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的感言

09-01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离开南京的一些感言

中国有句俗语叫“人走茶凉”,我想你能改变这一点比说什么话都管用。

以前在CZ工作时,车间有位老师傅和我合作(我管设计,他管制作)3年多,07年我离开CZ,老师傅后来也退休在家,但没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打电话问候他一声,我想这比任何离别言语都重要,朋友觉得了

关于《南京!南京

》的感想

看过这部电影后的感想真的很多 三言两语真的说不清楚总之这是一部中国逐渐强大 自信过程中完成的电影,中国人更敢于面对那段历史,追忆那段痛苦的回忆,当然这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电影。

不要说他的种种瑕疵,你尽可以说他不如辛德勒名单,不如硫磺岛的家属,甚至不如拉贝日记,但陆川所要传达的信息室足以令国人震撼和欣慰的:当我们看到外人的文化在我们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时,我们国人该怎么办,该如何思考,审视我们的未来..

看完南京大屠杀后的感悟

不容忘却的史实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对无辜居民和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6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

让我们翻开历史,定格在那不堪回首的一页上吧。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国民政府军在凇沪会战中失败后,日军占领上海,接着兵分三路进攻南京。

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都重庆,由唐生智部率5万人留守保卫南京。

12月12日,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侵占雨花台、紫金山、突入中华门。

唐生智以战局难以挽回为由,为保存实力以图再战,下令放弃南京。

12月13日上午,日军第

【第6句】:第4师团首先从中华门侵入城内,接着光华门、中山门、和平门也相继被日军攻入,并且占领了国民政府。

午后2时,日本海军第11支队溯江而上,抵达下关;下午4时,日军国崎支队沿长江北岸攻占浦口,南京沦陷了,南京城空前的劫难降临了

12月15日,日军将2000多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押至汉中门外,把他们捆绑后用机枪射杀,再用木柴、汽油焚烧。

当晚,又将1300人按每100人为一组射杀,并且在鱼雷营屠杀9000余人,后又在下关宝塔桥一带屠杀了3万多人。

12月16日,日军在中山码头前屠杀了5000余人,后将尸体推入江中。

12月17日,日军又将3000余人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在放生寺、慈幼庵将避难的400多人集体枪杀。

12月18日,日军在下关草鞋峡集体屠杀57400人;在下关南通路北边的麦地里枪杀300余人;在大方巷难民区枪杀4000余人,单是投入江中的尸体就有3万5千多具。

12月20日,日军在燕子矶江边,集体屠杀5万余人,在鱼雷营屠杀3万余人,在凤台乡、花神庙屠杀7000余人……这一连串血淋淋的数字是多么的触目惊心

就连当时驻南京的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屠杀、劫掠、纵火……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据战后国际法庭认定,日军侵入南京后,一个半月内,被集体屠杀的中国人达19万以上,被零散屠杀的中国人超过15万,总计30万人以上。

焚毁全城三分之一的街道和建筑物,制造了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世纪大惨案

然而,长期以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从未对他们的侵略行径进行过认真的反思,肆意美化那场给全亚洲人民带来灾难的战争。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衰退,日本一些不安分的右翼势力甚至企盼“重显战前雄风”来摆脱经济困境。

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历史课本时,公然篡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把当年日军对南京人民的大屠杀说成是“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造成的。

事实上,松井石根在日军进入南京前就命令其部队“发扬日本武威,慑服中国。

”妄图以恐怖的手段,使中国民众畏惧、屈服,以实现其灭亡中国的罪恶目的。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判包括松井石根在内的日本甲级战犯28人。

松井石根和谷寿夫先后被判处死刑,这是侵略者应得的下场,他们的罪行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日本文部省妄图为这样的大屠杀翻案,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定决不容许

南京游后的感想(800字)

1-----站在万人坑前面对眼前累累的白骨,思绪在我的脑海里跳跃成奔腾的浪花:恐惧、仇恨、屈辱、愤怒、苦涩……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从火烧圆明园到潘家峪惨案,其间有多少血和泪,多少恨与痛自知。

