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烈士塔感言

07-05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烈士陵园观后感

广州烈士陵园观后感2014年4月12日,我所在的第77期党课第五小组一起参观了广州市烈士陵园,缅怀和学习先烈们的无私无畏精神,敢于将生命奉献给祖国解放事业的精神。

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和屠杀,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一座陵园。

烈士陵园入门就能见到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的尽头就是宏伟庄严的广州烈士纪念碑,一只铿锵有力的手握住战士的枪,用力的举起,石刻的雕像展示了当时战争中战士全力奋战,誓死不屈的决心和高昂的士气,新中国的解放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国家陷于危难时刻,无数将士将这抗战救国的责任扛上肩头,在枪林弹雨的前线战场和暗凶诡秘的敌后战场斗智斗勇,他们披坚执锐、威武不屈,为了能使党不断的壮大,取得辉煌的成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

死,或轻于鸿毛,或重如泰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先烈一样无所畏惧,忠肝义胆为祖国献出生命,烈士们的牺牲是我们心中深沉的痛,他们死的壮烈,死的英勇,换来了革命的胜利,这一份共产党革命的答卷沉甸甸,在祖国大地上撑起一片天,开启了我们民族的千秋大业,创造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给我们幸福生活的人,让我们永

关于英雄的故事

、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高祖〕总擥英雄,以诛秦项。

”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 □唐杜甫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毛泽东诗:“独有英雄驱虎 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第2句】: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 □唐高适《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刘知远见史弘肇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 □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

【第3句】: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董必武《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 □袁静《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美援朝前线的英雄.” 另解: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

一般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另解:英雄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常用的概念。

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里的英雄。

人生就是一场的战争,人活着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

解: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

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不但敬畏,而且难以捉摸。

古今中外,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胜数。

然最为特别者,皆寥寥可数,而终极完美者则放眼望去皆无,皆因没人达到上述之要求,即使宇宙再大,皆无长生不灭者。

然若果有此人,皆生命之总和,方能达到长盛不衰。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马宝玉(1920年—1941年),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入党。

1941年9月在易县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全班4名战士奋勇杀敌,同数千日军巧妙周旋一整天,将敌人引上绝路,胜利完成阻击掩护任务,宁死不屈,毅然跳崖牺牲,年仅21岁。

  1920年10月,马宝玉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0月26日,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在取得平型关大捷后乘胜北上,光复蔚县全境。

马宝玉在西合营镇随本县4000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革命军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1939年他光荣入党,不久后担任班长。

从此他更加严于律己,阶级觉悟不断提高,革命斗志更加旺盛。

  1941年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

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

9月初其先头部队三千人在占领了狼牙山打转,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

经数次鏖战,七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

首长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

六班当时只剩5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他们接受任务后,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小鬼脸儿”的险要处,准备阻击敌人。

  破晓时分,敌人开始了进攻,马宝玉沉着应战,等敌人走得很近时才令大家一起射击,手榴弹也接二连三飞进敌群,敌人一批批倒下。

他们一时搞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八路军,以为是碰上了主力,便下令炮轰。

太阳已经偏西,按计划大部队也已转移完毕。

马宝玉便下令“撤

”刚走不远,发现前面是个岔路口:向北去是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他们可以很快归队,可敌人正尾随其后,肯定会追上来,那无疑将前功尽弃,并使主力部队和群众处于危险境地;向南走,通向棋盘陀是一绝路。

此刻,宝玉毫不犹豫,果断下令:“向南走

”5个勇士一条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

  五勇士边打边撤,并有意将行动暴露给敌人。

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就在山上,紧紧咬住不放。

五勇士凭据险要地形,又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子弹、手榴弹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也完了,面对拥上来的敌人马宝玉神情庄严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人中国人,宁死不投降

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

”五勇士折断枪支,从容走向悬崖

21岁的马宝玉整整军衣、正正军帽,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来

”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葛振林等4名战士也相继跳下悬崖。

  五勇士悲壮之举,令一向骄横的“武士道”信徒们个个胆战心惊,直到这时他们才弄明白,数千日军围攻一天,耗费大量弹药,死伤数百人,原来与他们作战的只有5名八路军。

  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等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在半山腰被树枝挡住,负伤脱险后返回部队。

  1942年4月,晋察冀军区在棋盘陀上建立了“三烈士塔”,后毁于日军炮火。

1959年3月“三烈士塔”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宋学义(1918年-1971年),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

