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备课感言

05-16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集体备课的意义是什么

【第1句】:集体备课可以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

走进新课程,面对新教材,笔者以为老师们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学习,他们也掌握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操作能力与机智。

集体备课,正好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越是地处欠发达地区、师资薄弱资源缺乏的学校,集体备课的效果更为显著。

\\r

【第2句】: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活动,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方面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转化,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全程优化。

教师的素质历练,业务钻研、合作研讨、教法改进、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校本教研离不开大家的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协作。

因此,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r

【第3句】:集体备课可以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r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流一下,就能产生无穷的思想与智慧。

\\r每个教师在备课前,往往依据课程标准,做一些前期准备,有针对性的搜集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典型案例、课堂设计、课件和教辅资料等,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这些资源的平台,参与者通过广泛的交流和分享,就可以互同有无,有选择的处理资源信息,并把有用的课程资源归纳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集体备课,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学的课程资源。

\\r

【第4句】:集体备课可以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r团队与合作是集体备课的两大主要的组织特征,集体备课往往以备课组的形式呈现,那么,集体备课的成败取决于备课组成员间的合作关系与协作精神。

有专家就教师的相互合作,总结概括出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从中可以看出,只要正确组织好集体备课,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完善课堂教学,而且,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参与、分享和汲取中,不断完善自我,更加团结,进一步凝聚起团队的协作精神。

\\r

【第5句】:集体备课可以浓厚学校的教研氛围\\r学校的教研工作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研究,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如何完善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

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认识上的结晶,这种认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把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的实践经验。

同时,在集体参与备课的行动研究与反思中,潜移默化的浓厚了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氛围。

\\r在新课程不断推向深入的今天,集体备课的积极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应用。

\\r

【第1句】:精心组织,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r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的原因,就是组织不力,校长和教育管理者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其实,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与体会、经验和教训,他们渴望有人组织和引领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反思。

新时期的校长就要勇于承担起引领教师成长,为教师发展助力的历史重任,正确认识集体备课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要有计划的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确保集体备课的时间充裕、地点固定和内容落实,校长要从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那就是精心组织好集体备课,就是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就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助了一把力。

\\r

【第2句】:依据课标,作好集体备课前的准备\\r集体备课首先要有一个组织者,这个组织者或是教研员也可以是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前要根据实际制定出备课的计划、内容和范围,立足课程标准,输理出教学的目标、难点和重点,拟出备课要讨论的重点提纲。

参与备课的教师要依据课标,通览教材,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初备,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困惑与反思。

只有组织者和参与者从思想和内容两方面均作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才有内容可备,才能有效、顺利的进行。

\\r

【第3句】:充分交流,营造集体备课的良好氛围\\r加强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环节。

集体备课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

组织者不能以“权威”的见解一锤定音,而是要创设集体备课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组织和引导大家畅所欲言,适时把握讨论的话题,重点讨论与交流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部分、教师个人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反思等,还有部分教师教学实践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只要对大家有借鉴,都是难得的财富和智慧。

成功的集体备课通过个人初备的认识与大家的集思广益间的充分对话,产生思想与智慧的火花,达到相互分享,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r集体备课的过程,是大家奉献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因此,笔者以为,集体备课必须要围绕课堂教学,重点做好如下一些实事:一是要明确一个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要由整体到局部,即小课标要服从于大课标,不同的单元目标,必须要以相应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课时目标要根据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二是提出一些问题,这是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即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实际,如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导入新课、某个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怎样优化课堂练习等等,问题越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就越概括;三是研究一些策略,在广泛讨论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形成共视,概括出最优的教学策略,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四是分享一些资源,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一个点子、一个经验、一个教训、一个案例和一个设计等,都是可供大家分享的备课资源,有选择的充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就能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r

【第5句】:充实完善,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r有效的集体备课过程,应该由备课前的构思准备、备课中的深入研讨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三个环节组成。

备课前的准备是为了有的放矢,备课中的研讨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视,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

备课后的完善阶段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分享集体教育智慧,吸纳营养,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再提升的过程。

大多集体备课只是做好一些笔记,完成一项教研任务,往往热烈讨论的高潮过后,教师依旧我行我素,忽略了完善阶段,结果,大大折扣了集体备课的效果。

集体备课的充实完善环节,还应该包括教师上课后,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二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矫正与反思。