  一排排的红色蜡烛模糊视线,变成了血的颜色。

这是人类的历史上所记载下的残暴的一页,是人性最阴暗的一面。

  然而,处在当今这个和平的年代,战争的伤痛正在慢慢地等待平复。

但时间的流失并不意味着遗忘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历史某一阶段的立体反映,是留给后人的一种把握未来的智慧。

  2————只有理解了当时的南京人在精神上被日本人屠杀了...”,其实,在那个被侵略的年代中国人又何止是只有南京人在精神上被日本人屠杀了

那么多投敌份子,汉奸不也是在精神上被屠杀了的么

对那30手无寸铁的冤魂我们实在不应该指责什么,也没任何资格去指责他们的不反抗..除了刽子手们外,还应该受到指责的是当时的蒋介石政权

正是因为他们的慌乱,无能和低落的抵抗意志而导致南京城下聚集了30余万冤魂

  71年过去了,我们仍然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发生南京大屠杀

为啥会有那么多的人被屠杀

是否除了小日本鬼子早有预谋的冷酷残暴屠杀计划外还有其他因素

我们深入民心的”忍””让”道德观有没有问题

自古以来”与城池共存亡”的血性为啥会在南京消失了

  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中国的社会价值观中,在对日事务上任何感情或情绪的表露,诸如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不平则鸣、拍案而起、喜笑怒骂、呐喊怒吼、慷慨激昂、血气方刚…都被等同于“感情用事”和“情绪化”,成了“非理性”的“偏激”和“盲动”,爱国者们在所谓“舆论精英”的误导下都成了”粪青”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样的”精英””专家学者”们是不是也在对中国人进行着另一种方式的”精神屠杀”呢

关于南京大屠杀感悟的作文 600字

散文中我最喜欢朱自清散文,特别是他的抒情散文,当然如《荷塘月色》、《桨声等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等名篇自必说,这些脍炙人口的文章,每读一遍,都使我如沐春风、如饮甘泉。

而那些并不常见的散文,偶尔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最近读朱自清的散文《南京》就有这样的感觉。

南京是我的故乡,我生于斯、长于斯,这里的每一块土地,每一件事物,甚而那远逝的古迹,都能铭于心,刻于骨,溶于血。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里,盛赞了南京的好处。

他像一个含情脉脉的情人,饱含着深情的笔墨,把南京描绘的如古色古香的美女。

他以流览的眼光从南到北从头到脚把南京欣赏了一遍,而描写最多的是台城边上的古鸡鸣寺。

朱自清说;“到鸡鸣寺去最好是一个微雨天或月夜。

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缕的古味。

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

豁蒙楼一排窗户安排的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这是朱自清登鸡鸣寺的感觉。

我也经常登鸡鸣寺,入豁蒙楼,因为常去,所以感觉与朱自清又有不同。

受朱老先生的感染,我也喜欢在雨天到鸡鸣寺去。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雨日,暑气刚刚散去,凉风阵阵袭来,心绪渐高渐远。

拾级登上鸡鸣寺进入豁蒙楼,找一处靠窗的桌子坐下,要一杯清茶,来一碗素面,你再把目光伸向窗外,看远处的钟山和近处的玄武湖,这时你不觉得你是神仙才怪呢

·耳边传来钟磬,颂经声声入耳。

豁蒙楼上人少,若大的厅内,只有几个远方来香客在喝茶小憩,周围清静的如同梵罗世界,神仙的滋味愈来愈浓,真恨不能乘风旋上九天,在钟山之上飞上几个来回。

难怪天上人间的好去出尽被佛占尽。

三十年代人们对李叔通突然出家感到莫名,放着好好的少爷不做,现成的娇妻美妾不要,偏跑到虎跑寺出家当和尚,还要修佛家最苦、最严、最难的律宗,实实地要做一个苦行僧,每天只吃两顿饭,而且过午不食,半天就饿肚子。

