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诞99周年感言
国庆日记500字
[国庆节日记500字]国庆节日记( ) 生活很安静,有时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国庆节日记500字。
美国人对于中国的中秋和国庆貌似不太感兴趣,而我也依然重复着过去简单的生活模式。
一大早爬起来,查天气,准备飞行,忙碌一整天,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
经常没有时间准备午饭,逐渐习惯了美国的快餐,经过了八个月的洗礼之后,终于被垃圾食品无情的催肥了。
绝大部分是连吃快餐的时间都没有,只有跑去自动售货机买点零食,比较残忍的情况是是钱被吞进去了,然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出来,然后我继续饿着。
在伟大祖国六十周年华诞的时候,身在资本主义的我就被这样剥削了一次。
今天飞了四个半小时往返与基地和LAKE Havasu,中间休息的时候和小乔逛了下机场旁边的SHOPPING MALL,这里人都很友善,会主动打招呼,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里基本上没有中国人出没。
外国小朋友更是会盯着我看,这些小屁孩儿终于看到\\\\老外\\\\了。
肚子饿了,在SUBWAY吃了点东西,特别喜欢Subway的鱼肉酱,不过我的配搭很特别,鱼肉酱配上熏牛肉,收银员看了我点的配搭之后,十分惊奇的问了句:WHATS THAT?。
无所谓,只要我自己喜欢吃就好了,呵呵,国庆节作文《国庆节日记500字》。
有一次也是飞去Lake havasu,雨后的天气份外的凉爽,突然发现飞机的正前方有一道漂亮的彩虹,我就驾着飞机幸福的从彩虹中间飞过了,因为这件事情开心了好久。
嘿嘿,我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瞬间。
单手拍的,成像效果不是特别的理想。
还有一次飞去Marana,在降落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热气球正缓缓的向跑道这边飘过来,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热气球,不过这个热气球貌似长的不是很漂亮。
刚跟老妈通了电话,聊过了之后才发现今年的中秋节算是史上最无聊的一次了,以前每次过中秋节都会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不过今年能够吃到月饼我已经满足了---广式豆沙馅的,一块月饼花了30块,还是蛮好吃的。
国庆通过网络在线观看了盛大的阅兵,非常的振奋人心,在过去60年的时间里面,中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以后的日子里,中国会越来越好。
阅兵式上看到了敬爱的温总理,慈祥的面孔让人不自觉的想起伟人周恩来。
在过去的一年里,温总理给了国人太多太多的感动,虽然不太现实,但是如果官员们都有温总理这样负责任的态度,10年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08年的中秋和国庆仿佛就在昨天,09年的双节便已经呼啸而来。
我时常畅想着一年之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虽然不可预知,但是的确令人充满期待,2010年的今天,我们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感谢大家一直对空间的关注,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的强大,祝福大家节日快乐。
最后推荐一首纯音乐,来自Jon Schmidt的《Love story meets love story》。
〔国庆节日记500字〕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
观国庆阅兵有感 全文800字,加上自己的感想,不要从网上抄,要原创
“我”的校庆 ——校庆六十周年学子寄语母校 六十一甲子,悠悠贺校庆。
然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六十年的风华历史离我们无比遥远,松江崭新的建筑也无法让我们触摸到年华的沧桑感。
校庆到底是为了什么
校庆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校庆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更多的人用行动来为母校献礼,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到个中意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当然是五彩缤纷的各色学生活动。
通过各色活动和讲座,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展示今天的上外人面貌,同时也是对过去的上外精神的传承和纪念,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
磨练团队合作的练兵场 ——英语学院团学联主席虞鲲 莎剧博览会
大型舞会
校庆的院系展示活动在构思阶段就面临着两难的局面。
刚刚整合成的新一届团学联队伍庞大,一时间有太多的创新点子迸发出来,我在高兴之余也陷入了纠结的选择状态。
我们经过多次斟酌,最终讨论出“博舞会+莎剧公演+社团巡礼”这样的办法,这样既不失校庆学术展示的初衷,又兼顾了新颖的趣味环节,一举两得。
当然,这只是团队开始磨合的小插曲,之后的各项工作更是琐碎而繁复,困难接踵而至。
