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撤出隔离区后的感言
助产士的职业范围到底包括哪些,在国内的发展前途怎样
助产士是在正式助产学校学习或具有同等能力,能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的护士。
主要工作
【第1句】:助产士在分娩室担任以下工作:(1)负责室内物品器械的清洁保管,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和注意温度、通风的调节。
(2)负责分娩室内应用物品的准备,并及时补充。
(3) 必要时充当难产助手,或担任一部分难产急救工作。
(4)在待产室对已有阵痛的产妇做产前处置,指导及帮助进行无痛分娩的手法。
并注意产程进展和变化情况。
(5)接正常产、处置新生儿。
负责送产妇入休养室(病房),新生儿入婴儿室。
(6)担任值班工作。
【第2句】:助产士在门诊及病房可担任孕期检查、无痛分娩、孕期卫生、婴儿保健知识和避孕的宣传指导和一般的护理与处置工作。
注意观察产妇回病房后子宫收缩情况,以及有无流血现象和预防交叉感染。
【第3句】:负责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第4句】:在护士长(或助产士长)的领导下,协助完成对助产学校学生的临床教学及实习任务。
职 责
【第1句】:在产科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及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2句】:负责正常产妇的接产工作、协助医师进行难产的接产工作,做好接产准备,注意产程进展和变化,遇产妇并发症或婴儿窒息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医师。
【第3句】:密切观察产妇分娩前后的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消毒、隔离等技术操作常规,注意保护会阴及妇婴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第4句】: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严防差错发生。
【第5句】:填写新生地登记及婴儿病案、产程观察记录和分娩登记、产后随防卡。
根椐需要进行产后随防。
【第6句】:检查、补充分娩室应用的药品、敷料、器材、手(指)套等。
【第7句】:经常保持分娩室的清洁、整齐、定期进行消毒,遇有传染病者,做好隔离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第8句】:做好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工作的宣教工作,并进行技术指导。
【第9句】: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接产工作。
【第10句】:根据需要,负责外出的接产和产后随访。
职业分析几乎90%的医界人士认为,产妇并不是病人,到医院来应该享受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而对于中国的助产士们来说,尊敬和信任的眼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的。
与他们每日的工作强度比,他们的收入却并不高。
刚工作的,月收入1500元左右。
有经验的月薪两三千元左右。
海淀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李主任表示,助产士的薪酬每个医院有所不同。
海淀妇幼保健院的病源比较多,知名度比较好,薪酬就比较稳定。
海淀妇幼保健院各科室每年年初与医院签订承包协议,每个月病人的多少、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科室增收节支情况与当月收入息息相关。
据海淀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李主任介绍,海淀妇幼保健院的分娩量一个月近700人(包括剖腹产),一年下来要有8000多个宝宝在他们那里降生。
因此助产工作劳动强度很大。
海淀妇幼保健院产三病区刘护士长从业已经15年了。
刘护士长说:“生孩子不分早晚,有时会相对比较集中,她所在的产房最多一天接生19个。
一个产妇生产至少要有两个助产士陪同,一个负责台上接生,另一个负责台下产后后续工作的处理。
”刘护士长说:“妇幼保健院的助产士都特别热爱这个行业,虽然辛苦,但看到从自己手里出生的孩子一切正常,成就感特别大,心情跟家属和产妇都是一样的。
”助产士须有上岗资格。
助产士要先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由所在医疗机构负责申请助产技术,各区县卫生局根据申请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职业分析,年长助产士受欢迎。
许筝的助产士长姓刘,做护理工作已经24年了,从事助产工作17年。
刘大姐说:“很多产妇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上的不安。
很多孕妇,尤其是年轻的孕妇都喜欢指名年纪大的助产士,被指名次数最多的是我们的正副助产士长,她们都是年过40的人了。
”海淀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李主任也表示,目前海淀妇幼保健院的助产士平均年龄结构偏年轻,在30岁左右,从业八九年的比较多。
海淀妇幼保健院刘护士长说:“助产士不仅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经验,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发生突发情况可以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国际理念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的主要照顾者,助产士要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医疗服务。
新西兰助产学的发展具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第一个颁发注册护士资格证的国家,怀卡托理工学院则是新西兰开展助产学教育规模最大的学院。
该学院助产士学士学位主管、新西兰第一位被授予助产士学科博士学位的MargieDuff博士在论坛上介绍说,与产科医生主导模式不同,助产士主导模式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主要照顾者,通过助产士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医疗服务,能够提高自然产率,减少妊娠期的住院时间,减少药物镇痛与产时麻醉,降低会阴侧切率,降低新生儿复苏率,同时也能增加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
MargieDuff博士表示,有多种模式可以实现助产士对产妇的连续照顾。
以小组模式开展连续性服务模式,由一组助产士照顾一定数量的妇女,保证妇女在分娩期有一位助产士可以全程陪伴,助产士进行产后随访。
“助产的伙伴”关系则是连续照顾模式的又一典型代表,这种模式于1990年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开始被采用。
“伙伴关系”的核心理念是妊娠和分娩是自然的生活事件,助产服务以妇女为中心,助产士能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为其提供连续的助产照顾。
助产士被认为是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她们和妇女结为伙伴关系,在妇女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给予妇女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
事实证明,妇女可以从连续性照顾模式和产时连续的支持中获益。
200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新西兰,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达到了
【第67句】:4%,澳大利亚为
【第60句】:8%;而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两国仅为
【第10句】:2%与
【第16句】:1%。
现实尴尬中国助产服务仍以产科医生为主导,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既非独立学科,也无专业体系,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叶鸿瑁教授指出,中国助产士同样在围产医学保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主要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协助产科医师处理难产并负责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的宣教及技术指导。
近年来开展的导乐陪产和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产中,助产士的人性化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降低了剖宫产率。
但他同时也指出,在中国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既不是独立学科,也没有专业体系,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这一领域的专业化进程亟待加强。
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王立新主任认为,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
