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五届七次全会观看感言

09-04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开国大典

【第1句】:开国大典  油画《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并宣告: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编辑本段]

【第2句】:开国大典记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成立了。

  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

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

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阅兵指挥所主任。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

人群和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绣海洋。

  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

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

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

  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庆祝活动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但欢乐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开国大典的阅兵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组织程序进行。

阅兵式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

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

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选调人员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199师、独立207师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的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

受阅部队共

【第1句】:64万余人。

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陆、海、空三军浑合一体,形成强大阵容。

  [编辑本段]

【第3句】:开国大典全过程  

【第1句】: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开国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尚未成立,筹备工作主要由刚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担。

事亦凑巧,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8月就被内定调华南工作,准备解放广东,9月初就到了江西赣州去了。

中央当时任副总参谋长、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司令员的聂荣臻接任。

后来当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要进行阅兵时,中央军委又任命他担任了阅兵总指挥。

虽然北平市各机关团体、各民主党派共25个单位到9月21日才正式集会成立筹委会,并公推聂荣臻为主任委员,但实际筹备工作早已开始。

从整修天安门会场、树立旗杆、组织群众、准备鸣放礼炮焰火,特别是训练受阅部队,以及布置保卫会场安全等,都要在一个多月时间中完成。

  开国大典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

北平解放不久,城内潜伏特务难以一下肃清,而且国民党飞机还会来袭扰。

当年5月4日,国民党就从青岛派出6架B-24型轰炸机轰炸南苑,投弹30枚,毁伤我飞机4架,房屋196间,死伤24人,因此聂荣臻一直十分重视防空问题。

我们空军还未正式组建。

军委有一个航空局,专门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个飞行中队,担任北平防空。

聂荣臻考虑很细,下令万一敌机前来,在场人员一定要原地不动,不能乱跑,听从指挥;对受阅的1978匹战马也都作了安排。

当然这一切是在中央领导之下进行的,周恩来常常具体过问。

如10月1日中央领导人的车队如何从中南海开到天安门下,周恩来带罗瑞卿都曾亲去检查。

  

【第2句】:庆典前中央人民政府举行首次会议  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是9月30日由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的。

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委员有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等56人。

当日下午6时,全体代表利用统计选票时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尔后回到会场才宣布上述结果。

简短隆重的闭幕式,由毛泽东主持,朱德致闭幕词,奏义勇军进行曲。

主席台上第一次悬挂了五星红旗。

散会时天已经很晚了。

  习惯晚上办公批阅文件的毛泽东,这一天夜以继日一直工作到10月1日凌晨6点多(见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于10月1日下午二时在勤政殿召开。

全体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随即,选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

会议还宣布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并通知各外国政府只有这个政府才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并愿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会议开完,全体领导人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到天安门后下车登楼,下午三时庆典准时开始。

  

【第3句】: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会场  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修葺一新,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

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没有国徽,因为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4个决议。

  那时,东西三座门(正式名称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及南面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长长的红墙,正南门即砖石结构的中华门都还存在,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封闭的会场。

与8个月前北平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前比较,可说是焕然一新,宽广平坦得多了。

此外在现在国旗旗杆的地方已竖了一根当时看来已很高的旗杆,旗杆上有一个金色的顶。

中华门外正阳门、前门箭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挂旗。

“北平东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间都改成“北京东站”、“北京西站”了。

会场里的工人、学生、干部、市民、城防部队都举了临时赶制的五星红旗及其他红旗、红灯和彩色小旗,特别是用红绢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灯,真是成了红旗红灯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举着绿底白色的星月旗,显得分外不同。

会场上的群众共达30万人,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

金水桥北没有现在的观礼台,但搭了两个简单的台子,一个供大会指挥用,一个给唯一的外宾观礼团,这就是前一天刚到的以法捷耶夫为首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

