说:“你再不听话,就把你交给老师,让老师把你关起来。
”朋朋立即不敢淘气了。
妈妈发现这一招很管用,于是就经常用老师来吓唬朋朋:“不吃饭就让老师打你屁股
”“你不乖,我就告诉老师让她批评你。
” 渐渐地,朋朋越来越不喜欢去幼儿园,而且一见到老师就紧张,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
事例2: 纯纯刚入园的时候,妈妈常问她:“老师喜欢谁呀
”纯纯总会扬起小脑袋不假思索地说:“我
”但最近,妈妈发现纯纯的情绪有一些变化。
这天,妈妈问:“纯纯,你喜欢老师吗
”“不喜欢
”纯纯说。
看来女儿和老师闹别扭了,妈妈没有急于问女儿为什么不喜欢老师,而是说:“纯纯,记不记得你第一次在幼儿园尿裤子,是老师给你换上干净的裤子,还把你尿湿的裤子洗干净了
”“嗯,记得。
”纯纯说。
妈妈说:“老师其实很爱你的,可是小孩子就像刚刚开始成长的小树,有时会长歪了,需要有人扶一扶。
老师若是批评你,就像是在把小树扶正,为的是让你健康成长。
你说老师好不好
” “哦,是这样啊。
原来老师批评我也是为我好啊
”纯纯说。
“是啊
那你喜不喜欢老师
”“喜欢
” 事例3: 有一天真真的妈妈有事没能及时去幼儿园接她,看着小朋友都陆续回家了,自己的妈妈却还不来,4岁的真真开始着急了。
老师看出真真着急了,就牵着她的手说:“真真,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吧,听完故事妈妈也许就来了。
”然后,老师就给真真讲起了童话故事,讲完故事妈妈还没来,老师又陪她玩起了跷跷板。
天快黑时妈妈才来到幼儿园,真真扑到妈妈怀里说:“妈妈,老师给我讲故事了。
”妈妈说:“宝贝儿,妈妈来晚了。
老师陪你等这么久,还给你讲故事,你是不是应该谢谢老师啊
”真真跑过去抱抱老师说:“老师真好,谢谢老师。
” 教育感悟 孩子在入园以前,妈妈在他的心里很具有权威性,但入园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老师在孩子心里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妈妈常听孩子说:“老师让我这样做。
”“我们老师说……”老师的话在孩子看来就像尚方宝剑。
当孩子受到老师的好评和鼓励时,就会非常高兴,而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就会十分难过。
如果孩子不能从感情上去接受自己的老师、喜欢老师,可想而知他在幼儿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所以,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非常重要。
要知道,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直到其大学毕业,其中大概有20年的时间会和老师有密切的接触,可以说,老师伴随着孩子成长,从孩子幼小时教他去喜欢自己的老师、并尊敬老师,对他今后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妈妈妙招
【第1句】:不要用老师威胁孩子听话。
让孩子喜欢老师,就要让他感觉到老师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十分亲切。
即使孩子不乖的时候,也不可以像事例1中的妈妈一样,用“你再不听话,就把你交给老师,让老师把你关起来”、“你不乖就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你”等诸如此类的话来威胁孩子。
这会在无形中增添了孩子对老师的惧怕心理,并有可能导致他不喜欢去幼儿园。
【第2句】:让孩子记住老师对自己的爱。
当孩子做错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年幼的他难免因为不理解而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
所以,妈妈要经常提醒孩子老师曾经如何关心和爱护他,这样孩子即使受到批评也会记得老师是爱自己的。
如事例2中的妈妈,在孩子对老师不满时,帮孩子回忆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关心,这时孩子就能理解老师对自己的爱,就不会因受到批评而不喜欢老师了。
【第3句】:教孩子学会感恩老师。
妈妈带一个孩子都常常会感到疲惫,幼儿园的老师同时照顾许多孩子,其实需要付出更大的爱心和耐心。
老师需要时常注意到每个孩子的感受,关注每个孩子的需要,所以当妈妈知道老师是如何爱护自己的孩子时,要及时地教孩子学会感恩老师。
如事例3中的妈妈,不失时机地让孩子对老师说谢谢。
这样不仅让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会因此而更加喜欢老师,老师也会因为孩子妈妈的通情达理而更喜欢这个孩子。
方法三:让孩子感觉幼儿园是快乐的地方 有的孩子十分喜欢去幼儿园,因为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和自己玩;而有的孩子却不喜欢去幼儿园,因为觉得那里充满了约束。
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充满了快乐,还是会让他觉得有压力呢
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决定了他是否喜欢去幼儿园。
所以,妈妈要尽量让孩子感觉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经典事例 事例1: 菲菲的妈妈晚上喜欢熬夜看电视剧,4岁的菲菲也常跟着妈妈一起熬夜。
可是到了早晨该上幼儿园的时候,菲菲却睡不醒。
每天早晨起床,对妈妈和菲菲来说都是件痛苦的事。
常常是妈妈叫了许多遍,菲菲还是不肯起,好不容易把她从床上拽起来,菲菲就因为没睡醒而哼哼唧唧,吵着不想去幼儿园。
眼看快要迟到了,妈妈匆忙帮菲菲穿好衣服,让她匆匆吃点早餐赶紧把她送走了。
到了幼儿园,菲菲还是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事例2: 欣欣的父母都很忙,他们常在早晨为谁送欣欣去幼儿园的问题互相推托。
一天,眼看上班时间快到了,妈妈急匆匆地送欣欣去幼儿园。
一路上,妈妈不停地抱怨:“你爸爸从来都说忙,我明明要迟到了,还非让我来送你。
你说,你爸爸送过你几次啊
又去幼儿园接过你几次
”妈妈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欣欣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妈妈的话,但看见妈妈不高兴的样子,她也低下头不敢说话了。
事例3: 妈妈每天在送4岁的美琪去幼儿园的路上,常会边走边问:“美琪昨天在幼儿园学的什么呀
”“你在幼儿园听不听话
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知道吗
”“美琪在幼儿园要遵守纪律啊,唱歌的时候声音要大,不要不好意思。
” 面对妈妈左一个要求,右一个意见,美琪只是呐呐地说:“知道了。
”“好的。
”“嗯。
”然后,听着听着就到了幼儿园门口,妈妈还会嘱咐一遍:“妈妈说的话都记住了吧,乖啊
” 教育感悟 妈妈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是因为自己无暇照顾孩子,让幼儿园代为监管
还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多的规则,或是学到更多的知识
也许这些因素都包含在内,但前提是孩子要喜欢上幼儿园,并且能够觉得那是个快乐的地方。
如果天天都要去幼儿园的孩子,却不认为上幼儿园是件快乐的事,那他的上幼儿园的压力和感受便可想而知。
为了让孩子尽快喜欢幼儿园,妈妈要尽量向孩子传递“上幼儿园很好”的信息,并尽量让他每天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幼儿园。
妈妈妙招
【第1句】:让孩子愉快地起床。
事例1中菲菲的妈妈由于喜欢看电视,导致孩子跟着一起熬夜。
