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古城的感言300字

08-25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大名府城墙作文300字

穿过时空轨道,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

走在中央大街的集市中,景象繁荣,丝绸服饰,金银饰品,琳琅满目,行人都彬彬有礼,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猜想,大家都对这当前的生活十分满足,这样才会从内心流淌出幸福的甘甜泉水。

在集市上,蔬菜,瓜果都十分新鲜,人们买卖也不斤斤计较。

突然觉得,这时的人民有些像桃花源记的人,人民生活和乐,自给自足,幸福的生活在每家每户传递。

我们走出城区走向郊外,如果说城里是繁华富庶,那么郊外就是轻松满足。

在田间阡陌中行走,阳光普照,万物滋生,一阵阵花香迎面扑来,与蝴蝶蜜蜂为伍。

站在地头,大片的麦田,黄灿灿的,向远望去,一片表葱,给人一种轻爽的感觉。

几位农民在田间除草,清新美丽的田园,朴素恬淡的生活,古城的另一面叫人沉醉.我成长于此,生活于此,古城一点一滴的变化,是发展的证明,是繁荣的象征,是那美好生活的来源.(这样可以吗?希望能帮到你咯.)

河北大名的名胜古迹

一、要选择感受最深的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四、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如果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大名古城有多少年历史了

1秒前tzslnet宋庆历八年(1048年)置大名府路,为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

治所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

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成安、威县,山东徒骇河西北,河南濮阳、浚县及卫河上游以西、黄河以北、淇河以南地。

建炎元年(1127年)改置河北东路。

金朝正隆二年(1157年),设置大名府路,治所在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辖境包括今河北省大名县,山东省东明县、河南省长垣县以北,河南省范县、山东省夏津县、武城县以西,河南省濮阳市以东。

下辖大名府(河北大名县)、恩州(山东武城县)、濮州(山东鄄城县)、开州(河南濮阳市)。

蒙古帝国废除。

关于大名县的历史作文一百字左右

这里所说的大名县既不是大名府也不是元城县,而是过去大名府管辖的大名县,也是现在的大名县。

大名县历史上数次与元城县、魏县分分合合,今之大名县包括大名、元城两县,及魏县的部分疆域。

旧大名县在大名府城南8里,东抵元城、西抵魏县、南抵内黄、北抵元城,广70里,柔60里。

最早出现大名县是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改广晋府为大名府,治所在元城县(今大名县境内),改广晋县为大名县,县属大名府。

北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大名县并入元城县,元城县属大名府路。

北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复置大名县,大名县属大名府路。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大名府路改置河北东路,治所在大名府,大名县属河北东路。

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置大名府路,治所在大名府,大名县属大名府路。

元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元城县并入大名县,不久复置元城县。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设大名路总管府,大名县属大名路。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大名路为大名府,大名县属大名府。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大名县并入魏县,大名县属大名府。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9年),复置大名县,大名县治所在大名府城内。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漳、卫两河同时泛滥,大名府城毁于水,城废。

同年都指挥使吴成在艾家口建筑新大名府城(今大名县城)。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大名县治所移于府南南乐镇(今城南旧治村),县城周长5里,土筑城墙,初期只有东西两城门,后来增筑南门、城楼、角楼。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