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
【第1句】: 各位老师请问一下相声的包袱是怎么抖的
三番四抖——又叫三顶四撞,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
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搂开以产生笑料。所谓“番”,就是遍数;“抖”,就是抖搂。
根据人们的听觉习惯,把矛盾反复地强调,来加强人们的印象。“三番”就是反复强调三遍(不限定为三遍),然后进行“四抖”,就是第四遍时来个巧妙地突变,揭露出矛盾和事物的真相。
“三番四抖” 一:三番四抖和铺平垫稳的精神是一样的,是指反复(三番)铺垫以后再抖。有的朋友说那干脆叫“三垫四抖”算了,这并无不可,只是当初没这么叫。
铺平垫稳是相声的主要表现手段,比如“八扇屏”里的那句“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这就是为后面做铺垫,这里没有“翻”,也没有“包袱”,只给观众留下印象。
往下发展反复几次以后,俩人一块“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然后捧哏的抖出:“我倒霉就倒霉这想当初上了。”
这类例子在相声里非常多,但是不一定是“三番”而是“反复”,有时还会是“两番三抖”。 二:说“三翻四抖”不够贴切的理由是它不能函盖“反复(三番)铺垫以后再抖”这个相声表演手法的全部。
相声界“翻”、“抖”是一个意思,相声演员说:“你不管怎么使,他都能翻。”“你这么使,我怎么翻哪?”这就是“抖”的意思。
在许多相声里确实有“三翻四抖”的例子,比如: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扎心脏)——够准的 白刀子进去绿刀子出来(扎苦胆)——够狠的 白刀子进去黄刀子出来(扎屎包)——够臭的 白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没扎着)——这不废话吗 这是个典型的在铺垫中需要“翻”的“三番四抖”包袱,如果我们广义的说“三翻四抖”就很容易被狭义的理解成是这类包袱的定义,忽略了它前三番是为“没扎着”这个出其不意的大包袱做为铺垫的实质。 大家在翻还是番上有争议,很多专家们翻番不分,说明翻番本身是各有说词。
三番五次的铺垫和翻来覆去的铺垫有多大差异呢?但是不管怎么理解,把三番四抖的“番”理解成“翻包袱”的“翻”是不全面的。 多说一句的是我不同意海客先生的那个“这句是‘抖’,最后一句是‘翻’”的说法,您这活儿太细了。
三:戏法说有些牵强,大凡“蒙上盖上,变的快当”的戏法或魔术都是在“交代”时玩变化,比如“升球”、“金鱼满缸”等节目,不可能“反复”交代。戏法的目的是变,它不能交代清了,至于各位朋友说的那个ma4单,演员交代两遍(不是三翻),它和“三番四抖”在过程和结果上的实质是有很大区别的。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言之,他在最后一次聚艺厅献演以后就不见了,当时他说:“最后我再唱一段京韵大鼓大西厢,只唱头一番儿。”这主儿也是“番”派?。
【第2句】: 各位老师请问一下相声的包袱是怎么抖的
三番四抖——又叫三顶四撞,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搂开以产生笑料。所谓“番”,就是遍数;“抖”,就是抖搂。根据人们的听觉习惯,把矛盾反复地强调,来加强人们的印象。“三番”就是反复强调三遍(不限定为三遍),然后进行“四抖”,就是第四遍时来个巧妙地突变,揭露出矛盾和事物的真相。
“三番四抖”
一:三番四抖和铺平垫稳的精神是一样的,是指反复(三番)铺垫以后再抖。有的朋友说那干脆叫“三垫四抖”算了,这并无不可,只是当初没这么叫。铺平垫稳是相声的主要表现手段,比如“八扇屏”里的那句“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这就是为后面做铺垫,这里没有“翻”,也没有“包袱”,只给观众留下印象。往下发展反复几次以后,俩人一块“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然后捧哏的抖出:“我倒霉就倒霉这想当初上了。”这类例子在相声里非常多,但是不一定是“三番”而是“反复”,有时还会是“两番三抖”。