受检阅部队则站在东长安街。

  那时交通工具少,群众近则列队步行来,远的坐火车来。

我当时所在的单位,临时编为华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

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迤逦一里许要步行到清华园车站。

天未亮起床,到车站已7点,乘装煤的黑敞篷车,走了两小时才到前门车站。

经过西直门车站时还见到门头沟工人也坐火车来。

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

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安排进入会场,午饭是馒头凉水,每人领到三块糖、两个梨,是节日优待。

  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终于在10月1日下午3时开始。

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小雨,但下午却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万民同庆。

典礼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奏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游行。

毛泽东主席宣读的公告,约九百字,虽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毛泽东文集》,但收入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及《共和国档案1949-1996》。

  

【第4句】:毛主席宣读公告  提到开国大典,人们很容易想到毛泽东主席那句震古铄今的名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然而这句话,并不是毛泽东在天安门楼上讲的,而是在此之前的9月21日的政协开幕词中讲的。

原文是“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篇文章已收入《毛泽东文集》。

  国庆60周年天安门夜景还可提及的是升国旗、鸣礼炮。

鸣礼炮从北平解放后已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7月7日晚天安门20万群众纪念抗战12周年及政协筹委会召开时放的。

第二次是9月21日新政协开幕时鸣了礼炮54响。

这次开国大典则以54门礼炮鸣28响,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当时还未有现在56个民族之说),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奋斗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正在礼炮轰鸣时,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在场群众都把红旗红灯高高举起,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第5句】:朱总司令下达总部命令  毛主席宣读完公告后,阅兵开始。

检阅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兼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是聂荣臻。

  首先由聂荣臻陪同朱总司令坐敞篷车开始检阅。

检阅毕,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的最重要内容为“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因为当时华南的两广海南、华东的福建一部分、西南全部(四川、西康、贵州、云南、西藏)均未解放,新疆虽宣布和平起义,解放军尚未到达迪化(乌鲁木齐),更不要说还有台湾,所以朱总司令的命令是有针对性的。

命令宣布后,进行分列式。

受阅部队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接着是一个步兵师、华北陆军军官学校、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

空军包括战斗机、蚊式机、教练机共14架在全场上空自东向西飞行受阅。

前后历时3小时。

  

【第6句】:难忘的群众大游行  整个阅兵结束后,群众游行开始。

一批批群众队伍,无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楼前,看到衷心敬爱的毛主席。

天很快黑了下来,天安门楼上的灯光突然照亮,上面是一串红橙色的灯,下面好像是三道粉青色电虹灯,再加上巨大的探照灯光射向全场,灯光闪闪,好似波浪。

焰火在天安门附近三处施放,五彩缤纷,此起彼落。

群众手里举的纸灯、纱灯也都点亮了,广场上是灯的海洋。

  等到八点多钟,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才在华北大学之后行动。

队伍慢慢走近金水桥,只听见城楼上扩音器传出“万岁”、“万岁”的声音,才知道是毛主席在回应华大同学的欢呼。

我们紧跟着走过金水桥,大声高呼“毛主席万岁”,这时才见到城楼上大宫灯前毛主席那魁梧的身躯,他不戴帽子,挥动着手用湖南口音高呼“万岁”,有时还喊“同志们万岁”,这时我们都感到毛主席看见我们了,口号喊得更为起劲,血都要沸腾了。

我们还看到少奇同志,看到他身旁的女同志,我们猜一定是宋庆龄副主席。

我们把手举到头顶鼓掌,主席台的领导人也鼓掌,人民的领袖们真是和我们心连心。

阅兵式共用了2个多小时,受阅部队的人员总计有

【第1句】:6万多名。

  接下来是群众游行。

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

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

  晚上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四周发射出来。

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  [编辑本段]

【第7句】:开国大典上的外国人  

【第1句】:核心提示  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日期确定的程序与绝对保密性使能出席的外国人少之又少,择何日举行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当时在外交上也是很敏感而举世关注的。

