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扫墓感言

06-24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关于清明节扫墓的感想300字

时间像飞箭一样,转眼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大家都要去给自己已故的亲人上坟。

  我的祖籍在威信,所以我们今天要去威信上坟。

  一路上,只见远处的山冈蜿蜒起伏,连绵不断。

茂密的森林旁几片松林蔬蔬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简直是个世外桃源

  我们来到山上,只见一座座坟墓掩映在杂草丛林之中,高耸的坟头似乎在翘首期盼我们的到来……面对着祖辈孤寂的坟墓,来时的喜悦一扫而光,一股凄凉涌上心头……,我们先点上香、燃上腊,然后,再给祖仙磕头,祈求他们保佑我考上好的大学,全家安康。

接着给他们插上坟飘、锄去杂草、添上新土,最后放响鞭炮,并在爆竹声中围坐在墓前的石桌旁,与祖辈们共同进餐……当时非常热闹,但是我们的心里却是悲凉冷清的,因为与亲人们的阴阳两隔,使我们永远无法看到他们的慈祥可亲的脸庞,永远不可能再得到他们的爱抚……

仿写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写一个排比句

原句: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仿写: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重阳节是登高望远的日子

清明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祭祖的意义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

因此有专家、人大代表呼吁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

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

“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

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

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不过,在科技理性成为人们基本意识的今天,推动清明节法定化,有必要对祭祖的传统进行厘清。

祭祖并非承认鬼神存在的迷信活动。

否则,祭祖传统就会同民间的鬼神信仰相混合,对亲人庄重的纪念,将异化为迷信活动;以前的祭祖活动之所以为人们所诟病,将其迷信化是主要原因。

在今天“传统重建”的努力中,如果不能避免流俗,将会使祭祖传统重新误入歧途。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

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清明节为什么要祭祖扫墓

清明扫墓的习惯,其实来源于寒食扫墓。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