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的感言

08-03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对《会计电算化》学习的感想

会计电算化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的课程已接近尾声,就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而言,不管是 在学习专业知识发面还是从做人的角度,我感觉自己真的收获了很多。

学习专业知识发面,回顾从开学第一讲课到现在完成各套实训的学习过程, 尤其李老师这种故意设错的教学方法更加锻炼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 题以及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学期的电算化学习老师设置了七套实训练习,主 要是以上机做实训为主。

这七套实训内容包括:一、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二、 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三、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四、总账系统期末处理;五、 会计报表管理;六、工资管理;七、固定资产管理。

从开课的第三周开始到现在 结课,每次上课都是在学校 A402 机房上机实际操作,两个人一组,如果遇到问 题互相咨询并找到解决办法。

每次感觉跟不上进度时,然后回到宿舍自己再做, 就这样一步一步完成了本学期的实训。

总体上可以说:从开始为了考会计证第一 次接触会计电算化死记硬背地做题到现在为了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 而自己主动用心思考每个操作原理是一个质的变化。

另一发面就是做人的角度, 可以说从这门课程开始的第一讲课开始,李老师几乎在每一堂课上或多或少都会 给我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 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自己的学习目标到底是为了鱼还是为了渔” “透过现

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收获是什么?

我觉得学了会计电算化后,不用手工做账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前手工做账,在结转总账的时候,天啊,各种平衡表算到跪了,而学了会计电算化后呢,一到结账,点一下按钮,万事大吉,不用再费脑力去算各种平衡不平衡的问题。

真的效率提高太多了

在会计电算化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收获如何

随着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职业岗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运用的技能。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均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课程。

但在专业教学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实用型人才,是我们迫切要解决问题。

现就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供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相应应用能力,而由于诸多原因,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准,而学生往往也对该课程有着错误的认识,主要原因在于: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是为了组织学生参加财政局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证而组织教学,并没有从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有关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内容进行学习。

比如,财务软件的教学一般只讲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模块,而对其他模块例如供应链系统、财务分析等不做讲授; 部分专业开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等更是没有涉及。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完善,学生达不到很多用人单位对业务处理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  中职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有一定的会计基础。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相关专业均在第一学期设置了计算机基础、基础会计课程,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如此造成了学习难度加大、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的局面,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进行练习。

学生基础差导致机械性练习更有甚者,只能说一步做一步,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由于基础会计知识薄弱,学生用填制凭证时,会出现有借无贷或有贷无借等会计分录的错误,更不懂得判断凭证的类别,不了解程序等低级错误的发生。

  (三)教材选取不合适部分学校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选取的教材有所侧重,有的偏向于理论教学,有的过于偏重实践操作。

会计知识更新很快,会计软件版本升级也很频繁,而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和安装的会计软件版本都相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与以前所学习的会计相关知识不符合的情况。

会计软件的操作不能与现实中的对接。

  (四)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能力。

而目前从事教学的教师,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作为会计专业教师,缺乏计算机相关技能的掌握。

有的教师由于多年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知识结构老化,没有更新手工会计基础知识;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差,不能及时解决上机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会计电算化教师综合素质的薄弱,也成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思考  (一)明确专业教学目标  对于中职学校来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要拓展教学内容,比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能熟练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 让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等。

职业学校技能教学取决于社会需求,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也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开设会计电算化课前,学生应该要先学习基础会计与计算机应用。

最好在高二时开设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上手更快、理解更透彻,不会出现机械的上机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象。

如果高一迫于必须开课,本人认为可以选择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开课,每周要适当的增加课时量,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先开设会计基础与计算机应用,为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另外,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提倡精讲多练。

在安排课程时,最好采用先实践课再理论课的顺序。

  (三)选取合适的教材,及时更新软件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材相对滞后的现状,学校在选用专业教材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与时俱进。

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要能充分地反映学科先进知识,要配备与教材内容版本符合的通用财务软件。

二是要体现实务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专业研究,教材中的要占较大比例。

三是要具有基础性,中职学生的学习起点低基础差,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加强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

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首先要选择在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的担任;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此外,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

让专业教师深入会计软件公司,接受先进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会计事务所和商业企业等,了解企业与教育的关系;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

只有具备了优秀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

  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必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与模拟实务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掌握丰富专业技能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如何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如何培养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现有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是掌握基本的,它侧重的是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展后劲。

此外,还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能熟练地操作当前流行的财务软件。

会计电算化人才毕业后应能独立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针对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

  2.财务软件的应用,介绍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掌握的一般流程:建账—初始化—日常—报表—财务分析。

  

【第3句】: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及基本知识等。

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说白了就是会计人员用会计软件做账,打印出记账凭证,出报表,查询资料等等。

谈谈学习企业内控后会计人员的心得体会或感受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文章就如何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进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

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企业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

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

  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

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

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严格控制操作人员的权限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

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

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加大出现错误的风险。

  (三)要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

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

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

如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操作管理等。

     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操作程序控制制度化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主要指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

其内容主要包括:(1)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2)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3)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4)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5)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

当然,这些制度还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

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

会计核算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调整,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工作岗位。

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

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

  不相容职责的恰当分离可以为避免单独一人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但是,合伙即可避开这类控制,况且控制措施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关键还要取决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行动。

因此,在考察对发生故意错弊行为的意图进行控制的策略方面,可以考虑增加施行这种行为的难度,增加被逮住或结果失败的可能性,并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惩罚力度。

实施这一策略的两种有代表性的方法就是实行职责轮流制和内部审计制度。

除部分组织程序有特别规定以及不能实行职责轮流制的岗位外,员工应该轮换工作。

  (三)加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控制,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

保护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

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网络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

针对这些方面,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U盘专用及防病毒感染,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

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

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四)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

加强内部审计能检查出发生的错误,打消作弊或犯罪的意图。

内审人员应定期规则地检查与计算机有关的控制目标、过程以及遵照情况,核实数据和程序的完整性。

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有关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等;审查电子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五)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

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

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企业已有的控制措施一般都是为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因此会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控制的能力。

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这就会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对新增的内容失去控制作用,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和不合规行为。

应建立一种例行过程的反馈机制,监督控制的功能。

此外,控制所寻求的保证水平有必要根据其成本而定,一般来说,控制程序的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当避免损失的努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时,商业保险是免遭过大损失或者是可能性小的发生不频繁损失的最好方式。

购买承保保险总额大小取决于管理者偏好以及企业能够承受系统风险所引起损失的大小。

保险并不针对普通操作上的薄弱点,但是,它能保护系统因破坏者、自然灾害、盗窃文件者、盗用者、能接近系统的员工以及因失去文件、软硬件或数据中断所引起的收入损失。

     参考文献:   

【第1句】: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时代出版社,200

【第2句】:   

【第2句】: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

【第1句】:   

【第3句】: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

【第6句】: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