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宇宙之大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04-01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滕王阁名句默写

一、滕王阁序默写 【第1句】:《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句】: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6句】:写景表现虚实相映之美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句】: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第8句】: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第9句】: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10句】:用历史典故暗示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句】:感叹宇宙之大、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句】: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13句】: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句】: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15句】: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表达自己乐观开朗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17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亡羊补牢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句】:用古人的典故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句】:《滕王阁序》中以“嗟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_________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_________则是从历史上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接着用两个四六句来拓展这层意思_________,并以_________作结,总束上文。【第1句】: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第2句】: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第3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第4句】: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第5句】: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第6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第7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8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9句】: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第10句】: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第11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第12句】: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第13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第14句】: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第15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第16句】: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

【第17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第18句】: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第19句】: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二、滕王阁序常考句子盘点 【第1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第2句】: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第3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第4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第5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第6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7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第8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第9句】: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第10句】: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第2句】: 滕王阁名句默写

【第1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秋景尽出。) 【第2句】: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第一次看到此用法:即。十分新鲜体贴。)

【第3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阁前毛书对联,自不必说。)

【第4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明暗对比,秋情盎然。)

【第5句】: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诗意秋趣。)

【第6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哲理扑面。)

【第7句】: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世事难料。)

【第8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第9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励志如话。) 【第10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音出自自然。)

【第3句】: 关于天地宇宙无限 人生渺小 的诗句

【第1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节选 《前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第2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原文节选 《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译文 放眼远望,胸襟顿时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

排箫的音响引来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

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

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意识到万事万物的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

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远悬。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

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到宣室侍奉君王呢?【第3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兰亭集序》原文节选 《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第4句】: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原诗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译文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第5句】: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出自宋代诗人钱起的《送僧归日本》原诗 《送僧归日本》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第4句】: 在水调歌头中苏轼感叹人生无常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 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 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 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 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 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 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 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 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 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 “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 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 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 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 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 的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 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 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 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 “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 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深月 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 一切离人.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 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 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

【第5句】: 虞美人中言宇宙永恒的是哪三句,人生无常是哪三句

在前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之作,也是一首绝命词。词的上篇以提问的形式展开。“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对于李煜而言,这只会让自己想起往事而不禁伤感,因此发出“何时了”的感叹。

“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明了此情此景已出现多次,说明李煜反复忍受着思念故国的煎熬。明月当空,往事不堪回首。

词的下片写作者回忆故国的相貌,往事虽不堪回首,却又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来。雕花的栏杆、玉砌的台阶应该还留在那里,可是自己却被困在这小小的庭院之中,年复一年。想到这里,无限的伤痛忧愁汇聚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可谓是千古绝唱,作者将心中的忧愁比作奔流不息的江水,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忧愁在心中汹涌翻腾,连绵不绝。

全词语言凝练而优美,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无限忧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