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泰山的感言

10-09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登泰山的心得体会。

一场大雪封住了登山的路,此行泰安而不能登泰山的遗憾让我夜不能寐

我这次来泰山不是来旅游,而是来开会的。

全省轻工系统的一个年度工作会议在泰安市召开,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在这个冬天来到泰安。

会议选在泰山脚下的一座四星级的酒店召开,据说主办方决定在泰安开这个会,最初是想为与会代表们创造一个登泰山的机会,但是在开会的前两天,一场大雪浸染泰安,因为上山路滑,会议主办单位最终取消了登泰山的计划。

但是来到了泰安,尤其是来到了泰山的脚下,不去看看泰山,总觉得有些不甘心,就好象有一桩心事没有完成。

既然已经“车到山前”,即使不能登山,那去看看泰山的巍然和恢宏也好。

因此,我和一个同住一室的会友在会议结束以后,一起沿着环山公路步行去看泰山。

众所周知,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泰山的人文与自然融合得最完美最和谐。

泰山自古以来就为国人所崇拜,被视为社稷稳定、民族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一直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

从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地区都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些经过考古挖掘科学鉴定的远古文化遗寸,说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泰山被尊为华夏神山。

其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人称“五岳之首”。

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在15年以前,我曾经爬过一次泰山。

那是1992年的初春,我刚满18岁。

那个时候的我,还是根本不知山有多高地有多厚的年龄。

在我的眼里,泰山也仅仅是一座山而已,登泰山的目的也极其单纯,那纯粹是为了登山而登山。

当时登山路上看到的风景和在泰山极顶上看到的风光,至今已经在记忆中荡然无存。

只是相册中保存至今的一些发黄的老照片在静静地告诉我:曾经我登过泰山。

毕竟是年轻啊,那时候还根本不了解泰山,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泰山。

一晃15年过去了,那些峰峦楼台,那些雕栏石刻,全如烟尘一般,洒落在成长的岁月和记忆中,成为那水墨般的洇染。

中国人的山岳崇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对泰山的崇拜。

大约五、六万年前,人们已经开始了对泰山的崇拜。

根据古文献记载,先秦时代曾经有七十二君到过泰山,祭告天地。

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也都到此举行封禅大典。

经唐、宋到明清,尤其到了清朝康熙、乾隆时期,泰山的地位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种封禅祭祀活动在泰山延续了数千年,并贯穿了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建社会。

随着“五行”学说的流行,泰山又被封为东岳,被尊为五岳之首。

泰山吸引了历代大批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和书法墨宝。

道教人物早在汉魏时起就活跃于泰山地区。

在唐、宋、元、清四个朝代,道教在泰山都有重大发展,逐步走向辉煌。

公元4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泰山。

公元351年,有人在泰山创建寺庙。

北齐有人在经石峪刻下石经《金刚经》。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

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到“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等等等等,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一直以来,泰山便是中华民族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化的图腾和文明、信仰的象征。

这些深厚的人文和历史底蕴,都是那次登过泰山以后才慢慢从书中读到,相比与18岁时候的浅薄与无知,因此现在的我,总觉得自己还从来没有登过泰山。

曾经,偶然读到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

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生命旅途中,我们的人生是否也经历着“是山是水”的三重境界

泰山既是“五岳之首”,也是我从涉世之初起攀登过的第一座山峰。

所以这些年来,真正的登一次泰山一直是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愿望。

走出下榻的酒店,我们才感觉原来风刮得还挺大。

我和会友我一边调侃着古人登山的情景一边沿着环山公路前行。

途中向一位老者询问上山的可能性,回答是:“山高路滑,上山的台阶全是雪,冬天山上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喜欢照相的经常雪天登山”。

