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力行弟子规家长感言

05-09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目录第一篇:《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第二篇:家长力行《弟子规》心得体会第三篇:力行弟子规第四篇:力行弟子规第五篇:弟子规力行表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王庆玲学习《弟子规》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需要;我明了获得幸福的公式:孝道、感恩、恭敬、善良、大爱、幸福;知道人活在世上的真正价值观,价值观影响幸福观。

有了幸福观就自然提高了幸福指数。

学习《弟子规》是家庭和睦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这是一条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唯一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人来说,身心和谐包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没有烦恼、快乐人生;对于一家来说,家庭和谐主要是家庭和睦、孝子贤孙、没有争吵、幸福美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社会和谐、社会安定、互助互爱、没有灾难、天下大同。

大道至简----《弟子规》,它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宝典;是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解读。

《弟子规》是所有人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基。

落实中华传统文化首选先学习《弟子规》,力行《弟子规》是主线,孝亲尊师是根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目标,奉献社会是宗旨,构建和谐社会是理想。

还要时时刻刻与周围的人分享,分享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爱。

我学习《弟子规》时间不长,

弟子规力行表家长评语怎么写?

孩子对弟子规的理解明显加深,最大的进步是会自己看书,自己学习,特别是学习弟子规,他总是会很积极主动地提出学习,在平时对别人也很有礼貌,会主动问好,不仅保持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特点,而且在爱劳动方面的进步更明显,比如:帮忙做家务,擦桌子,洗碗,主动要求帮忙用刨刀削两只梨的皮,并将削下的皮整理干净。

学习弟子规后做得最好的就是每天坚持诵读弟子规1遍,本周有一天早上醒来晚了,来不及念,就自己主动安排第二天早上念一遍,晚上再念一遍

对自己的行为联系学过的弟子规结合起来,可以说,学习的内容已经深入到了他的内心中。

家长对孩子学完弟子规之后改变的感悟

自己挑啦,O(∩_∩)O~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

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

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

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

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

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

我们是“礼仪之邦”。

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

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

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

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

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

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200字

质教育即全面发展素质,因此,我们家长以往所提倡的发展德 智 体 美 劳就可以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途径。

我们居住比较落后的县城,周边环境相对较乱,居住人群较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平时为生计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因此,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它是一本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在古时候,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

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

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

在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的教育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

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姐妹友爱,他就会友爱。

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记住。

所以如果小孩错过学习得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弟子规》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重在点滴渗透,同时,又为了不耽误原有的教学进度,又进行了德育教育。

听到的是孩子吟诵《弟子规》的琅琅的读书声。

《弟子规》中的内容是来要求自己的言行。

处处为孩子做表率。

“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那个孩子不可爱。

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孩子要少讽刺和轻视,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说伤害孩子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用命令和批评的话,多用商量和鼓励的话。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

想要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更是机会的教育点。

比如见到孩子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我会提醒孩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孩子讲粗口时,我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时,我也会教他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弟子规》贵在“学以致用”,我们不要照搬,要活学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规》教学已开展一学期了,作为我们家长,我们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

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我的孩子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

小学二年级学弟子规家长感言怎么写

弟子规》原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李毓秀所做,后经清存仁修订,改名为子规》。

总叙的内容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根据圣贤先师孔夫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它教导我们: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日常言语行为中要有礼数、讲礼貌、讲信用;要博爱,向有德行的人学习;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更应该好好学习。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品德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

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

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

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一篇力行弟子规的日记,600字左右

《弟子规》力行日记中华民族的圣贤经典,华夏源远流长的圣贤文化瑰宝《弟子规》,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文化的精髓,它造就了中华五千年一代代优秀贤良的中华儿女。

学校开展“学习中华经典,争当君子少年”的活动后,我每天早上翻开《弟子规》一读,感到精神特别饱满,头脑特别清晰,仿佛置身于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中,想天天对着它力行

力行

现在请分享我一天的心得力行日记吧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晴上午,我们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活动。

我身为班长威风凛凛地站在讲台上主持这次活动,同学们兴致勃勃争着发言,连班上平时成绩较差的余易衡同学也多次举手,但我这个大主持不但没有给他机会,还对着全班大声说:“你这个笨小子,能有什么高见呢

”顿时全班一阵哄堂大笑,余易衡面红得火辣辣,将头埋得低低。

课后班主任吕老师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我马上反省自已,忽然醒悟“人有短,切莫揭。

”于是跑上讲台,对着全班同学向余易衡鞠躬三次,表示歉意请他原谅

反倒是余易衡气量大度站起来感谢我对他金玉良言的提醒,说以后一定努力学习,除去“笨小子”的封号。

看来我对《弟子规》的学习还是很肤浅,还没有按圣训去身体力行,令我惭愧不已。

吕老师立即将这件事作为教材给我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弟子规》教育课,她教育我们学习《弟子规》贵在力行,要深刻理解那博大精深,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文化精髓,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我们抑扬顿挫,和谐美妙的诵读音韵在整个书香校园回肠荡气,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血脉中流淌,《弟子规》它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它为我们抹去心灵上的尘埃,让我们有一颗纯洁无暇的心灵勇敢地面对未来。

