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长感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好还是北京科技大学好
那个叫高考无忧的毁了无数人啊!!!别信他的,就知道骗分.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可以说,吉林大学已经倒牌子了,别去了,不过如果是化学系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吉林大学的化学还是可以的.其他的就不行了,它合并了太多垃圾学校了,我一同学就被骗了,他在的校区以前是什么工程大学,因为被吉林大学合并了,也打着吉林大学的旗号,所以要慎重.至于中南大学也差不多,虽然他们校长得了科技一等奖,也不能说明学校整体强,它的金属表面还可以吧.其实中南也是3个学校合并的,现在就流行这个,学校规模上来了,排名就上来了.我有同学在那学工程管理,他说他在的校区以前是长沙铁道学院,被骗的是很惨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不错,他的信息对抗很强,学校实力也强,算是比较实在的大学,就是地方远了点,不过值得推荐.北京化工就是化工方面的专业好了,特别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很强,全国前三可以保证.不过你要是来这里学个什么法学,信息的话就.....总的来说,还是推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类专业,然后是北京化工的那两个专业和吉林大学的化学系.P.S别看什么高校排名,骗人的!北京邮电大学年年99,100名的,你敢说他不强?北京工业大学那么垃圾,就靠规模还能进前30,你敢说他是好学校?希望楼主能有一定的判断,有什么可以再问,知道的话我一定知无不言,当年就被高校排名害了,不希望再有人走我老路子了....楼主好运这里面分数比较适合你的貌似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对抗了,分数不是很高,看你喜欢不喜欢了.在多说些,如果去工科学校,就要去他的好专业,如果去文科的学校,就首先考虑他的规模.我这几个学校我都有同学在,感觉就是西电的那几个满意度最高,我只是个参考,楼主还要自己拿主意啊!
谈谈你对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感的感想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
该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医用X线数字成像、阵列信号处理和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卫星移动视频等众多高技术领域。
培养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对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传输、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信号检测与估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简介 本学科以现代通信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为基础,研究光纤通信、数字与数据通信、高清晰度电视、卫星通信、信息安全、无线通信与个人通信、图像通信、多媒体信息通信、宽带网络技术、多媒体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等等。
拥有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国家保密局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和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和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与包括美国AT&T Bell实验室等在内的著名学术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拥有一批先进的研究、开发和测试设备,宽带光纤通信试验网、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信息安全攻防与评测技术模拟环境等实验研究平台。
研究方向 1. 数字电视图像通信 2. 光纤通信 3. 计算机通信及网络安全 4. 无线通信 5. 统计信号处理 6. 生物信息技术 7. 多媒体技术 8. 智能信息处理专业特色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医用X线数字成像、阵列信号处理和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卫星移动视频等众多高技术领域。
培养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对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传输、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信号检测与估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利用各项经费,本学科已建成3C人才培养基地通信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图像处理实验室、阵列信号处理实验室等四个专业实验室,以及通信原理与数字通信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室、EDA实验室和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等五个教学实验室。
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10,分为两个学科,一个是偏向于传输的“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另一个是偏向于编解码的“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的前身是电机系,交通大学是我国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的发祥地;“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的前身是信息论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我国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发祥地。
(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1909年交通大学首开“无线电”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
交通大学于1917年在电机工程专业内设立“无线电门”,此后,于1921年设立“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门”。
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
清华大学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电讯组。
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这可以说是通信工程专业的类型。
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人物如清华大学的任之慕、朱兰成、章名涛、叶楷、范绪筠、张钟俊等教授。
建国初期,这一时期分别有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活跃在本专业的教学领域。
(2)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1955年开国中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王诤在无线电通信方面做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创建了我军无线电通信、无线电侦察和红色的新闻广播事业、气象事业,以及我国电子工业和人民邮电事业。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首开“信息论系”和“雷达工程系”,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信息处理人才的先河。
195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专家毕德显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专家孙俊仁一起在西电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雷达工程系,我国知名通信系统工程专家陈太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信息论系。
后来又成立了通信工程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这里走出了王中林院士、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等一大批知名学者。
主要课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按二级学科进行培养。
力求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的能力、与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把握研究方向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高水平综合素质的信息与通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信与信息系统 无线通信理论与应用、数据传输理论及应用、交换及宽带网络、阵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无此传感器网络、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理论与应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 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图像视频压缩编码、图像视频网络传输控制与检索管理、多媒体探测和测控中德信号与信息处理、阵列信号处理。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瞬态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宽带天线及超宽带天线。
