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总叙感言

03-08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弟子规总叙的含义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总叙》的内容

我们学习了〈泛爱众〉。

知道了:“百行之首,以孝为先。

“即使你成绩不好,只要拥有孝,你还是受到大家的敬重和爱戴。

就比如《弟子规》所提到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讲的就是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不喜欢我们时或太严厉时,我们也要孝顺,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才能让父母安心。

这也是孝的表现。

  那对于父母的孝,是不是象古时候的盲从呢

那当然不是。

在父母有做错事时,我们做子女的应该要及时劝导,劝导态度要诚恳:即使倍受打击,我们也不能放弃劝导父母向善的念头,避免铸成大错。

  现代,科技发达了,对父母的“孝”也换了一种味道了,所谓的“孝”就是送幢房子给老人,给老人请保姆。

在我看来,老人不缺这些,只缺沟通。

物质可以解决温饱,但却无法解决内心的渴望。

物质可以解决一时,却无法解决惟有交谈才能抒发老人们内心的情感。

爸妈在年轻时希望子女健康成长,这个愿望显然实现了,在爸妈老时,愿望只要求儿女回家。

如此简单的梦啊

  我们读了《弟子规》要弄懂孝,更要实行孝,孝对于一个人是否长大后能适应社会、热爱国家,成为好公民起者重要的作用。

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吧

怎样写一篇500字的《弟子规感言》

【第1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

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

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

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

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

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

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纵观 《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

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

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

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

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第2句】:要想成事,必先学会做人。

为人处世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在学校里,在一般的书本上不大能学得到。

可是这个事情又很重要,不学不行,因为我们在社会上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原因就是没有得到过很好的处事教育。

那么,有没有一本书能够很有效地解决这样的人生困惑呢

我想是有的。

我就有幸遇到过一本很好的书,这本书名叫《弟子规》。

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在他身价达到几十个亿时,把《弟子规》引入了他的企业管理,并现身说法《弟子规》的好处。

他说,学好了《弟子规》有三大好处,一是家庭和睦,二是身体健康,三是事业有成。

真有这么神奇的好处吗

我们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怎么说的。

《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教导编写的一门为人处事的规范,全文只有1080个字,分为总叙、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五个部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的总叙。

首先讲在家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讲说话做事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跟大众相处的时候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了这些,还有精力的话,就要学习典籍和其他有用的文化知识。

这个总叙告诉我们,《弟子规》其实就是生活,生活之外没有《弟子规》。

你看一是居家,二是言行,三是处世,四是学习。

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不就是这些么

认真读完《弟子规》后,我自己的感想是,如果能够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的确能帮助我们平衡心境,改善生活的环境和质量。

不妨简单展开来说一下。

先说孝悌,就是孝顺长辈,友爱兄弟。

作者把它列为全篇之首,实在是用心良苦。

因为我们从生到死最重要的生活就是居家生活。

我们最初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我们的德行的根基在于报答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一切的行动都是为了大大小小的家能够兴旺发达。

孝悌的教导林林种种,归根结底就是要长养我们对人的一颗感恩之心,对人的一颗恭敬之心。

感恩,恭敬,这是不简单的,有了这样的心量,我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才有了根基。

再说谨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说的是时间的重要;“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说的是穿衣的原则;“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说的是行动站立的要求;“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说话要讲诚信,实事求是,说话的要求;“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对待蜚短流长的态度;“见人善,即思齐,虽去远,以渐跻”要见贤思齐;“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友,渐相亲”。

对待过错与荣誉的态度问题……你看,这些谨信的要求,是不是能矫正我们很多错误的言行与态度

正是这些态度造就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啊

改变错误的习惯,就能改变生活的环境和质量。

再看众爱亲仁。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亲仁者,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我们在社会上跟人相处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地方做得远远不够呢

那些摩擦是不是能够从这里面找到原因呢

当我们真正做到对人平等博爱之后,不仅能在社会上如鱼得水,而且“得道多助”,会促进事业的发展。

最后看看学文。

这是《弟子规》的落脚点。

它提出学习学习,要注重学,更要注重习,就是说,只是死读书,不注重实践,就会长浮华,而只是一味的做事,不学习事情的义理,就会有很多偏见。

再好的东西,你不去落实,那是没有用的。

《弟子规》常看常新,它包含的道理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实践。

结合弟子规的总叙和原文谈谈如何做人

弟子规很难懂吗

还谈什么呢

弟子规里面写的清清楚楚,为人子弟,应当如何去做,照着去做就好了。

不去做就是空谈,有什么用处呢

弟子规《总叙》的内容

、《弟子规》的总叙介绍弟子:圣贤人的学生。

(为人子弟)规:左一“夫”,右一“见”,谓大丈夫之见。

意指随顺圣贤教诲,人生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规范、规则、规律、规划)二、[首孝弟]可结合《入则孝》的精华讲。

首:做人的根本是什么。

弟:包含恭敬心。

孝弟——齐家,论国、治国、平天下。

周朝八百年江山出自于“孝弟”三、[次谨信]谨言慎行,对自己的生活要有规律。

[信]人无信不交,孔子四个学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泛爱众]广泛地爱众人,现代话说:人际关系法。

四、[亲仁]发挥“显圣镜”作用。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五、[余力学文] 文以载道,文以明道。

六、[入则孝·孝]孝:上老下子,两代合为一体(如树根与树枝)。

教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这也现象:当今孩子之失:顶撞父母、懒惰、叛逆、自私、敷衍、生活没有规律。

原因:未接受中国圣贤教育,孝梯教导,没有孝心,恭敬心。

而没有好习惯,长养习气的过程是什么

① 无恭敬心、打麻将,不管②自私,由夹菜之先后可知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