二:说“三翻四抖”不够贴切的理由是它不能函盖“反复(三番)铺垫以后再抖”这个相声表演手法的全部。相声界“翻”、“抖”是一个意思,相声演员说:“你不管怎么使,他都能翻。”“你这么使,我怎么翻哪?”这就是“抖”的意思。在许多相声里确实有“三翻四抖”的例子,比如: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扎心脏)——够准的
白刀子进去绿刀子出来(扎苦胆)——够狠的
白刀子进去黄刀子出来(扎屎包)——够臭的
白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没扎着)——这不废话吗
这是个典型的在铺垫中需要“翻”的“三番四抖”包袱,如果我们广义的说“三翻四抖”就很容易被狭义的理解成是这类包袱的定义,忽略了它前三番是为“没扎着”这个出其不意的大包袱做为铺垫的实质。
大家在翻还是番上有争议,很多专家们翻番不分,说明翻番本身是各有说词。三番五次的铺垫和翻来覆去的铺垫有多大差异呢?但是不管怎么理解,把三番四抖的“番”理解成“翻包袱”的“翻”是不全面的。
多说一句的是我不同意海客先生的那个“这句是‘抖’,最后一句是‘翻’”的说法,您这活儿太细了。
三:戏法说有些牵强,大凡“蒙上盖上,变的快当”的戏法或魔术都是在“交代”时玩变化,比如“升球”、“金鱼满缸”等节目,不可能“反复”交代。戏法的目的是变,它不能交代清了,至于各位朋友说的那个ma4单,演员交代两遍(不是三翻),它和“三番四抖”在过程和结果上的实质是有很大区别的。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言之,他在最后一次聚艺厅献演以后就不见了,当时他说:“最后我再唱一段京韵大鼓大西厢,只唱头一番儿。”这主儿也是“番”派?
【第3句】: 相声《八扇屏》里有一段贯口,请告之,敬礼
卓林社收集到的有这些:江湖人我说说,你听听。
在想当初,大宋朝有一江湖人,此人姓苗名训字广义,不遇之时,在洒金桥旁,摆下一座卦棚。巧遇未遇时的赵太祖打马比此经过,见桥旁人烟稠密,围着一座卦棚。
迎面有一副对联。上联写:“一笔如刀,劈开昆山分石玉,”下联配:“双瞳似电,观透苍海辨鱼龙。”
横批:“断事如见。”匡胤一见心中不悦:“何处狂生,敢出此浪言大话?待我下马访之。”
想罢翻身下马,将马拴在卦棚以外柳树之上,分开众人,走进卦棚,向先生躬身言道:“先生,你看某后当如何?”广义一看,吃惊非常,原来是开国太祖!急忙站起,口称:“万岁,草民接驾来迟,望祈主公恕罪。”匡胤闻言,大吃一惊:“先生你莫非有疯癫之症?”广义言道:“我主不必惊慌,看我主双眉带煞,二目有神,左肩头有一朱砂痣,后必有九五之尊。”
匡胤闻言,心中暗想:“我左肩头有朱砂痣,他人怎能知晓?莫非到后来果应他言。”想罢对先生低声言道:“某日后如登九五,当将你宣入朝中,封为护国军师。”
广义谢恩。匡胤走出卦棚。
向众人道:“列位听真,此人乃江湖人,江湖口,江湖术士,不过奉承而已。”说完上马,奔他方而去。
到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果将广义宣进宫去,封为护国军师,执掌三军司令。到后来,湖北韩龙进来他妹韩素梅,太祖酒醉桃花宫,带酒斩三弟,醒酒免去苗先生。
广义去后,太祖后悔,说出:“可惜我那先生,他乃洒金桥旁卖卦之一江湖人也。”苗广义——江湖人,你比得了吗?八扇屏小孩子甲:我说说,你听听。
在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
唐刘晏七岁举翰林,一个正字参朋比,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宰相。
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祭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
这些小孩子你比得了哪个?【王玥波在《雍正剑侠图》(电台版上部第126回)中使过小孩子,其中有后半部分,接在“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之后,据考应是出自《剑侠图》文本之中】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被水没。想当初,防风氏身横九亩之地,不脱会稽之诛,那巨无霸腰大十围,难免昆阳之败;昔日孔仲尼曾师项橐,想汝何德何能,敢藐视天下之少年乎?八扇屏浑人秦始皇命王翦兵吞六国,在夜间偶得一兆,梦见黑娃娃白娃娃双夺日月,惊醒后心中甚是忐忑不安,恐怕江山落于他人之手。
遂下旨意,南修五岭,西建阿房,东开大海,北造万里长城,以防匈奴。 不想江山传至二世胡亥之手,就有楚汉相争之事。
