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父母责骂的感言

10-15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杀戮都市的角色简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暑假的快乐生活总是迈着无声无息的脚步渐渐远去了!那段快乐时光已成为永久的回忆,闲暇之时,回想起那记忆犹新的一幕幕,总是忍不住笑起来.笑那无故的开心,笑那无聊的举动…… .  暑假的每一天都开心地不可言喻,那种兴奋与激动不是一片刻的流动,而是永久的存留.每天早上惊醒我的不是刺耳的闹钟声,不是妈妈的催促声,那明媚的阳光充当了这一切.这样的早上,使我心情愉快;这样的早上,使我做事自觉;这样的早上,使我听话伶俐.我相信,这是我睡得最舒适的一夜.精神好了!做事自然也就专心了,那样比平时的效率将会高出许多.这样的假期我们依然懂得如何充实自己,让每一天都不亚于学校生活的收获与快乐.相信这样可以使暑假五彩缤纷,甚至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自顾自玩耍,不用担心父母责骂,但仍会照顾自己,这是自立;自顾自学习,不用父母提醒,这是自学.我们懂得的这一切是大自然的第一堂课.  漫长的暑假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轻松,幸福的太阳照射着我们每一个快乐的人。

就这样快乐又像梦游般似的暑假,让快乐与轻松流遍每一天.相信这一段时间的休息,可以使我们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作文: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我心中的一抹绿绿,一个清新、活泼的颜色.当你看到它时,心中会泛起一缕缕清丝,这清丝应是与生命、自然的共鸣.春,是绿的舞台,小家伙会发挥自己最美的舞姿献上一支优美的舞蹈.从发芽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从成熟到深沉,他一步步加深色彩,一步步舞出绿的真谛,直到老去……虽那时它的外衣已被“老”捋去,但它的心仍是嫩绿,仍存快乐.这是植物的一生,也是我所追求的一生.一个永远藏有生机与快乐的生命,如果是这样,你的生命就永远有机遇!舞出生命的第一章.那时还是个孩子,童真无邪的孩子.因为天真可爱常挂在脸上,所以看似没有烦恼.正在那时那抹绿已在我心中扎下了实根.记得很清楚,小时的我酷爱绿色植被,有时顽皮地到墙根拔起那草儿深深扎入地表的根.直至因此被父母责骂,才静下来思忖,心中才开始为这抹“绿”伤痛.这抹“绿”记载着一个生命的历程,而我却毫不知情,并不知那只是小草还未舞出生命的第一章,当然我也一样.童年的我并不知“绿”的真痛,只有慢慢走下去.亲临“绿”的第二章.十三岁的天空在我的心中并不是蔚蓝,而是翠绿.这时我才悟出“绿”的含义;是追求,是生机,是快乐,是完美!每天都在这抹绿下生活,才会使我愈战愈勇.与自己战,与自己比,在自己身上寻找什么是快乐,什么是追求.这时的我深深感触到内心的渴望是多么重要.“绿”就是心中存在的,它集取着我生命的燃料 ——永存生机,不断追求,保有快乐,走向完善.它们使我的生命升温,走向另一片更加广阔,美丽的天地.是草原?是海洋?是田野?只问“心之所向”.亲临“绿”第二章,感悟人生那抹“绿”.梦远方的下一章.不知再过多久,“绿”的真谛在我内心中又会产生变化,我相信无论怎样改变,我的人生之路都会向前向前.梦远方,是一片汪洋大海,坎坷波折尽在其中,我的背后只要还存有那抹绿,我坚信自己会坚强地走下去.我的心永远是嫩绿,即使失败,我也会抱着追求与生机重新站起,会屡败虑起,永不言放弃.这是那抹绿给我的力量,一股超越生命幅度的力量!梦远方的下一章,向前向前.尾声.我生命中的一抹绿,追求,生机,快乐与完美,拥伴我生.即使外在美已逝去,内在绿仍存.