但是,早晨孩子却因为睡不醒被妈妈强迫起床而情绪变坏,变得爱发脾气。
孩子会觉得睡不醒,还得去幼儿园是件痛苦的事情,因此不喜欢去幼儿园。
为了让孩子每天都能自然醒来,妈妈应该给他一个好的睡眠环境,让他早点入睡,避免孩子因睡不醒不能愉快地起床而不愿意去幼儿园。
【第2句】:让孩子带着好心情去幼儿园。
一天之计在于晨,如果每天早晨孩子都能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幼儿园,他一天在幼儿园的状态也会非常好。
但事例2中的妈妈却在孩子上学的路上将自己对丈夫的不满说给年幼的孩子听,孩子也许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但在妈妈的抱怨中被送去幼儿园,孩子却很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
所以说,妈妈在送孩子去幼儿园前,要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第3句】:别对孩子有太高的要求。
有的妈妈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就迫切地希望孩子能表现地很好、学到很多知识,所以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喜欢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
”“有没有遵守纪律
听老师的话了吗
”并对孩子提出要懂礼貌、多学习等多种要求,如事例3中美琪的妈妈就是如此。
过高、过多的要求和禁令,会让孩子感到无法达到妈妈的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并因此不喜欢去幼儿园。
【第4句】:不要用带有负面倾向的问话去误导孩子。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有的妈妈会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
”“老师分东西的时候有没有偏心
”很显然,这样的问话方式很不恰当,妈妈的本意也许是怕孩子受委屈,但却在潜意识中向孩子传达了一些负面信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有时会欺负人,幼儿园里的老师是偏心的,幼儿园是不好的。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问多了以后,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喜欢去幼儿园,因为他会觉得那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地方,老师和小朋友都“心怀叵测”。
所以,妈妈在与孩子聊天时只要简单地聊一聊幼儿园里的事,说说那里的小朋友就足够了,千万不要用带有负面倾向的问题去问孩子。
家长会发言稿 分享怎么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听课感受丁老师的课与我暑假所听他的那节课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趣味学儿歌,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精彩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刺激都是有限的,喜欢活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中丁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儿歌,配上绘声绘色的动作表演寓教于乐,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和掌握。
二、评价语言与奖励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但影响师生的感情,更能影响学生的发展。
好的,积极的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丁老师在课堂中运用鼓励的语言加上小小的贴画奖励,把学生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就连我家孩子平常挺不爱表现的,上课也把小手高高的举起。
当然再好的课也是有瑕疵的,我认为组织好课堂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师只有组织好课堂,才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从而达到预期的最佳最优的教学效果。
丁老师在这方面还需加强。
篇二:家长学校听课心得家长学校听课心得一年级钱远迪家长钱志行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一个孩子的成功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功,一个孩子的失败就是一个家庭的失败。
”如何将孩子抚养成人,对于每个父母来说都不会是一个问题,但如何教育、培养孩子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如何让孩子成为对国家和社会都有帮
家长感想怎么写
你好,家长感言: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复反省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导一个孩子除了经常督嘱他学习,在学习上刻苦用功学习之外,还要叫他为人处事,使自己的孩子学会怎样为人,待人,为人处事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明确学习目的,这样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明显地提高。
通过这次家长会我体会到:
【第1句】: 要时常和孩子沟通,要把孩子当朋友。
不要以命令口气去教育和强迫方式教孩子去做事。
【第2句】:多给予孩子以鼓励和表扬,孩子做错什么事情不要一味的去批评和指责。
【第3句】:要培养孩子自信心。
父母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
【第4句】:培养孩子在学习中需要有一个积极心态。
回想自己的教育方式,确实需要许和改进。
首先没有放下身架和孩子做朋友,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对于孩子的优点和成绩,觉得理所当然,应该是这样的,而对于他的缺点和失误,只是一味的训斥他,没有正确加以引导和分析,鼓励他勇敢走出低谷,培养他的自信心,重新去主动进取。
我觉得今后是我们做家长的更新观念,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时期,改变以往的方式、方法,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抽出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去交流。
做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给他足够的自主权,不能加给自己的观念。
同时给孩子经历失败的机会,让他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笑对人生,给予他足够的力量,尽可能的多鼓励,让他知道健康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失败,不过是重头再来。
还有就是和孩子一同去多看积极向上、丰富的课外书,和孩子共同学习,对于困难,共同面对。
健康、向上,乐观、进取,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