主干课程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信号检测与估值、通信网络理论及其应用、数字图象处理、天线无线电波传播以及微波有源与无源电路原理。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力求培养博士生成为在无线通信理论、AdHoc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地球物理勘探阵列信号处理,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模式识别、多媒体和图像信息与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微波等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与从事专业教学的能力,并能把握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与最新科技发展动态,能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天线系统,宽带码分多址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测试与仿真评估,下一代网络无线接入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关键技术,AdHoc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图像及多维信息的分析处理与传输,认知无线电,地球物理勘探阵列信号处理,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卫星移动视频和多媒体数据广播。
主干课程为:泛函分析及应用、矩阵分析、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网络理论及其应用、高等电磁理论、天线无线电波传播、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教育部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07年) 学校代码及名称整体水平排名得分10003 清华大学1100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9410013 北京邮电大学392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0007 北京理工大学58810248 上海交通大学10614 电子科技大学10001 北京大学887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286 东南大学10004 北京交通大学118410487 华中科技大学1281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138010335 浙江大学10698 西安交通大学157710486 武汉大学167610699 西北工业大学10141 大连理工大学187510056 天津大学1974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561 华南理工大学10613 西南交通大学10288 南京理工大学2373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10280 上海大学267210497 武汉理工大学10027 北京师范大学287010422 山东大学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306910617 重庆邮电学院10110 中北大学3268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459 郑州大学10033 中国传媒大学356610294 河海大学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0079 华北电力大学386411318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396311664 西安邮电学院10356 中国计量学院4161招生院校 博士一级学科招生单位(一级学位指教育部批准,各单位可按一级学位或在一级学位下的任何二级学位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
也就是说能同时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招收博士和硕士,说明该校在通信和信号很有实力的) 标注Y者为2006 新增学位授权点;标注Z者为2010 新增学位授权点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Z 大连海事大学 Z 大连理工大学 Y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Z 东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海南大学 Z 河海大学 Z 合肥工业大学 Z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Y 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空军雷达学院 Z 南京大学 Z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宁波大学 Z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Y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深圳大学 Z 四川大学 Y 天津大学 武汉大学 Y 武汉理工大学 Y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厦门大学 Z 云南大学 Z 浙江大学 郑州大学 Z 中北大学 Z 中国传媒大学 Z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 Z 中山大学 Z重点学科院校 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不含已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赠学校锦旗用语大全
教育锦旗赠语 关爱桃李学子,美德扬彻神州; 遍栽桃李树,广育栋梁材; 桃李满天下,雨露润春华; 春晖遍泽桃李树,硕果满挂琼瑶枝; 春雨润物,明
数学家的故事
庚,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11月12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
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基点。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
【第1句】: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爿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1927年秋,和吴筱之结婚。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
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
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
”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
”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
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
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
1931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
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
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
《堆叠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 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
9月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回国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决心偕家人回国。
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
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
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
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
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
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
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 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
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
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空气,开展学术讨论。
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参加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活动。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
他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
他还出席了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
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
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1964年初,他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同年3月18日,毛主席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
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
1965年毛主席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文革斗争时期“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
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
”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这之后,他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小分队共去过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叶剑英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晚年大家时期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