但我国助产士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十分欠缺,专业教育仅限于中专教育,医学院校中没有助产士的大专、本科专业设置,相当部分助产士是从护士改行,在继续教育中也没有专业深造的可能,只能选择护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
“我是自费来参加这次论坛的,领导说助产有啥可学的,不批准我来。
”一位来自河南某医院的主管护师说,“但这样的专业学习机会太少了,我就要求休假,自费来北京了。
”王立新还指出,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
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处方权。
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可以由助产士全程管理,医院专科医生主要负责对高危病例的管理。
中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妇幼保健体系,但助产士仍从属于护理专业,在注册和职称晋升上,助产专业对应的体系尚属空白。
她分析说,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偏低,缺乏专业性。
同时,中国助产士人力资源匮乏,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1000,而我国这一比例为1:4000。
此外,产妇对医护人员高需求也造成了中国助产服务仍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局面。
但实际上,对于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经过高等教育和培训的助产士完全可以胜任。
未来展望有了学会,助产士才有自己的家。
曾连续三次代表我国出席国际助产士联盟大会的王立新主任在论坛上大声疾呼,由于专业体系缺失,中国助产学难以建立独立的学术团体和学会,这也成为我国加入国际助产士联盟的现实阻碍。
据了解,国际助产士联盟是一个代表来自72个国家助产士的助产士联盟,主要致力于定义助产士角色,为助产士教育和准备工作提供指导标准。
联盟每3年召开一次国际助产大会,我国大陆虽然连续3年被邀请出席,但均以观察员身份到会,而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已经成为了正式会员。
“有了学会,助产士才有了自己的家”。
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助产士联盟。
中国助产士联盟由孟雪老师创立,成立于2008年5月5日国际助产士日,目前拥有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台湾、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华人助产人员6万余人;拥有青岛惠康护理培训学校、三所临床教学医院、一本与世界相连的《今日助产》杂志以及产科高端服务体系实体培训基地。
是一个民间团体。
联盟宗旨:凝聚全国助产人员(助产士、产科医生、产科护士),提高助产技术与管理水平,让助产士回到正确的位置上,强调助产士是低危孕产妇的照护者,产科医生是高危孕产妇的监护者,职责分明,为母婴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促进国际间交流合作,提高中国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安康。
联盟愿景:让自然分娩成为人类分娩的主流,让分娩成为愉快幸福的经历
联盟管理:实名制会员管理,会员需要提交申请表和照片,严格按照联盟章程,真实身份交流,注重科学实用,严谨治学、尊重自然规律,通过开通QQ群、邮箱、微信、微博等平台与会员建立互动关系,积极帮助解决处理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电话辅导工作中遇到困难、困境的助产人员,并专门设立了咨询电话。
联盟年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助产技术与管理培训班暨助产年会”,会议规模宏大,已经连续四届,会议专家委员会已经有国内外授课专家68位,是助产领域促进自然分娩的品牌会议。
联盟征文:为了传播助产生育文化,联盟每年举办一次5月5日国际助产士日征文比赛,每届稿件多达3000多篇文章,这些诗歌、小说、散文均来自临床一线的作品,大多是对助产工作的感悟和对生育文化的理解,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母婴的深厚感情,激发了助产士的工作热情,体现了助产人员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联盟交流:联盟先后与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香港、西班牙、阿联酋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短期考察、3个月培训及出国学习参观、进修等工作;翻译了大量的外文资料,为国内外助产人员交流架起了桥梁,为助产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传播助产文化,提高助产技术,促进自然分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与全国各级组织进行学习交流会议100多次,积极参与中华围产医学助产建设、国际助产士联盟关于中国助产专业建设等会议等。
联盟培训:2011年联盟成立了青岛惠康国际护理培训学校,主要培训产科高端服务体系七大模块(助产士咨询门诊、孕妇学校、导乐、自由体位分娩、母乳喂养、产后恢复、水育(水上早教)),其中导乐师、母乳喂养咨询师与国家人社部合作培训,学员完成规定课程,参加考试认定合格后,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CETTIC导乐师、母乳喂养咨询师职业培训证书,这个证书表明持证人已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相关培训与考试,具备了相应职业、级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进入了国家人力资源部人才库,可作为导乐师和母乳喂养咨询师就业岗位资格凭证,也可作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证明,全国通用。
联盟杂志:美国今日助产杂志《Midwifetoday》,1986年创刊,是全球专业分娩杂志,一年四期,每期一个专题。
联盟成果:为了促进自然分娩,在翻译导乐教材之后,联盟联合山东英富路医疗器械厂研发出导乐分娩支持工具,有导乐球、导乐垫、导乐车、导乐椅、导乐球架子、导乐枕、黄豆袋、冷敷袋、香薰灯等导乐配套支持工具,目前全国各地医院都已经受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助产士联盟一路走来,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及广大同道们的支持和帮助,既然起航,生命不止,奋斗不止,我们会沿着前辈的足迹为人类繁衍后代优生优育做出努力,中国古老文化,源远流长,尊重妇女就是尊重母亲,助产文化熠熠发光,一个合格的助产士应该具备的文化观念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助产的明天会灿烂无比,母婴的健康有一个理想的未来
用医生救活了一个人时开心的感受写一篇作文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一名老师,军人,医生,护士,企业家,商人,工人,警察,等等......我当然也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我的理想,我的的人生理想是当一名英语老师。
英语老师这个职位对我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我向往当老师。
还记得当我第一次接触ABC时,我就被那26个字母小精灵吸引住了,它们有着神奇的魔力,带着我翱翔英语世界。
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就萌生出了一个念头:我长大后要当英语老师
教其他孩子们学习英语
于是,我始终不忘我的这个念头,这个理想。
我向往当老师,老师辛勤地教导学生,再苦再累也默默无闻。
老师像蜡烛那样,默默燃烧;像春雨那样,灌溉孩子们的心田;像蚕那样吐出五彩的丝,却一句话也不抱怨……我渴望当上英语老师,渴望成为为社会作出贡献,却躲在幕布后不肯抛头露面的人
我知道,虽然我离我的理想实现还有很远,但是,为了实现我的目标,从现在开始我就要为我的理想打好基础。
我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积极发言,好好学习,让我的成绩将更上一层楼,我就离我的梦想实现就更近了一步
我知道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也许会布满荆棘,刺痛我们的手脚;也许会有许多艰辛,会让我们流下不少泪和汗。
但我们还是一定要执著地走下去,因为只有有了这些努力,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理想也才会更加光彩夺目。
医院院长感人故事或事迹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长途汽车上正播放着这首《八荣八耻》歌曲。
我和家人正坐在这豪华的长途汽车上,乘这“五一”黄金周出去游山玩水。
“哇------。
”汽车后座突然传来小女孩呕吐的声音,吐出的赃物撒了一地,紧接着她捂住肚子“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转身一望,只见小女孩的母亲惊慌失措地站起来,一面用纸巾去擦小女孩身上的赃物,一面向旁边的人道歉。
“臭死了,你的孩子怎么这么不文明
”一位女生拉长音调叫着,显得格外刺耳。
“要嫌臭,你自己下车啊