鸿门宴刘邦赴会,项伯、项庄拔剑助舞。多亏大将樊哙,保走刘邦。
楚、汉两路进兵,以咸阳为定,先进咸阳为君,后到咸阳称臣。此时有一人姓韩名信,投到霸王帐下,霸王只以执戟郎授之。
后来张良卖剑访韩信,告诉他,你必须弃楚投汉,方能大鹏展翅。于是韩信投奔刘邦,果然登台拜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智取三关,在九里山前,设下十面埋伏计,困住楚霸王。
前面有乌江拦路,后面韩信追兵甚紧。霸王正在危急之中,只见江面飘飘来一打鱼小舟。
霸王点手唤之:“渔家!将某渡过江去,我有白银相赠。”渔家闻听,抱拳当胸:“你那里枪沉马大,我这里渔船窄小,渡人难渡枪马,渡枪马难以渡人。”
霸王闻听笑道:“哈哈…,那有何难,先将某家枪马渡过,再渡某家不迟。”说话之时,小船拢岸,渔家将枪支搭在船上,马匹牵至舟中,船篙一支,船离江岸,直奔江心。
渔家高声喝道:“呔,霸王项羽听真:休拿某家当一打渔之人,我乃韩元帅帐下大将吕天成是也。今日奉了我家元帅之命,在此等候于你,所谓骗取你的枪马,你虽有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拔山之力,掌中无枪,胯下无马,如失手足,难道你要死在韩元帅刀下?还不拔剑自刎,等待何时?”霸王闻听,顿足捶胸,拔剑在手:“想当初悔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今日果有此败,我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看来我真乃一浑人也。”
想当初,楚汉相争,楚国霸王,姓项名籍字羽,目生重瞳,帐下有八千子弟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只皆因鸿门会刘邦赴宴之时,项伯、项庄拔剑舞入鸿门宴,在席前舞剑。多亏大将樊哙,保走刘邦。
从此斗智,张良月下访韩信,韩信登台拜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智取三关,九里山,十面埋伏,困住霸王。霸王失机大败,战败之际,前有乌江拦路,后有韩信追兵赶到。
抬头见江中来了一只打鱼小舟。霸王点手唤之曰:“渔家,将孤渡过江去,有薄银相赠。”
渔家言道:“你的人高马大枪沉,我的船只窄小,渡人难渡枪马,渡枪马难以渡人。”霸王说:“那有何难,先将孤家的枪马渡过江去,然后再渡孤家不迟。”
渔家闻听,顺舟靠岸,枪支搭在船上,马匹拉上舟中,一篙支开,船离江岸,约有数丈,渔家言道:“呔!项羽听真:我等非是渔人,我乃。
【第4句】: 苦人儿台词
苦人儿台词: 我说说,你听听。
在想当初,大宋朝有一江湖人,此人姓苗名训字广义,不遇之时,在洒金桥旁,摆下一座卦棚。巧遇未遇时的赵太祖打马比此经过,见桥旁人烟稠密,围着一座卦棚。
迎面有一副对联。 上联写:“一笔如刀,劈开昆山分石玉,”下联配:“双瞳似电,观透苍海辨鱼龙。”
横批:“断事如见。”匡胤一见心中不悦:“何处狂生,敢出此浪言大话?待我下马访之。”
想罢翻身下马,将马拴在卦棚以外柳树之上,分开众人。 走进卦棚,向先生躬身言道:“先生,你看某后当如何?”广义一看,吃惊非常,原来是开国太祖!急忙站起,口称:“万岁,草民接驾来迟,望祈主公恕罪。”
匡胤闻言,大吃一惊:“先生你莫非有疯癫之症?”广义言道:“我主不必惊慌,看我主双眉带煞,二目有神。 扩展资料: 《八扇屏》运用“贯口”的手法,由甲简明扼要地介绍画屏上某些历史人物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26461的主要事迹后,揶揄乙无法与古人相比,而找出笑料。
是八扇屏风的简称。屏风是清代官宦人家放在大厅里挡风或是作为屏障的家具,一般都是硬木框儿绢裱的芯儿,一共八扇儿,每一扇儿都画有历史人物故事,或写着诗词歌赋。
这部作品,即因此得名。 每段贯口中有褒有贬,如称楚霸王项羽,是有勇无谋的“浑人”;称后汉三国时的张飞是“莽撞人”;称三国时的东吴大夫鲁肃是“忠厚人”;称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军师苗广义是“江湖人”;称三国时年少有为的周瑜、孔融和宋代的司马光、文彦博是“好小孩子”;称唐代的开国大将尉迟恭是“粗鲁人”;称辅佐周朝的姜子牙是“渔人”;称宋代岳飞的幕僚王佐是“苦人儿”。
这些人物都来自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也是评书艺人津津乐道的形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相声演员表演《八扇屏》时,由于时间限制,一般只能从“浑人”、“莽撞人”、“苦人儿”、“小孩子”、“江湖人”、“粗鲁人”这六种故事中,选择三种来演。