身穿百纳衣,手持破钵盂,戒修二百五十戒清规。

坐在豁蒙楼上我悟出了一些道理。

僧人行戒,皈依佛门,心中总有苦衷(除了那些赖佛吃饭指佛穿衣的懒汉),面对红尘,面对现实的自我,总有排解不开的烦恼和困惑,只有超然出世,遁入空门,四大皆空,一切了了,才是办法。

有时候一个人用出世的思想去看待世上的一切,或许活的更轻松、更坦然。

三十年代的南京,虽然是个都市,但还是荒寒萧条,疮痍满目,贫困者比比皆是,大道空寂,尘埃遍布,只有寺庙昌盛,当时的南京方圆不过二三十里,而寺庙却有几十处,香火旺盛的有栖霞寺、隆昌寺、鸡鸣寺、毘庐寺、灵谷寺等几处大寺院。

僧人几千,成了南京的一大特色。

朱自清对这一特色颇感兴趣,曾专门登山拜访了几家寺庙,而对鸡铭寺却情有独钟,在《南京》一文中用了浓墨重彩。

鸡鸣寺为什么会引起这位文豪的极大兴趣呢

这一点自然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朱自清生活在一个极度压抑的**,要说的话不能随便说,要做的事不能随便做,只能找一无人的地方去排解心中的郁闷,求得一时的宽慰,因此,他的散文处处透着那一丝淡淡的哀愁,带着一层浅浅的“灰”调。

就像胧着轻纱的梦。

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飘逸之处,也是惹人爱之处。

读朱自清的散文,需在酒足饭饱之后,泡一杯清茶,一边酩茶,一边赏读,那种滋味有如出家人颂经时的恬静淡雅。

这也正是鸡鸣寺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之处,只有在鸡鸣寺才有这种体会。

在闹市之中,独辟一块清静之地,为那些想清静又不愿意逃离红尘的人们,留出一个好去处。

难怪朱自清来了有这样一番感受。

鸡鸣寺藏在一处山林之中方圆不过五六百米,拾级而上也就八九十级。

毫不费力就能享受无边的美景,这正合了朱自清的心思,他不喜欢热闹的场面,但又不会像李叔同那样遁入空门,他只愿在热闹和静寂之间来回。

因了这些,朱自清在《南京》一文中对鸡鸣寺下了重重的一笔,使我今天读来倍感亲切

求对南京大屠杀的感想

(要求:不超过30字,只要在20字左右就可以了)

铭记历史,发愤图强,只有祖国强大了,人民才会安定。

对于老南京的感想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

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

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

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  、民俗文化  简述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

”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

  春节元旦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

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

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

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

  清明踏青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

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

有谚云“春牛首”。

  端午游秦淮  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

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

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

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

午饭后,全家人去夫子庙观看秦淮河龙舟竞渡。

近20多年来,秦淮河又进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换水,增添画舫,景色宜人。

入夜,秦淮两岸万家灯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

游人置身游船中,船在景中过,人在画中行,自有别样情趣。

  中秋月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

此夜,天上月圆,人间圆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赶回家团聚。

南京人喜合家赏月,叫“庆团圆”,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而以游玩月桥为最盛。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为旧院所在地。

清以下,赏月之风仍盛,人们祭月,陈列鲜果、月饼,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纸斗,叫斗香),讲《嫦娥奔月》故事,然后分食月饼。

月饼以瓜埠“赖月”,民国时期以“金陵套饼”为上乘。

  重阳登高会  夏历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为阳数,故称重阳。

历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会”。

此俗源于一个古怪离奇的避邪传说,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中有详述。

从魏晋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阳风俗犹盛。

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为最著。

重阳节,南京人喜食重阳糕,“或粉或面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称骆驼蹄”,饮菊酒,赏菊花,制重阳旗赏给儿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时鲜盒,谓“重阳节盒”。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