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上海博览馆感言
参观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藏有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和绘画最为出色。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
【第29句】: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
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爱的是“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和一幅名为“桃花双绶图轴”的画。
虽然我很早就听说过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没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
这件瓷器是在高温中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间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画着一朵朵牡丹,幽雅可爱,徐徐如生,我好像透过玻璃橱窗已经闻到了朵朵花香,让我如痴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丛中嬉戏。
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离开,唉
假如我家也有一个那该多好啊…….当我还沉浸在瓷器馆里那交相辉映的瓷器精品中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那就是中国厅代绘画馆中的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画。
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
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
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
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博物馆的感受和收获
体会人文文化和古今的魅力,感受到艺术家以及大自然的伟大之处。
我们能收获知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会欣赏,更能愉悦身心。
参观日记,记录你参加博物馆的经历及感受,150字以上。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上海博物馆是一个大型古代艺术博物馆,馆内珍藏文物12万其中一尤为青铜器、雕塑、书法和绘画为特色。
我今天来到上海博物馆参观展览。
第一个展览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展。
我一走进展厅,就看到了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时代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
青铜器种类繁多,纹饰精美,铸造技术非常完善。
我在欣赏时,展览馆内的一名管理员对我说:“青铜器有五大类,分为:酒器、兵器、石器、水器、乐器。
它们虽然只有五大类,可这五大类里却有三十六个小类,数目极多。
”我一边参观一边听着管理员说的话,想:这些青铜器里只有几个是历史老师讲过的,还有许多是老师没有讲的,在这里却应有尽有。
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三种,有兽面纹、凤鸟纹和龙纹等。
参观完了青铜器展后,我又参观了雕塑展、书法展等展览,想:展览馆里的物品可是我国古代的博大精深,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啊!然而,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是和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奋劳动是离不开的。
博物馆既把我国古代的文物收集起来,展示给现代观众们看,让现代的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们青少年对于古代文物产生的兴趣。
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我今天觉得收获很大。
因为我学习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敬佩古代的劳动人民。
既了解到了各式各样的的青铜器和雕塑陶瓷,又见识到了绚丽多彩的绘画和书法,让我大开眼界。
参观历史博物馆有感 300字
今天,我们小记者要去历史博物馆,不妨你也跟着我一起去吧
我们一走进博物馆,一幅迷人的景象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块纱布里面站着一个巨人——他就是铜立人像。
它形态各异,而且还有两只长长的手臂,好像要抱你一样。
可见,它具有浓浓的民俗文化啊
接下来,我看到一个文物好像在金鸡独立,结果,我上前一看原来是铜人首鸟身像啊。
它像奥运云一样,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
然后,我又看到了一颗巨大的牙齿,它会是谁的牙齿呢
原来,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象的牙齿。
它巨大无比,呈土咖啡色。
突然,我的眼睛被一幅幅山水画吸引住了,然后,我就不知不觉地来到“画廊”,那里到处都是画,有的刻在木头上,还有的干脆把人的造型捏出来。
第一幅画是在木头上刻的,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很精致。
可是,我感觉它非常像《清明上河图》。
你看,民俗文化又特别,又相像。
然后,我们又去了三楼,那里有邓小平爷爷所开过的车、用过的公文包等等。
在这里,我大开眼界,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电话,还看到以前竟然有两个镜头的照相机,真是应有尽有
可是,一个大大的家伙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心想,这家伙,这么大,还有一个自行车一样的圆圈,真奇怪
原来,它是古代的电影设备啊
你看,古代的东西也很新奇哦
但是,时间过得飞快,我们该回去了。
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历史博物馆,心思还在那有趣的博物馆。
游建川博物馆写一段感受