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他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担任的社会工作很多。
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于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他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答邓颖超同志的勉励时他表示:“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 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
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
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逝世。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毅然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迎接祖国的黎明;他才能够顶住非议和打击,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
华罗庚的夫人华罗庚是驰名中外的数学家,其斐然成绩早为世人所推崇。
而每当人们问及他的成功之道时,他总是盛赞他的夫人吴筱之,并感叹道:她是无名英雄,我的整个事业,是与她分不开的
几十年来,吴筱之在华罗庚的生活和事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吴筱之18岁那年,经人说合,嫁给了同乡的同龄人华罗庚。
婚后不到几个月,瘟疫病蔓延江苏金坛县,夺去了婆婆的性命。
不多久,华罗庚也染上了瘟疫,每天处于昏迷状态。
这时,吴筱之将吃奶的女儿交给母亲去照管,自己日夜守候在丈夫身旁。
由于婆婆刚刚过世,女儿又新来人间,加上丈夫身患重病,使得本来就不富足的华罗庚家中更为困难。
为此,吴筱之背着家人,将结婚时心爱的饰物拿到当铺,换钱给丈夫治病买药。
也许是爱情的力量增强了华罗庚战胜病魔的决心和勇气,他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
可惜的是,这场病使他的一条腿成了残疾。
二、华罗庚病愈之后,身体虽残,意志弥坚。
他立志献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更加刻苦地钻研起数学来。
为给丈夫提供方便,即使有时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她也是一个人设法解决,从不让丈夫为之分心。
不久,华罗庚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得到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并邀请他去清华执教。
吴筱之自然也想去北京居住,但想到丈夫每月薪水太低,难以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而且她又身怀六甲,生孩子更会增加许多费用;何况公公年迈多病,需人照料。
于是,取消了随夫进京的打算,挑起了沉重的家务担子。
三、1936年夏,25岁的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第二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
华罗庚得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后义愤填膺,他毅然放弃了在英国深造的机会,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回到了祖国,并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去执教。
于是,一家四口久别重逢,开始再次团圆。
由于华罗庚工作极忙,无暇给子女以更多的关心和教育,于是这一重任又落在了吴筱之的肩上。
四、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一家迁居到了北京。
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吴筱之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却未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华罗庚精神振奋,报国之心愈烈。
同时,各项工作也更加繁忙起来。
吴筱之不仅操持家务,还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
一旦客人来家,吴筱之便代他承担起待客的各种杂务;而当他外出开会、办公时,又总是将他的拐杖、香烟和帽子拿出来,一递到他手上。
鉴此,华罗庚的亲朋好友曾问吴筱之为什么对丈夫关心得如此周到,她的回答是:我能帮他一点忙,他就少操一点心,为国家多出点力。
他们有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华光,三 个女儿华顺、华苏与华蜜。
华罗庚的老师熊庆来,是华罗庚的老师,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
1893—1969,字迪之,云南人。
曾经留学比利时、法国,并且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被国际上采用并称作熊氏无穷数。
熊庆来先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相当的热心。
早年他在东南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相当有才华,变经常指导他读书、研究,后来还和另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一起资助他出国留学深造,甚至是卖掉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寄钱。
后来这个刘光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
后来熊庆来先生来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在学术杂志上看到 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才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
70多高龄半身不遂的时候,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杨乐和张广厚,他们后来都成为很有成就的年轻数学家。
主要成就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专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20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
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华罗庚的妙联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
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
途中闲暇无事,华老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在“对例”中,这是属于难对的一类。
远在北宋时期,有人以“三光日月星”的上联求对,那时大文学家苏东坡以“四诗风雅颂”而解决了这个疑难。
到了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有人赠送郑板桥对联一幅,打开一看只有上联,写的是“三绝诗书画”几字,以此来刻画郑板桥的贡献,是再贴切也没有了,但下联确颇难对。
后来郑板桥有人以“一官归去来”的下联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里的“一官”有“归去来”的三重性,这就既解决了数字联的困难,又引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的典故,而推崇了郑氏与诗书画偕隐的突出性格,板桥友人的对法比苏东坡又前进了一步。
但是华老提出的上联却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隔了一会儿,华老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
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华老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因为又开辟了数字联的新的“对例”。
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举手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警言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 ,非久留之地。
归去来兮。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
慷慨掷此身。
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
入宝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
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要循序渐进
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见面少叙寒暄话,多把艺术谈几声。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
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装懂,而且还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
老老实实的态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科学是踏实的学问,连贯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前面的东西没有学好,后面的东西就上不去;基础没有打好。
搞尖端就比较困难。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础未打好所致。
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
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拉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
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