比如最最寻常的活动食品采购,由于缺乏经验,主席、副主席和分团委副书记间没有事先沟通就下达了采购任务,因而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金额限度标准,导致采购过程一度混乱,效率也难以提高。
没有一见如故的默契,但我们有共同奋斗的动力,在校庆中磨合,在磨合中成长,这是院系展示带给我们最多的。
而正是这样的磨练帮助我们这个全新的队伍在校庆的种种活动中脱颖而出,跑出了具有英伦文化特色的第一棒,而如何跑得更远还要一届又一届的英院人继续努力,把接力棒稳稳地接过并且传递下去。
校庆寄语:我很荣幸作为这一阶段的团学联主席参与校庆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新的团队、新的想法,彼此由生疏到默契,众人为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是很能锻炼个人能力的,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团队意识和凝聚力,而在这个校庆练兵场上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成果。
接下来校庆活动将进入高潮阶段,相信上外学子都能享受其中,共庆母校60华诞。
忙并快乐着 ——新闻传播学院团学联主席唐洁 整个校庆我最忙的时候就是准备学院校庆活动的那段时间,新传学院是将院系展示、DV展示和新传戏剧节放在同一天举行,但为了这一天各个部门都忙碌了大半个学期。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做院史资料的整理工作,其中包括联系各个老师、校友确定资料,每天都要做到临熄灯才回寝室;加上专业功课的任务又很重,总是要熬夜赶作业。
那时候真的觉得很辛苦,但现在想想也觉得没什么。
也许由于自己抗压能力较强,当很多事情一齐压过来的时候,我的精神状态反而很好,因为真的不能倒下,但过了那一天一下子松下来,我马上就生病了。
这次正好碰上校庆,挑战还是很大的,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无论多忙多辛苦,活动最终效果不错,并且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就觉得很开心,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我总觉得多做一点事情,肯定会有所收获。
就像通过校庆活动的举办,我学会了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
另外,我也看到各个部长从最初没有经验慢慢成长起来,这次的活动中他们的统筹能力、抗压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
学院对我们的工作也特别支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相互合作,这是在以前都没有的。
校庆寄语:上外与祖国同岁,全校上下各方都很重视这次校庆,我真心希望大家的工作能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最后出来的效果也都能得到校友和学生的肯定,证明我们的努力不是白费的。
另外,也许能增加让学生回顾了解上外历史的活动,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上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语系大联欢的一次契机 ——西方语系团学联主席徐凡 “Nox Europae”这是我们院系展示宣传单上“欧罗巴之夜”的翻译,奇怪的字母既不是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也不是法语、德语,更不是瑞典语、希腊语,这令所有同学都奇怪不已。
其实,翻译是拉丁语,因为这次“欧罗巴之夜”的活动是西方语系同分离出去的法语系、德语系共同举办的,由于这几种语言都系出拉丁语系,所以便采用了这个折中的办法,没想到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创新效果。
这次合作的尝试其实已经酝酿已久,我们也是借着此次校庆的契机,实现了一次三教楼的语系大联欢。
幸运的是,我们三个学院的团学联成员本来私交就很好,加上分工明确,西语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德语负责外联,法语负责宣传,所以一旦有什么问题或者漏洞,很快就能被发现,也能在局面失控前很快解决。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活动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三教楼各语系间的感情交流,使活动不但能够办得好,同学的参与度也能大大提高,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办活动,更是享受活动。
校庆寄语:身处西方语系,我能切身感受到,上外在保留传统的中式教育方式的框架下带给我们的西方理念,和实践交流的体验。
更令我感佩的是,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上外有着一大批负责任的、真正攻于学术的老师,这难能可贵。
也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母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国际化的人才。
人文培养 校庆启航 ——东方语学院团学联主席胡文斌 东方语学院的校庆晚会同以往的迎新晚会并在一起举办,所以这次规模特别大,晚会节目上也特别注意选取关于历史人文类的节目。