”,一位老大爷生气地站起身,对那位女生说,然后又端着水走到小女孩的身边和蔼地说:“喝点水,漱漱口吧
”,一位叔叔脱下身上的夹克,小心谨慎地盖在小女孩的身上,笑着说:“小心,别着凉了”。
一位阿姨站起身,关切地对小女孩的妈妈说:“让她躺我这儿吧。
”小女孩的妈妈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嘴里不住地说:“谢谢,打搅了大家,真不好意思。
”一位小男孩走到小女孩的座位边,用幼稚的声音说:“我妈妈告诉我,把赃东西装起来就不臭了……。
”说着开始用旧报纸把赃物装进塑料袋。
大家对小女孩的关心,无疑使刚才那位女生十分不好意思。
此刻,我心里涌出了一股感动:“大家都素不相识,却那么关心这位生病的小女孩,这不就是社会主义新风尚吗
”。
正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是一位医生,能让我先为她做一些救急护理吗
”,人们纷纷让开,医生开始为小女孩诊断,她先按按小女孩的腹部,再摸摸小女孩的额头,又看看她的喉咙。
大家在一旁安慰小女孩的母亲,一会儿医生笑着说:“只是急性肠痉挛,虽然不太严重,不过最好马上去医院看一看。
”医生话音刚落,安静下来的人们又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我这里有止疼药,拿去用吧
”,“要不要再喝点水”……。
我发现那位女孩母亲的眼框都有些红了,她用颤抖的手接过人们递过来的药和水。
最后在人们的一致建议下,司机叔叔开着车直接将小女孩送入就近的医院,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小女孩打完针,吃完药后,汽车又重新上路了。
此时车厢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大家之间的距离似乎近了很多,亲热得如同一家人,我的心里也暖暖的,广播里的《八荣八耻》歌还在继续播放,歌声回荡在车厢里,温暖在每个人的心间……。
多感人的一幕啊
它告诉我,社会需要爱,人人需要爱,爱护别人,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
迎着SARS一道人墙巍然屹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使
他们坚守的阵地叫“发热门诊”和“隔离区”。
尽管大家都很清楚,医护人员是最易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也许是一个更符合人性的事实说明:虽然有点怕,但却不会退缩
在疫情面前,没有人退缩,“让我上”是大家说得最多的。
钱伟就是一个“我要上”的典型,她前年刚从复旦医护专科毕业,没想到工作后的第二年就遇到抗击“非典”。
她是“隔离区”的护士长,半夜三更来了病人,她马上掀起被子起来护理。
她没日没夜地在“隔离区”生活,钱伟慢慢地丧失了时间概念,她忘记了自己有多长时间没和自己的家人通电话了。
钱伟说:“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儿科医院的护士,首先要有母亲的爱心,同时还要有老师的良心,因为孩子在住院期间,父母被隔离在外,他们的教养怎么办,只有护士来做
” 有关天使的故事一个个感人肺腑,但医护人员却说:“我们所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也是一个医生或护士应该做的。
”但正是这些每天都在发生的“平常”故事,演绎着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
这是天使的精神,在灾难来临的时刻,天使用无畏,敬业,奉献的精神顶起了“黑暗的闸门”放众生过去,这种精神也应当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城市精神和民族精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相信有了像钱伟一样乐于奉献的白衣天使,一定能够战胜病毒,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
向战斗在抗“非典”的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
我们大家身边有很多残疾人,比如说坐在轮椅上的张还迪,骆润法。
而我最最敬佩的是骆润法,因为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骆润法原名顺法,出生于浙江绍兴。
他很喜欢书法,对书法情有独钟。
但是骆润法在1994年换上了严重的心侓不齐,血管硬化,双眼底出血,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使他不能在写书法了。
但是骆润法还是顽强不息。
仍旧带着病痛,认真的练书法。
虽然他没有了手,但是他写的字是那么得刚劲有力。
他那种 坚强的意志力 时刻鞭策着我 。
骆润法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
有一次,我正在公园散步,突然看到一位作在轮椅上的老爷爷,去捡地上的垃圾。
他忘了自己是残疾人,捡完垃圾后他坐在地上,他想用双臂的力量将身体移到轮椅上可是怎么也上不去,这时他无可奈何。
他坚持不懈,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坐上了轮椅。
这时我真真的领悟到了做每件事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成功。
啊
我们身边的残疾人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应该要学习残疾人那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精神
我求一首关于描写抗击非典中倒下的护士叶欣的诗歌
1912年,决定,每两年颁发一次和奖状,作为对各国护士的国际最高荣誉奖。
我国历届获得者2005年第40届获得者 刘振华 山东省住院部主任 陈 征 社会服务部主任 冯玉娟 香港医院管理局九龙西联网护理总经理 广华医院及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护理总经理 万 琪 护理部主任 王亚丽 甘肃省护理部主任 陈征,社会服务部主任。
1984年,陈征在重症肝炎病区做护士长。
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患者们受到社会各方甚至家庭的歧视。
为了给大家做榜样,陈征带头给重症病人做护理工作。
一次,一名肝硬化的男病人突然大出血,家属吓得躲出了病房,陈征顾不上擦去病人喷溅在她脸上、身上带有很强传染性的污血,马上配合医生为病人实施抢救措施。
病人最终得救了,他的女儿感动地对陈征说:“您做到了我们做儿女都做不到的事儿。
” 从事传染病护理,免不了会碰上艾滋患者。
20世纪80年代末,地坛医院收治了首例艾滋患者。
那是一名外宾,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跳楼造成全身。
当时,国人对艾滋病谈之色变,医护人员也欠缺防护知识,恐惧心理普遍存在,有个护士甚至辞职不干了。
面对种种疑虑,已经身为护理部副主任的陈征带头进入病房,和护士们一起给病人进行护理操作,并对全院护士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制订系列艾滋病护理常规。
医院成立第一家关爱艾滋患者组织——红丝带之家后,陈征又作为首批志愿者,和艾滋患者们一起谈心、包饺子、做游戏。
她的率先垂范消除了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
如今,红丝带之家已有2000多名志愿者,上千名患者在此接受服务,一批年轻的艾滋病护理骨干活跃在为全国培训护士的师资队伍中。
面对疫情高龄上阵奋战非典消毒隔离工作成为“世界的典范” 2003年的春天,北京非典肆虐,陈征所在的地坛医院成为第一批非典定点收治医院。
56岁的陈征作为医院防治小组的成员和医院护理工作的总指挥,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动动嘴,可她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穿上防护服,一头扎进了护理一线。
四十出头的林先生是名外籍患者,得了非典后心里十分紧张,精神一度崩溃、失常。
在转运病人过程中,为了消除林先生的紧张情绪,陈征一边推着轮椅,一边和他聊天,给他心理安慰。
听了她的劝慰,病人衷心地表示:“有了你们,心里踏实多了。
”而令病人意想不到的是,身后这位和蔼可亲、身穿防护服的护士竟然是位年过半百的老大姐。
2004年,为了培养护理部的接班人,陈征主动让贤,离开了护理领导岗位。
干了一辈子传染病工作的她本可以回家安享清福,可当年6月,陈征竞聘成为了医院社会服务部的负责人,专门负责出院病人的随访、热线咨询和面向健康人的预防门诊等工作。
谈到新工作,陈征说:现在不少人仍认为,传染病可怕,很多人甚至歧视传染病人和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务人员。
从护理管理岗位到随访服务部门,陈征要做的就是让病人们感受到来自医院和社会的真情。
到2005年,社会服务部在陈征的带领下已运转了整整一年。
陈征和部门的7位同事,为2000多位出院肝炎患者提供了疾病咨询,还给3000多位健康人进行了传染病预防注射。
很多病人经常打电话咨询自己的病情,还和陈征探讨自己的饮食起居注意事项,已经将陈征当成了老朋友。
“人们都说现在上趟医院,一定要找个熟人才好办事儿,我就是要做病人们在地坛医院的老熟人儿,让他们不再感觉医院冷冰冰。
”得奖感言荣誉属于传染病护理界。
刘振华,现任山东省住院部主任,2005年,刘振华被授予南丁格尔奖,以表彰她用非凡的勇气和爱心从事麻风病专科护理28年的护理生涯。
如果说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一部书,那么,刘振华就是用爱书写着人生,展现着她关心、救助麻风病人的天使情怀。
1977年,22岁的刘振华从济南卫校毕业。
一纸通知让她惊呆了:她被分配到了麻风病住院处。
那天,她一夜未眠。
她知道,由于麻风杆菌侵害人体的外周神经造成各种损坏使人毁容,麻风病人往往给人极其恐怖的印象。
最终,是母亲的劝慰让她坚强起来:别人能干,咱也能干。
但是一些亲友的不理解,还是让刘振华备受打击。