2010高考作文素材

[2010高考作文素材]标签:语文素材\\\/作文\\\/高考\\\/备考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给予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以极高的评价:好多艺术家都是由民间产生,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2010高考作文素材。

赵本山现象处于一个非常宏大的接受状态,全国几亿人、长达十余年地需要和喜欢赵本山小品,如果漠视这一点的话,就是对审美现实的拒绝。

现在很难找到连续多年受到这么多人欢迎的演员了。

赵本山为中国人那么长时间地接受,构成了中国人当代的心理审美史,经受住了人民的考验。

【第37句】:信义兄弟2010年2月10号,在北京当包工头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

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后事,便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

【第33句】:6万元工钱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

完成此事后,孙东林回到哥哥孙水林的遗体前动情地说:哥,家里人都来了,他们都来看你来了;哥,你在年前赶回家,要发给工人们的工钱,我都替你全部发了;哥,你放心,你带的一帮农民工兄弟,我会带着他们继续干;哥,你立下的规矩不会变,只要跟着我干的农民工,我决不会拖欠他们一分工钱;哥,你放心地走吧,我会加倍尽孝照顾好爸妈;哥,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我会把她抚养成人并会让她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担当的人。

2010年3月2号,在孙水林追悼会结束后,工友们说:水林哥不在了,在天津,还有他生前没有完成的工程,我们会把工程继续完成,这也是一种信义。

2010年3月热点素材和话题

【第38句】:周洋感谢门事件在刚刚结束的冬奥运动会上,孙琳琳被淘汰、王蒙被判罚犯规出局,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中国队只剩下周洋一人。

绝对的孤军奋战,周洋身旁站着的是三位韩国名将,还有四名强劲对手的夹击,但笑傲群雄的是周洋,她勇夺冠军。

当记者让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表示应该感谢父母。

然而,2010年3月15日,体育总局的于副局长对周洋的获奖感言提出批评,强调必须先感谢国家,然后才能感谢父母,顺序不能变。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并迅速形成挺周派挺于派…

【第39句】:温家宝总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在报告结尾部分,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其实,尊严,可以说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尊严有关。

【第40句】:低碳生活生活时尚话题一:2010年3月28日,《楚天都市报》携手武汉植物园走进社区,寻找低碳达人,一走进夏汉华阿姨的家,马上被沙发、桌椅上精巧床垫、毛毯吸引住了,这些质感柔软舒适,式样新潮的物件都是废旧毛线织成的。

夏汉华还有一绝话:将废旧布头做成马甲、牛仔裤。

这些都是花一二元钱买的布头,如今我的女儿、女婿都穿我用布头做的衣服。

你们看,这是我用老公穿不了的毛呢裤子改的马甲。

夏汉华开心地说,她正在学习怎么做男装,要给老伴亲手做一件温暖牌衣服。

话题二:2010年3月27日,随州市广电公司的胡定峰和王云云举行了一场别致的减碳婚礼。

胡定峰带领100余名车友骑着自行车迎娶新娘。

话题三:浙江省永康县一个开照相馆的人叫卢广,他用自己的照相机记录了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令人痛心的不和谐画面,引起了全中国人们的关注。

从2005年开始,这个不务正业的照相馆的老板用了5年时间在全国各地拍摄《中国污染》的专题片。

五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污染地区。

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以及海河,触目惊心的污染刺痛了读者的心灵。

内蒙古乌海地区北山村的污染,引起了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注意。

政府为村民安装了清洁的自来水。

河南爱滋病村的生存状况,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从而使得人们第一次认真地开展爱滋病的防治与政府救治工作。

中国黄海沿岸有许多防毒面具的出现,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政府痛下决心,关闭众多化工企业,努力恢复原来的生态面貌。

卢广在拍摄《中国污染》专题片时,遭到各个利益集团的阻扰和责骂,甚至是责罚。

但是他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从来没有放弃过。

2009年10月,卢广的系列作品《中国污染》获得2009年世界尤·史斯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大奖,并获得3万美元的奖励。

2010年3月20日,卢广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做关于中国污染的报告,讲述其照片后面的故事。

所有听众无不痛心疾首,泪流满面。

话题四:2010年,一夜之间森女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森女又称森林女孩、氧气女孩,她们自然、简约、舒畅的绿色生活方式使她们成为身体力行的低碳生活推推广者。

森女族的最初定位是指二十多岁的女孩,她们摒弃奢侈浪费的名牌生活,身穿棉布长裙,拒穿皮草,注重环保,推崇裸妆,这种犹如森林般清新宜人的大自然生活很快被更多的家庭主妇所青睐,不同年龄的女人,在生活细节上极致发挥着森女的精华,因为爱护家园、呵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文素材《2010高考作文素材》。

美国作家丽莎·茵·普兰特早在十多年前就写过一本倡导绿色生活的书--《简单生活》,此书告诉每位读者,享受简单自然的生活更悠闲,更健康,因为我们需要的物质其实真的很少少。

温暖的阳光、清新的雨露、舒畅的空气、健康的体魄,是生命中最基本的财富。

【第41句】:箴言传播活动2010年3月24日上午9点20分,随着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点下按扭,发出QQ天天传箴言活动的第一条箴言起,QQ天天传箴言活动正式启动。