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

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

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

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

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

  学义参军后,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婶母、堂弟相继死于日军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后卖给本县杨香村和江苏徐州。

不久,父亲因贫病交加也离开了人间。

  1941年秋,日军华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对晋升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9月25日,驻扎在狼牙山周围的界安、龙门庄、北楼山、营头的敌人约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九路向狼牙山发起进攻。

当天,驻扎在狼牙山的八路军,在连续打退敌人10几次进攻以后,决定留下宋学义所在的七连六排六班,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

他同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福才、胡德林坚守在东山口。

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同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决战。

当夜,宋学义和四名战友进入阵地,把手榴弹捆成捆,以弹代雷,埋于山腰各处,然后分五路隐蔽起来,放冷枪把3000多敌人紧紧牵制住。

敌人恼羞成怒,用大炮向狼牙山猛烈轰击。

宋学义等5名战士在敌人打炮时隐蔽起来,炮火一过,他们又用枪弹、手榴弹袭击敌人。

这样边打边往山顶退,把日军死死牵制在狼牙山上。

当宋学义及其战友撤到三面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时,敌人一次又一次向上冲锋,五壮士先用枪弹、手榴弹,后用石头接连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光荣任务。

共产党员马宝玉在火线介绍宋学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

  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宋学义等5名战士掷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毁枪支,纵身跳崖,班长马宝玉和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树丛挂住,宋学义腰部受重伤,他们第二天被接回部队,送往野战部队医院进行治疗。

晋察冀军区召开庆功会,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军区颁发的“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任农会主席,并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

  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解放,遂和爱人一起返回沁阳北孔村。

返乡2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多年任县、公社党委委员和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积极分子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宋学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1971年6月26日在郑州逝世。

遗体安葬在沁阳烈士陵园。

    葛振林(1917年~2005年)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

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葛振林(前中)与解放军官兵交谈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

  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

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

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

  2005年3月21日,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就像1941年9月25日一样。

  那个瞬间之后———当他与四位战友从狼牙山主峰棋盘坨一跃而下,命运又给了这个战士64年的时光。

  3月25日上午,衡阳市殡仪馆最大的灵堂三门齐开,人群和花圈还是挤满了院落。

在挽幛上,人们可以看到聂力的名字,这位女中将的父亲,正是当年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狼牙山五壮士”六字,正是司令员当年对英勇下属的断语。

  在吊唁人群中,一些须眉皆白、举止整肃的老者引人注目,但更多的男女老少并没有明显的特征。

  “他真的是一个大英雄。

”72岁的衡阳市民王焕云说,自己是文盲,过去不知道葛振林是谁,这几天听孙儿讲这是个大英雄,跑过来一看,就相信了。

  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在黄茶岭的小院附近,大家对平日称为葛老的这个人有另一种描述。

  “不像个英雄,倒是个瘦瘦的干巴老头。

”在街角摆擦鞋摊的李云说。

这位34岁的妇女来自湖北,她说自己学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但葛老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架子,常来问寒问暖,让她心里觉得“蛮舒服的”。

  “他常常会问蹬三轮的、卖菜的,家是哪的,收入怎么样,几个娃,上学了吗

”附近卖期刊的老人芦石安回忆说。

  “成年都是一身旧军装,戴个黄军帽。

”年纪小12岁的芦石安还给葛老起过一个外号:“葛两毛”,因为街上的人都知道,葛老买东西若余几毛钱找零,总说句不要了摆手就走。

  “穷人富人,他都很能合得来。

”75岁的葛振林夫人王贵柱说,老伴还是更喜欢穷人和孩子,他喜欢摸孩子们的小脑袋;喜欢穷人就是给钱。

  “要饭的就喜欢围着葛老家门口转。

”芦石安得出这样的结论。

  王贵柱还解释道,葛老就喜欢旧军装,做了一件西服,从来没穿过。

戴黄军帽是因为跳崖时碰了头,戴帽子挡挡风。

  多年来的每天早晨,黄茶岭的人们会看到这个身着旧军装的老人拄着拐杖去警备区拿报纸,一路上敲得地面“铛铛响”,他见了谁都会打招呼,逗会儿乐。

邻居们说,可能除了打仗的时候,葛老一辈子都是笑口常开。

  “可是现在街上都冷清了,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

”芦石安叹了口气。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宋学义(左)葛振林(右)[1]3月25日上午,81岁的抗日老战士、原衡南县武装部部长宋文坤在老伴搀扶下来到灵堂,向多年的老战友告别。