男友得知她的工作后,决意分手;一次到同学家聚会,同学家长知道了刘振华的工作,待她走后,将用过的茶杯、坐过的床单全部扔掉,并将家里彻底消毒。
是医院前辈的敬业精神和对病人的爱心让她坚持了下来。
刘振华看到带她的王忠三大夫为病人治疗时,会攥着病人那像烧火棍一样的胳膊,耐心为病人打针,认真查看病人身上的溃疡。
她问王大夫:“你和病人靠得这么近,不怕被传染吗
”“不会的,我们有预防措施。
再说麻风病人并不像所说的那么可怕。
每个病人都有一段痛苦深埋内心,没有善良慈悲之心,干不好这项工作
”从那以后,刘振华开始用心接近病人。
每天清晨,她都先去看护重病号,小心地为他们穿好衣裤鞋袜,整理床铺。
忙完护理,她就抓紧时间,清洗病人换下的被罩、床单和衣裤,遇到屎尿渍迹处,反复搓洗。
有的患者全身患有皮疹,看不见血管,输液时刘振华就不戴手套,先用手摸到血管,再一针下去,让药液缓缓滴入。
就这样,28个春秋过去了。
医院的护士换了一拨又一拨,而刘振华依然坚守着。
在麻风病人的心里,刘振华就是播洒爱心的天使。
年年春节,刘振华都陪在患者身边,除夕夜与患者一起吃年夜饭,初一清晨又一一拜年送祝福。
她为腰腿疼患者买来充气床垫,为失眠病人买来保健食品,为贫困患者买来保暖内衣,为老人备下电褥子,还买回各种瓜果食品,亲手做出各种滋补品。
1994年,单位为刘振华调换了一套楼房,一家人告别居住了17年的小瓦房,搬进了城里。
丈夫上班近了许多,女儿上学也有了保障,但家离病房远了,和病人联系起来不方便,刘振华和丈夫商量后,用自己的钱买了一部手机,放在病房里供病人使用,以便及时掌握病人的情况。
1998年,医院决定将刘振华调回门诊。
没想到消息传开,麻风病住院处炸开了锅。
有患者提议写联名信,不一会儿几乎所有的病人都到了,一个挨一个地签上了名字,没有手指的人就用残肢重重按上红印,表达他们想要留住刘振华的强烈愿望。
院领导进退两难,把决定权交给了刘振华自己。
病人的信任和依赖,让刘振华流下了眼泪,就这样,她又一次留了下来。
善于思考的刘振华,发表了20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她在麻风病防治与护理上探索出“以情感支持为主、人性化综合管理”的新路子。
她的科学成果,已在济南及山东省推广。
在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的墙上,挂有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白衣天使之楷模,不是亲人胜亲人”。
这是病人对刘振华的最高评价。
万琪,西藏军区总院护理部主任。
17岁那年,万琪怀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告别了繁华的“天府之国”的首府成都,只身来到驻藏第9医院,成为了一名边防卫生战士。
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摄氏零度以下,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40%,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
高寒缺氧,使边防官兵不同程度地患有指甲凹陷、脱发和心血管疾病等,先后有数十名战友和官兵的亲人因高原疾病长眠在雪域高原。
在一次次与病人的接触中,她目睹了边防官兵和藏族同胞因为缺医少药给身心带来的痛苦。
一次,有个名叫扎西的边防战士因外伤失血过多,病情十分危急,在组织抢救中突然没有了所需的血液。
那时,万琪刚从内地休假回来,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
难道能眼睁睁地看着和自己一样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死神夺去
不
万琪站出来果断地说:“我的血型正好相符,抽我的吧
”在场的医生和战友惊奇地看着她。
驻地海拔超过4500米,初来乍到,别说是抽血,就连喝水、走路的力气也没有。
她看着大家犹豫不定的目光,急了,大声喊道:“别再犹豫了,救人要紧,这里我最年轻,快抽我的吧
”瞬间,300毫升新鲜血液输入了扎西的体内,扎西慢慢地睁开了双眼,万琪激动的泪水连同虚汗顿时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落。
从那以后,万琪更加坚定了要立志成为一名军中“白衣天使”的愿望。
1984年,她放弃了报考其他军校的机会,第一志愿毅然填上了护校。
1986年毕业之际,她毅然放弃了留在成都的机会,主动申请回到了西藏。
万琪被分到。
她作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到最艰苦、工作最累的传染科工作。
许多人不理解:她这么一个来自城市的姑娘,为什么会选择大多数护士都不愿意去的科室
万琪认为,只有在条件差的科室,才能体现做一名军队护士的人生价值。
面对朋友的好言相劝,她都一笑置之。
当时的传染科,医疗条件差,医护人员少,与传染病人接触的机会多,由于防护措施落后,医护人员感染率极高,可万琪一心只想护理好病人,别人不愿干的活她总是争着干、抢着干;许多藏族同胞不懂汉语,她就带着藏族同事一字一句地翻译给他们听,一点一点地给病人讲解卫生常识和家庭护理方法。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1996年5月,医院外三科收进来一位叫廖勇的战士,他因高血压脑出血,同时患有糖尿病,昏迷不醒,病情相当危险。
万琪被派去对他进行特别护理。
为了护理好病危患者,她吃住都在病房里。
手术后,病人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
由于病人抵抗力下降,为防止交叉感染,病房里的一切工作都靠她来完成。
第一次术后三天,她当班时发现病人突然出现烦躁,两侧瞳孔大小不一,她及时报告医生,为病人第二次手术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
由于救治及时、护理得当,患者在一个半月的卧床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经过半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到生活完全自理。
1998年初,那曲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许多藏族牧民被冻伤,急需救治。
万琪和医疗队的成员一起,整整两个半月,走村串户,挨家巡诊,为群众讲解防冻知识,帮群众处理冻死牲口,每天工作15个小时。
严重的高山反应,使万琪吃不下任何东西,一吃就吐,直到吐出来的全是黄胆水。
短短3天,万琪的体重减轻了近10公斤,枯瘦如柴。
抗雪救灾指挥部得到消息后,指示医疗队派人马上接她回去。
万琪坚决不肯,说:“老乡们的冻伤还没痊愈,特别是顿珠需要有人精心护理,否则,他的腿有截肢的危险。
再说,我已经熟悉了这里的情况,此时下山不合适,我也不忍心。
”半个月后,当万琪告别已康复的顿珠下山时,再也支持不住倒在了病床上。
赶来看她的同事们看到万琪变得满脸黝黑,双眼凹陷,瘦弱得不成人样,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万琪却强装笑脸,对同事们说:“我没事儿,只是累着了,休息休息就会好的。
”两天后,她又去了海拔超过5000米的聂荣县索雄乡,奔赴雪灾第一线,一心为被冻伤的牧民治伤送药。
两个半月的时间,万琪行程2万多公里,经她和同事们救治的牧民达2000余人次。
万琪认为,现在的工作岗位,只不过是她实践、从事、乃至诠释护理这个职业的一个平台,虽然经过这些年走藏北、下藏南、去寺庙,给患者看病、护理,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但要从这个平台起步,不断上新台阶,不辜负当初选择护理、选择西藏的一腔热情,更新知识是关键。
这些年来,万琪先后自学了、、、《心理学》等专业书籍,通过了护理专业大专和本科学业考试。
对此,她仍不满足,又选择去军医学院进修了两年。
回来后,万琪在充分总结17年护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先后撰写了120篇理论文章。
其中,《氧疗应用于高原地区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等30余篇学术论文在军内外护理杂志上发表。
同时,万琪还把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率先开展了《高原地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研究》等1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取得了实效。
其中《氧疗应用于高原地区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的临床使用,使病人得到了最佳治疗效果。
这种把医疗和护理密切配合的护理方法,不但使手术后的病人能提前康复,而且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开创了西藏高原医疗护理的先河,使这样的手术能够顺利、安全地开展。
王亚丽,定西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
1955年9月1日,王亚丽出生在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1972年高中毕业后赴农村当知青,1975年被组织推荐到省护士学校学习,从此,王亚丽就与神圣的护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亚丽毕业被分配到了定西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当时肿瘤科有24张床位,5名护理人员,人手少,任务重,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病区是土木结构的平房,没有自来水,护士每天要到几百米远的地方为患者打水,一箱箱地搬运液体,打扫病房卫生,冬天还要为患者拉煤、生火。
王亚丽总是早早地赶到医院,脏活、累活抢着干。
有人说她傻,但她却说:“我年轻,体力好,理应多干些。
”她把对南丁格尔宽广博爱精神的理解化作对患者深切的关爱和同情。
多少次,她从家中端来熬好的稀饭送给需要进流质饮食的术后患者,多少次,将馒头、鸡蛋等食品悄悄地带给营养缺乏的患者,多少次,她用热情地话语打消了笼罩重症患者心头的阴霾,重新面对生命的阳光。
