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的家事感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请根据阅读
学习沂蒙精神心得体会一: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一、重温“红色沂蒙”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撒播革命火种,领导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人民战天斗地,开拓进取,取得了众多伟大的成绩。
4月1日上午,我们首先乘车来到了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扭转了解放战争初期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在人民战争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讲解员带领下,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参观了第一、第二展馆的展厅,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战场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把大家带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走出纪念馆,松柏环绕着革命烈士墓区,学员们伫立在烈士英名碑前,向粟裕将军和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向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肃立默哀,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并聆听了陈若克为革命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
参观结束后,大家观看了《英雄孟良崮》教学片,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挑担子、推小轮车等现场体验式教学比赛,真切感受到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4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刚刚落成开放的沂蒙革命纪念馆。
该馆按照国内一流展馆的标准定位,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更为直观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全面展示沂蒙革命战争史。
在二楼沂蒙精神展区,大家认真倾听了讲解员的讲解,重温了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为了沂蒙人民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沂蒙人民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投身斗争的革命历史,深刻认识了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伟大的沂蒙精神。
在三楼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馆里,大家详细地了解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月2日下午,我们乘车前往沂南县红嫂教育基地。
在这里,大家先后参观了用乳汁救活伤员的“红嫂原型”明德英、无私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双肩扛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等红嫂典型纪念馆,集体吟唱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
不同的事迹,不同的经历,给学员们带来的却是同样的感动,同样的震撼。
特别是听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于爱梅所作的“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事迹报告会,大家无不被王换于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冒死营救革命同志、舍己抚养革命干部子女的非凡事迹深深感动,思想和心灵得到了洗礼。
二、深刻领会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特质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用生命保卫群众利益;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拥护、支持党和人民军队,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
“爱党爱军”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信念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艰苦创业”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隐忍负重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沂蒙精神的创生主体是沂蒙人民群众,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创生主体是党中央和人民军队。
由此可见,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
这是因为沂蒙精神有两个重要支点:一是信仰。
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老百姓才真正信任党、坚定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二是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党和国家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沂蒙精神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集中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精神品格,形象反映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部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路线的宝贵经验。
三、以沂蒙精神为动力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红色沂蒙”四天的现场教育活动,使我们充分意识到,“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回顾那段艰难的岁月,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我们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对如何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深思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找到维系党群血肉联系的感情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用鲜血和生命守卫百姓家园,人民群众义无反顾跟党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伤员,鲁南人民“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党政军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
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看,是共同信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命运,把党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
这是今天党群关系的感情基石。
反思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就要系统学习党的历史,时刻牢记党之所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党始终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把握沂蒙精神的深刻特质,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不竭动力。
沂蒙精神的根本特征是人民性。
学习和传承沂蒙精神,要重点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
一方面,要形成思想自觉,把践行群众路线内化于心。
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真正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要形成行动自觉,把践行群众路线外化于行。
就是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人民不愿见到的“四风问题”彻底查找出来、打扫干净,用切实有效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
倡树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投身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
学习传承沂蒙精神,关键在实践。
一要多到群众中去。
经常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自觉拜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
二要自觉服务群众。
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要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紧紧围绕“两个百年目标”,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确保让群众满意,凝聚形成干群同心、合力发展的正能量。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只有对人民群众有了真感情,才能自觉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从而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把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
我们相信,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把为民谋利放在第一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胜利实现!