老者抬头看了看天,又说:“这么冷这么阴的天,看来还要下雪,风又大,怕是已经封山了。

”我们向老人鞠了一躬,顶着凛冽地寒风向泰山走去。

到了泰山跟前,放眼望去,脑海中隐隐约约地浮现着15年前来泰山的情景,只是因为季节的不同,当年满眼的春光和翠绿,今天都变成了冬日的阴郁和冰冷。

登山的石阶上覆盖着一层白白的积雪,一条窄窄地小路被人踩出来,裸露出青色的石阶,曲曲折折地延伸上去。

山脚之下,几家卖纪念品的小店开着门,零零散散的客人大多也都是学生模样的男孩和女孩。

几家店住热情地迎上来,看着我们脚上的皮鞋说穿皮鞋不能登山,建议我们购买他们的登山鞋。

我们沿着“孔子登临处”拾阶而上,15年前,我也是从这里登上了泰山。

山上到处是皑皑的白雪,北风呼啸,刮起了地上的雪花,吹在脸上让人感觉出奇地冷。

走到泰山的万仙楼,正常的情况下是从这里购票正式进山。

我们咨询了售票处,虽然没有封山,但山上的锁道已经停止了运行,如果要上山只有徒步登山一种选择。

即使登上泰山,天黑前也下不来了。

我和会友都明白,这样的天气,登山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来的时候本来就不抱有能上山的希望,或许走过来,只是为了看一眼老朋友。

因为第二天一早要离开泰安,所以我和会友最终放弃了登泰山的念头。

我站在泰山的入口处,深深地呼吸着泰山的空气,感受泰山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风骨。

人在自然面前总是渺小和无奈,置身与泰山之中,这种由衷地感触更加刻骨铭心。

除了渺小和无奈,站在泰山之下,我还深深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和脆弱,正是这种恐惧和脆弱让我之前登泰山的热情消失殆尽,竟然没有勇气和信心登上泰山。

回到酒店已是夜幕降临,未登泰山的遗憾使我面对丰盛的晚餐也感觉食之无味。

我重新审视自己,为自己的脆弱感到深深地自责和愧疚。

夜晚,我躺在宾馆的房间里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索性起身,拉开窗帘在黑暗中眺望寂静的泰山,夜色阴晦,也没有月光,借助星星点点的灯火,远处的泰山也只能大概看出隐隐约约地轮廓。

看不见万人登山的喧嚣,看不见霓虹闪烁的华丽,也看不见被人工修饰的点缀……虽然是隐隐约约的山的轮廓,但泰山的巍峨、高耸、挺拔与坚韧却比白天显得更加真实和自然。

那种风骨雄姿犹如一位泰然坦然的智者在苍穹中遒劲高亢,傲然挺立,让我有浑然天成之感。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泰山,不管泰山有多少传奇和传说,不管山中有多少神僧与仙人,不管有多少文人墨客和皇宫贵戚亲临泰山,在万事万物的自然之界,泰山终究只是自然的杰作。

就象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面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似假,很容易使人在现实的世界里迷失方向。

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不断地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后,才终于知道,其实在内心的最深处,我们渴望的依然是那份源于自然的真实与纯真。

泰山的雪,让我没有登上泰山,然而面对泰山,我已经不再遗憾。

一个人的生命永远不会有泰山一样的高度,但是我想,我们可以努力和尽心,将人生的宽度延伸,去拥有如泰山一样的胸怀。

睡觉吧,明天还要赶路

《登泰山观日出》中作者看到(),感受到()

《登泰山观日出》中作者看到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

雨中登泰山 的感悟

诗词小筑为您解答:杜甫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许多人心中都充满着对泰山无限的向往。

泰山高耸如云,沿途风光旖旎,景色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可是又有多少人体会过雨中登山的豪情壮志,又有多少人能感受雨中登山的惬意舒心。

读罢此文,心中感触良多。

登山须择日,遇雨又何妨

雨中别有趣,乐醉此间然。

登泰山的的好句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描写登泰山的语句

【第1句】:在泰山顶上看更是一道奇观。

黄河金带--新霁无尘、夕阳西下时,举目远眺,在泰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还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闪闪发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黄河金带”。

它波光鳞鳞,银光闪烁,黄白相间,如同金银铺就,从西南至东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处。

清代诗人袁枚在《登泰山诗》中对黄河金带描写生动而传神:“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

【第2句】:在上面往下望,只见白色的云层里,带着一点点墨绿色。

它的旁边有一个大瀑布。

中间有一块巨石,把大瀑布分成两条小瀑布。

水花四溅飞起一团团水雾。

我忽然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又恍然大悟:原来泰山下面小溪的源泉在这里啊

泰山从帘帘飞瀑到涓涓细流,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第3句】:登上几十段石阶小路。