她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办黑板报,向患者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帮助科室制定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技术操作。
很快,王亚丽出众的才华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同行们的普遍好评,1978年,她被提拔为病房护士长。
从此,王亚丽以更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护理、温馨的服务演绎了一个个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颂歌。
在王亚丽28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始终如一,关心、帮助患者。
“帮助患者鼓起与病魔抗争的勇气,用我们的爱心给患者带来生命的春天,这就是护士的价值所在。
”谦逊平和的王亚丽轻言细语地道出了护理工作的伟大意义。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她,举手投足间,一言半语里,无不流露出职业生涯烙下的深深印记,无不表达着对生命的尊崇敬畏和对护理工作的无比热爱。
1991年9月,王亚丽被任命为护理部主任,她清醒地意识到护理专业有别于其他服务行业,尤其是在医疗科学飞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知识迫切需要的今天,仅有微笑和体贴入微的关怀是不够的。
于是她凭着惊人的毅力考取了兰州医学院成人高护班,全脱产学习一年。
2002年,47岁的王亚丽又报名参加了省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班学习,进一步深造提高。
由于她好学不倦,敏于思考,勤于钻研,她撰写的《静脉输液方法改进初探》、《我院开展护士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基层医院住院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等10余篇论文均在《中华护理杂志》、《甘肃科技》、《卫生职业教育》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
冯玉娟 香港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34年护理生涯 从1971年开始学习护理专业,冯玉娟已经在护理岗位上辛勤工作了34个春秋。
先进的护理技术和服务理念层出不穷,在工作中冯玉娟感到了巨大压力,1983年,她毅然辞掉工作到香港理工大学进修护理教育文凭。
1985年,冯玉娟继续回到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工作。
1990年,香港进行了医疗改革,香港公营医院联合组成了医院管理局,香港医院管理局十分注重医院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和人员管理方面,护士的重要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亦于此时,冯玉娟转到妇产科,出任高级护士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因此冯玉娟又报读了MBA的课程,以此加强自身素质与修养,并于1991年毕业。
1993年,冯玉娟所在的广华医院正式成为香港医院管理局属下的医院,冯玉娟担任部门的运作经理。
作为医院管理层的人员,冯玉娟再次感到医疗护理管理知识不足,于是报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医疗管理学,两年读完了硕士的课程,从此主要进行医疗服务的管理和研究。
1997年,冯玉娟升职为医院护理总经理(即总护士长)。
2002年,广华医院与黄大仙医院两个医院的管理合并,冯玉娟出任两所医院的护理总经理。
2002年末,医院管理局再次进行改革,实行7个医院联网。
此举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便利,病人可以根据自己所住的区域,在联网内选择医院,方便就诊。
由此,冯玉娟出任香港医院管理局九龙西联网、广华医院、东华三院及黄大仙医院护理总经理,至今已有3年。
回顾34年走过的历程,冯玉娟时刻感受着护理工作带来的压力,她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学习先进的护理服务与管理理念。
与此同时,她也不断的体会着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所感受到的呵护病人健康的快乐。
发展专科专才的护理模式 冯玉娟谈到,香港与内地的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别,因此,病人对护士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内地病人许多日常起居饮食的照顾都是由病人家属来做,内地病人对医生的依赖程度较高。
然而,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护士应当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从生理到心理,从患者本身至患者全家乃至社区,护士应当对患者的康复进行协助及指导。
内地护士亦应在某些领域加强培训,比如在护士对病人病情评估、病情观察、药物管理、治疗反应等方面应该强化。
香港的医护比为1:4,目前,内地医护比未能达到这个比例。
冯玉娟说,结合内地的实际情况,内地应当发展专科专才护理模式,充分利用每一位护士的才能,使护士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病人服务。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 谈到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冯玉娟说,当今护士面临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护士的形象未如理想,令流失率增加;二、护理工作吸引不到最佳的人才入行。
冯玉娟认为,现在各个行业都要吸引各方面不同的人才,不断发展的社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个性与才能,如果人才不优秀,再多的科技也起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才是根本。
护理行业如何与其它行业争夺优秀、有限的人才,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培养大量优秀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和护理教育工作者,以此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护士的形象,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护理队伍。
我们应当把当护士这一职业看成是一个荣誉,而不能单单为了赚钱才从事这个工作。
护士核心才能的标准 比较香港与内地的护士核心才能标准,冯玉娟认为,病人的不同需求决定了对护士核心才能要求的不同。
每一位护士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都是不同的,发展护士的核心才能就要将其分成不同等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护士制定不同的护理工作要求,只有这样才会让每一位护士达到护理标准。
冯玉娟介绍说,在香港,十分注重对护士各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非本科护士,会促使其继续学习,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机会,直至拿到本科学历。
冯玉娟说,我们呼吁政府要为护士的继续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
通过这种不断的学习,护士的形象就可以不断的提升,产生工作的满足感继而产生工作的动力。
冯玉娟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好下一代,使香港护理队伍后继有人。
在简短的采访结束时,冯玉娟诚恳地寄语年轻护士:护士是一项十分崇高的职业,要从病人的康复中得到满足感,我们要懂得去珍惜。
我们对土壤的收获.体会
我们农业由于长时间地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环,出现了“增肥不增产,农药不治病虫害”的恶劣后果;尤其是蔬果类经济植物上化肥和化学农药高残留问题相当突出,人们几乎到了“谈果色变,有菜怕吃”的尴尬局面。
如果土壤偏酸,就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就不能分解化学农药和化肥残留在土壤中的毒素及有色金属。
2007年,金华市土肥站抽样检测,全市水田土壤酸碱度≥
【第6句】:5只有
【第7句】:2%;蔬果土壤酸碱度≥
【第6句】:5为
【第7句】:9%。
据调查一些名优农副产品中,有机磷检出率100%,六六六检出率95%,超标
【第2句】:4%。
2005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与日商签约进口2吨金华市某区生产的茶叶,经送农业部检测结果含有甲氰菊酯(灭扫利)农药残留超标为0.12(标准为0.02)。
据生产商反映:“茶园内未施用过农药,所施用的肥料是尿素,但前几年喷施过菊酯类农药。
”说明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最终导致农副产品危机。
令人不安地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性的,可能长达数年乃至数代人。