党员领导干部收受礼金的自我检讨书
违规收受礼金检讨书:犯罪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情,任何人都会悔恨终生。
回顾40余年的人生道路,我有过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并获得了许多骄人的荣誉,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一步一步走上处级领导岗位。
今天,我失去自由,囚服加身,成为可耻的罪犯,这善恶、荣辱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令我反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会沦落为阶下囚
往事不堪回首,却无法忘怀;现实无颜以对,却必须面对。
我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憨厚、耿直的性格和母亲善良、俭朴的品德曾深深地注入过我的脉管。
在父母的呵护和期盼的目光中,我吃苦耐劳,发奋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班干部。
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
从迈进绿色军营之日起,我就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
在从戎报国的13年时间里,我先后入党、提干,并多次立功受奖。
1988年,我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洛阳市某区人民政府工作,由于我踏实肯干,组织纪律性强,讲政治、讲原则、讲宗旨,很快就由一般干部提拔为财政局局长,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对工作更加一丝不苟,坚持为全区人当好家、理好财,自觉抵制吃请、受礼等不正之风,清正廉洁,光明磊落,得到了党组织的充分肯定。
1995年,我再次荣升,被提拔为副区长,并当选为洛阳市跨世纪的后备干部。
自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我先后获得各种荣誉证书三十多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造辉煌的业绩。
如果说我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国为民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是因为我还比较注意改造世界观,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还能比较严格地要求自己,时时事事处处能用党章和共产党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但是,人总是会变的。
自从担任副区长并兼任财政局局长后,随着地位的升高、权力的增大,我逐渐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日益滋生,对“灯红酒绿”般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有钱人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不由自主地羡慕起来,吃、住、穿、戴的档次和品位也逐渐提高,艰苦朴素的思想观念却日益淡薄褪化。
在人际交往中,我对部属、朋友的小恩小惠慢慢放松了警惕,请客送礼,司空见惯,什么党的培养、入党誓言统统抛之脑后,从一般的吃吃喝喝演变为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越过了“红色警戒线”后,我开始贪胆倍增、胃口大开,由最初的断然拒收到坦然收受,金钱的诱惑力一次又一次冲破理智的防线。
金钱一旦成为一个人的全部欲望,就会使人在极度膨胀的金钱欲望驱使下,滋生出许许多多可怕而且难以改变的邪念,在不到两年的时里间,我先后贪污公款27万余元,挪用公款200万元,终于将自己奋斗了几十年来之不易的红色档案改写成了犯罪分子可耻的黑色档案。
我从一名优秀军转干部一步步走向腐败的犯罪深渊,不仅毁了我个人的前程,更给党的事业和形象抹了黑,愧对党的教育和组织的信任与培养,也愧对亲朋好友对我的关爱。
我的父母在我工作期间,从来没有因家事打扰过我,每次回家探望双亲总是来去匆匆,多年来我很少在老人身边尽过孝心,在他们晚年之际,我依然不能给他们以安宁和欣慰,相反还给他们带来了耻辱;我的妻子一生为人堂堂正正,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多少理解和支持,生活上给了多少关心和惦念,却因为我的犯罪而不得不忍受别人的鄙视与冷漠,屈辱和泪水;我的孩子们都已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正处于献身事业和组建家庭的关键时刻,我不能帮助孩子们,却同样给他们带来了痛苦和屈辱,想到这一切,我的心都要被撕碎了。
然而,一切都已太晚了。
痛定思痛,经过几年来对自己无情的解剖与沉痛的思索,我总结出了犯罪的根源所在,首要原因是放松了思想改造,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像苍蝇一样飞入国门,在这场新的考验中,我没有保持住清醒的头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着职务的升高、环境的变化、荣誉的增多、权利的扩大而产生强烈偏差,不由自主地丢掉了过去那种严格要求自己的进取精神,放松了学习与自我改造,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错误地认为,腐败现象是改革开放的正常现象,并加以效仿,完全把党的宗旨抛到脑后,丧失原则,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严重触犯了法律,从而付出了18年牢狱生活的惨重代价,成了一个千夫所指的罪人。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8年
如今,我已近知天命之年,不可能再从头再来,愿我真诚的忏悔能够给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一点教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改造主观世界,否则,消极腐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腐蚀自己的灵魂、信仰、理想、道德,就有可能因小恶的积累上升为大恶的裂变。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平凡的人,缺点也很平凡;高贵的人,错误也很惊人。
”因为前者对社会影响很小,而后者对社会危害很大。
中央最近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把“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意义可谓深远,反腐败针对的更多的就是位高权重的公职人员,这些人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