  “我以为他能挺过来的。

”宋文坤说,他们夫妇20多天前曾去看望术后的葛振林,当时,喉咙上插着管子的老葛还一边比划一边唱:“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你个摔不死的,这次也没事。

”宋老这话曾让两家人开怀大笑。

  但此时的葛老已是沉疴难返。

衡阳市169医院三内科主任彭寒林介绍,由于心、肾、肺功能几近衰竭,葛老的气管先后切开了两次。

  “但他没有痛苦的样子。

”彭寒林说,一般人做气管切开手术,麻醉醒来会非常难受,葛老却总是将笑挂在嘴上。

  “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护士们这么称呼他。

  “他的顽强是一个老兵与生俱有的。

”原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朱旭更愿意这样理解相知64年的葛振林。

  1941年,朱旭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负责发放药品,在当年11月5日的晋察冀日报上,他看到一篇题为《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的报道,而此报道多年后被修改编入小学课本,定名《狼牙山五壮士》。

  “在反扫荡斗争中,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

在消灭了50多个敌人后,五名战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

”朱旭记得当时报道如此描述。

  另有史料记载,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只有五个人,他们就在悬崖上排成几列,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折腰。

  1941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五战士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那时候我就知道了有这么五个人,但还未见过老葛。

”朱旭说。

  抗战结束直至建国初,葛振林历经天津、张家口、清风店和太原战役,还参加过江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全身六处负伤,为三等甲级伤残。

  长沙解放时,在湖南省军区政治处军邮办事处任处长的朱旭第一次见到了葛振林,他的第一印象是“瘦高瘦高”,并总是笑呵呵的。

  抗美援朝归来,葛振林历任湖南省军区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湖南省军区警卫营长、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

  大约在1962年,葛调任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正式和朱旭成为同事。

  “认真是他的一大特点,他在后勤部负责军装的发放、后勤保障等物资的管理,从来没出过错”,朱旭说。

  1966年春,葛振林向衡阳军分区司令部提交申请希望休养,上级考虑到他的伤病,批准了这一请求,当年8月,这位老战士离岗退养,时年49岁。

  16年后的1982年,葛振林正式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

    胡德林(1922年—1941年)、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容城县人,是叔侄两个。

他们和葛振林一样,小时受苦,日本鬼子来了,又增添了民族恨。

  1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

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

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

就这样,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参了军,也被分配到六班。

这时候,葛振林已经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副班长。

班长是共产党员马宝玉。

此后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多次一起参加战斗,表现都很勇敢,他们二人都在狼牙山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2022政治轮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2022政治轮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政治轮训是我们正在开展的工作,也是我们需要做好的工作,作为一名干部,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22政治轮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篇一  全市政法队伍政治轮训第30期培训班开班以来,本人通过前往瑞金干部学院集中学习革命旧址群现场教学、聆听专题辅导讲座、观看专题片、观看红色故事汇、诵读红色家书、讨论会等方式,进行了政治理论、视频教学学习。

重点深入学习了《信念的力量》、《重走长征出发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争做新时代政法队伍先锋》等专题教学。

现就参加此次轮训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政治轮训之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的使命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重温当年的决心和信念,对比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始终铭记入党的誓言。

按照活动安排,3月5日上午全体参训人员冒雨来到红军烈士纪念塔前举行敬献花蓝、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当面对党旗,再一次举起自己的右手,庄严的向党组织宣誓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入党誓词的十二句话,句句千钧,概括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概括了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所应承担的政治责任。

宣誓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对信仰的强化,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已远远超过誓词本身这短短的几句话。

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我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并将对照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认真摸索和探讨

旧雷锋塔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概述 狼牙山五壮士,说的是1941年,日本鬼子向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进行扫荡时,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最后,这五位英雄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后来,为纪念他们的壮举,编写成了书,拍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

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1971年,宋学义在郑州病逝,享年53岁,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

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更能看出五战士爱国的情感。

2009年9月14日,他们被选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中。

缅怀狼牙山五壮士 登上烽火台,遥望狼牙山。

铁血五壮士,喊杀犹震天。

——(上海)张志真 沈重与《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城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

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

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等口号纵身跳入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

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1978年,宋学义因病逝世,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

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编辑本段]五壮士详细介绍 宋学义(1918-1978年),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

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

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

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

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

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

学义参军后,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婶母、堂弟相继死于日军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后卖给本县杨香村和江苏徐州。