正因为土壤中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残留,绝症、中风等等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敌人。
我们全民只要通过净化土壤,意识到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人类健康遭致威胁,才能防范与威胁之外;我们全民只要通过净化土壤,不但能改善土壤性状,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能减少农业投资成本;既能降低植物连作障碍危害,又能增加植物产量;不但能提高作物品质,又能改善人类土壤环境,而且预防和抵抗一些绝症、中风等等顽固疾病的威胁。
护理心理学论文1000字(淡谈身心疾病)
摘要】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民族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族凝聚力对于民族的发展演进以及民族的自强、自立都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在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表现,影响它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民族凝聚力的体验与表现进行分析,论述影响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认同感;民族凝聚力;社会心理AStudonTehSocialPsychologyofNatonalCohesion?ZhaoWeiAbstract:Innationalpsychology,nationalcohesionisoneoftheessentialcontentsnationalconsciousnessdiscusses.Nationalcohesionproducesanimportantinfluenceuponanation?sdevelopment,evolution,self-reliancandindependence.Meanwhile,ithasdifferentmanifestationsatdifferentstagesinanation?sdevelopment,andchangestakeplaceinthefactorsthataffectif.Thispapermakesananalysisofthemanofestationsofnationalcohesionintheperspectiveofsocialpsychology,andhasadiscussionaboutthefactorsthataffect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nationalcohesion.Keywords:senseofapproval,nationalcohesion,socialpsychology按照斯大林的论述,民族可以特指历史上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并且有语言、经济和文化等特点的稳定的群体。
作为人们共同体一种类型的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是有区别的。
民族不同于种族,民族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①民族是一群人共同生活的标志,也是一群人具有同一血缘关系的象征。
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将某民族看作活动的主体。
总将民族与其成员一体化,将对民族团体的看法移情于每一所属成员身上,即将民族成员与所从属的民族融为一体。
然而,民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基本特征和内涵是有所变化的,斯大林关于民族的概念反映了在民族形成及发展初期的本质特征。
没有民族共同体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社会生活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心理素质,民族很难形成乃至发展。
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民族的演进,构成民族的基本要素也在发生变化。
正如当代著名民族学家杨建新先生所指出的:“随着民族的发展,尤其是在民族的发展和繁荣阶段,民族文化、民族意识开始起较大作用。
而在第三个阶段,即趋同和融化阶段,其基础不再是地域和社会,而主要是文化。
一定程度上说,在这个阶段,民族共同体是一种超地域范围、超社会单位的共同体,文化在维系民族发展中起主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②心理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民族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民族意识构成中,民族自尊、民族凝聚力居于核心地位,民族凝聚力是构成民族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
民族凝聚力是使民族及其成员保持在民族群体内的向心力或合力,也称为民族内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伴随着民族自身特征的形成、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意识的增长而得以形成与加强的。
可以说,团体凝聚力是团体力量的关键,也是推动团体工作的动力。
民族是一种大型团体的形式之一,我们将这个共同体称为族体,因此有关大型团体的一切原则一般也适用于民族族体。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弗斯廷格(L.Festinger)给团体凝聚力所下的定义,民族集团凝聚力应是使民族成员保持在民族集团内的合力,或是使人们集合在民族集团内的情感,确切地说,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
民族凝聚力是使民族兴旺发达的粘合剂,因此要想使民族兴旺发达,就必须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③从总的方面来看,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该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内容较多,我们从民族凝聚力的体验与表现以及影响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民族凝聚力的体验与表现民族凝聚力有其内在体验形式与外在表现形式。
内在体验是一种来自心理的内化了的反应,而外在表现则是内化认同的反映形式。
【第1句】:认同感是民族凝聚力的心理体验应该说最早使用“认同”一词的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在他的防御机制理论中指出:“认同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
”④并且他把认同作为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最早形式。
民族认同感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是一种族体意识,这种认同感往往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同一民族成员常常受到共同的认同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不知不觉,甚至是“下意识”的或“不自觉”的。
目前主要采用两种研究策略对民族认同进行研究,一种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策略,一种是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策略。
前者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或从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语言、宗教、习俗等的态度入手,大多运用问卷调查,了解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身份和文化的态度;或从个案研究入手,辅助以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实物搜集以及对神话、历史传记、人物传记的分析来研究民族认同。
后者从心理学视野出发,一般采用实验法和量表法,将群体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通过实验分别了解群体成员对内群体与外群体的态度,进而探讨因果关系。
⑤在民族共同体日常生活中,民族认同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的需要,有助于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交往和互助。
民族认同感在民族共同体发展中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即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民族认同感可以增强民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使民族个体之间能相互合作、互助,可以提升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内在的动力,促进本民族协调发展。
相反,民族认同感的消极主要表现在一些民族在某些方面的排他性以及盲从性。