但愿各级领导干部能以我为戒,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信仰,廉洁自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做一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
16王伟回顾自己参加工作33年、入党32年的经历,我感到,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可惜的是,我自己没有很好地珍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犯下了不可原谅的严重错误,直至跌入了违法犯罪的泥坑,给党的形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家庭和亲人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现在想起来,悔恨不迭,痛不欲生
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扭曲 深刻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即是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扭曲,导致人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放纵了自己的贪欲,最终走上了堕落的道路。
在城市的改造和开发上,避免不了要和开发商打交道。
他们在开发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往往找到我。
而我也是从工作、从保护投资环境的角度,积极、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一来二往,与开发商的交往密切起来,经常在一起吃饭、喝茶、休闲,开始还能把握住分寸,认为这是工作的需要,是为了招商引资。
但渐渐就不行了,在高消费生活的耳濡目染中,看到他们大把挣钱,大手大脚地花钱,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自己的思想防线开始崩溃了。
心想自己的能力不比他们差,付出的也远比他们多,而自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工资每月也就一千多元,心里很不平衡。
思想滑坡了,行为上也就放松了要求。
当逢年过节,开发商们表示点“小意思”,自己也就“笑纳”了。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当一家公司老总将5万元现金塞进我的小车里,我也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到2006年春节,先后收受了开发商50多万元的贿金。
从此,我的世界观、人生观由原来的服务、奉献转向奉献与索取并重,在人生的价值取向上,将事业与享受作为人生的两大追求目标。
一方面追求事业的成功,既是为官一任的政绩,也是向上提升的资本;另一方面,放纵自己的贪欲,追求物质享受和纸醉金迷的生活,经济上也一步步地滑向了犯罪的泥潭。
权力相对集中而监督乏力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权力相对集中,而监督制约相对乏力。
在县一级,县委书记的权力是比较大的。
在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要人事安排等方面拥有拍板权。
这个相对集中的权力,如果把握得好,全部用在党的事业和为人民服务上来,是可以做成许多事情的;但是如果把握得不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就会做出许多错事、坏事来。
我就是没有能够把握好。
干事业抓工作,需要权力,但有了权力之后,各种诱惑也随之而来:有开发商来贿赂,有女人来投怀送抱,也有人送来礼金等。
若是意志薄弱者,克制不住自己的私欲,就挡不住这些诱惑,掌权的人就会被拉下水,权力这个魔杖就将掌权的人变成了腐败分子。
一念之差,有时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好坏之别。
县委书记的权力很大,而受到的监督制约却相对很小。
权力运用得当与否,全凭个人的党性修养。
直到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或是有人向上级反映,引起上级重视,认真查处之后,问题才能被揭露出来,但为时已晚。
对灰色交往从拒绝到见怪不怪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人讲究人情往来,特别是我国的社会及体制正处于改革、转轨、转型时期,各种不规范的东西、灰色的交往都存在,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现实的考验。
就拿礼金往来情况来说,自己也知道收受别人的礼金不好,但有时也觉得实在难以拒绝。
我当县委书记期间,逢年过节,家中有什么事情,总有人通过各种方式,以各种理由送来礼金,我也曾退过不少礼金,但最终还是收了不少。
对于一些小额礼金,觉得退也嫌小气和麻烦……时间长了,思想也麻痹了,甚至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而且在收受礼金时,只觉得大不了是违纪,绝对没有想到这就是受贿,就是违法。
心中常常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出不了什么大事的,直到问题暴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平时的点滴积累,终于铸成大错,自己还恍如梦中。
人生没有后悔药。
等到今天一切都明白之后,大错已经铸成。
在上述3个方面的原因之中,最根本的还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
“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
自己所犯的错误,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说到底还是自身的贪欲所致。
陈毅同志说得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纪违法者,最终将受到惩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希望我这只“沉舟”、这棵“病树”,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对像我这样的领导干部能有所警醒。
检讨人:XXX 年月日
名人故事加感悟
【第1句】: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依,就改嫁到长山一位姓朱的人家。
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别了慈母,到南都学舍不分昼夜地苦读,5年中间竟没有解开衣服好好地睡过觉。
有时困倦已极,便用冷水冲洗一下头脸。
他连稠粥都不够吃,所以常常忍饥挨饿熬到下午才吃饭。