不久,父亲因贫病交加也离开了人间。

1941年秋,日军华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对晋升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9月25日,驻扎在狼牙山周围的界安、龙门庄、北楼山、营头的敌人约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九路向狼牙山发起进攻。

当天,驻扎在狼牙山的八路军,在连续打退敌人10几次进攻以后,决定留下宋学义所在的七连六排六班,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

他同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福才、胡德林坚守在东山口。

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同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决战。

当夜,宋学义和四名战友进入阵地,把手榴弹捆成捆,以弹代雷,埋于山腰各处,然后分五路隐蔽起来,放冷枪把3000多敌人紧紧牵制住。

敌人恼羞成怒,用大炮向狼牙山猛烈轰击。

宋学义等5名战士在敌人打炮时隐蔽起来炮火一过,他们又用枪弹、手榴弹袭击敌人。

这样边打边往山顶退,把日军死死牵制在狼牙山上。

当宋学义及其战友撤到三面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时,敌人一次又一次向上冲锋,五壮士先用枪弹、手榴弹,后用石头接连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光荣任务。

共产党员马宝玉在火线介绍宋学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

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宋学义等5名战士掷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毁枪支,纵身跳崖,班长马宝玉和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树丛挂住,宋学义腰部受重伤,他们第二天被接回部队,送往野战部队医院进行治疗。

晋察冀军区召开庆功会,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军区颁发的“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任农会主席,并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

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解放,遂和爱人一起返回沁阳北孔村。

返乡2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多年任县、公社党委委员和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积极分子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宋学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1978年6月26日在郑州逝世。

遗体安葬在沁阳烈士陵园。

马宝玉(1920―1941)河北蔚县人。

自幼父母双亡,以流浪为生。

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二营七连六班当战士。

1938年9月,在阻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勇猛杀敌,因此而受上级表扬。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六班的班长。

1941年8月,华北日军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

9月24日,日军3000多人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进攻狼牙山一带,并企图一举消灭晋察冀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一团。

当夜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一团主力转移外线,仅留七连二、六班在狼牙山牵制敌人。

25日拂晓,当敌猛攻狼牙山时,即率二、六班战士接连打退敌人的4次冲锋。

至中午,二、六班战士大部奉命撤走后,为确保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与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共五人,开枪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陀顶峰的山顶绝路,并利用有利地形猛烈还击敌人的连续冲锋。

至弹尽,仅存一手榴弹。

继用石块砸敌。

当敌迫近,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入敌群。

随后,率4人走到悬崖边,将所携枪支扔下山崖,并写下同葛振林介绍三名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信。

此时,敌已攀上崖顶。

即率4人整理好军帽臂章,第一个跃下万丈深谷,壮烈牺牲。

时年21岁。

葛与3名战士相继跃下。

敌军为此壮举惊呆。

胡德林、胡福才跃下后亦壮烈牺牲。

葛振林、宋学义被崖边树枝挂住,次日返回部队。

后晋察冀一分区召开庆功大会,表彰。

“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

杨成武代表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和聂荣臻司令员宣读嘉奖令。

1942年1月,边区政府在棋盘陀峰顶建造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943年该塔曾被日军破坏。

1958年重建,至今犹存。

“易县人民将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移葬到(河北省)易县北娄山烈士陵园,并在棋盘坨顶峰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摘自河北省《易县志》第1122页。

马宝玉(1920—1941)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入党。

1941年9月在易县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全班4名战士奋勇杀敌,同数千日军巧妙周旋一整天,将敌人引上绝路,胜利完成阻击掩护任务,宁死不屈,毅然跳崖牺牲,年仅21岁。

1920年10月,马宝玉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0月26日,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在取得平型关大捷后乘胜北上,光复蔚县全境。

马宝玉在西合营镇随本县4000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革命军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1939年他光荣入党,不久后担任班长。

从此他更加严于律己,阶级觉悟不断提高,革命斗志更加旺盛。

1941年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

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

9月初其先头部队三千人在占领了狼牙山打转,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

经数次鏖战,七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

首长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

六班当时只剩5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他们接受任务后,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小鬼脸儿”的险要处,准备阻击敌人。

破晓时分,敌人开始了进攻,马宝玉沉着应战,等敌人走得很近时才令大家一起射击,手榴弹也接二连三飞进敌群,敌人一批批倒下。

他们一时搞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八路军,以为是碰上了主力,便下令炮轰。

太阳已经偏西,按计划大部队也已转移完毕。

马宝玉便下令“撤

”刚走不远,发现前面是个岔路口:向北去是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他们可以很快归队,可敌人正尾随其后,肯定会追上来,那无疑将前功尽弃,并使主力部队和群众处于危险境地;向南走,通向棋盘陀是一绝路。