上海科技馆游记 自已改一下吧7月21日,二十多名来自园区各大外资企业的通讯员、在园区外企协会的组织安排下,乘坐巴士前往上海,此行我们将参观上海科技馆。
虽然是炎炎夏日,但车内的我们还是抑制不住周末外出旅游的愉悦和开心。
有的人在透过车窗欣赏着高速公路两侧的田园风景,有的人全神贯注的在观看车载电视播放的电视剧,有的人则兴高采烈地在聊天。
一个多小时后,汽车进入上海市区,我们也仿佛进入一个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包围的 “都市丛林”。
一边是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一边是风格各异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构成了典型的上海景象。
下午一点钟,我们到达了上海科技馆。
这次我们的游览方式是从一楼游览到顶楼。
上海科技馆南临浦东世纪公园,,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
2001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是在此举行的。
它由天地馆、生物馆、智慧馆、创造馆和未来馆组成,几乎可以容纳现代科技的任何展示,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21世纪的科技一流水平,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外形独特,由硕大球体和4层的框架结构组成,整展馆以转合的弧形平面,螺旋上升立体,将立体复盖在一片由西向东缓缓升起的1万平方米的巨型翼状屋顶下,正好与科技馆的展示功能浑然一体,相映生辉。
建筑内最抢眼的是拥有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堂。
那直径20米、形如地球的蛋黄悬浮球体矗立在卵形的中央大堂,即象征生命的孕育,又寓意宇宙的无限。
球体内是极具特色的激光演示。
大堂内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和舞蹈机器人相映成辉,让你惊愕历史的深远和现代科技的深奥。
进入地壳探区,苍穹的夜色中,不时有流星彗星从头顶掠过,让你置身太空的感觉;在生物万象展区,典型的活体雨林和生态景观,让你充分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儿童科技园里,孩子们可利用激光操纵“光控飞机”、“栏河发电”,可经历独立探索、团队合作、竞争挑战等考验;到了智慧之光展区,你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通过隧道幻光历险、陡壁吸盘攀越、雷区红外探测等关卡,在获得意外惊喜的同时理解相应的科学原理。
正是如此,科技馆才不断给我们以惊喜,我们亲身参与体验了各种视听娱乐活动,感受到了现代信息媒体影视技术的无穷魅力,我们的参与意识、想象能力得到了鼓励和激发。
当然胆小的通讯员不时地会被那些栩栩如生的蛇,蟑螂,蜘蛛等吓得胆战心惊。
但我并没有被这些动物们吓怕,我不断地逗逗小蜘蛛,向高空中的蝴蝶眨眨眼睛,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参观的过程中,每个地方都让我倍增知识,感觉像上了一堂堂科普课。
或许正是带给了我们很多乐趣和知识,使我觉得上海科技馆虽然不像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以矗入云霄、直指苍穹的高度傲人,却以近10万平方米的博大胸怀,涵盖科学、技术、人类、自然,“包容”中外、古今、未来乃至整个宇宙而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在科技馆逗留了近4个小时才基本参观完毕。
傍晚时分,乘车返回苏州。
在回来的路上,我还在回想着上海一日游的精彩有趣,心想以后还要再来参观 答案补充 今天我们又雄辩地向世界证明“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冰已经打破;科技星火已成燎原,人们品味小康、幸福生活;强起来的祖国,才品味出什么叫尊严,什么叫主权,什么叫强大,什么叫巍峨
博大强劲的民族凝聚力
随着“神州五、六、号”的成功发射,我们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我们高兴地看到,碧空如洗,明亮澄澈;鲜花怒放;红红的中华结...... 从心灵深处萌生出无限的骄傲与自豪
科技能振兴祖国更能强国,只能用科技发展的硬道理才能振兴中国
参观军事博物馆感想#
军事博物馆观后感国贸130302126郭雅榕走近,一股侵润着历史庄严满含着中国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纪之风便扑面而来。
正当厅屹立一尊同志的雕像,是他,当年带领着四万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在敌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开创出如今这一片美好的世界。
博物馆正门上方有是主席亲笔书写“”匾额。
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伟。
军事博物馆是中国惟一的综合性军事博物馆,是收藏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文物,研究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国家博物馆。
中央展厅中陈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装备,有模型、有实物。
件件都透漏着中华民族的那种绝不屈服、永远向上的精神。
那高耸的‘东方红一号’导弹更是阐述着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自信和骄傲。
寒风刺骨,两翼展厅颇得寒冷,一些当年参加过战斗,或许还立下过无数次战功的飞机坦克、轮船、火炮静静地在那里躺着,将那曾经的霸气深藏起来,一动不动,纵使那风一次次呼啸而过。
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静静地躺着,享受着他的子民们的无尽的敬意……从大汶口时期的的一次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似乎总是笼罩在一层或浓或淡的硝烟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乱需要战争、抵御外敌。
护我中华也需要战争。
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一次次发挥出自己无穷的智慧,创造出种种先进的兵器。
这些样式各异,种类繁多的兵器描绘出了一
求一篇参观鲁迅博物馆的观后感,600字以上吧,谢谢啦
参观鲁迅博物馆的心得体 今年十月十九日,国文化巨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