就这样,他勤奋地学习,《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之旨,便都领会并精通了,从而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不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而且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感悟:志向,是人生的导航,是事业的基石,是前进路上的指南针。
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会在空中东摇西摆,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有了志向而不去努力也是不行的。
一个人想要成功,关键是确立了志向以后,要像范仲淹一样坚持不懈,勤奋不已。
无数事实还表明:一个人确立的志向越高,那么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
【第2句】:居里夫人曾获得过许多令世人羡慕不已的荣誉,但她却从不因此而陶醉。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曾应邀到她家里做客,走进屋里竟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马上对居里夫人说:“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金质奖章,是极高也是非常难得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就想让孩子们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守着成绩,会使自己一事无成,能看到这一点实在是很重要。
感悟:淡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能够淡泊的人会视身外之物为草芥,并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淡泊,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以纯净的心灵面对人生,以从容的心境品尝荣誉。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居里夫人才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第3句】:陈毅元帅的父母回四川安家时,他给负责陪送的同志约法三章:一、把两位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不要惊动省委。
二、找普通民房住,不向机关要房子。
三、安家事宜,自行解决。
感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陈毅知道律己才能律人,律己还要抵制各方面的诱惑。
当今的社会有太多的诱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遇诱而不动,遇惑而不迷呢
主要的是要怀律己之心,把握好自己。
【第4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之后,有人曾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批所谓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挞伐。
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论必然胜利,对哒伐不屑一顾。
他说:“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他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为世人所瞩目。
感悟:自信,是建筑在对前途充满必胜心理基础之上的优秀心理素质。
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
爱因斯坦获得了巨大成功,首先是因为他自信。
不过,光自信,不行动也不行。
我们都知道,自信只是成功的一半,它毕竟还不是成功。
【第5句】: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 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
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祖国,从明天起,看我们俩谁先取得学位
”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
他为自己争了光,也争了气,皮诺不得不佩服。
感悟:自尊是做人的基础,也是爱国的基础;自尊是做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一个人只有自尊,才能不被邪恶引诱,不被歧视击垮。
自尊需要自己捍卫。
只有在自尊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作文我眼中的保尔·柯察金 450字左右 感想多一些 谢谢
有一个梦,那样离奇,又那样普通,那个梦,若隐若现,又仿佛就在你面前,近了,近了
它散发着书香,那是一股多么纯真的书香,透过书香,我们看清了书对我们有多大的益处,让我们知道我们从怎样一个小小的娃娃,变成了成熟的孩子,变成了懂事的我们,书起到了多大作用,我们从小闻着书香长大,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这些书就像一个个古老的秘密,我们翻开书时,就像在探寻一个个古老的秘密,看完书时,如获至宝。
书香,犹如一桶甘泉,又犹如一片广阔草原上的淡淡草香,又犹如森林里那种大自然的味道。
我读书,读出书香,我读书,读懂成长,我读书,读到快乐。
在书弥漫的书店里,我闻着书香,读着书,快乐地看着每一个跳舞的汉字,一点一点长大,我认真地告诉你,读书的滋味很美,就像在喝一锅美味的鸡汤一样,回味无穷。
我就是这样在书里读出了知识,读出了道理,每一个字符我都用心去体会,我从这里到到了成长。
在这个书香茵茵的世界里,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就像在黑夜里静静的,看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品味书香书,是一坛陈年老酒,甘甜浓烈; 书,是一首经典老歌,幽幽动人。
书也是一缕奇异的香,久久不散 ——题记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入水晶,自然及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 ——选自 这一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
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文中的翠翠是里最难写,也是写的最成功的人物。
