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感言韩寒
谁给我介绍一本比较搞小笑的书?
《此间的少年》《理工大风流往事》等
有多少人还记得彩色哥
彩主席 彩色狗
求“光荣与梦想,青春与责任”班会发言稿,大1的,加入军训内容,字数800吧,麻烦你们了,谢谢
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
请看下面的文章,我很有感触,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于俊卿) 案例简况: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
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问: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
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
为什么
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的问题。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
卢刚事件 是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在校园中射杀数人的枪击事件。
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只有十几分钟,就在这十几分钟里卢刚连杀6人,导致5人死亡,1人重伤,最后自己也饮弹自杀。
卢刚生于北京市,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8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研究生。
1991年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有人说卢刚每次考第一,年年考第一。
他不允许自己考第二。
这次事件的发生导火索就是因为他的成绩是第二名,而第一名同样是一位华裔留学生。
当然这名留学生是第三个被卢刚枪杀的人。
有关卢刚事件的详细过程以及后续的问题,大家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下,据说后来卢刚给她的姐姐写过一封遗书,可能流露出卢刚这件事情的整个的心理过程,从中也可能会发现卢刚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成长过程中的生活轨迹。
这个事件在当时曾震惊中美两国,也曾经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教育弊端的讨论。
因为那个时候还很少有人提及“家庭教育”这个概念。
但是在心理学界引起了我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我曾经开玩笑说在我国青少年心理学上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正是因为有了“卢刚事件”我们开始重视青少年心理。
第二位是马加爵。
他是1981年出生的,死前是云南大学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于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被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并悬赏20万缉拿他,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第三位是韩寒,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韩寒。
韩寒曾经说过:“七门功课亮红灯,红灯照亮我前程。
” 韩寒说起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教育,以及学校老师对他的态度等,大家可以想象到,都是负面的,他是个在批评中长大的人,所以他在经历方舟子说他“代笔”事件时,丝毫不显示出有什么特别的气愤,因为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外人对他不公正的评价。
他说他体育上的“入门”,本着好汉就得提当年勇的准则,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那时老师不喜欢我,运动会非要让我去长跑,想看我出丑,我抱着就算死也要‘曾经辉煌过’的心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出去,结果还不小心破了校纪录。
”尽管如此,韩寒的体育强项还是因为逃课太多挂起了红灯,直接导致八门功课七门不及格,然后被劝退回家。
周立波曾调侃韩寒“兼顾写作和高风险的赛车,堪称书生和勇士双料王”韩寒主要是靠赛车收入,他不是靠文字卖钱,他的文字只是想说自己要说的话,根本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有人称韩寒为当代的鲁迅。
因此我们说不见得上大学就是好样的。
第四位是我们省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的事情,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作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发言的。
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李天一2011年9月6日晚曾经因为无照驾驶改装的宝马车,与另外一位叫苏楠的年轻人殴打一对夫妇导致其劳教一年,李双江也因此被列为2011年“四大名爹”之一。
然而2013年2月22日下午,一则有关于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轮奸的消息在网络疯传,这件事在北京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都大量报道,把李双江再次推到了各大媒体前端,使其声誉受到了巨大的损害。
李天一真正成了一个“坑爹”的孩子
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案例一: 一、卢刚事件过去已经整整21年了,因为这个事件我们国家开始重视青少年心理,但是时隔20多年这样的恶性事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由他杀到自杀到杀双亲等等。
这是为什么
我的理解是虽然心理学上重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但是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是育人的根本核心到底在哪里
我们很多时候发现问题即从问题入手,反而解决不了问题,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育人的根本问题在哪里
不在学校,不在社会,也不在孩子自身,而是在家庭,解决了家庭教育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育人的根本问题。
卢刚事件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心理学重视了,也重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随着社会问题和教育体制问题,这样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
所以我们要找准育人的核心,也就是从家庭入手,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做好预防工作。
二、在这个事件中被他枪杀的副校长安·柯莱瑞的三个兄弟,做了一件我们根本想不到的事情,他们在安·柯莱瑞的追思会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们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基金,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同时又宣读了他们给卢刚父母的一封信,信中说:此时此刻,比我们更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
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
由此我又想到了“药家鑫肇事杀人”案发之后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对簿公堂。
在此,我们看出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体现出的是不同的胸怀和气度,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们一直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而今天我们的国人在世人看来是不是这样的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不排队蜂涌而至抢东西的、随地乱扔垃圾的等都是谁
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相关
