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补助感言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二、民族区域自治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了解了少数民族的建筑你有何感想
了解了少数民族的建筑以后,我觉得再闭塞的人群也有自己的图腾、自己的理想,并把这一憧憬与生活十分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文化概念。
就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谈谈你的感悟
在中华内地,汉族和少数民族总体和睦友好,但是在部分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存在一定的隔阂。
要处理好双方之间的关系,必须一如既往地扶持、照顾少数民族同胞,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水平,改善物质环境,提高文化和科学技术素养,妥善处理民族冲突和纷争,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
国家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和看法
中国的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墓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
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帮 助和支持。
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利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截至目前,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条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
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有计划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还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有40多个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l%;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4个自治县(旗)在西部,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
【第86句】:4%。
云南、贵州、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也在西部;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及吉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虽不在西部,但也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待遇。
因此,西部大开发就是民族地区大开发,就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二是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这一行动是国家民委落实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加快边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
实施的范围包括分布在我国
【第2句】:1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上的135个县(旗、市)。
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培育县城经济增长机制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截至2002年底,全国“兴边富民行动”实际投入资金已达150亿元,兴建兴边富民项目数万个,2100多万人受益。
三是重点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人口较少民族指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全国有22个,总人口不足60万人。
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这22个民族发育程度比较低。
今后10年内,国家计划每年投入5亿元帮助发展,共50个亿。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看作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根据民族工作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级各类院校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
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各地、各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干部交流、岗位轮换,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是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同等条件优先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等领导班子中占有适当比例。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
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等。
在发展少数民族科技事业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重点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等。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国家有关政策强调,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卫生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等。
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方面,国家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组建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繁荣民族文艺创作。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第二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 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
”“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方面扶持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和出版物的编译和出版工作。
”第四十七条规定:“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浯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
第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第二,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
第三,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
第四,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
第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
第六,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的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
有一些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如我国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目前,中国有清真寺3万座。
在西藏,有藏传佛教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
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的正确道路。
中国政府相信,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了解到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著名人物,你有什么感想?,
节是中国云南双柏县鄂家镇彝族传统文化的庆典,每年“鬼节”,就是农历的7月14日、15日与16日这三天,除了烧纸祭奠“好兄弟”之外,来到镇上的男男女女,只要出现就要遵守“节”的规定,是男人就高兴地摸,是女人就要愉快地接受被摸。