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
她与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体贴入微,愉快地承担着家里生活的担子,还常常帮爷爷划船渡人。
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爱得痴心,当傩送驾船远走,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从翠翠身上,可见苗族青春少女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出色的心理描写是的一大特色,也是它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成就。
在大多数初中生的作文中心理描写一向比较薄弱,而出色的心理描写不仅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还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中心。
所以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也是作文能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怎样才能写好心理描写,我认为要站在写作对象的角度去思考,既要合乎情理,又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但心里描写若运用的不好,就可能是“画蛇添足”。
所以要写好心里描写,必须多看书中那些出色的心理描写,而《边城》正是一个非常适合的范本。
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从人物的境遇中去感受生活的百味。
从书香中品味成长,在成长中感受书香。
品味书香]书香旧谓读书之风气,本意为延续读书之香火,多指家世而言。
书香门第指世代读书的人家,如有“早养出一个儿子来,叫他读书,接进士的书香。
”现今书香转义为读书时的愉快体验和深入感悟,例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斯说:“书籍深入人心,诗随血液循环。
书中别人的事,能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而我们的呼吸也因之充满了书香之气。
”我读书可谓不多,但以为读书要品味书中的至理至情至性至趣至美,方能达到品味书香之境界。
一是品味至理。
至理是作家在作品中有意无意表现出的最本质的意旨蕴涵,至理可因读者有所不同。
品味至理能提高人认知客观和主观世界的判断能力,增强理性意识。
读的,要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读邓小平著作要把握后社会主义阶段对外改革开放的现实与历史意义,读朱光潜的美学专著要注意美在感觉的要义。
品理是读书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我们常说读书“不得要领”,“要领”就是指作品中的“至理”。
每年中国大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都有一道品味作品至理题,考生常感头痛。
二是品味至情。
情感是人的衣服。
文学是人学,因而亦是情感的载体。
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无字不带情。
例屈原在里的悲愤爱国情,李白苏轼诗篇里的旷达之情,杜甫的忧民之情,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退隐逸乐之情,李清照的哀惋悱恻之情。
说理文虽以推理行文,但情理不可分,理中亦有情,例对张思德的推重之情,中对白求恩的追念之情。
情感带有时代的属性,不同的人观看同一作品会产生不同情感,例舞剧《白毛女》本来表现对旧中国的愤怒之情,但有人说“杨白劳欠债要还,喜儿头发染成白色更漂亮”,就是一例。
三是品味至性。
至性与至理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指人性,后者多指文章义理。
就性和情来说,情感是人之精神的血肉,人性是人之精神的筋骨,情感是可以变化的,人性具有稳定性。
作品有至性人物,例《三国演义》中关羽之忠与曹操之奸,《水浒传》里武松的刚勇和杨志的“官性”。
至性也可指作品的主题内容或风格,例鲁迅作品是投枪是匕首,充满战斗性和讽刺性,《史记》富于人民性,莎士比亚作品充满戏剧性,〈伊索寓言〉充满机智性,托尔斯泰小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邓小平讲话录具有智慧灵活性。
四是品味至趣。
至趣指文学作品中给读者带来愉悦体验和快感的题材语言风格及表现技巧。
书籍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休闲性,现代社会人的欣赏情趣普遍升级,表现积极情趣的作品逐步增多,学会品味作品的趣味成了读书的一项内容。
例《山海经》的神趣,《西游记》的怪趣,莎士比亚语言的风趣,朱自清语言的清趣,孔子语言的理趣,孟子语言的喻趣,〈吕氏春秋〉的寓趣,契诃夫语言的讽趣,唐诗表现技巧中的衬托等。
欣赏作品的至趣能熏陶人的诙谐幽默性格,升华人的生活质量。
五是品味至美。
至美有广义和侠义,侠义一般指作品中的形象美(人象物象意象理象),寓意美,悲剧美,韵律美。
例海明威作品人物形象的硬汉美,宋词的豪放婉约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意象美,王维边塞诗的悲怆美,朱熹诗的理象美,闻一多诗歌的三美,有些现代诗的朦胧美。
品味书香的理情性趣美是一个整体欣赏过程,并不可以分割零碎。
品味书香需要读者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经验,否则品味就成了无本之木。
书只有咀嚼的透脱才能溢香。
认真品味书香吧,你的思想将因之流光溢彩,风光无限。
品味书香我们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了让自己具有更高的审美能力。
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品味书香,品味书中的意义。
我记得《简·爱》中有一段名言:“我平穷、低微、不漂亮,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时,我们都是一样的。
”从这段话中,我们能品味出一种顽强、一种尊严、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从此,我总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从书中所提炼出的那种深刻含义,让我从品味出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
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
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
这是所有人一生都在追思的问题。
有人认为是金钱,有人认为是玩乐。
而我认为,是读书。
