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工作感言一句话
作为一名农村新干部对农村建设有什么感想的作文
浅析农村建设中如何当好部
【内容摘要】村干作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作任重,意义深远。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当好一名村干部,是值得广大基层工作者深思的话题。
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村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重新审视新农村建设中自身的不足,探寻良好的建设策略,才能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关 键 词】 新农村建设 历史使命 存在问题 建设策略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迫切任务提上了重要日程,并且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这二十个字具体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村干部,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使命,努力提高领导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一、明确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作为农村工作的“领头雁”和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时代赋予了村新的历史使命,他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村干部要做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首先是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富裕了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一些村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济落后,就是因为这些村缺乏一个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缺少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
村干部应该把握方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这个中心进行工作,以壮大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只有加快发展经济,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做到既要有人办事,还要有钱办事,才能真正确立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村干部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目前许多经济薄弱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路、阵地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村党组织作用弱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钝化,出现人心涣散,治安混乱,思想文化道德水准下降,宗教氛围不断浓厚的不良现象。
实践证明,村干部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根本,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牢构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提高和巩固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许多实事,就会说话有人听,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机,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大有希望。
村干部要立足村情,着眼长远,制订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确定适合本村的主导产业。
只要从群众想办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确定好的发展思路抓起,就能做到顺民心,聚民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二)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设计师。
新农村建设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是对农村经济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总规划,作为村干部,也应以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思考本村的发展规划,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也不能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要以设计师的头脑,为新农村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作为设计师,就应该懂得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懂得在描绘新农村美好蓝图时,应该先画哪一笔,怎样画好这一笔,避免走入新农村建设的误区。
(三)村干部要做乡村惠民政策的宣传员。
村干部在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同时,要定期组织举办全民学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农家课堂、召开村民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将各项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送到群众手中。
同时,要利用长期与群众在一起生活、掌握情况多的优势,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愿,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四)村干部要做乡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随着改革的深入,当前基层的矛盾纠纷也逐渐凸现。
村干部要加强对当前农村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理解,着力提高处理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
同时,要主动转变工作作风,对村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认真研究,做好群众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调处在萌芽状态。
(五)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实干者。
推进新农村建设,最宝贵的精神是实干精神,最重要的行动是实干行动。
一名村干部是一个乡村的代表和形象,能不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建设乡村文化,关键看村干部有没有实干能力。
作为“实干家”的村干部不仅要做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还要做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带头人。
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不辜负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望,才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我国目前农村村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干部队伍状况及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情况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带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默默奉献,勤奋工作,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发家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
但通过调研也反映出,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及客观条件和工作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影响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村干部队伍结构不优。
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党员忙于个人赚钱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
致使少数地方村干部新老交替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村干部队伍结构方面有搭配不优的问题。
(二)村干部素质不够。
少数村干部特别是年轻村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够。
很少从政治上观察农村形势,关注农业现状,考虑农民问题;有的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缺乏明辨能力;有的群众观点淡薄,对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较;(三)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四)村干部工资待遇不高;(五)村干部激励机制不优;(六)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新农村建设策略;(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升村干部执政能力;(二)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断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三)精心指导村级换届,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四)深力;有的群众观点淡薄,对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较重.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另外,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荏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
有的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够强:有的凭经验办事,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往往小富即安:有的在困准面前缺乏勇气,时常不求进取;有的缺乏对事物本质及其特殊性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识不强.习惯于用老办法、土政策管理村务。
(三)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
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方法不够好,以自我为中心,搞“一言堂”:二是实干精神不够强,虽有工作热情,但落实功夫不足,不能“一杆子插到底”: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处事待人不能“一碗水端平”,让群众信服,甚至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是政治立场不够稳,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有的甚至参与地方宗派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