此刻,宝玉毫不犹豫,果断下令:“向南走

”5个勇士一条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

五勇士边打边撤,并有意将行动暴露给敌人。

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就在山上,紧紧咬住不放。

五勇士凭据险要地形,又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子弹、手榴弹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也完了,面对拥上来的敌人马宝玉神情庄严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人中国人,宁死不投降

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

”五勇士折断枪支,从容走向悬崖

21岁的马宝玉整整军衣、正正军帽,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来

”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葛振林等4名战士也相继跳下悬崖。

五勇士悲壮之举,令一向骄横的“武士道”信徒们个个胆战心惊,直到这时他们才弄明白,数千日军围攻一天,耗费大量弹药,死伤数百人,原来与他们作战的只有5名八路军。

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等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在半山腰被树枝挡住,负伤脱险后返回部队。

1942年4月,晋察冀军区在棋盘陀上建立了“三烈士塔”,后毁于日军炮火。

1959年3月“三烈士塔”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葛振林(1917~2005)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

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

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

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

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

2005年3月21日,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就像1941年9月25日一样。

那个瞬间之后———当他与四位战友从狼牙山主峰棋盘坨一跃而下,命运又给了这个战士64年的时光。

3月25日上午,衡阳市殡仪馆最大的灵堂三门齐开,人群和花圈还是挤满了院落。

在挽幛上,人们可以看到聂力的名字,这位女中将的父亲,正是当年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狼牙山五壮士”六字,正是司令员当年对英勇下属的断语。

在吊唁人群中,一些须眉皆白、举止整肃的老者引人注目,但更多的男女老少并没有明显的特征。

“他真的是一个大英雄。

”72岁的衡阳市民王焕云说,自己是文盲,过去不知道葛振林是谁,这几天听孙儿讲这是个大英雄,跑过来一看,就相信了。

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在黄茶岭的小院附近,大家对平日称为葛老的这个人有另一种描述。

“不像个英雄,倒是个瘦瘦的干巴老头。

”在街角摆擦鞋摊的李云说。

这位34岁的妇女来自湖北,她说自己学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但葛老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架子,常来问寒问暖,让她心里觉得“蛮舒服的”。

“他常常会问蹬三轮的、卖菜的,家是哪的,收入怎么样,几个娃,上学了吗

”附近卖期刊的老人芦石安回忆说。

“成年都是一身旧军装,戴个黄军帽。

”年纪小12岁的芦石安还给葛老起过一个外号:“葛两毛”,因为街上的人都知道,葛老买东西若余几毛钱找零,总说句不要了摆手就走。

“穷人富人,他都很能合得来。

”75岁的葛夫人王贵柱说,老伴还是更喜欢穷人和孩子,他喜欢摸孩子们的小脑袋;喜欢穷人就是给钱。

“要饭的就喜欢围着葛老家门口转。

”芦石安得出这样的结论。

王贵柱还解释道,葛老就喜欢旧军装,做了一件西服,从来没穿过。

戴黄军帽是因为跳崖时碰了头,戴帽子挡挡风。

多年来的每天早晨,黄茶岭的人们会看到这个身着旧军装的老人拄着拐杖去警备区拿报纸,一路上敲得地面“铛铛响”,他见了谁都会打招呼,逗会儿乐。

邻居们说,可能除了打仗的时候,葛老一辈子都是笑口常开。

“可是现在街上都冷清了,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

”芦石安叹了口气。

3月25日上午,81岁的抗日老战士、原衡南县武装部部长宋文坤在老伴搀扶下来到灵堂,向多年的老战友告别。

“我以为他能挺过来的。

”宋文坤说,他们夫妇20多天前曾去看望术后的葛振林,当时,喉咙上插着管子的老葛还一边比划一边唱:“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你个摔不死的,这次也没事。

”宋老这话曾让两家人开怀大笑。

但此时的葛老已是沉疴难返。

衡阳市169医院三内科主任彭寒林介绍,由于心、肾、肺功能几近衰竭,葛老的气管先后切开了两次。

“但他没有痛苦的样子。

”彭寒林说,一般人做气管切开手术,麻醉醒来会非常难受,葛老却总是将笑挂在嘴上。

“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护士们这么称呼他。

“他的顽强是一个老兵与生俱有的。

”原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朱旭更愿意这样理解相知64年的葛振林。

1941年,朱旭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负责发放药品,在当年11月5日的晋察冀日报上,他看到一篇题为《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的报道,而此报道多年后被修改编入小学课本,定名《狼牙山五壮士》。