擅长此节目的演员有张杰尧与绪德贵、陈子贞与广阔泉、赵振铎并赵世忠及高玉峰、刘宝瑞、赵春田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存有刘宝瑞与郭全宝及赵振铎与赵世忠的演出实况录音,此曲本收入195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相声集《歪批三国》中。
【第5句】: 一个单口相声名字好像是说小孩,说的是历代有本事的小孩曹丕周瑜什
这个不是单口相声,是相声里面的"灌口" 相声的名字是《八扇屏》里面讲了八段古人的故事,比如.1 小孩子 甲:我说说,你听听。
在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
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宰相。
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祭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
这些小孩子你比得了哪个?【第2句】: 粗鲁人 在想当初,唐朝出了一位粗鲁人。此人复姓尉迟,单字名恭,号敬德,保定山后刘武周。
自秦王夜探白璧关,敬德月下赶秦王,打三鞭,还两锏,马跳红泥涧。自降唐以来,征南大战王世充,扫北收服皮克能。
跨海征东,月下访白袍。唐王得胜,班师回朝,那敬德因救白袍,在午门外拳打皇亲李道宗,打掉门牙两齿。
唐王恼怒,贬至田庄,后来白袍访敬德,那尉迟恭正在船头独自垂钓,忽听得身背后人又喊,马又叫,言道:“吾乃征东薛平辽,特来此地访故交,你我金殿去交旨,保你为官永在朝。”敬德闻听言道:“吾乃山野村夫,耕种锄耪一粗鲁人也。”
这是一个粗鲁人,你比得了吗?【第3句】: 忠厚人 后汉三国有一位忠厚人,此人姓鲁,名肃,字子敬。只皆因刘备当阳大败,夏口屯兵。
鲁肃同孔明过江东,舌战群儒,对周瑜念《铜雀台赋》,言说曹操下江东所为二乔,以乐晚景。气坏周公瑾,那周瑜才与曹操势不两立。
阚泽下书,怒打黄盖,庞统献连环之计,周瑜用火攻。只皆因欠东风,周郎身染重病,南屏山借东风。
周瑜密差丁奉、徐盛去杀孔明。赵子龙箭射篷绳,孔明才得活命。
火烧战船,曹兵大败,荆襄九郡,俱为刘备占领。到后来屡讨荆州,刘备总是不还,竟自难为鲁子敬,那金圣叹老先生批三国说:“鲁子敬是一位忠厚人也。”
4 愚人 列国时,卫国出现了一位愚人,此人姓宁名俞,人称武子。自从元角丧命,叔武被杀,元亘对狱,子虎旁听,庄子刖足,士荣斩首。
而宁武子周时其奸不比奸险之奸,真乃大智若愚。孔子有云:“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是个愚人。
或者是.4 渔人 三皇治世,五帝为君,传到纣朝,出了一位渔人。此人姓姜,名尚,字子牙。
道号飞熊。时不至,太公无时卖过面,算过卦。
在渭水河边钓鱼,愿者上钩。文王夜得一梦,梦见飞熊入帐,郊外打猎,必得贤臣。
那一日文王郊外打猎,偶遇武吉拦路,将文王引至渭水河边,见一道长白发白须,真有仙风道骨之样。文王拉辇,太子拉套,拉了八百单八步。
到后来,扶保周朝八百零八年。斩将封神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斩将封神姜太公称为渔人。
5浑 人 想当初,楚汉相争,楚国霸王,姓项名籍字羽,目生重瞳,帐下有八千子弟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只皆因鸿门会刘邦赴宴之时,项伯、项庄拔剑舞入鸿门宴,在席前舞剑。
多亏大将樊哙,保走刘邦。从此斗智,张良月下访韩信,韩信登台拜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智取三关,九里山,十面埋伏,困住霸王。
霸王失机大败,战败之际,前有乌江拦路,后有韩信追兵赶到。抬头见江中来了一只打鱼小舟。
霸王点手唤之曰:“渔家,将孤渡过江去,有薄银相赠”渔家言道:“你的人高马大枪沉,我的船只窄小,渡人难渡枪马,渡枪马难以渡人。”霸王说:“那有何难,先将孤家的枪马渡过江去,然后再渡孤家不迟。”
渔家闻听,顺舟靠岸,枪支搭在船上,马匹拉上舟中,一篙支开,船离江岸,约有数丈,渔家言道:“(呔!)项羽听真:我等非是渔人,我乃是韩元帅帐下帐下将吕马童是也。奉将令,使计策,前来盗你枪马,想你做大将者,无枪,无马,无卒,孤身一人,难道说你还要落到韩元帅之手?”霸王闻听,顿足捶胸:“悔当初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今日果有此败,看来我乃浑人也。”