考虑到既反映历史面貌,又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我们便运用话剧、小品等多种灵活的形式。
学校对此也很支持,提供相应的展示场地;学院更是在资金、场地和老师指导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不负众望,通过这场大型的综合晚会,不仅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参与进来,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学校里的活动也相当密集,而且很明显都很侧重学生,考虑到学生的需求。
我比较关注的是一系列校庆讲座,让同学们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的提升。
另外,在搜集院史资料的过程中,我也更加了解学院乃至学校的历史,对我个人来说扩大了我的知识面,增加了历史知识,培养了我的人文素质。
校庆寄语:与其他学院相比,我们学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们的活动形式和特点过于单调,以后可以考虑与其他学院合办,从而学习借鉴多样的形式。
我很感谢校庆给我这样一个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机会,校庆虽然有很多对过去的总结,但这一切绝不会随着校庆的结束而终结,这绝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法学院团学联主席杜波迪 今年是上外六十周年校庆,也是法学院十五周年院庆,我们也举行了相应的院庆晚会,放在校庆文艺演出之后。
时间上也许并不占优势,但我想最重要的是节目有质量。
这个学期我们学院的活动十分注重“抓大放小”:“抓大”是指大型活动要少而精,规模办大一点,做细致一点,但一定要办好,比如模拟联合国大会,这次就是在全上海范围内邀请团队,做了很多改革;“放小”则是放权给各个部门,他们有什么计划和活动,可以有尽情展示自我的平台。
但各部门间也不是分离的,大家都一起做,我觉得我们这一届团学联心特别齐,大家这学期都很忙,但就是在忙的过程中一起成长。
这次校庆学校里的活动造势很大,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以说是大大跨进了一步,就拿“高雅艺术进校园”来说,这个活动无论从场地设施、文化含量还是同学参与度上来说,都是非常出色。
所以我想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学校慢慢开始重视文化的东西了。
说实话,以前上外的学生活动都是成小团体“小打小闹”,很少有成气候让人记忆深刻的,而这次就有非常大的改观。
然而,问题还是存在的,其实同学们不乏办大活动的热情和精力,但是学校给予的指导和支持远远不够。
我们学校的领导层面与学生的接触不多,很少看到校长或副校长等人出现在活动现场,其实很多时候学生拼死努力也抵不上领导一句话来得有作用。
校庆寄语:一所大学的外表不一定需要很光鲜,但核心的人文精神不能缺,这恰恰是上外现在所匮乏的。
另外,上外学生的思想相对闭塞,总是自以为是,不会接纳并改善自己的不足。
松江本来就是个闭塞的地方,你再把自己的心,自己的思想封闭起来,就无法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展现自我价值的开始 ——高职学院学生会负责人徐诸君 作为年轻的二级学院,99年刚成立的高职学院能够在入驻上外松江校区的第二个年头就参与到盛大的60年校庆献礼活动中,既荣幸又令人激动。
可能是因为搬来的时间短,大家对我们也不甚了解,如何更快地融入整个学校的校园氛围一直是我们头痛的难题。
校庆的院系展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通过旅游、商务等实际性的专业特色的融入,举办了一场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大赛,借此展示我们学院独特的学术风采。
当然,活动的组织、策划中不乏诸多问题,比如学生会人员的交接工作,由于我们学院特殊的三年制课程设置,上一届的主席团成员进入最后一年的备考、实习阶段,而新一届成员又尚未选出,在这个人员零散不齐的状态下我们接手校庆活动更是面临重重障碍。
作为临时负责人的我,以前也从未有过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只能通过对其他学院展示的观摩、借鉴,从中推寻出一种适合我们学院的呈现方式,尽我们所能去做好它。
尽管最终的反响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好,但对于我们的首次尝试这也是一种肯定,而且我们相信,这次校庆仅仅是我们高职同学展现自我价值一个开始。
校庆寄语:母校60周年校庆为各个院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能够推广开来成为一种常规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校庆。
入住松江两年来,高职学院已开始逐渐融入学校,但作为其中一员,我和大家一样期待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展示机会,让我们得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我们应有的价值。
校庆献礼 完美的句号 ——上外艺术教育中心总监单婵 校庆对我来说,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我们艺教中心负责的校庆文艺演出。
这次的活动从今年五月份就开始策划,每一个节目都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编排,参与的演员也是经层层筛选,前段时间的SISU ALL STAR比赛就是为校庆选演员。