小路的左侧是山石,山石上刻着一些古人的诗句。

字体工整有力,真值得我学习。

一些松树在山石间长出来,它们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小路右侧是一些千年古树。

松树下面还有一条小溪从山上流下来。

叮叮咚咚的向下流淌。

它就像一个小泵娘,唱着欢快的曲子,向山下跑去。

【第4句】:果然,一个金黄的亮点从群霞中倏地跳跃出来,燃亮了云端,与朝霞融在一起,仿佛它就是从那霞光中衍生的,那般轮廓分明,金光熠熠, 黯淡了一切事物,透彻着亘古的气概,燃人之雄心壮志。

从前只是听闻泰山日出的宏丽,不想真正见到后,还是被震慑住。

它耀武扬威般地踩着云霞缓缓攀登,与天齐肩,当真是荣耀秋菊,华茂春松。

【第5句】:古朴典雅的古代建筑一个接一个,随时进入你的眼帘。

从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红日、万仙楼,再向上是中天门、玉皇顶等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爱好书法的文人看到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佳句,更是留恋不舍。

【第6句】:泰山那继而天空的云朵,赤紫交辉,瞬息万变,有的象万马奔驰,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凤凰展翅,有的象孔雀开屏……但见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

云霞雾霭相映,岚光宝气闪烁。

浮扁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起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第7句】:在泰山顶上观云海玉盘简直是一奇特仙境。

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顶上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

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

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第8句】:到了十八盘更是陡峭好似“天梯”啊

不得已我们买了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往上走。

石梯两边的郁郁苍苍的树木就像一个个穿着军装的战士守卫着泰山。

走到了没有梯子的地方,我仰头一看上面写着“南天门”三个大字。

我们又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玉顶峰,一块巨石上写着“五岳独尊”四个大字真有帝王风范。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什么意思

【第1句】:孔子登东山而小登泰山而小。

出自《·尽心上》。

  

【第2句】:原文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  

【第3句】:翻译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

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

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当我们登上五岳之首泰山之巅时会想到哪句诗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第一首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

第二首咏华山之作,流露出官场失意之情。

第三首咏衡山,流露作者爱国忠君之情。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作品名称:望岳作品别名:望岳三首创作年代:唐代作品出处:《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分享作品原文望岳第一首岱宗1夫2如何3

齐鲁4青未了5。

造化6钟7神秀8,阴阳9割10昏晓11。

荡胸12生曾13云,决眦14入15归鸟。

会当16凌17绝顶,一览众山小18。

第二首西岳崚嶒19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20,拄到玉女洗头盆21。

车箱入谷22无归路,箭栝23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24问真源。

第三首南岳配朱鸟25,秩礼26自百王27。

歘吸领地灵28,鸿洞29半炎方30。

邦家31用祀典32,在德非馨香33。

巡守34何寂寥,有虞35今则亡。

洎36吾隘世网37, 行迈38越潇湘39。

渴日40绝壁41出,漾舟42清光43旁。

祝融44五峯尊,峯峯次低昴45。

紫盖46独不朝, 争长嶫47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48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49限修途50,未暇51杖崇冈52。

归来觊命驾53,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54,曷以55赞我皇。

牲璧56忍衰俗57,神其思降祥。

注释译文注释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崚嶒:高耸突兀。

九节杖:《刘根外传》:“汉武登少室,见一女子以九节杖仰指日,闭左目,东方朔曰:‘此食日精者。

’”《真诰》:“杨羲梦蓬莱仙翁,拄赤九节杖而视白龙。

”玉女洗头盆:《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号玉女洗头盆。

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

祠有玉女马一匹。

”车箱入谷:《太平寰宇记》:“车箱谷,一名车水涡,在华阴县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测。