该怎样理解传箴言呢?何事忠在开幕式上表示,对传箴言自己有三个箴字体会:第一个是真实的真字,即传箴言的感情要真实。

感情不真实,写的东西也好,传的东西也好,都是靠不住的,很难说他传的是箴言,创作的是箴言

何事忠表示,用现代人赋予的意义,积极地、健康的、向上的、正义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只言片语都可以称为箴言,所以感情要真。

第二即内容要珍,即传播的箴言内容要精粹。

摒弃那些四言八句式的内容,写几句顺口溜,那不叫箴言,所以我就建议去我们老祖宗那里寻找。

从我们古代先贤的语录里去找,古人古言、伟人伟言、名人名言中去找。

同时,在传播上要争,即争取的争、争先恐后的争,而且是自觉、自发地形成的,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那我就觉得我们的传箴言就有点气势,有点味道了。

【第42句】:重视安全,珍惜生命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

该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劳动组织管理混乱,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当班安排14个掘进队同时作业,作业人员过度集中,且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不落实;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20101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但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这些不力措施,主要是安全问题最终导致38人遇难。

当今我们生活的社会,一些有关安全的事故频频发生:湖南湘乡校园踩踏事件,8死26伤;云南官渡一中学生暴力事件,11男生暴殴1女生;福建南平砍杀学生事件,8死5伤;广西合浦杀学生惨案,2死5伤;央视新大楼火灾事故,损失7亿人民币;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38人遇难…一则则有关安全的事故令我们触目惊心。

因此,怎么消除隐患、守护生命,怎么落实注重安全教育,怎么加强自我保护等等都应该是我们关注的话题。

2010年4月热点素材和话题

【第43句】:韩寒入围美国《时代》周刊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名单2010年4月3日,在美国《时代》周刊启动的2010年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中,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等政坛人物纷纷上榜。

但让中国网民意外的是,在这个候选人名单里还发现了80后作家韩寒的名字。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甚至韩寒在影响力上竟然排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前面。

《时代》对他的简介是:中国最畅销的作家,一个狂热的拉力赛车手,他写了一个超级流行的、以戏谑主流文化为乐的博客。

对此,有人为之兴奋,也有人提出质疑。

一直活在争议中的韩寒再一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第44句】:温总理改希望为要求2010年4月5日晚新闻联播报导:4月3日至5日中,温家宝总理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自治州与干部群众共商抗旱救灾大计。

有这样一段小插曲:在村口,温总理遇到了大学生村干部崔烈菊。

她向总理介绍了村里的生产生活和抗旱救灾情况。

她对总理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水利设施,有水存不住,希望总理帮助解决。

温总理听后笑着说:不是希望,你应该换个词,是要求

【第45句】:名人归属地争夺之战素材一:2010年4月7日,《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中国名人故里争夺第一战:曹雪芹故里之争》文章,揭示至少包括河北唐山丰润、辽宁辽阳、辽宁铁岭解和江西南昌武阳等四地对曹雪芹故里归属地展开争夺。

因各地资源投入和声势都很浩大,堪称中国名人故里争夺第一战。

所谓曹雪芹故里之战,并非是在争夺曹雪芹本人的出生地,而是曹雪芹五辈先祖宋代人曹世远(据说为宋代名门望族)的祖籍地。

众所周知,曹雪芹的出生地就是清代的江宁--现在的南京。

素材二:2010年3月18日,《河北青年报》报道了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为赵云故里归属地展开争夺。

3月12日上午,石家庄市正定县决定将斥资修建赵云故居,奠基时间定于4月26日,规划占地30亩。

与此同时,一份《打造赵云文化主题公园招商方案》在邢台市临城县文体局形成,临城县将在3年到5年内修建一座占地300亩的赵云文化主题公园。

至此,正定与临城的赵云故里之争,已由最初的口水仗逐渐演变成了旅游资源的争夺。

而这种争夺也令赵云故里变得扑朔迷离。

素材三:2010年4月13日,《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中国三地与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市争夺李白故里》的文章,中国三地包括湖北安陆、四川江油、甘肃天水秦安都对李白的归属地展开了白热化的争夺。

围绕李白故里之争,两国四方架起八卦迷局,让人一头雾水。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江油和安陆兄弟阋墙,官方直接出面,甚至拉开一副对簿公堂、水火不容的架势,其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之前两地围绕李白故里开发所投入的大规划、大资本和大项目,使得这一争夺成为两地谁也输不起的战斗,李白故里花落谁家,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第46句】:杜绝英文缩写词维护海域纯洁性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对各广播影视机构下发了通知,提示各个部门,要规范使用广播语言。