(四)村干部工资待遇不高。
近年村干部待遇虽有所提高,但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村干部工作任务相比还是偏低。
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
村干部“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少。
由于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吃亏受气,甚至会松劲泄气。
同时在村级集体收入逐渐萎缩的情况下,造成工作经费难保障、公益事业难开展的“两难”局面,影响了干群关系,制约了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五)村干部激励机制不优。
现行的选拔用人机制制约了优秀村主要干部的提拔使用,村干部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致使村干部工作处于“应付、被动”状态,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热情不高,干劲不足。
(六)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
建设新农村,既要扶持群众发展生产,又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一味依靠政府投资显然不可能;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维持正常运转已很勉强,甚至有部分村还有较为沉重的债务无法化解,也不可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难题。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新农村建设策略。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升村干部执政能力。
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村干部,农村社会的稳定离不开村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村干部,他们的作用发挥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通过建立和完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村干部工作职能的转变,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服务协调功能,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并带领群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针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贫困村、后进村、重点管理村的不同情况,对不同类型村的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强化分类指导,抓好村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建设。
(二)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断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
按照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在坚持和完善村“两委”工作规则、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作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坚持“小学教”活动制度。
每年年初在全县村干部中开展一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规范村干部任免报告制度。
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共同管理,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整,必须事先报告县委组织部,经同意批复后方可任免。
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制度。
每个村保持有3-5名后备干部。
村后备干部人选一般按照村“两委”的任期每三年调整一次,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
村“两委”每年年底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村党组织书记每半年要与村干部集中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坚持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村主要干部在其任期届满、离职或免去职务时,要进行审计。
经审计有违纪行为的,视其性质和情节给予严肃处理,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进行查处。
建立读书日制度。
每月28日为全县村干部读书日,由乡镇干部到所包的村组织村组干部集体学习;每月5日为村党组织书记读书日,以乡镇为单位组织集中学习。
如遇抗旱、防汛抢险等特殊情况可由乡镇作适当调整。
同时对村干部学习和执行党纪政纪条规情况进行考核,以考促学。
注重针对一个时期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及时开展专题教育,强化村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不断提高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水平,逐步探索新时期村干部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精心指导村级换届,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
选准一个人,带活一个村;选准一班人,致富一方老百姓。
村级换届选举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有利契机,因地制宜制定提名候选人硬性条件和不宜提名为候选人的辅佐条款,是搞好换届选举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提名候选人到正式候选人的确定,自始至终都要坚持以硬性条件为基准,辅助以对不宜提名为候选人的有关条款逐一审查,诸如:计划生育、违法违纪、伦理道德、损公肥私、拉帮结派、宗族势力、滋事生非、威胁要挟、行贿受贿、物品利诱等等。
凡是违反辅佐条款之一的均不得提名为初步候选人,更不能确定为正式候选人。
真正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建议组织县人大、纪检、组织、民政、计生、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现场办公,对照候选人的条件,采用流水作业的形式对各村上报的候选人进行仔细的资格甄别,每个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后反馈给基层,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创业能力强、能够带领群众建设好新农村的优秀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有效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同时建立后备干部选拨、培养机制,采取群众举荐与村干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储备一批作风正、能力强的后备干部,为村级换届准备充裕的人才资源,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
(四)深化“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鼓励和引导村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和新经验,使村干部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符合新需要、迈上新台阶。
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引导村干部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和对工作的激情。
对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把村干部推向新农村建设的大潮,让他们在改革、开放、发展中提高本领、增长才干。
通过大力实施以“提升文化层次、提升创业技能、提升服务本领”为内容的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以“增加总量、提高能力、改善结构”为目标的“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结合培育新型农民,着力从思想政治、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继续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会管理、辐射能力强的村干部示范户。
同时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鼓励和支持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公开选聘村干部等方式,切实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五)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不断营造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认真研究制定全县村干部补贴统筹发放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和完善包括项目扶持、考核奖惩、典型宣传、社会荣誉、政治待遇等多种形式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村干部奖勤罚懒的考核机制,完善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考核评比办法,减少程序,硬化措施,并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发挥考核对村干部的激励作用。
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进行及时奖励,不但从物资上重奖,精神和政治上也要予以相应的配套,注重从优秀的农村致富能手党员干部中特别是“五个好”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村干部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在时间、程序、条件等方面进行明确,建立长效机制,成为村干部的动力和吸引优秀年轻干部的一种有效手段,让村干部在政治上能够不断追求进步。
同时注意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采取编发简报、拍摄专题片、举办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村干部事迹,营造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激励保障机制。
(六)改进农村工作思路,不断推进村级工作的创新。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创新机制、丰富载体、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活动内容;实施“一村一品”,发挥村干部的主导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注意培育农村经纪人,并调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一个农村的工作,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工作的缩影,繁重;
【参考文献】;