  苏联文学家艺术家代表团,与已经在京的朝鲜人民代表团,加上一个来解放区访问的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斯巴诺,算是有幸出席开国大典的仅有的外国人了。

  

【第2句】: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筹备  当时西方通讯社对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时间,在八九月间已经有了种种揣测: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办事讲究选择吉日良辰,极有可能在占领华南、西南基本统一大陆后,于1950年元旦这天举行仪式,“元旦”是中国人认为一年中最好的喜庆开端日子;在9月27日政协会议宣布将北平改为北京,定为首都消息传开后,也有西方记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有好感,既然中华民族各方面的精英人物都已云集北平开会,或许他们会选择辛亥革命的“双十节”10月10日这天,举行大典的仪式。

  关于国名、国旗、国徽、国歌及采用的纪年等开国的诸多事宜,一些书籍和文章都已有详细生动的记述与描写,但关于“10月1日”开国大典日子的选定,至今尚未见到完整、专题及甚为具体的文字记载。

  新政协筹备会议在6月15日开始开会,7月7日过后,中共中央就成立了由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筹委会主要由中央、华北军区与北平市委三方面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筹委会根据中央指示拟定的开国大典有三项内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三、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当时由杨成武与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延杰受命主持起草了一个《阅兵典礼方案》。

阅兵方案提供了两个地点供中央最后确定:一个是西苑机场,场地宽阔,展得开,无须阻断交通,但须另搭两三个看台,工程大,且赶不上天安门城楼宏伟状观;另一个就是天安门广场,须断绝交通4个钟头,当时的长安街较窄,不能按照正规阅兵的行进分列式,只能允许横排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两路纵队。

  周恩来终于在阅兵方案的报告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谈到了开国大典的日期和地点: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闭幕后政府成立之日。

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

检阅指挥员由聂担任,阅兵司令员请朱德同志担任。

  开国大典定在10月1日下午3时,主要考虑防止敌机长途奔袭,按照敌机远程飞行袭击的规律,一般都是上午起飞,下午基本不动。

当时,在北京四周远近,华北军区已经布置了有序的高射炮群,严阵以待。

年轻的人民空军也作好了一级战斗准备,并安排了届时在北京上空巡逻的战斗机。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给受阅部队下了一道死命令:万一发生空袭,一律不能动,下刀子也不能动

  万事俱备。

一直保密的开国大典的时间,直至10月1日上午10时左右,才由北京新华广播电台通过电波,向全世界发出预告。

这时,离下午大典正式开始的时间,只剩5个小时了。

  这就造成了能有幸参加开国大典的外国人少而又少。

  

【第3句】:苏联友人在开国大典上  赶来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苏联文学家艺术家代表团是10月1日的上午才乘火车到达北京的,差一点就赶不上了。

  周恩来总理和中苏友协会长宋庆龄、副会长刘少奇到前门车站欢迎。

团长是大名鼎鼎的苏联著名作家、苏联作协总书记法捷耶夫,代表团中还有著名作家西蒙诺夫与好些有名的艺术家及高级干部,全团约有40多人。

当时,因为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未能邀请外国的政府代表团或党政代表团参加。

这个苏联的民间代表团,与已经在京的朝鲜人民代表团,加上一个来解放区访问的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斯巴诺,算是有幸出席开国大典的仅有的外国人了。

  据担任翻译的师哲回忆,开国大典后的10月2日或3日中午,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了苏联文学艺术家代表团全体成员。

这该算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后接见的第一个外国代表团。

  毛泽东作了长篇的精彩讲话,会见延续了两个钟头。

在师哲的回忆录里,对毛泽东的讲话作了这样的记述:  毛泽东说:中国所具有的优势之一,就是它有苏联这样一个好近邻,所以中国不是孤立无援的……  他的讲话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使代表团中许多人听到动情之处,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师哲形容说“出现了罕见的动人的场面”。

  