包括我们这两天在做的20分钟宣传片,都是为了12月18日那天的演出。
这次的文艺演出和以前文艺部办过的任何一场活动都有很大的不同。
以前我们办演出,节目都比较杂,而且是根据节目定主题,所谓主题也只是把节目串起来;这次是先定下主题,即“芳华甲子,弦歌五洲”,再围绕主题做节目。
另外,由于教育会堂的落成,我们部门的办公室也搬过来了,新的大礼堂现场设施特别好,当然也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来学习灯光、舞台等的设备控制。
所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这次的活动比过去都是很大的飞跃。
这可以说是我目前办过的最大型的活动,我和部门的其他人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准备的过程虽然繁杂辛苦,但是一次很好的经历。
邓佳师一直在给我们指导;团学其他部门也帮我们很多忙,大家都一起合作;由于经费有限,我们还要自行设计舞台,但这实际上增加了我们的参与度;有同学为了做宣传片要连续看几十个小时的影像资料,很多人好几天没睡赶着做片子;演出那天更是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来负责每一项具体细致的工作 校庆寄语:我已经大四了,面临就业压力,但还是想把这次演出办好再找工作,校庆演出基本上算是我大学生涯的完美句号吧。
可能有人会说我有损失,但我是心甘情愿的,和部门里的一帮人在一起做事情,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才是最好的。
在此,我真的很感谢每一位为校庆演出做事做贡献的同学。
契机创造改变 ——校学生会副主席郝鹏 校庆其实是个契机,利用这次机会,校学生会团委等工作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财政、宣传、办公行政等方面都做到一体化。
就拿财政来说,开学时我们便召开会议强调精简预算,由于校庆演出方面耗资较大,学生活动这块就相对紧张。
为此校团委新建了一个账户来统一管理财务,各部门活动的收支都通过这个账户,到目前为止基本做到收支平衡或者略有盈余,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圈。
因为校庆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就促使很多部门一定要调整内部架构,提高办事效率;部门间的合作也前所未有地密切,一体化的改革既要求各部门加强专门的职能,又要理清彼此间的关系和配合。
这些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所以我们定期会开会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得失,制定下一阶段的主题和分工。
因此,校庆就像一颗石头,打破了水面原有的平静,让所有人都想方设法动起来,整个上外的学生工作才能更好地运作起来,从而建立长期发展的健康机制。
通过举办一系列校庆的相关活动,也培养了我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让我的视野更开阔,考虑得更多,权衡得也更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上外和身边的人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发现了他们过去我不曾熟悉的一面。
校庆寄语:我觉得校庆对整个学校来说,也许更多是过去六十年的回顾;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组成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思考自身的契机,回顾自己的过去,更重要的是开拓未来的新起点。
大学精神的再度审视 ——上外青年新闻中心部长李黎 短短三周,厚厚一本校庆特刊,加上影音全记录的光碟,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恰恰是让我们在最后一刻赶工完成了。
为了校庆,上青几乎整合了报纸编辑部、杂志编辑部和市场部的所有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特刊的制作过程中,其间的忙碌紧张程度也是始料未及。
目前上青的主要编辑人员还是以大三为主,在课业繁忙的同时还能兼顾特刊的编辑,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带动这个团队,也很令我感动。
比如美编组本来就人员不足,还要承担美化编辑、摄影摄像的重头任务,连夜加班自是家常便饭,而且还因为种种原因返工重做,要说毫无怨言也不可能,但为了我们热爱的新闻工作,为了更好的呈现校庆的各个侧面,我们的努力从未停歇过,为此倾注的心血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的。
校庆寄语:经历过各种困难,我也深切地感受到校庆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忙碌的工作,从材料的搜集、整理、编辑工作中我们对大学精神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看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精神。
大学教育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专业含义,它从各个方面培养了一个学生的修养和能力,也希望在全校欢庆的日子里,我们能用文字、影像全方位地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上外,为每个读者、观者提供一个再度审视大学精神的平台,作为一个校园新闻工作者,我们希望由校庆引发更多的思考,这也是上青校庆特刊的真正意义。