祈雨者以石投之,中有一鸟飞出,应时获雨。

”箭栝:箭的末端。

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朱鸟:这里指四灵之一的南方朱雀。

秩礼:古代辨上下﹑贵贱之礼。

自百王: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

自,从……开始。

歘(xū)吸领地灵:指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歘,快速。

鸿洞:这里是广阔之意。

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邦家:国家。

祀典:祭祀的仪礼。

馨香:这里指燃烧香蜡飘出的香气。

巡守: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

有虞(yú):上古有虞部落,这里指古代居民。

洎(jì):到,及。

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

行迈:远行。

潇湘:潇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渴日:尽日,终日。

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漾舟:泛舟。

清光:清亮的光辉。

祝融:指祝融山。

峯(fēng)峯次低昴(mǎo):山峰高耸直触昴星。

这里是夸张的写法。

峯峯:这里是很高之意。

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紫盖:指紫盖山。

嶫(yè):高耸。

羣仙:群仙,众仙。

牵迫:很紧迫。

修途:长途。

未暇:没有时间顾及。

杖崇冈:拄着拐杖登高山。

杖,拄着(拐杖),这里用作动词。

命驾:命人驾车马。

谓立即动身。

府主:指州郡长官。

曷(hé)以:怎么能。

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

衰俗:衰败的世俗。

译文第一首泰山到底怎么样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当人登上山的绝顶,就会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第二首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第三首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

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泰山旅游感悟

一场大雪封住了登山的路,此行泰安而不能登泰山的遗憾让我夜不能寐

我这次来泰山不是来旅游,而是来开会的。

全省轻工系统的一个年度工作会议在泰安市召开,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在这个冬天来到泰安。

会议选在泰山脚下的一座四星级的酒店召开,据说主办方决定在泰安开这个会,最初是想为与会代表们创造一个登泰山的机会,但是在开会的前两天,一场大雪浸染泰安,因为上山路滑,会议主办单位最终取消了登泰山的计划。

但是来到了泰安,尤其是来到了泰山的脚下,不去看看泰山,总觉得有些不甘心,就好象有一桩心事没有完成。

既然已经“车到山前”,即使不能登山,那去看看泰山的巍然和恢宏也好。

因此,我和一个同住一室的会友在会议结束以后,一起沿着环山公路步行去看泰山。

众所周知,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泰山的人文与自然融合得最完美最和谐。

泰山就为国人所崇拜,被视为社稷稳定、民族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一直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

从四五万年前的到新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地区都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些经过考古挖掘科学鉴定的远古文化遗寸,说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泰山被尊为华夏神山。

其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人称“五岳之首”。

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之美誉。

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在15年以前,我曾经爬过一次泰山。

那是1992年的初春,我刚满18岁。

那个时候的我,还是根本不知山有多高地有多厚的年龄。

在我的眼里,泰山也仅仅是一座山而已,登泰山的目的也极其单纯,那纯粹是为了登山而登山。

当时登山路上看到的风景和在泰山极顶上看到的风光,至今已经在记忆中荡然无存。

只是相册中保存至今的一些发黄的老照片在静静地告诉我:曾经我登过泰山。

毕竟是年轻啊,那时候还根本不了解泰山,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泰山。

一晃15年过去了,那些峰峦楼台,那些雕栏石刻,全如烟尘一般,洒落在成长的岁月和记忆中,成为那水墨般的洇染。

中国人的山岳崇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对泰山的崇拜。

大约五、六万年前,人们已经开始了对泰山的崇拜。

根据古文献记载,先秦时代曾经有七十二君到过泰山,祭告天地。

、秦二世、也都到此举行。

经唐、宋到明清,尤其到了清朝康熙、乾隆时期,泰山的地位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种封禅祭祀活动在泰山延续了数千年,并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随着“五行”学说的流行,泰山又被封为东岳,被尊为五岳之首。

泰山吸引了历代大批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和书法墨宝。

道教人物早在汉魏时起就活跃于泰山地区。

在唐、宋、元、清四个朝代,道教在泰山都有重大发展,逐步走向辉煌。

公元4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泰山。

公元351年,有人在泰山创建寺庙。

北齐有人在经石峪刻下石经《金刚经》。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

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到“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等等等等,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一直以来,泰山便是中华民族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化的图腾和文明、信仰的象征。