这周三系分团委组织05级各支部成员参观了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阜城门内大街,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国家级博物馆。
是鲁迅在北京四处故居中唯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步入馆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先生的脸上依然是那坚毅的表情,他的手中依然握着那只战斗用的钢笔。
馆中按时间顺序以手迹、照片、 图片形象地展现了鲁迅不朽的-生。
其中有新发现的鲁迅地质佚文手稿,也有与我们熟悉的作品密切相关的文物。
如《阿Q正传》的唯一一篇残稿、鲁迅20多岁时所写《自题小像》手稿、鲁迅在仙台医专时的解剖学笔记等等,都是十分珍贵、难得一见的珍品。
站在仿真的三味书屋前, 我仿佛看到了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市井栏,高大得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又仿佛听到了油蛉低唱,蟋蟀们的琴声。
站在鲁迅先生的照片前,注视着他始终坚定犀利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眉头紧锁,奋笔疾书的“战斗”场面,仿佛听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沉呐喊。
走出展厅,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七十年时光流逝,这座故居中的一切却都保存完好。
在那间有名的“老虎尾巴”--不足九平方米的鲁迅工作室内:一张普通的三屉桌上,高脚煤油灯、“金不换”毛笔、砚台、文具……摆放如昔,令观者睹物思人。
庭院中,两株鲁迅当年亲手栽种的白丁香树,虽已年近古稀仍然枝繁叶茂。
时至四月,丁香花开,清香缕缕,分外宜人。
参观结束,虽然我离开了博物馆,但鲁迅先生的执著和坚毅将一直鞭策着我
参观鲁迅博物馆有感 鲁迅博物馆坐落在白塔寺附近。
(删)我们(删)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走进了坐落在白塔寺附近的鲁迅博物馆。
首先我们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导游告诉我们:鲁迅做过什么,住在(那)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记住人们对他的评价,(删)他的精神(。
鲁迅是)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精神。
在鲁迅书房的东墙上挂着一幅画《三个士兵和一个妇女》,他时时刻刻用这幅画来激励自己拯救人民。
(删)随后我们进了展览厅。
这里记录着鲁迅的一生,这里陈列着关于鲁迅的一切,这里充满了人们对鲁迅的思念。
随着导游一字一句的解说,我们在慢慢走进鲁迅的世界。
鲁迅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以后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躯体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
1909年回国以后在北京厦门广州人国教,并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1926年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
1936年去世。
鲁迅用他毕生的精力来写作来拯救中国麻木不仁的国民。
参观完鲁迅博物馆后,我回想着自己看到的一切(,)。
那深深(的)地刻在课桌上的“早”字已深深的刻在我心里。
鲁迅用一个字来勉励自己。
然而外因是事物的条件和环境,是靠内因起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动力。
即使外界施加多大的压力,只要你决心不改,没有人能改变你。
(删)一个字不能使人怎么样,但是这个字早已刻在鲁迅心里了。
他的决心令人感叹不已。
我们也应该这样。
面对自己的缺点,自己的坏习惯,找个克服的办法,把它铭记在心,一天天把缺点克服掉。
鲁迅的决心真令人感叹不已——自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删)。
鲁迅对瞿秋白的感情感动了我。
他对瞿秋白的友谊是 兄弟般的。
鲁迅不光说到了,而且做到了。
在瞿秋白被追捕时,鲁迅不怕被连累毅然让瞿秋白住在自己家里。
在瞿秋白的追悼会上,鲁迅不顾朋友家人的劝阻,不仅来了,还作了演说。
这种感人至深的(感)友情,这种为了朋友把自己置身度外的精神,这种说到做到的(原则)气度,(不知道)值得我们去体会、去揣摩、去学习。
吗
天地间的海誓山盟多了,谁又能说到做到呢
(删)鲁迅为了事业拼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为文学事业不畏国民党迫害,这一点就足够我们去学习了。
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我们就退缩;当我们的学习成绩不如意时,我们就灰心;当我们学习道路上,出现了荆棘,我们不敢去披荆斩棘。
而鲁迅为了事业,为了国民,不管荆棘冰山,他都跨了过去。
我们也应该这样,为了学习,不管前面是荆棘还是冰山,都应该去拼搏去努力。
这些就是我参观鲁迅博物馆的心得吧
凝望鲁迅——参观鲁迅博物馆有感静静地走在鲁迅博物馆的展览厅里,站立在先生的遗像面前,用心去体验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勇气,看着用实物和图片记述的鲁迅战斗的历程:从绍兴到南京,再到东京......到最后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战斗的足迹在我面前展现出来,我思潮起伏,心绪难平,不禁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叹服。
鲁迅笔耕一生,战斗一生,始终为人民,为民族,为真理而战,他是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他是那个时代的“另类”、“叛逆”,一个属于那个时代的人却拥有了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思想。
鲁迅,注定是孤独和寂寞。
中国文化和中国士大夫向来有着“恕道” 和“中庸”的传统。
而深受中国文化浸染的鲁迅,却大大出格于那个时代,他一反传统文人的形象。
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中国封建上社会几千年来吃人的本质。
他终其一生不停地批判,论战,反击。
对封建就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