【第1句】:田筑平姚思勤.把科学发展观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2句】:刘宇翔,王征兵,陈冲;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
【第3句】:王进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第4句】:陶纪坤论农村社会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
【第5句】:朱峰、朱美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村干部队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同时通过鼓励、引导村干部领办发展项目、专业协会、合作社和村级劳务公司,不断丰富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
一个农村的工作,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工作的缩影,繁重而意义深远。
我们村干部要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有所作为,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描绘我国广袤农村的宏伟蓝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第1句】:田筑平 姚思勤.把科学发展观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
【第2句】:刘宇翔,王征兵,陈冲;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第3句】:王进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6期;
【第4句】:陶纪坤 论农村社会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经济纵横,2006年03期;
【第5句】:朱峰、朱美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思考,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8;
【第6句】:姜道奎 当前我国农村干部素质的现状及提升途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
求工会领导到基层慰问,送清凉,员工代表发表感想稿
一、要充分认识组织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工作无小事,组织工作面广量大,工作难度大,标准高,要求严。
在日常工作中接触不同层次的人和事,特别是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要求自身工作能力更强,工作作风更硬,工作水平更高。
二、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基层组织工作业务性较强,具有纷繁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对于一名组织工作者来讲,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做好组织工作。
首先是向报纸、刊物、有关文件学习。
认真学习业务、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政策、新精神的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工作。
其次是向领导学习。
学习领导工作的艺术、策略和方法,拿来有机借鉴运用,提高工作的效果。
三是向老同志学。
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平时要和他们多交流,了解我们工作的背景,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以便为突发事件做详实分析,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效地解决好问题。
四是向工作实践学习,多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尤其是做基层组织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很好的工作方法,在同行及各基层党支部也有许多很好的工作措施和特色,都值得学习,只有注重平时的日常学习和积累,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得心应手。
三、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作为一名组织工作者,关键要当好党委主要领导的参谋助手和办事员,把握住组织工作的本质,正确处理好党务工作和党委中心工作的关系,尽量地使两者相结合,相促进,不能单纯地就抓组织工作而工作,要认识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最终要落脚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上来。
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工作就不会偏离方向。
就我们从事的基层组织工作而言,在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做,在村级组织建设上,要不断加强阵地建设,改善村级“两委”设施,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等等;在党员队伍建设上,要按规定程序发展新党员,要深入实施“素质工程”,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等等。
这些工作可以说是纷繁复杂,而且每一项工作开展起来都需要干一系列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踏下心来,从每一件具体的小事入手,从细遇到的矛盾和复杂的问题较多,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党性原则,要有清醒的头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要具备良好的品格修养,努力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用高尚的人格,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实绩赢得领导和大家的信任。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如何正确看待基层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开展工作的实际感想
做为一名基层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人,人才是管理的核心之一,要管理好别人的同时要先管理好自己,要以身作则,所以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人格魅力. 一、做事要有计划,并做一个主动的人 平时工作中要分清主次,做好详细的计划,凡是想到的,只要是对的,经与领导沟通后必须要立即行动,学会有效的去利用时间与管理时间,并积极主动的待人接事,克服拖延,有始有终,坚持到底把事情作好,并全力以赴!与上,下工序之间所产生的矛盾要主动去找相关人员进行了解并分析原因及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要多倾听大家的意见 大家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可是假如他们十次对一次,那一次可能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平时工作中要特别的珍惜大家中的每条建议,哪怕是他的建议不合理,也要珍惜他这样的精神,如果某一次冷落了他们的建议或干脆直接一个不采用"",表示也不重视,不珍惜,都很有可能打消大家的积极性,对与员工所提的建议如果执行起来比较麻烦的话,首先要给员工说明在执行时有和困难,因为作为一个基层管理,就会站在更高一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员工可能只站在他个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故在处理员工所提的建议时,不要给一句话:不采用.应该先给员工讲解此建议的好处在哪,在讲该建议对于其他工序所带来的隐患等等.这样就不会给员工产生认为我们不重视建议的现象. 另外,当出台新的制度时,在执行过程中有问题时,也要多倾听针求大家的意见,因为许多事情往往都是要大家去执行,只有他们最清楚在整个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前提是执行中或执行后).并在倾听时弄清楚大家所要表达所要你注意的真实用意,去掉自己主观的想法,我发现这时常常与自己所想的有很大的不同.当然,对于必须执行的新制度也要多在现场稽查员工的执行情况,对于执行好的与不好的也要及时进行表扬与批评. 三、多和员工沟通,并给予恰当的赞美激励 在任何时候,人与人之间都必须要有沟通,在工作中,基层管理者是上传下达及问题反馈的桥梁的一个角色,更需要与自己的下属进行沟通,怎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沟通效果呢?我认为,要坦率,诚实,要能让每个人都完全理解的方式来提高沟通的质量. 在和员工沟通前,首先自己要做好计划,安排,了解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员工的表现绩效,细致的和他们一起分析,交流,对他们提出要求,制定计划,帮助他们一起提高,自己做好记录,不断的观察他们的进程,鞭策员工却不操纵员工! 这种沟通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可以利用吃饭,聊天等非工作场合听听大家的抱怨,不但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了解大家的心声,从他们的字语中了解正个团体的气氛以及自己管理上的漏洞不足,从中提炼一些好的与不好的东西. 对于做的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有时表扬既给足了别人面子,又增加了大家的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做事. 当然,团队的奖罚制度一定要分明,不能有私心,表现优秀的员工理应得到奖赏,得到回报,比如季度,年度优秀员工的推荐等机会!要让大家觉得在这里有吸引力,是有发展的! 对于自己一定要不断的思考,并努力牵引大家一起去思考! 四、对下属要多关爱与观察 不管何岗位,整体来说都是劳累的,工作琐碎,劳动强度大,加班加点,平时工作中要多体谅大家多关怀大家,让大家感觉到公司如家般的温暖,从而慢慢的培养了员工之间的互爱互助,只有这样,团队的氛围,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句话说:只有将真诚与爱融入到工作中,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与信任!""而且自己作为基层管理者,一定要有度量,因为总有不被理解与误会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做为基层管理,要多观察员工的优点,使得他们的长处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工作的同时,善于借签他们一些好的做事方法技巧等.对于员工做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提出来并给予指正. 五、巧妙的指令艺术 工作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只会指使别人干事!基层管理要有较强的理智头脑,合理的分配工作,在员工遇到困难导致生产出现异常时,首先找出自己在哪个方面做的不足,哪个方面没有安排好,对员工表示理解,找出原因,制定解决措施,真切为大家解决各种难题,而不是去指责大家,大家同在一温暖的家庭中生存,只有给予理解信任,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团队的士气,也使得工作开展的更顺利,让大家有责任,认真的去对待工作,而不是让员工有心理负担而导致负面的影响. 在这一年的管理中,我的这些感想使我在各方面都进步了很多,同时员工的进步也有很大的提升,当然,管理是一门科学,还有很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大家借签与学习,我也将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努力. 以上是我对个人管理的一些觉悟,大家觉得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给于宝贵意见,不甚感激!
