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灾害感言

08-05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洪涝灾害的感想

今天看了新闻 ,甘肃那里发生特大山洪灾害引发了感想。

今年至此,自然灾害接二两三的发生。

玉树地震,南方长江流域,东北地区洪涝灾害,泥石流···那政府就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灾后重建工程还要预备出相关的抚恤资金。

呵呵~·~这样会推迟其他城市的建设。

一个母亲生的孩子多,必要兼顾到每个孩子的生长。

从心底里希望中国能够国泰民安。

如果地方政府自己手里有钱,做工程建设,资金到位,人才劳力等到位就顺利多了。

不清楚国家是否允许政府自己有企业。

想来,还真是不了解我的祖国多么有钱,真是惭愧。

只知道国家是债权大国,美国逼着中国人民币汇率上涨,好减轻美国偿还债务的负担,并且抑制中国的出口,经济发展。

现在来看,对国家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天天瞎忙活上学了。

国家大环境还没有了解好,将来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小环境。

这学校教育也是,没有时政课程教育,学生死学,老师指东,学生不会去西。

大部分学生思想如一潭死水。

都说教育可以兴国,科教兴国,这可好,教育出的人才质量没几个优秀的。

曲高和寡优秀学生也是很孤独的。

还好中国人口基数大,优秀学生比例不大,但是优秀人数是可观的。

从社会稳定上来看,洪涝灾害会影响粮食出产,估计粮价上涨。

前些天俄罗斯森林大火,农田被毁,粮食减产,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下令禁止粮食出口了。

到现在为止,大火还在蔓延,甚至欧洲国家还是援助俄罗斯了。

哼,再不援助,水火无情,会蔓延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乌克兰,格鲁吉亚就是最好的例子。

超市现在的粮价已经先对前些日子价格涨了。

这样使得家里现在存了比平时要多一辈的粮食。

吃的东西价格上涨,一系列的商品价格也要上涨,该是国家宏观调控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哦,今天美国还上演了龙卷风,美国的追风爱好者勇气可嘉,拍着的龙卷风很狂野。

至今这龙卷风现象科学家还没有破解,她带来的灾害也不小。

似乎前些日子,中国也出现了龙卷风。

科技,科技,快发展啊

国家似乎把科技用到怎么打仗了。

国防不厉害是不行,但是其他的也不能不重视啊。

1998年洪水灾害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

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

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

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一、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

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

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

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8万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为

【第6句】:36万秒立方米,1954年为

【第6句】:68万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

【第9句】:25万和

【第10句】:5万秒立方米。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

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

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

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

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估计约50多亿立方米。

这样,减少分洪量约35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没面积700万亩。

换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通过加强防汛抢险,争取抗御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减少洪水淹没损失。

例如:1954年,在运用荆江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为

【第44句】:67米。

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

【第45句】:0米。

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

【第45句】:22米。

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

【第1句】: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少。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

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

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

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

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

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

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

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是由于内涝。

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

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

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

【第14句】: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

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

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

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

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

【第1句】: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

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

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

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

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

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

【第15句】: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

【第5句】:3亿吨,输移比为0.33。

这与黄河有所不同。

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

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

【第4句】: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

【第4句】:68亿吨。

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

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

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

【第3句】: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

【第6句】: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

【第5句】:27亿吨),属于多沙年。

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

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

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

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

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

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

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

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

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

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

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第1句】:人为因素一是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河床抬高,河床的通过能力减小。

二是容纳能力的破坏。

在汛期,多余的洪水,特别是超正常容量的洪水不能够有效容纳造成洪涝灾害。

三是行洪能力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河床的抬高、河床中的障碍物增加。

从总体来讲,水利设施都有障碍作用,沿长江干支流的大小桥梁对行洪基本上都有不利的影响。

【第2句】:自然因素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从自然上讲是异常,即降雨量特别大、强度特别强、范围特别广泛。

长江流域是否发生洪涝灾害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梅雨;二是台风雨;三是西南暖湿气流。

从长江中上游的实际看,主要是梅雨的异常造成的,中下游特别是下游地区台风风暴潮对其有相当大的影响。

西南暖湿气流与梅雨有一定的关系,但它发生异常的情况是在非,如鄂西的水灾,泥石流等等都是这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预防洪水灾害的措施

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第1句】: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第2句】: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第3句】: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第4句】: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第5句】: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触电。

【第6句】: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自我防护 ●听从家长或学校的组织与安排,进行必要的防洪准备,或是撤退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如防洪大坝上或是当地地势较高的地区。

●来不及撤退者,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

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

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

如果离岸较远,周围又没有其他人或船舶,就不要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爱心提示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你一定要听从大人的安排,千万不可随意下水游动。

无论你遇到何种情形,都不要慌,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晃动衣服或树枝,大声呼救等。

洪水暴发时自救方法 中如何原地待救 水灾的发生,都是灾害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在洪水到来前,洪灾区群众应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地作好准备。

有条件者可修筑或加高围堤;无条件者选择登高避难之所,如基础牢固的屋顶、在大树上筑棚、搭建临时避难台。

蒸煮可供几天食用的食品,宰杀家畜制成熟食;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

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

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

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

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

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如果避难人群未很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会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

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

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

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哪些是较安全的避难所 避灾专家们认为,避难场所的选择不容忽视。

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农村的避难场所大体有两类:一是大堤上,但那里卫生条件差,缺少上下水设施,人们只是将洪水沉淀一下、洒些漂白粉直接饮用;加之人畜吃喝、排泄都在这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一长,极易染上疾病。

二是村对村、户对户,邻近村与受灾村结成长期的对手村关系。

在洪水多发的乡村,政府通过发放卡片方式形成对手户。

专家自豪地说,这是外国所不具备的,我国人民长期与洪水斗争保留下来的良好传统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