【第4句】:美国上校偷拍开国大典  怎么突然冒出一个美国上校在拍摄开国大典

公安部门建议抓起来或是没收其胶卷,总指挥聂荣臻要请示毛泽东才行。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着麦克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当开国大典的第一项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典礼正在进行之时,负责警戒和保卫开国大典安全的公安人员发现了异常情况:一个穿军装的美国军官正站在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围墙附近,频频地进行拍摄。

  公安人员立即将此情况向指挥部作了紧急报告。

位于天安门城楼下黄房子里的指挥中心得到报告,很快就弄清楚了这个美国军人的身份:此人是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武官戴维·包瑞德上校,是个中国通。

此人在抗战后期曾经作为组长率领美军观察组到过延安,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都有过交往,对我党我军有过友好的态度。

  考虑到这些复杂的情况,指挥中心不敢决定对这个非法拍摄者采取安全行动,就立即用紧急电话报告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总指挥聂荣臻。

  聂荣臻接了电话,觉得这涉及到外交事宜,需请示毛泽东。

聂荣臻走近城楼前侧栏杆旁的毛泽东,简单明了而细声地报告了情况。

  毛泽东听了说:“哦,是包上校呀,我认识他。

”  聂荣臻小声地问:“阅兵式能让他随便照吗

没收他的胶卷吧。

”  毛泽东仍然望着广场上欢呼的人海,想了想,说:“这样不好吧。

让他照,不管他。

我们这是公开的嘛,让他给我们当个义务宣传员吧。

”  其实,开国大典的前一天,9月30日,包瑞德已经到天安门广场上去拍摄了一些照片。

其中有一张是从天安门正面拍摄的毛泽东巨幅画像。

据说,这张照片后来在美国被报刊发表了,但细心的包瑞德发觉:这张照片与10月1日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天安门正面的毛泽东画像怎么会有一点不同

  这当然是包瑞德所无法弄明白的。

原来,10月1日凌晨,周恩来到天安门来作检查的时候,发现城楼正中高悬的毛泽东画像,是根据毛泽东自己选定的照片所放大而绘制的。

这是解放区的老百姓很熟悉的一张照片。

著名画家周令钊在绘制时,在画像下方留有二尺余宽的一条白边,下面写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人民的胜利”。

  周恩来验收时,觉得主席不会这么不谦虚,还自己为自己题词,就指示赶快将这几个字涂掉。

  包瑞德在9月30日所拍的那张照片,就成了绝无仅有的绝版。

  

【第5句】:开国大典的胶片失火焚烧了  苏联摄影师不慎将拍摄的开国大典纪录片失火烧了,回国之后受到了斯大林的严厉处分,被送到西伯利亚去了。

  这是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苏联人。

  他们可以随意地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所有的人。

人们注意到,连毛泽东、朱德等中央最高领导人,都让他们随意拍摄,还随他们的指令作一些配合。

在地面,还有一部小吉普协助他们。

在天安门东侧视野最广的位置,还为他们搭了专用的高台。

  指挥部得知他们拍的是彩色影片的电影。

当时指挥部里几乎没有人看过什么彩色电影,都觉得很神秘。

  这是斯大林派来的纪录电影摄影师。

那是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主动热情提出来的。

这次他们拍摄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得到了主人破例提供的各种拍摄方便条件。

  他们的干劲很大,跑上跑下,开国大典那一天,从头到尾一直开着摄影机拍摄,机器一直响着连续而均匀的嗒嗒声。

他们从毛泽东讲话、升国旗、阅兵、游行,一直拍到晚上五颜六色的礼花在夜空中闪烁,然后他们才兴高采烈地抱着几十本沉甸甸的胶片盒子,回到所下榻的东华门大街的翠明庄宾馆里。