演绎文化繁荣的大舞台 ——思索讲坛负责人李敦阳 60页,翻开上外的60年。
我们的《思索志》校庆特刊以60页的丰富内容呈现了母校文化繁荣一甲子的历程与景象,而为期两个月的8场高密度讲座,也是为校庆献礼的一次巨制,其中汇集了难得一见中外各界社会名流及校友中的“牛人”,旨在让同学们开阔视野,近距离地接受一次文化洗礼。
这次的校庆活动时间紧、规模大,几乎所有的思索成员都加足马力工作,让我不禁感叹,年轻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奉献精神也是值得称道的,所以最后呈现的满意结果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体制完善的优势,提前一个月定讲座选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分工明确让每个部员都能参与其中,共享辛勤耕耘后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我也从这次的特殊经历中看到了以后工作值得借鉴的地方,整合讲座,四场打包的运行模式既能够节省经费,又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对弥补我们之前宣传工作的不足很有帮助。
“思索讲坛”一直提倡的是通识教育的普及,我认为在上外这样的语言类专业学校更是需要这样的普及。
我们也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能够在上外文化繁荣的道路上出一份绵薄之力。
校庆寄语:校庆是个很好的舞台,让我们思索通过一系列密集的名流讲座,为同学们开拓视野,拉近学生与文化名流的距离,同时对于我们的部员而言,也是锻炼工作能力的一次良机,实现潜力发掘的一种证明。
思索若能借此契机呈现学术共盛,文化共荣的氛围,便是对此次校庆最好的献礼
演讲稿:我与祖国共成长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成一个主题:——我的母亲
在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在浩瀚的太平洋西海岸边,在广袤的亚祖国欧大陆东部,巍然屹立着一个泱泱大国,这就是东方文明古国——中国。
古老的黄河,孕育了祖国这片最年轻的土地;辽阔的大海,造就了这荒凉而繁闹的荒原。
我的祖国,她从远古的神话中走来,带着盘古开天的气魄,带着女娲补天的风采;我的祖国,她从五千年沧海桑田中走来,带着长江的奔放,带着黄河的激荡;我的祖国,她从历史悠久的文明中走来,带着青铜文化的辉煌,带着四大发明的璀璨;我的祖国,她从古老的东方走来,带着唐诗宋词的华章,带着丝绸之路的灿烂……我的祖国,她有着十三亿勤劳勇敢的人民,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有着五十六个民族汇聚而成的大家庭,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文明的历史。
走过刀耕火种的历史,走过风雨变幻的岁月,我的祖国曾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洗礼,也曾经历了金戈铁马的动荡,曾面对沙俄的舰炮、日寇的屠刀,也曾面对列强的谎言、军阀的混战,万里长城记录了一幕幕腥风血雨,滔滔黄河流淌着一股苍凉悲怆。
然而几千年来,祖国历尽艰难而不衰,屡遭侵略而未亡,今天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无数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结果。
他们为了维护疆土的完整,为了维护国家的神圣,为了五千年文明的延续,一片丹心向祖国。
他们深怀爱国报国之心,把祖国的独立富强,当作最大的理想;把人民的安宁康乐,看作最大的荣耀,他们心甘情愿的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为了她,岳飞豪言壮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了她,文天祥挥毫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了她,林则徐慷慨悲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她,吉鸿昌视死如归:“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们对祖国有着浓烈、深沉、分解不开的爱恋。
为了有一个尊严、繁荣、昌盛、强大的祖国,他们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去孕育祖国大地的春华。
一路坎坷、一路动荡、一路豪情、一路悲壮。
送走了黑暗,送走了迷茫,迎来了胜利,迎来了霞光。
终于,天安门城楼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终于,有一个声音站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向全世界发出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是来自四万万中国人内心的呼喊,这是回荡在中华大地的气吞山河的壮歌
祖国,你用傲然腾空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云霞里托起黑眼睛的辉煌;你以威武的海陆空三军的壮美方阵,挺直起黄皮肤骄傲与自尊的胸膛;你把同一样血液的儿女手臂挽紧,深刻感受一个“血肉相连”的意象……整整六十个春秋,有多少雷鸣电闪,有多少风雨蹉跎,有多少润心的春雨,有多少秋实的丰硕。