在“节”的3天以内,当地的女人所穿的上衣只会遮住一边,没遮住的另一边,只要是参加节日的人都可以摸,至于遮住的另一边是为自己将来的老公所保留。
当地的未婚男女会在这3天出门赶集,找对象。
一旦对上了象,就会手牵着手钻进山坡上的松树林子里......而更多的人,包括外来的游人,如果在街上遇见喜欢的女子,都可以摸一摸女子的胸部。
在这一天里,被摸了的女子是不会生气的。
男人以摸到奶为吉祥,女子们以被为吉利。
节的举办在鄂家镇和百姓都相当的重视,节日前就会搭好各种舞台,准备好节日物品,节这天白天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集中起来,载载舞享受一天,到了晚上9点后,年老的和年幼的都陆续回去休息了,剩下的就是年轻的小伙子和年轻的小姑娘。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跳舞,在深夜的时候男人就开始去摸女孩子的。
一般在摸的过程中,女孩子还是会躲避,但是不会生气。
这样就出现了调情一般的场面,笑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在整个节日期间所有的男女活动仅仅限于这个环节,不会有其它的举动。
因为这是他们这个地区的百姓延续了多年的风俗。
节日结束后,女孩子以被摸为高兴的事,男孩子以摸着女孩子的奶而荣耀,并且以摸和被摸的数量的多少为自己成绩。
历史由来 据传说,隋朝年间连年战争,许多男性连女人都没有碰过就战死沙场,这些枉死之人成为孤魂野鬼四处游荡。
他们生不能满足,死了就想物色女子到阴间去做老婆。
不过这些孤魂野鬼可是有强烈的“完美处女”情结,被人摸过奶的女子他们都不会要,被许多男子摸过的更是乏鬼问津。
因此姑娘们如果不想去阴间当“鬼婆”,在鬼节这三天就得牺牲胸部换取平安。
楚雄位居云南省东北部,自古就是一个彝族部落居住地,行政名称叫楚雄彝族自治州。
在这里生活的大部分是彝族,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迁徙,现在汉族在这里居住的人口比例大约在40%。
实际上是一个彝汉共居的地区, 彝族的节是举办在楚雄州双柏县鄂嘉镇,整个楚雄彝族自治州也就鄂嘉镇举办这个节,节的由来是在隋朝年间,因为年年征战,鄂嘉的彝族轻壮年很多在20岁以前就战死沙场。
当时鄂嘉的轻壮年经过战争剩下的不到10%,所以这里的百姓就请巫师来对这些亡灵进行超度和祭奠,巫师祭奠后对百姓说,这些年轻的勇士在阴间去了后,其它的都不需要我们活着的人准备,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碰个女人,所以他们需要还没有定亲的黄花闺女10名下去陪伴他们。
并且这些亡灵要求只要被男人摸过的都不要。
十天后这10名黄花闺女必须送下去。
巫师的这个旨意下达后,家里有姑娘的、和年纪在15岁以上的姑娘们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最后还是聪敏的族长说话了,他们在下面不是说;被摸过的都不要吗
毕竟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在阴间的需要,就吧现在还活着的人的性命不当回事了,但是阴间的亡灵也不可得罪,所以族长就决定我们举办一个节,让我们的黄花姑娘的都被男人摸一下。
就这么第一届节在隋朝年间就举办了。
如今的节还是在每年的7月14日举办。
也就是农历的鬼节这天举办,节的举办在鄂嘉镇和百姓都相当的重视,节日前就会搭好各种舞台,准备好节日物品,节这天白天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集中起来,载载舞享受一天,到了晚上9点后,年老的和年幼的都陆续回去休息了,剩下的就是年轻的小伙子和年轻的小姑娘。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跳舞,在深夜的时候男人就开始去摸女孩子的。
一般在摸的过程中,女孩子还是会躲避,但是不会生气。
这样就出现了调情一般的场面,笑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在整个节日期间所有的男女活动仅仅限于这个环节,不会有其它的举动。
因为这是他们这个地区的百姓延续了多年的风俗。
节日结束后,女孩子以被摸为高兴的事,男孩子以摸着女孩子的奶而荣耀。
并且以摸和被摸的数量的多少为自己成绩。
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楚雄的节和其它民族的节日本质上一样的,都是为了纪念某个节日和事件而举办的。
真心希望在看了我这篇文章的朋友,对楚雄彝族节有个更加真实的认识。
如果对此很是好奇的朋友,可以在明年农历的7月14日到楚雄双柏鄂嘉镇去真实感受一下,切记节准时在7月14。
鄂家镇简介 鄂家镇位于哀牢山东麓,地处双柏县西南部,距县城公里,是个有着近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镇,是我国集古、奇、雅、秀的“袖珍”小城之一。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至七月十七,就是鄂家镇著名的“鬼节”,又称“东方情人节”或“节”,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方性民族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四方众从各地赶来,在小镇上唱3天、跳3夜,伴着三弦弹奏,万人同乐。
鄂家“鬼节”中,有丰富的文娱活动,包括山对唱和民族传统体育比赛,以及通宵电影展映;同时开展商贸交流活动。
在农贸场,白天特色农副产品交易,晚上经营冷饮烧烤;虎山路举办外来商品展销会;嘉兴路为特色汤锅、小吃一条街。
“鬼节”的民族特色 山里小镇的“鬼节”蕴含丰富的民族特色,而在楚雄彝人古镇,“鬼节”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狂欢舞会。
夜幕降临,景区内悬挂的不同形状的南瓜灯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这些南瓜灯被雕刻成了神态各异的面具造形,颇有西方鬼节的风味。
在毕摩颂经祈福中,篝火燃起来,游客戴上面具,一场假面锐舞狂欢派对活动拉开序幕。
古镇工作人员头戴面具,穿着骷髅服及其他服饰,围绕桃花溪及威楚大道,手拿糖果及小礼物向周围人发送。
中,“众鬼”一边向围观的观众扮“鬼脸”,还会做出诙谐的搞笑动作,不断和游人互动,最后古镇还会评出最恐怖化装奖,把“鬼节”活动推向。
当地的未婚男女会在这一天出门赶集,找对象。
一旦对上了象,就会手牵着手钻进山坡上的松树林子里......而更多的人,包括外来的游人,如果在街上遇见喜欢的姑娘,都可以摸一摸姑娘的胸部。
在这一天里,被摸了的姑娘是不会生气的。
鄂家镇位于哀牢山东麓,地处双柏县西南部,距县城公里,是个有着近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镇,是我国集古、奇、雅、秀的“袖珍”小城之一。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至七月十七,就是鄂家镇著名的“鬼节”,又称“东方情人节”或“节”,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方性民族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四方众从各地赶来,在小镇上唱3天、跳3夜,伴着三弦弹奏,万人同乐。
鄂家镇“鬼节”中,有丰富的文娱活动,包括山对唱和民族传统体育比赛,以及通宵电影展映;同时开展商贸交流活动。
在农贸场,白天特色农副产品交易,晚上经营冷饮烧烤;虎山路举办外来商品展销会;嘉兴路为特色汤锅、小吃一条街。
谈谈你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认识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丢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失。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民族文化(包括汉族本身)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
很明显,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只看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忽视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至于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等一系列惨痛的民族文化流失现象的产生。
因此,我们在加快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因为相对于汉族文化而言,少数民族文化显得更脆弱,更需要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1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传承,那它面临的将是从地球上消失的厄运。
因此,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据了解和分析,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年轻一代的“现代化”观念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年轻一代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肯定了年轻一代在传承民族文化上的关键作用,任何文化只有在不断地一代一代往后传承才能保持和发展。
目前,我国的民族现状是,民族的不断融合,逐渐形成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一方面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但另一方面也对本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现代化”上。