这个宾馆在北平解放初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招待所。

他们的这些珍贵的底片都堆放在宾馆的一个房间里。

  胶片是易燃品,偏偏开国大典后没几天,这个堆放胶片的房间起了火灾

  几十本胶片几乎全烧光化成了烟。

好不容易抢出来几本胶片也残碎不堪,无法再用。

这几个年轻人在宾馆前失声跺脚痛哭。

  据说,他们回国后受到了斯大林严厉的斥责与处分,被送到西伯利亚去了。

  周恩来听说底片都给火烧了,在“啊”了一声之后,难受得有好几分钟都沉默着没有说话。

  惟一感到幸运的是,我们自己的那些从延安来的经历了战火考验的摄影师,拍摄了一部黑白纪录片,里面保存了开国大典的珍贵场面。

  接着,斯大林又派了一个著名导演格拉西莫夫来重拍,周恩来有了教训,这回让中国电影工作者与苏联人合拍,由总政派出懂艺术的黄镇将军担任顾问,这就是中苏两国合拍的大型纪录片。

  这部影片获得了斯大林奖章。

六中全会总结了哪些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

六中全会召开,公报发布,全会通过的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文件也全文发布,习总书记的说明也发布。

六中全会解决的问题就是确立一个“核心”和制定了“准则”、“监督”两个文件。

这些都是历史性的意义。

公报中有这样一句话引人关注:“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

“核心”的确立和政治生活准则及党内监督条例的制定,就是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

两个文件已经公布,具体内容就不用多说了。

这些内容就是历史经验的结晶。

我这里按照我的历史知识,回顾一下党内斗争和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教训。

因为没有查阅准确的历史资料,只是根据记忆作 一个大致的梳理。

1921年7月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是一大,可以说是还没有什么规矩。

苏联共产党委托李大钊、陈独秀组建中国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就是他们确定的。

他们的学生张国焘、刘仁静和毛泽东就成了一大代表。

当时没有什么规矩,广东代表陈公博参加会议的时候,是带着老婆一起去的。

但一大不只是成立了共产党,研究的问题还很靠谱。

陈独秀虽然没参加会议,但被 推举为负责人,他给一大提出的议题是:“一、党员的发展与教育;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运用;三、党的纪律;四、群众路线”。

会议还是有些秩序,张国焘虽然年轻,但是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北大学生,是他们的代表,因此主持会议,而毛泽东最年轻,学历也比较低,只是北大的图书管理员,更没有留过洋,就当记录员,很少说话。

党内的第一次路线斗争是陈独秀的投降主义。

当时国共合作,蒋介石心术不正,很多人看出来了,包括陈独秀的秘书毛泽东也提醒他警惕国民党的反共,要采取措施应对,但他不听,仍然全面倒向国民党,阻止党内的武装斗争,结果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共产党人血流成河,大家就一起把陈独秀撤职了。

陈独秀说起来也有点冤枉,因为他的做法和理论是和共产国际一致的。

陈独秀虽然从此离开了共产党的中心,但品格保持得不错,没有投敌,也没有给党制造麻烦。

陈独秀之后主持党的工作的应该是瞿秋白,也是一个文化人。

主持“八七”会议的就是他。

他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很欣赏学历不高的毛泽东,认为他有独立见解,就想让他到中央工作,毛泽东则坚持回湖南去搞武装暴动。

毛泽东去湖南搞武装暴动了,接着上了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这个期间,李立三又主持中央工作,逼着毛泽东去打长沙,去打大城市,要迎接全国胜利的高潮,共产党又遭受重大损失和挫折。