在非外语频道,播音员主持人在口播新闻、采访、影视记录字幕等方面,不要使用外语以及外语缩写词。

这也意味着,诸如NBA(美国职业篮球赛)、GDP(国内生产总值)、WTO(世界贸易组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大家熟悉的英文缩写,将被尽量避免使用。

如果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需要在后面加上中文解释。

此项通知不仅仅针对某一领域的报道,而是面向体育、经济、文艺等各行各业。

[url=#]转发此文到空间[\\\/url]--  〔2010高考作文素材〕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幼儿园家长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幼儿园家长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对幼儿园举办本次家长培训表示感谢,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是幼儿园为家长做的一件实事,使我们在家庭教育上能够有所借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教师有的时候教得好自己的学生却教不好自己的子女是常有的事。

平时我也很重视家庭教育,通过这次培训,我从中得出以下体会。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孩子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

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

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应该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有句话说得好:一两的身教等值一吨的说教。

要与孩子做朋友,多表扬少批评。

做父母的能够率先示范做出榜样,其感召力和威力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做父母的要对孩子多赞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责骂。

三、教孩子学会独立,让他学会创新。

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我看过一篇关于中国和德国家庭教育比较的文章,德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我们带孩子走路时,往往不自觉地牵着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放在自行车车座上,而在德国却很少看到这样的现象。

家长总是让孩子自己走,或者骑着小自行车跟着,孩子摔倒了也从来不扶;孩子都有单独的房间,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语言交流上,他们总是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主决定。

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

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耐挫折能力。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看《失孤》有感 500字

第一篇:电影观后感  去看的时候,已经抱着了会被煽情的心情。

但是没有,看完之后突然觉得心里一暖。

影片最后看着雷泽宽骑着摩托车再度启程,画面褪去,就想起了在春晚上唱的。

这首由自己填词的歌,或多或少的诠释了他对雷泽宽的理解。

  回家的路 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  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 多少的笑 多少的哭  回家的路 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  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 又有哪些满足  在里,有着丝丝悲凉酸楚的诉说,也有着挣扎呐喊的发泄,更有向天讨要公理的怒泣。

剧情的推进从雷泽宽的一个线索开始,根据网友的提示在泉州有一个孩子和他的儿子情况很像,今年17岁,腿上有伤疤。

一路波折雷泽宽最终来到了泉州,在这一段导演在叙述上略显不足,作为自己的荧屏处女作,在影片开头同时处理三条线索,让观众难以迅速带入,很多次疑问谁是谁的孩子?另一个女的又是谁?但是的演绎弥补了这一点,看到自己苦心寻找的孩子就在眼前,雷泽宽更多是犹豫,害怕,越想得到,越怕失去。

相认之后知道并不是自己的孩子仍坚持让自己回去,想做一次亲子鉴定。

很难想象这对坚持了15年的父亲是怎么样的打击。

  通过影像,观众能时时体会到主人公撕心裂肺的悲痛与煎熬,还好,这时候出现了。

这个4岁时被拐卖的年轻人,投出了试探雷泽宽那些欲解之谜的问路石。

殊途同归的遭遇,让两颗受伤的心如父子般开始相互依靠、相互包容,也相互给予。

  “!!”  “你要停下来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场景,两人走在路上,曾帅被街边的小店吸引,雷泽宽发现身边的曾帅不见了之后,着急的在街上寻找,那一刻雷泽宽真的害怕了,害怕再一次失去,感同身受的明白到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在看到我们调皮之后,严厉的责骂,爱其实就是那份对你的小心翼翼。

  在那个凉夜的街巷,曾帅在雷泽宽的怀里睡着了,雷泽宽细心地往曾帅的身上添加衣服。

此刻,曾帅的眼角滑落泪水,他看似无意地往里面翻转了身子,把头深深地埋进老雷的臂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个如默片般的镜头,看得令人心碎,也让我顿悟电影所释放的主题:失孤,既可以理解为失去了孩子,自己变得孤独,更可以理解为失掉孤独。