合上一本书,闭起眼睛细细品味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是否闪现了许多画面
你是否有许多感慨
那时的你,或惆怅感伤、或义愤填膺、或感叹唏嘘、或冷嘲热讽……当你有幸领略另一番人生,你一定品味出了一种独特的、溢于言表的感受。
一本好书,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总能触动人们的心灵。
也许,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我们比以前更加需要一份红袖添香的雅致,一份纳兰容若的恬淡,一份青梅煮酒的风趣,一份陋室闲读的清幽。
每一本书,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每品味一次书香,无疑是一段人生的旅程。
有人说,我们不能度量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延伸生命的宽度。
我想,这句话的意义便在于品味书香,领略不同的人生风采。
世界上总有那么多行色匆匆的人,他们大概是忘了,自己在喧嚣反复之中,也需要一丝书香的慰藉。
别让自己变得那样劳碌奔波,记得给自己留一隅书香,抑或说——是留下最无欲无求的生命。
时光如水,夜色如墨,世界渐渐沉寂。
请在那时细品书香,你感受到的,是桌上摊开的人生,是窗外流失的岁月。
那夜幕下的你,不是过客,是归人。
书香一缕书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时候
顶小顶小的时候
依稀记得那时,夕阳的余晖还未退去,外婆抱着我坐在夕阳的影子里,读诗给我听,她拿着一本页边都发黄了的小书,那诗的调子,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时间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
书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驳的记忆中继续游移。
闭起眼睛,总会有那么几片色彩斑谰的书角从记忆的角落中浮起,记不得是从那本书上扯下了。
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话故事充实的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把这些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做个故事大王。
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
阅读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欢做的事情。
我本是不安于平静的人,绝对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点寂寞,但若是给我一本书,我就会静静的坐上一天,因为对于我来说,书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热闹的暄嚣。
我喜欢诗词格律,喜欢古人的文言情调,喜欢柳永的深幽和苏轼的豪放。
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那些古诗文无不精妙。
荡气回肠,遐想万千,乐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
他们的那种气势,那种深厚的底韵,即使在我这千载之后的人看来也颇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欢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它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
我喜欢笑谈兴亡成败的《三国》,喜欢内涵深邃的《红楼》。
钱钟书在《围城》里对人性洞察与调侃;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
感受《童年》里高尔基的成长之路,赞叹乔纳森,斯威夫特层层深入的绝妙讽刺。
他们不断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我开始思考:思考真理,思考生命。
一本本的书籍带我进入了我从未涉足的圣地:人类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辉煌的殿堂。
一缕书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扩散,踩着书的阶梯,我走过了欢乐,走过了风雨。
我感到了成长的责任,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
对书,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想,太多太多的话语。
书籍,是我成长中最最重要的部分。
于是,我试着拿起笔,学着释放自己的情感,高兴或悲哀,快乐或忧伤,试着把从每本书中撷取来的精华,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
当思想的精魂从笔尖蹦出的时候,当优美的文字在白纸奔涌的流淌的时候,我总是意犹未尽的想起某书中的某个段落,某些感触,总是隐约的看到,书本上我成长的足迹。
我模仿鲁迅的犀利;琼瑶的柔婉。
试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物,在文章中透视自己的生活。
我感谢书,我爱书,爱那一缕清幽的书香。
后来我接触了另类的文学,另类的书。
痞子蔡的书,郭敬明的书,韩寒的书,他们无不渗透着青春背后一点忧郁的影子。
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泡在书店里,一本一本看,一遍一遍的想,一次一次在书的天空里放声喊叫。
它这样高,我无法触及却早已深溺于这片没有一丝破绽的蓝,那么一缕书香,晃啊晃的,变的漂渺了。
读书的目的不再是满足好奇心或是感受一些什么。
透过书本,仿佛更深一层看到了社会和人性的本质。
因而拼命的在书中汲取自己的所需。
每读一本书,我都会在深夜握着一支笔没命的写。
我常觉得自己是一位带着钢盔的铁甲武士。
藉由外物来厚实自己的胸膛,提高获胜的机率,可脆弱的骨子里还是有些许怀疑,眼前胜利的战袍不是凭自己的力量获得的,所以,宁愿穿着单薄的白布衣手持一把剑,击溃我的敌人,哪怕是赔上自己的性命也不要紧,那才是我要的真实感。
所以读书,所以写,所以要厚积而薄发。
我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那一缕袅娜的书香,书的精魂,要让自己不断的强大,只有读书,养气。
去书写一篇又一篇的文字。
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即使血随时会染红我的白布衣,也是骄傲的腥味。
一切都归于平静的时候,我依然坐在灯旁,凝视那经久不曾翻动过的书页。
一缕书香,就这么在我的魂梦之中飘舞荡漾,而且越发的浓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精魂. 沐浴书香两三片绿叶漂浮于微黄的水中,清香怡人,融入于口鼻之间,这是绿茶的香气。
奔腾的气泡跳跃于棕色的水中,甘甜大方,恰入于唇舌之间,这是可乐的味道。