“在反扫荡斗争中,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

在消灭了50多个敌人后,五名战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

”朱旭记得当时报道如此描述。

另有史料记载,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只有五个人,他们就在悬崖上排成几列,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折腰。

1941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五战士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那时候我就知道了有这么五个人,但还未见过老葛。

”朱旭说。

抗战结束直至建国初,葛振林历经天津、张家口、清风店和太原战役,还参加过江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全身六处负伤,为三等甲级伤残。

长沙解放时,在湖南省军区政治处军邮办事处任处长的朱旭第一次见到了葛振林,他的第一印象是葛“瘦高瘦高”,并总是笑呵呵的。

抗美援朝归来,葛振林历任湖南省军区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湖南省军区警卫营长、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

大约在1962年,葛调任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正式和朱旭成为同事。

“认真是他的一大特点,他在后勤部负责军装的发放、后勤保障等物资的管理,从来没出过错”,朱旭说。

1966年春,葛振林向衡阳军分区司令部提交申请希望休养,上级考虑到他的伤病,批准了这一请求,当年8月,这位老战士离岗退养,时年49岁。

16年后的1982年,葛振林正式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

棋太直,如其人1966年葛振林离岗后,一场政治运动席卷全国。

在衡阳军分区,包括副司令员朱旭在内的一些老干部被造反派叫去谈话,也被揪过帽子。

“他不怕被‘粘包’还主动去找我们。

”当年受到影响的邢耀华老人说,别人躲得远远的,葛老却经常去五七干校,给放羊放马的同事战友送饭吃。

老战友芦继华之子芦长江回忆,文革期间,时任总后勤部参谋长的何流在他的辖区放羊,葛老就叮嘱他给予关照,“我当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葛老一向喜欢我们,他说的肯定就是对的。

” 邢耀华回忆,造反派还曾主动找到葛振林,“但老葛没有尾巴可抓,他们就干脆拉他支左,这时他发火了。

” “你们让我造谁的反,老子造小日本的反,造法西斯的反,不是像你们造共产党的反

”邢耀华清楚地记得,葛老当时的这些话,就像炸弹一样在军区炸开了。

此后,面对学生罢课、农民进城、工人停工,葛老总是站出来劝说,你们回去吧,学生不学习干什么,农民不种粮食吃什么,你们工人天天喊口号还怎么生产

邢耀华老人说,当时在整个衡阳,敢出来教育红卫兵的只有葛老一人,他不怕牵连,也不怕“抓辫子”。

多年之后,两位老人经常在下棋时笑谈这段历史。

“下着下着,怎么卒子没了,原来老葛头给藏起来了。

”邢老说,这时,葛老就会大笑起来:“江青过河靠卒子嘛,先给你摘了。

” “水平不高,瘾特大。

” 对于老战友的棋技,邢耀华并不恭维,“老葛棋如其人,太直。

” 长孙葛蒙证实了这个说法,“爷爷开局老是那三步棋,当头炮,跳马,拱卒,从来不改。

” 胡德林(1922--1941年)、胡福才(1923--1941年),他们都是河北省容城县人,是叔侄两个。

他们和葛振林一样,小时受苦,日本鬼子来了,又增添了民族恨。

l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

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

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

就这样,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参了军,也被分配到六班。

这时候,葛振林已经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副班长。

班长是甘肃省人、共产党员马宝玉。

此后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多次一起参加战斗,表现都很勇敢。

[编辑本段]同名电影《狼牙山五壮士》 导演:史文炽 狼牙山五壮士片名:狼牙山五壮士 导演:史文炽 主演:李长华、高保成、李力、张怀志、霍德集、石存玉 类型:战争 地区:中国大陆 年代:1958 剧情简介: 河北易县,山峦重叠,气势磅礴。

两千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去刺秦王的壮士荆轲。

两千年后,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刻着壮士遗迹的地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更为光辉的诗篇。

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

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

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

马宝玉等五位战士,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

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冲锋,均被他们击退,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

但这时,战士们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他们以石块为武器,狠砸冲上来的敌人,作殊死的拼搏。

最后,五位壮士面对步步近逼的敌人,毫无惧色地纵身跳下悬崖。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