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感言
对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感受
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
第一阶段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
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
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
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兵团10万余人。
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
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
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
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正如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 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
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
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
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的第二阶段。
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
在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
在此期间,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
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
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
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共计歼敌
【第55句】: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
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
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
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
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
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
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三大战役有何重大意义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
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共计歼敌
【第55句】: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
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
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
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三大战役的内容和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在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后,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尝试化为泡影。
国民党谋划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
1946年夏,内战爆发,在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到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在这时期战略反攻收复广大地区,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战争进入夺取全国顺利的决定性阶段。
中共中央经过分析认为与国民党主力进行决战的时机到了。
于是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在中共中央英明指导和官兵们奋勇作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三大战役战略决战的胜利,进而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一、辽沈战役到了1948年下半年,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由于兵力不足,只能重点防守一些战略要地。
对东北地区是撤是守国民政府举棋不定,以卫立煌为东北剿总总师令固守沈阳、长春、锦州及一些入关通道。
于是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首选攻占锦州截断东北敌军的关内退路,被围困的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一部分投诚,长春解放。
11月初解放军攻下沈阳,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成功原因:英明决策 战术正确 将士英勇作战 国民党不得人心意 义: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共歼灭敌军36整师,东北全境解放。
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这对尔后顺利进行平津、淮海战役和加速全国的解放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又开始了。
华东、中原解放军与徐州地区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
先后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十余万,黄维兵团十余万,最后迅速包围南逃的杜隶明,全歼敌军。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成功原因:各野战区密切配合 充分的准备 广大将士英勇作战 广大群众的支持意 义:淮海战役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战略决战的战果,共歼敌五十五万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
使几大野战区连成一片,解放了华北、华东大片地区。
平同时与平津战役互相呼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军秘密入关,同聂荣臻领导的华北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
他们神速的包围了北平、天津、张家口。
在攻下张家口、天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全力争取,在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总师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成功原因:战术正确、果断、迅速 和平争取 敌我力量改变 群众积极配合将士作战英勇意 义:平津战役的顺利结束标志“三大战役”的最后顺利,在歼灭五十二万的同时,使整个华北、华东、东北解放区最终连成一片,解放了这个中国北方地区。
北平的和平解放保护了古都北京城,为建都北京奠定了基础。
对解放战争有重大的意义。
三大战役成功的原因:首先,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
其次,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
再次,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
三大战役成功的意义:首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一次主力决战。
四个多月内,共消灭了敌军154万多人。
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已丧失殆尽。
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已基本上被消灭了。
其次,三大战役以后,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基础,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才有新中国的成立。
再次,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部队,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并加速了全国解放的步伐。
同时体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大战役时间特点及意义
看完精彩的电影后,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复,战场上的厮杀,将军们的博弈,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这一切要感谢老一辈解放军,是他们,为我们而拼搏,是他们,为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共产党解救了中国人民
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共先进的阶级性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革命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国谋前途,由于其革命目的的进步性能够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加快革命胜利的步伐。
②中国共产党以先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同时又能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做出有利于中国革命进行的调整,最终凭借先进理论与注重实践的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③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了不得民心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将其迅速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认真读书,将来做祖国的栋梁,投入社会的建设
看了三大战役写100字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指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读后感内容较为丰富,可以写自己读文章时引起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受到的启发和教育;也可以写从文章中学到的新知识.写读后感一般应做到三点:
【第1句】:要读懂原文的内容.“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因此,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第2句】: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成功.
三大战役的时间,人物,意义。
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可以说是共产党解放中国的先驱,至关重要的战役。
因着三大战役的成功,加速了全中国的解放,加速了新中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从总时间来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分开来讲就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历时65天。
平津战役: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三大战役对我们的启示
第一、兵法和习惯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要看这个君的水平能力如何,然后还有君有没有将所不掌握的情报。
辽沈一战,林彪很怕在攻打锦州时被长春、沈阳之敌从后面包抄,成为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窘迫情势,几次要求缓打锦州,先打长春、沈阳。
按照正常道理来讲,这么做是对的。
但是他不知道中央手里的情报,所以最终在中央几次严厉催促下进攻锦州,沈阳之敌仍然龟缩不前,其中奥秘只有沈阳守将和中央知道。
第二、一个傻瓜领导一群精英是不能成功的。
中正其人,是个搞政治的天才神童,战争的屌丝傻子。
给他21世纪美军的装备也得输。
第三、相信群众,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
三大战役力量对比
三大战役前的国共双方战场态势是,国民党军队365万,分成几个重兵集团,其中东北战场北50万,中原战场70万,华北战场60万,西北战场30万。
共产党军队280万,编成五大野战军,东北野战军70万,华东野战军36万,中原野战军20多万,华北野战军30万左右,西北野战军不到10万。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