书的墨香呢
清清淡淡,却能令人心神明亮,眼明心净。
书的味道呢
人生百味均有之,美妙无比。
在我“呀呀”学语时,我就已经与书邂逅了,最先读的是一本童话书,故事里的公主王子总是我最先遐想的对象,曲折的故事情节,美好的故事结局,都令我心醉不已。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部诗集,这部诗集让我与唐宋八大家进行对话,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品味“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的英雄情,想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念……每一次品读都像与李白“对饮成三人”,与李清照划舟小饮,那淡淡的离愁是李清照心中解不开的结……与诗人同喜同悲,在诗境中,我总能找到自我,进行一次完美的诠释。
我想,在我的生命中,要是失去了书,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书,是我干涸的心灵中唯一的甘泉;书,是我贫瘠的土地中唯一的绿色;书,是我重重的枷锁中唯一的钥匙;书,是我黑夜中唯一的火柴;书,是我心灵的河流中唯一的游鱼……对,只是我心中的唯一。
我小时候的心愿是拥有一间红木格子门窗,青砖木瓦的房间,里面放满了书,古色古香,这样,便会有书香了。
可是,我知事之后才发现,书香是从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是温文尔雅的气质,是丝丝离愁,又或是袅袅清新……说不清,道不明,也许是一种感觉吧
每次翻开书,闻到那特有的书香,总让我心定神明。
如果说书是咖啡,书香定是少不了的白糖;如果说书是红花,书香必是衬其的绿叶;如果说书是黑夜空中的皓月,书香就是闪烁发光的明星……书啊
我想你能陪我走完这一生。
如果说生命犹如一条长河,那奋斗就是河里千千万万的水滴;如果说生命犹如一棵大树,那奋斗就是树上茂盛的树叶;如果说生命犹如一座高山,那奋斗就是山上一块块的岩石……保尔在老布尔什维克党人朱赫来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正确道路,他渐渐成长起来,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他决定要彻底推翻旧社会,他也决定为此而努力奋斗。
在那个年代里,社会黑暗,战火连连,保尔曾遭遇多次战争之创,他瘫痪时曾几度想到放弃,但最后他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坚持
我必须活下去
因为我的生命并未结束。
带着这样一份执着,一份信念,一份坚持,他成功了,用拼搏为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最令我难忘的是保尔因为受了伤,积劳成疾,不得不离开了他视之为生命的工作岗位,去了疗养院,一次次的接受医生的询问,并开始接受令他痛苦的手术,“他的生活悲剧的第一幕由此揭开”。
保尔并不是不能忍受病痛,而是因为害怕掉队,对保尔来说,没有什么比不能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作贡献更痛苦了。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年轻时就被医生“判了刑”,可他并没有就此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与其坐着等待,不如拼搏起来。
于是,他成功了;作家张海迪,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但她用乐观的心态,坚持与病魔作斗争,于是,她也成功了
生命并没有停下脚步,奋斗怎么能终止
我看完书后,掩卷沉思: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一些小事或挫折就去自杀,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保尔,一步步走向全身瘫痪,然后双目失明,我也不禁为他感到惋惜。
或许他每天起床就能感受到病情的恶化,但保尔,坚强的他,却乐观的承受了一切,用努力和奋斗换回最后人生的成功
生命在于努力,在于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也许过于年少,过于幸福,无法体会到失去生命的伤痛,无法体会到病痛带给人的无望。
但你一定要牢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希望永远与你同在
让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战斗的乐趣吧
不会有真正绝望的境地
品味书香 细想一下,书,似乎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早自习时有早读,课堂上有集体朗读,图书馆里还有默读……每种读书法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它们各有各的韵味,不知怎的,而我偏爱睡前的夜读。
想象一下,万籁俱寂,没有谁愿意划破夜空的静谥。
星星乖巧地眨着眼睛,微风不时从窗外窜进来。
在柔美的月光下,如品一杯香茗一般在书海里自由地畅游:读朱自清笔下沉重的父爱,品红学大观园里的故事,陪林黛玉一起葬花流泪,随鲁迅回到他的童年…...一页页翻过,不知不觉中,书的妙韵连同它的芳香已渗入你的肌肤,随着血液流淌、奔腾,情感也随之波动。
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
渐渐的,在读书中,我飘飞的身心融入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感受了“春蚕到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体会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倾听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余音。
我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呤诗也会呤”的才气,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我试着寻找,寻找现实生活中,属于书的世界,试着去追寻诸葛亮的智慧,司马迁的愤恨,贝多芬的痛苦,臧克家的深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坚强......我在“飞流直下三千尺”中一睹人间奇观的壮丽;我在“却话巴山夜雨时”中感受离别的深沉;我在“我寄愁心与明月”中体味他乡的思念;我在“把酒话桑麻”中享受自然的情趣。
读书是一种乐趣,只要偷得片刻闲暇,就可以品味到书中蕴含的真理。
当读出了灵魂和境界,那飘然的感受、心境,只有心读者才能领会。
面对满林的书香,犹如面对心灵的净土,也是滋润人类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好书,是世间的一方净土,一个寄托灵魂的乐园。
去读好书,品味书韵,品味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