由于长期休戚与共的情感认同,当不同民族共同体之间或民族个体之间发生冲突时,已形成的心理感情的认同感往往会表现出情绪化色彩,甚至会用情绪代替情感,出现判断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盲从,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甚至还会影响民族之间的关系。
如就价值观而言,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文化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的人们共同体所共有的区分事物好与坏、对与错、符合与违背人的愿望、可行与不可行的观念。
价值观是一个文化系统的基础,一种价值系统可成为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其核心内容是崇尚爱国主义,以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为民族大义……。
这种价值观念是被整个中华民族所认同的,渗透在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之中。
同时,“各民族在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以外,还有着本民族的自我认同的传统价值观念,即由于传统积淀所负载的本民族的执著与信念。
”⑥民族认同感是民族凝聚力的前提与表现,一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是起于民族的认同感。
【第2句】:群体性是民族凝聚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群体性其实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属性,在高等哺乳类动物中我们也可观察到动物的群居性。
人不可以无群,因为“落单”会使人感觉到安全没有保障。
而只有在群体中才可以互相保护,生活得更满意。
对于民族个体而言,这种群体性我们也称之为归属感。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⑦有归属必然就会涉及到群体,而群体是多种多样的,共同活动的种类也是形形色色的,但是,对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这样的群体活动种类,其中参加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达到最大限度。
可以发现很多生产群体,其中相互联系是以共同的目的为中介的,但活动的性质是个体的。
这种活动从属于个别人物,整个群体和社会,这就是一种共同劳动。
关于这种劳动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
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
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
⑧形成相互作用人们的个性,其中也包括性格特点的一个因素。
关于这一点鲁宾斯坦认为:“在长期交往中人们彼此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在他们的性格上打下明显的烙印;而且在一些情况下似乎发生着性格特性的交换和互类似;由于长期共同生活,人们有时会具有共同的特征;在某些方面变得彼此相似”。
⑨当交往者有很大的相互依存关系(如:父母—孩子)以及他们脱离社会环境而独处时,对性格品质的掌握就更为明显。
研究隔离的独立群体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许多共同活动实际上是在脱离通常的物理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探险、海船上的海员和宇宙飞船上的人员。
群体隔离性、自主性的影响会由于物理条件的恶化而加强。
紧张的因素起着双重作用:加强或削弱群体的团结。
群体独立自主的程度可能表现在冲突情境中它的行为性质上。
如果群体的自主性很高,冲突会“指向于”某个外部客体(例如,不属于群体的某个人)。
在共同活动条件下冲突可能,例如,指向于仪器,如果群体把仪器评定为外部因素的话,群体自主性很差表现在成员之间发生的冲突上。
⑩社会的隔离对于人自我感觉的作用可能比物理隔离更大。
群体的自主性可能不仅是物理条件的结果,而且是内外社会心理条件的结果。
这表现为一个协调一致的群体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群体、集体发生相互作用,有时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的意向,表现出对“非本群体”成员的攻击性。
对于个体而言,“落单”最易受别人欺侮,无论是对于个体心理的感受还是生存,群体的归属感对任何人都是相当重要的。
群体一般只容许个人的攻击性向群体外的敌人发泄,而群体内的每一分子之间,是不容许这些恶意攻击性存在的。
由于这种关系所以才造成彼此之间的内聚力,产生日渐庞大的群体力量或群体凝聚力,使对其群体有敌意的人物或集团不敢随便侵犯。
正因为如此,人类在洪荒时期,才没有被野兽吃掉。
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分化、融合、组成了大小不等的部落、部族、民族与国家。
[11]以我国回族为例,作为我国第四大民族和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族拥有860万人口(1990年统计)、一个自治区、2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以及为数众多的民族乡。
“回族人把自己以清真寺(Masjid)为中心的聚居区称为‘哲玛尔提(Jamaat),’这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义是‘聚集、集体、团结、共同体’等,意译为‘寺坊’。
寺坊是回族社会的基层宗教社区,除具有普遍社区的特征外,地依靠共同宗教文化的维系。
就西海固地区而言,一个具体的回族成员个体总是归属于某个具体的寺坊(Jamaat),这个具体的寺坊或清真寺归属于某个伊斯兰教教派;另外,这个回族成员个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同于回族’以及普世性的伊斯兰教‘稳麦’。
[12]在这个回族成员个体的现实生活中,‘稳麦’和‘回族’的概念是确定的,但也是比较抽象的心理上的归属,‘教派’和‘寺坊’则是具体而生动的。
”[13]二、影响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影响民族凝聚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有民族发展历史的原因,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同时还有宗教信仰等原因。
这里我们对影响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第1句】:自然生态环境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心理物理场自然生态环境是民族生存的“土壤”,同时也是民族凝聚力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心理物理场。
拓卜心理学家勒温从物理学上引用场的概念来说明人的心理生活,这就同物理学的场的概念有一定的联系。
勒温在界定场的概念时曾援引爱因斯坦关于场的定义:“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
”勒温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场中发生的。
“心理环境是指被我们意识到的并对我们的心理事件实际发生影响的环境。
”[14]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劣以及民族对这些优劣条件的反应,不仅决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且影响该民族开辟生存道路的勇气信心,影响对外部环境的抗争性格的形成。
自然生态环境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有着较大的作用,而现代社会则因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结构的改变等原因,它的影响已日趋减弱。
自然生态环境对各民族民族意识、民族群体人格的影响等问题早已引起西方研究者的注意。
早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就自觉寻求形成人类不同种类、民族群体人格的原因。
他们在早期进化论的启示下,从植物学、动物学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同的地域、气候、土壤决定了动植物不同的生长形态、功能、特点。
由此可以推论,自然生态环境是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心理物理场。
自然生态环境对民族意识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黑格尔指出:“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自然的联系似乎是一种外在的东西;但是我们不得不把它看作是‘精神’所从而表演的场地,它也就是一种主要的、而且必要的基础。
”[15]“我们所注重的,并不是要把各民族所占据的土地当做是一种外界的土地,而是要知道这地方的自然类型和生长在这土地上的人民的类型和性格有密切的联系。
”[1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然条件“不仅制约着人们最初的、自然产生的肉体组织,特别是他们之间的种族差别,而且直到如今还制约着肉体组织的整个进一步发达或不发达”[17]。