于是,你舒展起浑身充满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筋络,再一次雄起你横亘万里的脊梁
你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博大胸怀,抚育着华夏子孙,你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书写着誉满全球的杰作,你在世界的东方屹立起一个坚韧民族的影子,一个共和国挺拔伟岸的身躯。
我们的共和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威武强大,我们的人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斗志昂扬
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两岸直接“三通”,揭开了历史新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国际地位迅速的、不断地提升,使我国成为世界综合国力排名第六的国家;接连成功发射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让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的建立,让我们的足迹再一次踏上这神秘的领域。
从此,一个崭新的国家,伴随喷薄的旭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用一个嘹亮的声音把中国的名字唱响
从此,一面鲜红的旗帜,在阳光下微笑,在和风中飘扬,在雄鹰掠过的高空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航向
从此,我们的人民扬眉吐气,意气风发,主宰着自己命运的方向!从此,我们在春天耕耘希望,在金秋收获喜悦,我们用智慧创造奇迹,用力量谱写和平的篇章
从此,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流光溢彩,正快步跨入崭新的时代
新中国的60年,经历了胜利的喜悦,也经历了失误的悲伤;经历了激情的岁月,也经历了劫难的时光;经历了艰苦的拼搏,也经历了收获的芬芳。
新中国的60年,成就了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的美好愿望,成就了多少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的60年,中国人民坚强的站起来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高高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亲爱的祖国
我们为您的伟大感到骄傲,为您日益繁荣昌盛感到自豪;亲爱的祖国
祝愿您沿着伟大的航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看完国庆阅兵后描绘过程的日记200字左右
10月1日,祖国母亲在这五谷丰登的日子里迎来了它六十华诞,也迎来了它第十四次阅兵式。
上午十点整,我们期待已久的阅兵式开始了,只见庄严的胡主席站在国产红旗轿车上,缓缓地检阅着每一位精神抖擞的战士。
主席站在轿车上高声喊到“同志们好
”“同志们辛苦了
”那高大魁梧的战士高声回答:“主席好
”“为人民服务
”嘹亮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传遍神州大地。
随后,祖国各族人民怀着振奋和自豪的心情观看了气势磅礴的阅兵式。
只见英姿飒爽的军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在严肃的阅兵式中我最喜欢的是武器展示了。
它们由各种新型战车、火炮、导弹,组成了25个雄伟的方阵,威武的空军由132架战机编成十个空中梯队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这些武器有的是我熟悉的,但更多是我第一次看到,我感到心潮澎湃,回想起六十年前的建国阅兵式上,外国记者嘲笑我们的武器是“万国牌”,因为当时的阅兵式上除了人和马是国产的,其它的都是在抗战时期缴获的各国武器,而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精锐武器全都是我国自主生产的,还有很多技术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祖国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求篇关于国庆60周年的演讲稿.要歌颂祖国的
六十年的岁月,书香翰墨、诲人不倦,脚踏实地、上下求索,孜孜以求、育人树德,锲而不舍、顽强拼搏,风雨话不尽沧桑。
韶光虽易逝,但盛事如约。
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2022年6月,美丽的冰城将迎来哈尔滨师范附小建校60周年的庆典。
在松花江畔这片无数人倾注热情和洒下汗水的沃土上,哈附小含辛茹苦地培育了60届学子。
六十年来,哈师范附小用一颗宽广、博大的胸怀吸纳了充满求知欲望的学子,用真诚、无私的的关怀湿润了每一位学子的心房,用智慧和底蕴为无数颗苦苦求学的心灵托起了飞向梦想的翅膀。
六十年来,她记录着莘莘学子的成长片段,记录着他们的激情与梦想。
六十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新起点。
六十年校庆,既是回望过去,让我们为附小曾经取得的伟大成绩和硕果感到自豪和骄傲,也是憧憬未来,让我们对附小更加灿烂的前景充满信念和希望。
我们坚信,附小将不负众望,承载着六十年的光荣伟绩,一路高歌猛进,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