主人公都曾被罪恶剥夺了完整的人生,如今彼此却在不同的生命缺口处得到了圆满的咬合,并谨慎地掩埋起心照不宣的那份孤寂之困。

  作为女导演,有着女性细微的观察——在 《失孤》里,她没有刻意去传递愤怒的情绪,反而极大可能地收住悲情的袋口,努力展示其“不放弃、有希望”的明亮主题。

雷泽宽用那种明知眼前不是自己儿子却偏执请求“相认”的心酸绝望,来劝阻曾帅不要去和明知不是自己亲妈的“失子母亲”相见,因为错位的不舍只会令当事人最后的精神底线全然崩塌,雷泽宽不想让受害者尚留的希望被假象侵扰。

这是一种高级的艺术表达,也是一种理智的现实诉求。

害怕的不是失去,而是因为失去而失去更多。

  回家吧 幸福  幸福 能抱一抱父母  说一说 羞涩开口的倾诉  灯火就在 不远阑珊处  “世上有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是我?”  这是雷泽宽最后的追问。

  而在我们中有大部分不是,换言之其实你已经是很幸福中的一个。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幸福,就像歌词里说的:幸福就是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 那些羞涩开口的倾诉。

  幸福,其实就在你不远的阑珊处。

  第二篇:观看《失孤》有感  有了去年执导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

《失孤》同样如此。

这部电影和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

里在后半段加入了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扮演的曾帅。

他是被拐卖的孩子,买他的家庭最终说出了真相,而他也开始了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

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  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

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  血浓于水,这是个看上去无须质疑的事实,但当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遭遇到众多现实问题挑战时,儿女和父母的“寻找”、“抛弃”、“相认”,都成为了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

  所以,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线,在电影里被淡化。

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每年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孩子,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悲惨故事是在是太常见了”这个现状;再加上《亲爱的》里,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15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

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

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才是一种靠岸。

什么是狂躁症

躁狂症是一种障碍,属于精神方面的疾病,其临现为以下几点:一、情感高涨。

患者主观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洋溢着欢乐的风趣和神态,甚至感觉天空格外晴朗、周围事物的色彩格外绚丽、自己也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二、思维奔逸。

表现为联想过程明显加快、自觉思维非常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彩、头脑中的概念接踵而至,有时感到自己的舌头和思想在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

常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然要讲个不停。

三、活动增多。

表现为精力旺盛、兴趣范围广泛、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整天忙忙碌碌,但是做任何事情常常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最终一事无成。

四、躯体症状。

躁狂症的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很少有躯体不适的主诉,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格检查可以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等。

五、其他症状。

躁狂发作时患者的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所增强,但不能持久,容易被周围事物所吸引。

10篇《傅雷家书》读后感100字

读后(一):  书中“亲爱的孩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体现了傅雷对傅聪离家的不舍但又不得不为的矛盾心理。

爱孩子,就让他向外发展,让他在经历风风雨雨后学会成长,傅雷夫妇对傅聪和傅敏的爱,是那么含蓄却又深刻。

他们没有把他们宠成温室里的花朵,当傅聪遇到挫折跌倒哭泣时,傅雷并没有心疼地把傅聪扶起来然后跟他说“孩子,前面有困难,咱不前行了”,而是通过和风细雨般的鼓励让傅聪自己爬起来,然后勇敢地向前;爱他不等于包容他的错误,面对错误,他鼓励傅聪“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做人——不仅学会做一个有品德的人,还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傅雷用自己现身经历的说法,告诫傅聪要有民族荣辱感,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读后感(二):见字如面  家书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读完自有道不清的感悟。

军规只说本书最后附的傅雷朱梅馥遗书,傅雷在遗书中详细列出家中重要资产归属,委托妻弟代为处理,如补缴房租,遣散保姆费,甚至他们夫妻的火葬费

在遗书中,傅雷违心地称儿子傅聪为“人民的叛徒”,与整本家书中其它部分,傅雷与子信中提到如何以傅聪为其骄傲,又鼓励他在艺术上继续进行,知感恩,培养高尚的人格等——态度迥异

由此可见,遗书中这最后几句是傅雷先生在如何极端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的无可奈何之语,正如评论家所说,傅雷先生的死不是绝望之死,而是有尊严的死。

傅雷的家书,会像一盏明灯,照亮一代又一代坚强、正义和值得尊敬的父辈与子辈们。

读后感(三)  《傅雷家书》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于春风得意之时,于人生失意之时,于迷茫失措之时,无论何时,读读此书,都能获得释然。

家书一例题材,本来读起来非常亲切,犹如和一个忘年交在对话,搁纸能感觉到对方的喜怒哀乐,苍凉孤寂,得意闲愁。

《傅雷家书》流露出更多的是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期盼和一位学者执着的教导。

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