李立三后是向仲发叛变了,中央在上海呆不下去,就一起上了毛泽东的井冈山。

这个期间共产党逐步成熟起来,有了一些斗争的经验和原则。

比如,共产党内总有人被 捕叛变,损失很大。

这些人为什么会叛变呢

怎样对待叛变分子

就有了一些做法,比如政治审查。

据说彭湃的秘书的哥哥是国民党高官,他的太太也是富家女,生活奢侈,有人就提出这样很危险,但当时并没在意,彭湃就被他们出卖牺牲。

彭湃是共产党的高干,不只是有文化,还有军事斗争经验,如果他活着,那是了不起的人物,资历和周恩来不相上下。

共产党很弱小,经不起叛变的破坏,就有了肃反之类严酷斗争,有一点怀疑都不行。

现在认为是过了,可那个时候确实是没有办法,因为你太弱小,输不起。

以后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也和那个时候有关系,受那个时候的影响。

战争和革命的流血牺牲,就是这么残酷无情。

这个期间的斗争,毛泽东是没有参与的,只是受到一些波及,比如李立三硬要红军打大城市,不能违抗中央,红军就受了一些损失,但以毛泽东的智慧,还是巧妙地进行了抵制。

比如,他把打江西赣州变成了打福建彰州,把打南昌变成打吉安,打到武汉边上他不硬打,放了几枪就撤了。

但是,要革命就有斗争。

毛泽东面临的斗争并不少。

秋收起义的部队除了工人农民还有旧军队的,他们自峙是正规军,不愿意听从文化人毛委员的调遣,分岐很多,有的军官就离开了。

在上井冈山的路上,毛泽东制定了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的重要原则。

朱德南昌起义的余部上了井冈山,虽然是失败之师,但比毛泽东的农民军数量还是多,红军力量壮大了,但朱德还是不愿意在山上过艰苦的生活,还是愿意按照湖南特委的指示回湖南,结果就有了八月失败,失败了也还是瞧不起这个文化人毛泽东,红四军党代表大会,以民主投票的形式把毛泽东的前委书记选下去了,陈毅当上了书记。

朱德又在广东大败,这才又回来请毛泽东领导红军,有了“朱毛不分家”。

毛泽东也讲条件,就有了古田会议,纠正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有了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等原则。

在这场斗争中,林彪就站在了支持毛泽东的一边。

他也是南昌起义的部队上山的,上山时是个连长,被毛泽东提拔到红一军团军团长,他认为毛泽东会打仗,就支持毛泽东。

毛泽东落选后去了闽西,结果得了一场大病,敌人来搜山,保卫和掩护毛泽东的是粟裕,是个低级军官,也是南昌起义部队的,但却是湖南人。

粟裕多年位置并不重要,一段时间离开中央红军,但到了新四军时,指挥才能显示出来,到了解放战争,更是受到毛泽东重用,打了淮海战役。

这是毛泽东和军队中两个最能打仗的开国将帅的缘源关系。

毛泽东在井冈山打出了一片天地,中央很重视,陆续派人来到井冈山,就是钦差大臣,后来中央在上海呆不下去,就直接上把中央搬到井冈山。

中央来了,中央就要说了算,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又被 中央剥夺,交给了周恩来。

因为周恩来一直在中央,负责军事和特高科。

而中央认为毛泽东没读过马列,是个农民,是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而毛泽东却偏偏很有个性,坚持自己那一套打法,常常与中央唱反调。

中央就成立了周恩来、博古、李德三人团,不让毛泽东管军事,去当苏维埃主席到地方去了。

可红军接连打败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在中央根据地呆不下去了,这就是长征,是被逼的。

红军要撤退,从哪里撤

是毛泽东给红军在南边于都打开了一个缺口。

可这个时候,博古和李德在制定撤退人员名单时,却把毛泽东丢下了,瞿秋白也丢下了,他还请毛泽东去给中央说情,毛泽东都不在名单中,怎么去给瞿秋白说情

瞿秋白丢下后被 敌人逮捕,英勇就义。

从这里来看,瞿秋白虽然被 列入党内斗争,但毛泽东与他的个人关系还是非常不错。

是周恩来坚持要把毛泽东带上,毛泽东这才参加了长征。

周恩来那个时候可能已经意识,毛泽东是有用处的。

这是周恩来对中国革命在关键时刻的重大贡献。

长征开始,毛泽东提出了两个方案,都被中央否定了。

遭遇湘江之战的惨败,从中央的官员到红军战士,都认为仗不能再这么打了。

毛泽东领导红军就打胜仗,为什么你们就打败仗

在生死存亡时刻,毛泽东的放弃去湘西改为去贵州的路线才获得大家认可,去了贵州,这才有了遵义会议。

其实遵义会议也并不是太完善,确立了毛泽东的实际领导地位,但名义上还不是,军事指挥还是周恩来,党的负责人是张闻天,毛泽东是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