这些深厚的人文和历史底蕴,都是那次登过泰山以后才慢慢从书中读到,相比与18岁时候的浅薄与无知,因此现在的我,总觉得自己还从来没有登过泰山。

曾经,偶然读到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

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生命旅途中,我们的人生是否也经历着“是山是水”的三重境界

泰山既是“五岳之首”,也是我从涉世之初起攀登过的第一座山峰。

所以这些年来,真正的登一次泰山一直是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愿望。

走出下榻的酒店,我们才感觉原来风刮得还挺大。

我和会友我一边调侃着古人登山的情景一边沿着环山公路前行。

途中向一位老者询问上山的可能性,回答是:“山高路滑,上山的台阶全是雪,冬天山上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喜欢照相的经常雪天登山”。

老者抬头看了看天,又说:“这么冷这么阴的天,看来还要下雪,风又大,怕是已经封山了。

”我们向老人鞠了一躬,顶着凛冽地寒风向泰山走去。

到了泰山跟前,放眼望去,脑海中隐隐约约地浮现着15年前来泰山的情景,只是因为季节的不同,当年满眼的春光和翠绿,今天都变成了冬日的阴郁和冰冷。

登山的石阶上覆盖着一层白白的积雪,一条窄窄地小路被人踩出来,裸露出青色的石阶,曲曲折折地延伸上去。

山脚之下,几家卖纪念品的小店开着门,零零散散的客人大多也都是学生模样的男孩和女孩。

几家店住热情地迎上来,看着我们脚上的皮鞋说穿皮鞋不能登山,建议我们购买他们的登山鞋。

我们沿着“孔子登临处”拾阶而上,15年前,我也是从这里登上了泰山。

山上到处是皑皑的白雪,北风呼啸,刮起了地上的雪花,吹在脸上让人感觉出奇地冷。

走到泰山的万仙楼,正常的情况下是从这里购票正式进山。

我们咨询了售票处,虽然没有封山,但山上的锁道已经停止了运行,如果要上山只有徒步登山一种选择。

即使登上泰山,天黑前也下不来了。

我和会友都明白,这样的天气,登山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来的时候本来就不抱有能上山的希望,或许走过来,只是为了看一眼老朋友。

因为第二天一早要离开泰安,所以我和会友最终放弃了登泰山的念头。

我站在泰山的入口处,深深地呼吸着泰山的空气,感受泰山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风骨。

人在自然面前总是渺小和无奈,置身与泰山之中,这种由衷地感触更加刻骨铭心。

除了渺小和无奈,站在泰山之下,我还深深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和脆弱,正是这种恐惧和脆弱让我之前登泰山的热情消失殆尽,竟然没有勇气和信心登上泰山。

回到酒店已是夜幕降临,未登泰山的遗憾使我面对丰盛的晚餐也感觉食之无味。

我重新审视自己,为自己的脆弱感到深深地自责和愧疚。

夜晚,我躺在宾馆的房间里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索性起身,拉开窗帘在黑暗中眺望寂静的泰山,夜色阴晦,也没有月光,借助星星点点的灯火,远处的泰山也只能大概看出隐隐约约地轮廓。

看不见万人登山的喧嚣,看不见霓虹闪烁的华丽,也看不见被人工修饰的点缀……虽然是隐隐约约的山的轮廓,但泰山的巍峨、高耸、挺拔与坚韧却比白天显得更加真实和自然。

那种风骨雄姿犹如一位泰然坦然的智者在苍穹中遒劲高亢,傲然挺立,让我有浑然天成之感。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泰山,不管泰山有多少传奇和传说,不管山中有多少神僧与仙人,不管有多少文人墨客和皇宫贵戚亲临泰山,在万事万物的自然之界,泰山终究只是自然的杰作。

就象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面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似假,很容易使人在现实的世界里迷失方向。

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不断地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后,才终于知道,其实在内心的最深处,我们渴望的依然是那份源于自然的真实与纯真。

泰山的雪,让我没有登上泰山,然而面对泰山,我已经不再遗憾。

一个人的生命永远不会有泰山一样的高度,但是我想,我们可以努力和尽心,将人生的宽度延伸,去拥有如泰山一样的胸怀。

睡觉吧,明天还要赶路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