在黑格尔、马克思的“人与环境对立统一论”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十分突出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征服、改造自然的斗争精神,也就是人类争取生存而显示出来的抗争精神。
在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中,“共同的地域”作为衡量构成民族的核心因素之一,可见共同的地域或民族生存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物质作用及心理功用。
可以认为,自然生态环境是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与环境基础,是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心理物理场。
【第2句】:民族共同体的一致性是民族凝聚力的着依点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不仅建立在成员的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真诚的帮助上,也建立在民族成员的共同经验上。
成员间的共同经验会使民族成员对同一事物产生共同的深刻的领悟和体验。
成员间的共同认识和经验还会使成员产生同生死共患难的情绪情感。
这一切最终会使民族成员形成互相亲和的需求与动机。
这种需求与动机就是使民族成员互相帮助,紧密联系的内在动力,也是增强民族团体凝聚力的心理动力。
拓卜心理学家勒温将他的生活空间概念应用于团体心理学中,认为“正像个体和他的行为形成‘心理场’[18]一样,团体和它的环境则形成社会场。
社会行为既被看作是发生于现存的社会实体,同时也被看作是来自于现存的社会实体,例如,小组、成员,信息的障碍和通道。
因此,团体行为决定于特定时间内现存的整个场的情景”[19]。
民族团体的特点,决定于民族个体,个体的特点又由团体所维护与制约。
个体作用于团体,团体制约着个体。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一个具有动力特点的民族结构整体。
这可用来解释许多民族极力维护本民族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的心态,除了有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与情绪情感的原因外,借此达到民族团体一致,维护民族凝聚力也是原因之一。
许多民族的集会像传统体育竞赛、文娱活动及其他信仰集会等,无疑是实现民族认同、增加民族凝聚力的一些重要而有效的活动方式。
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等。
民族共同体在与社会与其他民族的互动发展中,要想实现一定的目标,竞争是必须的。
但成员之间的竞争彼此必须是平等的,从团体的角度又必须是合作的,民族的发展是由这两种因素互动作用的,不断的竞争与合作是促进民族协调发展的内部动力之一。
由此我们认为,民族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如在民族共同利益、宗教信仰,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是民族凝聚力滋生的土壤。
【第3句】:民族发展历史的锤炼是民族凝聚的强化物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有过民族发展历史中的辉煌与骄傲,同时也在逆境中体验过挫折与失败。
民族成员共同经历的这些荣辱使得民族共同体具有了较大的向心力,同时伴随着荣辱与共的强烈认同感情。
在某种意义上,外部对手与敌人的存在,往往也是维持民族共同体凝聚力的因素之一。
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民族共同体内部的一切矛盾都会降低到次要的地位,这已经为国内外许多事实所证实。
同时,一个民族在国家或世界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威望越大,民族凝聚力也就越大。
民族的威望是提高民族形象与民族自尊的前提和条件,它直接和民族成员的向心力相连。
另外,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心理所承受的锤炼,民族成员之间也同时在相互作用。
如;进行信息沟通可增强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情感,思想的相互理解,以及民族成员的一致性。
特别是上下的沟通,可使成员产生信任感,自尊感,从而消除误解与猜疑,增强亲和力。
我国许多民族有喜集会的情绪情感,如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鄂温克等民族经常举行大大小小的各种自发的民族歌舞集会,这不仅为民族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机会,也增强了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第4句】:共同信仰对民族凝聚力的固化作用对于一个民族共同体而言,共同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固化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共同目的进行着协作与彼此间的激励。
共同的信仰以内在和外在的形式对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固化作用。
在信仰体系中,宗教信仰是一种庞繁的信仰系统与社会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意识以一种超越现实、超越俗世的“神灵”信仰形式,反映了不同信仰的民族对自然、社会及自身及其关系的认识。
古往今来的众多哲学家、人类学家、宗教学家,甚至神学家,都十分关注并力图探索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自古以来广为流传的群体或个体的宗教信仰心理现象。
对于心理学家们来说,他们所关注和探讨的是各种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各个信教的人,在参与宗教活动和宗教生活中,所感受的宗教经验和宗教感情。
每一个信仰宗教的人,除了接受某种宗教教义而外,往往或多或少地具有一种融汇宗教体验、宗教情感和宗教意志的宗教信仰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对于接受或强化宗教信仰具有很大的作用。
对某些信徒来讲,宗教情感的感染,可能超过布道或诵经读经中灌输宗教信条的效果。
而那些只在理智上相信宗教教义,情感上却缺乏宗教激情的人,不一定能成为虔诚的宗教信徒。
相反,有些人,他们不一定相信有人格化的神,只是出于传统的文化氛围或浓厚的宗教情绪的感染,他们也会习惯成自然地乐意去参加一些宗教活动。
常听人说,见到宁静肃穆的教堂,听到宏亮浑厚的圣乐,情不自禁地就会步入金碧辉煌的神圣殿堂。
去过教堂的人即使不是信教徒也常常感到在教堂听诵经或听唱诗班唱歌人的心灵都有一种被净化的感觉。
也有人在身处逆境,完全绝望与无奈之际,产生一种祈求神灵保佑的宗教需要。
[20]我国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其宗教教义及形式就将回族紧紧维系在一起。
我国的云南是多民族的地区,回族形成的“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与全国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即除在腹地与聚居区与汉族、白族等共同相处外,还在边境及内地山区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混而居。
然700多年来,云南回族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即使在汉族或其他民族的文化包围圈中也始终未被同化,这就是伊斯兰教的作用,无论是在内地的聚居区或是在边疆散居区都是如此;他们习惯于在回族群体内部顽强地进行宗教和民族意识的教育,把清真寺作为从事这种教育和共同议论民族大事的中心场所,这就使回族内部自然形成了包括管事、阿訇、乡老等参加的近乎于政教合一的民间管理体系,来管理和指导本民族内部一切事务,以此来抵御外界压力的渗透。
因此,只要有回族人口居住的地方,无论人数多少,总要千方百计兴建清真寺;即使是无力建盖,也要到外地回族区捐款筹资,而各地回族均会尽力解囊相助,并将其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民族的凝聚力。
伊斯兰教对回族在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等内核方面,都产生着决定性影响,清真寺自然成为维系回回民族发展的显著标志。
[21]在一项对吐鲁番艾丁湖乡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维族村民的宗教信仰又活跃起来,宗教对人们的影响较之以前大为增加。
维族成年人多数都到清真寺里做礼拜,不少人还严格遵守斋戒规定,做礼拜事实上已成为村民凝聚力的象征。
[22]可见,宗教习俗是宗教文化功能在人们生活习俗中的延伸,它体现了宗教的神圣和庄严,而其一旦演变为民族的生活习俗,就成为其民族生活的重要特点。
回族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历史已证明伊斯兰教是维系广大回族的重要纽带。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凝聚力的固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共同信仰的各民族由于共同的信仰而聚拢、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同时,作为信仰体系中的宗教使得信仰群众因宗教的巨大吸附力而凝聚在一起。
由此可见共同的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对民族凝聚力的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