案例二: 马加爵事件代表着寒门子弟,他当时出事以后,社会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各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说他是罪不容恕的大恶魔,有的说是因为社会“歧视”导致的,非常同情他,把责任归咎于社会。
如果我们追究他的成长经历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成长经历是非常令人心痛的。
他的家境非常贫穷,但是在这样的家境中他又非常优秀,遗憾的他是因为家境贫穷而遭到别人的歧视。
问题:他的杀人动机真如那些同情他的人所说的那样是由于贫穷导致的社会歧视吗
当时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亲自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了全面调查,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之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因此她反驳了上述所谓的贫穷和社会歧视等杀人动机,她说:如果马加爵真的因为贫困和受歧视而杀人,那么他报复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凭借自身富有而对其付诸了歧视行为的人。
但事实是,受害者多数是跟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同学,甚至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身边对他最友善的人之一。
因此,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
我们站在家庭教育这个角度去分析这个案例,所以我的问题是:导致马加爵出现这个结果的是谁
我们知道,每个人从客观上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老师、领导等,而对我们长大成人最直接的影响人是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大家说对吗
因此我们承担着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育人。
所以我们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案例三: 韩寒虽然已经过去12年了,但是像韩寒这样的学生在目前却非常普遍,这样不看好的学生在学校还同样受着歧视,但是现在看来,正是这样有着独立人格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往往是最健康的,他经受住打击和挫折,顽强的生活在人们的歧视中。
所以才有了韩寒对自己的调侃:“七门功课亮红灯,红灯照亮我前程。
”所以他在经历方舟子说他“代笔”事件时,丝毫不显示出有什么特别的气愤,因为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外人对他不公正的评价。
问题:面对像韩寒这样的孩子或者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体现出我们什么样的育人素养。
案例四: 这个女生的事件就更普遍了,搜索网上的大学生自杀或者研究生自杀,会出现无数条信息,至于自杀的理由有学业和就业压力的、有情感受挫、抑郁等。
七岁父母就离异,一直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组织能力强,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的留学生,考入澳门科技大学……在外人看来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她身上缺少的是什么
虽然是单亲家庭,但是她并不缺少爱,和韩寒的成长正好相反,一路太顺,缺少的正是抗压力和抗挫折能力,缺少健全的的人格。
案例五: 我们说“德”是做人之本,是最起码应该具备的品质。
给予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什么
我觉得给予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教养”。
当一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立足社会时,人们往往通过他的行为方式给他一个评价,他本人的素质代表着他的家庭教育素养。
也就是教养。
有网友评价说李天一的教育是:重艺,缺徳,失教养。
我也说,父母为他创造一切条件给予他专业技能的培养,却没有给他做人的教育,使其危害社会
所以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今天给大家举出这几个案例,就是想引导大家进行讨论: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什么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孩子想要的并不是家长所给予的,家长所给予的也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第1句】: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第2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第3句】: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
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第4句】: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每年刚开学和期末考试结束是学生自杀的高发时段,这也都是与我们的育人素养是直接相关的,有的是因为老师,有的是因为家长。
1月19日的一篇博文:考试排名下滑 14岁男生跳楼身亡 2月25日微博:寒假作业没做完 13岁少年开学日自杀 1月20日齐鲁晚报微博发出的题为《女大学生留遗书跳桥身亡,称压力太大》 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甚至包括年前库尔勒18岁的高三学生,他们自杀的原因除了来自教育制度或各方面的压力,还有就是缺少我们对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生命教育。
因此对孩子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非常重要。
现在的孩子缺少应对生活的能力。
父母包办了生活中的一切,把本该属于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都剥夺了,他们总有离开父母独立面对社会的那一天,如果等有一天父母不在了,让孩子如何生存
他们能快乐吗
来自微博的短文: 小学:“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初中。
” 初中:“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高中。
” 高中:“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
” 大学:“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着工作。
” 老板:“你在学校的时候是不是光顾着学习了……” 吴稼祥先生说“溺爱等于陷害”,我认为这句话值得全天下的父母去品味。
与其说李天一是“坑爹”倒不如说是李双江“坑子”——导致李天一今天这样结果的正是李双江的溺爱。
故事分享: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有一天想要往墙上挂一幅画,就忙忙叨叨地找锤子和钉子。
当他把钉子钉进墙后,却发现这个钉子根本挂不住这幅画。
怎么办呢
他说,那就只能往墙里楔个小木楔子,然后再钉钉子。
他去找木头。
找到木头又发现太大。
又去找斧子,发现对付木头不顺手,又去找锯子。
锯子有了,又发现锯条断了,又去找锯条。
这样一件一件东西找下来,等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了,他已经不知道要干什么了,他早忘记了那幅画了。
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 我们教育孩子不也是这样,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
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
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的怎么样不重要。
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
【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
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
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 分享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说的,以此共勉:“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
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