作为当代大学生你对分配到基层工作怎么看
多年以来,大学生一直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社会如此认定,而大学生自己更是这样认为。
当走进大学的那一天,大学生就被定位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似乎上了大学就有了一切。
可是,近几年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数量逐年的增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
如何就业,往哪个方向就业,就成为现在大学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去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愿到基层、到西部艰苦地区。
当然,大城市、发达地区能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相对差,对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所以很多人情愿在大城市打“零工”,也不愿到基层。
其实,基层虽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但却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是当代大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更是大学生增阅历、长才干的沃土。
基层特别是西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迫切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去服务、建设和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地区就业,像“选调生”、“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等。
各地也都相应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逐步将自己的就业去向定位在基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到了去农村、去基层、去西部寻求发展。
就拿西部计划来说吧,自西部计划实施5年来,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已招募了33920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26个省,而今年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大学生人数达到了近10万人。
然而,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潮愈演愈烈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更理性、更科学地看待基层就业问题。
首先,基层就业到底值不值
有些人认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其关键是缺乏人才,让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能够推动基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些人则认为,国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什么不让他到更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地方去呢
可以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大学毕业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所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去不去基层关键取决于自己。
基层需要大学生,但是,基层以上的单位也同样需要,如果自己认为在上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也没有必要非要到基层。
如果到了基层无用武之地,还把自己的一肚子学问给浪费了,这就不是大学生下到基层的意义了。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位志愿者学的专业是材料学,到基层后找不到他专业对口的岗位。
因为基层乡镇缺乏能写东西的人,就把他分配到基层乡镇做秘书,然而这种“硬拉郎配”导致本来两年服务期的他,一年后就结束了服务。
当然,到了基层能不能成长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但是能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有所作为,能不能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社会,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取决于外部环境。
其次,基层之路其实不好走。
大学生到基层有“两怕”, 一怕吃不得苦,对基层悲观失望,打起了退堂鼓;二怕摆不正位置,甩不掉“天之骄子”的气息,工作沉不下去。
说实在的,基层真的很苦,其工资待遇、生活环境等等,哪一样也比不得大城市,而到基层工作,在心理上或许会更苦,或许会孤独,或许会寂寞。
在基层工作若没有“普罗米修斯般献身精神”是不行的。
2007年,我们有一位来自沿海大城市的志愿者,因为工作需要,被分配到基层乡里服务,而这位志愿者在乡里呆了不到7天,就因为受不了苦回去了。
每年都有都一些志愿者,因为吃不了苦早早的结束服务期。
基层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坚定,只有这样,大学生下基层才能真正的有所作为,才能真正的实现下基层的意义。
另外,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要明确到基层目的是为基层建设服务,必须去掉大学里养成的“天之骄子”的气息,在基层积极发挥自己的所长,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理想要建立在现实之上。
现实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城市人才相对饱和,而基层、西部艰苦地区却人才匮乏,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到基层就业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选择。
然而人生的梦想无论有多么美丽,也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在选择是否要到基层就业时,一定要认真的进行一番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基层,自己是不是在基层的作用会比在其他地方大。
更重要的是,一旦自己选择了基层,就必须在基层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种种理想,切合实际的为基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就像我们西部志愿者的承诺:“用一到两年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所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在哪里工作,实实在在的做点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做好基层工作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
“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有很大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 民的组织化程度。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从我们先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
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不要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
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
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
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一定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三、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1句】: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2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
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
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3句】: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
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
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第4句】: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鼓励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拓展经营网络和销售空间。
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
【第5句】: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6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
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
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
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第7句】: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
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
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
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
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
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
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8句】: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