毛泽东为什么不去争名正言顺,就是要团结大多数,先把博古和李德的错误领导解除。

这是顾全大局。

但到了现在,张闻天的秘书就到处讲是毛泽东篡权。

更有人传言周恩来临终前遗言邓颖超,后悔遵义会议投了毛泽东一票。

其实,那是生死一刻,无路可走的选择。

没有毛泽东的领导,党和红军就就会覆灭。

是毛泽东挺身而出,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打了几个胜仗,部队得到了补给和休整,士气重新起来,此后再无重大损失。

长征路上,有了与张国焘的斗争。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了,中央红军还有一万余人,人困马乏。

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有八万之众,兵强马壮。

毛泽东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张国焘会夺权。

直到今天还有人在说,人家张国焘人多,就应该人家领导,毛泽东就应该让位。

可人多就是领导吗

这是党的领导的原则和标准吗

这时候,包括博古、李德这些人都站在了毛泽东一边,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红军兵分两路。

但张国焘并不满足,就有了中央红军继续北上,红四方面军南下的分裂和张国焘另立中央。

如果不是张国焘二次入川失败,他也不可能接受中央的劝告北上。

另外从苏联回国的林育南也代表共产国际支持了毛泽东。

因此林育南病逝,毛泽东亲自抬棺材。

毛泽东重感情,刚到西北,穷得叮吵当响,来迎接他的徐海东就把几乎全部银元送给了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得以买棉布棉花度过冬天。

解放战争时,徐海东在国外养病,没参加,但建国后评大将他排在第二位,排在粟裕之后,徐海东推辞,但毛泽东坚持就这样。

文革后期,忘记九大还是十大,毛泽东点名要徐海东出席,他就坐在走廊的推车上。

后来那年38军被要求进北京,38军的徐军长抵制命令,据说这个军长就是徐海东的儿子。

这些是否符合党的生活原则

北上到了延安,张国焘担任了全国苏维埃主席,但他却跑到国民党那里去了。

现在有些人说张国焘是被斗争的。

斗争不假,可这是有对比的。

毛泽东被 撤职夺权的次数比他多,可毛泽东就没叛变,也没有分裂,并且是任劳任怨,一心一意地跟党走,这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张国焘的叛变反而证明毛泽东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他领导党和红军,将是一场灾难。

毛泽东还是把张国焘看作党内斗争,并没有把他看作叛徒。

他老婆要去武汉找张国焘,毛泽东也亲自批准送她去了武汉,并没有为难她。

建国后,张国焘就生活在香港,共产党也没对他怎么样。

到了延安又来了王明,不只是在如何抗日问题上与毛泽东产生了分岐,他还要当党的最高领导人。

毛泽东不得不与之斗争。

因为王明是从苏联来的,代表共产国际,包括周恩来都投向了王明,毛泽东又被孤立了。

这才有了延安整风。

共产党现在有了落脚点,可以坐下来总结一下过去的经验教训了。

红军兴盛时十多万人,中央根据地占据赣南和闽西的大量地盘,根据地丢了,红军损失十之八九,谁应该为此负责,而这些失败当中,王明是实际的中央负责人,博古这些人都受命于王明,整风时还从上海找到了王明给博古的电报等,经过这场斗争,七大毛泽东才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