少数民族的孩子越来越多地进入“汉区”接受教育和工作,长期地处于外族文化的影响之中,一些所谓的先进观念的输入使得不少少数民族的年轻人逐渐丢弃了一些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外来服饰的传入,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在家里也不经常穿本民族服装了,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民族节日才穿本民族的服饰。
年轻一代观念上与本民族文化传统越走越远的状况必须引起广大民族工作者的重视,民族的未来不容轻视。
其次,外来“先进文化”的强大冲击。
有一种说法认为落后文化总会被先进文化吞噬。
我不太赞同,因为文化本无先进与落后、优秀与卑劣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能用本位的和阶段性的价值观去评判文化的优劣,更无权决定某一种文化的存亡。
或许在若干年后,一些所谓的落后的文化也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积极意义。
所以,我们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每一种文化,在当今的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外来的观念和技术挤占了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发展空间,如手机、电脑和一些生产器械等,已经将很多少数民族传统的东西挤进了历史的盒子里,人们只有在历史的记载中才能看到了,这是很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的。
第三,一些政策性的偏差也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国家政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会有消极的,这里我只用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就是普通话的全面推广。
这一举措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它有助于民族间的交流和团结,有助于各少数民族更好地学习先进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
然而,这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挤占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空间,普通话的推广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主要是年轻人)不再重视本民族语言,甚至一些少数民族同胞已经完全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了,民族语言的消亡是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
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消除一些政策性的不良影响,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
目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已经不得不重视了,因为当前威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太多了,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将会缺失几分色彩而显得单调和无力,我们更无颜面对千秋万代的子孙。
2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正如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一样,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很多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已经或者正在消亡。
我们不应该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好,否则我们将再也找不回它们。
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最近几年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也在不懈地努力着。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2句】:1 增加资金投入。
由于少数民族分布零散,点很多,并且大多数分布在比较偏远的不发达地区,再加上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这就决定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成本必然会高,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不行的。
【第2句】:2 增加技术和人才投入。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方方面面,再加上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文化的特殊性,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便无从谈起。
另外,没有研究就更谈不上保护,研究就是最好的保护。
而目前,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因此,可以这么说,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根本。
【第2句】:3 我认为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全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本身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因为据我了解,在很多地方不是政府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投入不够,而是普通民众(包括当地人)对当地文化传统的保护意识不强,任何人为的破坏对文化传统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从大的来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使中华文化元气大伤;从小的来说,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件民族珍品,也是民族文化的重大损失。
因此,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将在呵大程度上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成败。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一件复杂的工作,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者,我们每个人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做出一点贡献,就是整个保护工作的一个巨大进步了。
3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任何一种文化都不会停滞不前,因为发展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
然而,发展是不能盲目的,发展需要有正确的方向,否则就有可能走向消亡。
因此,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把握好发展的方向,也是广大民族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广大少数民族同胞也过上了好日子。
但是,在看到成就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隐藏着的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民族跨越式进步的同时显得过急了,以至于把一些传统的文化和习惯留在了跨越前而没能带进新时代,这些传统的文化和习惯的好坏我们先不讨论,单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来看,这就是一种损失,或许当人们想从以前找回一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那些东西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
我想我们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应该是“推倒重建”式的,而更应该注重可持续的发展,因为文化终归是民族的根,丢掉了传统文化,民族的发展又从何谈起
因此,我认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应该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开始。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是民族文化工作的三大重任,不管我们是不是民族工作者,我认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这三大重任,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华文明失去了各少数民族文明也就无所谓中华文明了。
我们要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就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