6莽 撞 人 想当初,后汉三国,有一位莽撞人。自从桃园三结义以来,大爷,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大树楼桑;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家住山西蒲州解梁县;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阳郡;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字子龙,家住真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后称为常胜将军。
只皆因,长坂坡前,一场鏖战,那赵云,单枪匹马,闯入曹营,(单人独马,抵挡曹兵)砍倒大纛两杆,夺槊三条,马落陷坑,堪堪废命。曹孟德在山头之上见一穿白小将,白盔白甲白旗号,坐骑白龙马,手使亮银枪,实乃一员勇将。
心想:我若收服此将,何愁大事不成!心中就有爱将之意,暗中有徐庶保护赵云,徐庶进得曹营,一语未发。今日一见赵将军马落陷坑、堪堪废命,口尊:“丞相莫非有爱将之意?”曹操言道:“正是”。
徐庶言道:“何不收留此将!”曹操(闻听)急忙(这才)传令:“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倘有一兵一将伤损赵将军之性命!八十三万人马,五十一员战将,与他一人抵命。”
众将闻听,不敢前进,只有后退(往后而退)。赵云,一仗怀揣幼主;二仗常胜将军之特。
【第6句】: 苦人儿台词
苦人儿台词:
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大宋朝有一江湖人,此人姓苗名训字广义,不遇之时,在洒金桥旁,摆下一座卦棚。巧遇未遇时的赵太祖打马比此经过,见桥旁人烟稠密,围着一座卦棚。迎面有一副对联。
上联写:“一笔如刀,劈开昆山分石玉,”下联配:“双瞳似电,观透苍海辨鱼龙。”横批:“断事如见。”匡胤一见心中不悦:“何处狂生,敢出此浪言大话?待我下马访之。”想罢翻身下马,将马拴在卦棚以外柳树之上,分开众人。
走进卦棚,向先生躬身言道:“先生,你看某后当如何?”广义一看,吃惊非常,原来是开国太祖!急忙站起,口称:“万岁,草民接驾来迟,望祈主公恕罪。”匡胤闻言,大吃一惊:“先生你莫非有疯癫之症?”广义言道:“我主不必惊慌,看我主双眉带煞,二目有神。
扩展资料:
《八扇屏》运用“贯口”的手法,由甲简明扼要地介绍画屏上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后,揶揄乙无法与古人相比,而找出笑料。是八扇屏风的简称。屏风是清代官宦人家放在大厅里挡风或是作为屏障的家具,一般都是硬木框儿绢裱的芯儿,一共八扇儿,每一扇儿都画有历史人物故事,或写着诗词歌赋。这部作品,即因此得名。
每段贯口中有褒有贬,如称楚霸王项羽,是有勇无谋的“浑人”;称后汉三国时的张飞是“莽撞人”;称三国时的东吴大夫鲁肃是“忠厚人”;称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军师苗广义是“江湖人”;称三国时年少有为的周瑜、孔融和宋代的司马光、文彦博是“好小孩子”;称唐代的开国大将尉迟恭是“粗鲁人”;称辅佐周朝的姜子牙是“渔人”;称宋代岳飞的幕僚王佐是“苦人儿”。
这些人物都来自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也是评书艺人津津乐道的形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相声演员表演《八扇屏》时,由于时间限制,一般只能从“浑人”、“莽撞人”、“苦人儿”、“小孩子”、“江湖人”、“粗鲁人”这六种故事中,选择三种来演。
擅长此节目的演员有张杰尧与绪德贵、陈子贞与广阔泉、赵振铎并赵世忠及高玉峰、刘宝瑞、赵春田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存有刘宝瑞与郭全宝及赵振铎与赵世忠的演出实况录音,此曲本收入195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相声集《歪批三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