在七大上,毛泽东还亲自出面为王明和博古拉票,做大家的工作选举他们做中央委员。

建国后,这些人仍然官居高位。

王明是跑到苏联不回来了。

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核心,抗战就很快顺利。

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

解放战争只打了三年,蒋介石就被 推翻了,打得这么顺,没有什么人想得到,毛泽东也说要四到五年,但三年就取得了全国胜利,夺取全国政权,这就是毛泽东领导的胜利。

毛泽东领导就胜利,否则就失败,这是被 历史证明了的。

这也就成了崇拜。

胜利前,毛泽东就提出“两个务必”,进北京的时候又说进京赶考,告诉全党不学李自成,后来不断地整风整党搞运动。

总是整来整去,好多人挨整,可现在的事实证明,毛泽东也可能是正确的,不然这个党就会腐败,走到人民的对立面。

建国后的高岗斗争,他要争的是刘少奇和周恩来的权力,不是争毛泽东的权力,因此不是和毛泽东的斗争,并且他和毛泽东关系很好。

他拉拢林彪、陈云、邓小平,是不是不正当行为,也不好定论。

相信如果高岗不死,一定会有机会复出。

彭德怀的庐山会议根源也还是因为高岗,要为高岗平反,因此,他被定性高岗反党集团。

再就是后来的林彪。

林彪搞五七一工程是事实,叛逃国外更无法否认。

这些是无法平反的。

功是功,过是过。

庐山会议毛泽东不安排他当国家主席,并不是什么权力之争,是毛泽东对国家体制有自己的想法,是想年轻人接班,并且最好有一种更理想的接班方式。

对林彪不放心证明也是对的,林彪事实就是有野心。

高岗、彭德怀、林彪,都有争权夺利的问题,这是毛泽东所难容的。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岐是从1958年的浮夸风开始的,后来的单干风确实与毛泽东的路线有重大分岐,即使后来刘少奇一边的人也讲出了权力之争,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北京针扎不进、水泼不进的问题。

但刘少奇失去权力直接原因还是文革初期对学生运动的打击,行为过激,有武力行为。

毛泽东身后,就有了抓捕四人帮,如何解决党内斗争,这是极端的案例,此前并不是这样。

华国锋的去职应该如何评价

邓小平同志作为毛泽东身后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应该如何确立

胡耀邦和赵紫阳总书记的去职等,实际上也需要从程序和理论上去论证规范。

包括以后两届的党的政治生活如何正常起来,实际上都是六中全会总结的的内容。

共产党开始正视这些问题,研究总结这些历史,开始确立规范的准则,避免犯错,保证党的健康发展,保证党的核心领导的正确。

因此,十八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程碑式的一次重要会议。

党的政治生活准则是党的历史经验总结的结晶。

他对你好吗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纲领。

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迅速组成政府机关,推行各项工作。

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就位。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

”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

毛泽东又宣读了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并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对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 晚上,北京市民举行提红灯游行,直到9时许结束。

结合实际谈谈领导干部应如何带头执行廉政准则

第一,要带头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

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锻炼党性、坚定信念、提升境界、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基础。

民航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

要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准确把握、全面领会《廉政准则》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切实提高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第二,要严守法纪,率先垂范。

党员要做群众的表率,干部要做党员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做一般干部的表率。

要带头做到令行禁止,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在严守法纪、廉洁自律这一问题上,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担负起双重责任:一方面要严格约束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时时处处当表率、树标杆,做到挺得直腰杆,说得起硬话;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对分管部门、分管单位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特别是注意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绝不能抹不开情面,听之任之,更不能包庇纵容,任其发展。

要坚持抓业务不忘抓廉政,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分管工作、分管领域权力运行环节上的廉政风险点,大力推进制度机制创新,为权力阳光规范运行、干部廉洁自律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

要加强正反典型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第三,要自觉接受监督,秉公用权。

自觉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

权力如果不受约束和监督,随时有可能偏离正常运行的轨道。

事实上,监督是防止权力变质最好的防腐剂,有效的监督可以随时纠正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中出现的偏差,使领导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民航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结合材料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党中央为什么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