中午,我与同学们一起到学校饭堂吃午饭。

我以前娇生惯养,拣饮择食,死活也不愿意在学校过粗茶淡饭的日子,在学习《弟子规》后,对饮食有了新的认识,基本能按《弟子规》的圣训身体力行,当我吃得津津有味时,旁边的王悦同学在饭碗里挑来挑去,抱怨今天肉少蔬菜鸡蛋多,对这个“吃肉兽”来说真是有点为难了,好

我就凭着自已的三寸舌头对她进行教育教育:《弟子规》圣训“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崇尚老庄思想学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养生论》,在文中特别提到一日三餐上的适可节制,严格戒烟酒,人才达到健康长寿,对我们今天的保健养生仍具有借鉴意义。

我一片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一阵阵的掌声,也为同学们带来讲述《弟子规》故事的兴致,跟着胡晓莹同学讲了知名学者弗尔教授的长生之道故事;何卓杰同学也不甘示弱讲述《弟子规》圣训“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正如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整个饭堂变成了《弟子规》的切磋学堂,哈哈,这真是一顿丰盛的中华经典文化大餐。

《弟子规》真好,它是一面明镜,让我看清自已置身于做人伦理的大道当中,从今往后,我要更加认真学习中华经典,身体力行

让我在阳光灿烂的金色年华汲取人类高度的智慧和实践道德的勇气,成为君子少年、未来的社会贤良。

晚上,我完成作业后怀着鉴赏的心去品读佳作,小姨带表弟来串门,表弟惊奇大叫:“表姐以前满屋飞的书都跑到那里去了

”我带他参观书房,书柜,小姨说:“什么原因令你将书摆得这么整齐有理呢

”我谦虚地诵读《弟子规》“列典籍,有定处,读看华,还原处。

”并向表弟阐明了它的含义,讲述汉朝刘向、刘歆父子为整理我国文化典籍所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典故,小姨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回想起以前在家中的所作所为,不但不自我检讨,还时常怨天由人,总认为家人对我的照顾付出是理所当然。

现在学习了《弟子规》“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深有感触,古人云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学会了知恩图报,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感恩老师教给我知识;感恩朋友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只要以后按中华经典文化的教诲去身体力行,汲取别人的美德,完善自已,报恩社会,这样才不辜负列祖列宗为我们传承下来的这块文化瑰宝。

很开心自已每天能持之以恒写一篇《弟子规》力行日记,为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美满,我们一定要学习中华经典,争当君子少年,为中华经典文化的推广尽自已的一份力量,让中华民族永葆:仁、义、礼、智、信。

弟子规家长寄语怎么写

参考:暑假和孩子一起读了《弟子规》,益匪浅,作为孩子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道《弟子规》可以说学习圣贤文化得到和谐人生乃至超凡入圣是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事!人生最难的是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人要成家立业,必须建立家庭道德,才能孝敬父母,夫妇和谐,家庭兴旺。

我们常说“百事孝为先”“只要莫教子”,人生第一大事是敬老爱幼,自己一生都要力行,孝养父母,同时一定要教导孩子孝亲尊师,成圣成贤。

假如自己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自己就失去了坐人的资格,自己不孝不敬那么孩子也跟着学坏了。

孩子没教好,你这一生不会幸福。

这一段话给了我深深的影响到我了,深深地给该我了感触,让我深深明白了我们要先做好自己,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孩子向学习。

“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上一代跟下一代。

我们时时想着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一定要有好的方法即使先从自己做起。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鼓足叫,性乃迁”今天我们要把自己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长自己的善,然后要导正自己的过失,很多不对的习惯,我们要尽快改正,不让孩子学坏。

我们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现正其心”。

正心就是革除他的物欲,革除他的坏习性。

而不耐烦就是坏习性,把这个坏习性转化掉,就是格物致习性,就能诚意正心。

所以,大学问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根的。

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要先给孩子看,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去给孩子示范。

当我们做出这种行为的时候,这种孝心跟恭敬的气氛就会熏染,就会在家庭形成风气,把孩子慢慢的改变,孩子的这些不好的毛病有绝大多数部分是我们带给孩子的,我们要慢慢的去把孩子慢慢改变,把孩子的缺点改正。

“德有伤,贻亲羞”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父母时时刻刻注意孩子做好的行为,我们要跟孩子引导,对于公物也要爱惜,公务不能私藏,不管重要,不管多小,多么不起眼,都不能随随便便乱拿,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占为己有,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慷慨的一种行为,不能让孩子的心胸越来越狭窄。

我们的慷慨和不贪都能给孩子做好的榜样,让孩子向我们学习。

《 弟子规》这本书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子都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