笔者以为,备课后的充实完善环节做得越具体,越能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集体备课才能够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r五、集体备课与“五课”活动\\r“五课”活动:即设计一堂课、说好这堂课、上好这堂课、反思这堂课、评析这堂课的教研活动。

它是新时期学校进行校本教研的最好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研究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五课” 既是教学管理形式,又是一种教师培训活动,它不是“备课”、“说课”、“上课”、“思课”、“评课”五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围绕一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提出研究课题,教师通过 “备、说、上、思、评”全过程的积极参与,与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对话”的一种课堂教学的教研模式,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反思性。

“五课”活动不是要人人过关的轰轰烈烈的阶段性运动或形式,而是一种贯穿教师工作生活始终的、常规的校本培训方式。

\\r虽然,“五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不难看出设计或备好一堂课,是“五课”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备课”何谈“说、上、思、评”的研讨环节

因此,重新认识集体备课,可以更有效的组织开展“五课”活动。

如果说“五课”活动是校本培训的方式和手段,那么,集体备课是开展“五课”活动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虽然侧重于“备”,但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性和研讨性,决定了集体备课同样贯穿了“说课”、“上课”、“思课”和“评课”,毋庸质疑,“五课”活动中包含了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达成“五课”活动的有效途径和媒介。

\\r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五课”活动它们具有的共性是:合作探究,参与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教师发展要自我觉醒、自我提升,就必须要积极投身于行动研究和校本培训活动中,潜下心来钻研“五课”活动,静下心去进行集体备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关于备课,你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故事

听了别人的备课故事,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今天,我很荣幸能获得这个奖,其实,台下有很多人没有拿到这个奖,他们也是很优秀的,在此我祝愿他们不要气馁,要坚持努力,你一定能成功。

另外我也要感谢各位师长,是你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将以更好的成绩来回报你们。

谢谢。

教师备课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教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特制定教师备课要求。

【第1句】:备课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第2句】:备课中把握如下环节:

【第1句】: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第2句】: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第3句】:了解分析学生: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4句】: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第5句】: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

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如何协助或指导这些活动,如课件,实验,实践,练习,如何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延伸。

【第6句】:课堂练习设计:有的放矢。

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

【第7句】:作业准备:精心挑选,难度适宜。

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围绕差异教育,分层布置作业。

【第3句】:备课格式内容内容包括:(1)课题;(2)课型(综合课,实践课、互动课、开、创新课、探究课);(3)教学目标

老师备课的重点是什么

??扬雄曰:“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

”孙子曰“上兵伐谋”,可见谋的重要。

备课就是教学活动的“谋”,我认为备课的重点有以下两个方面:备自己??备课包括有形的备课和无形的备课,无形的备课就是备自己,是一种更高的备课境界。

语文教师的无形备课应该包括文学修养、文化视野、人文情怀等方面。

相对其它学科来说语文教师的无形备课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因为语文教师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快乐,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说来,语文教师要及时关注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钻研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一定的管理知识。

要形成丰富全面而又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专业外围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拥有广博的学识储备,站在知识文化的前沿。

要练就高超的教学艺术,拥有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要了解并充分运用自己的优势或特长,比如表演、朗诵、简笔画,甚至动作、表情等,来吸引学生,使自己深受学生的欢迎。

有了以上的储备,教师才可能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尽情发挥,不至于捉襟见肘。

备文本??教师对所用教材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至少应对整个模块有个整体的把握,明确各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审视某一个文本的地位,从而确定它的备课方向。

对文本,教师首先要原始阅读,就是在不受任何资料、观点影响的情况下,自己亲身走进文本,深入钻研,亲自感悟、体验、内化文本中的知识、文化、情感、哲理等,梳理章法结构,得其精邃。

一遍没感觉就再读,一遍遍地反复阅读,这样的原始阅读能保证教师对文本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

然后教师要广泛参考教参或报刊或网络等处的相关资料,打开视野,博采众长,及时调整、丰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这时候再次走进文本,用更高更新的眼光重新研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之上再次形成自己对文本解读。

这样教师带着独到的、深入的、新鲜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跟学生交流,才能自然地、有效地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教师备课的重点是什么

用心备课..了解学生..用自己的热情激发同学的热情..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会更加努力学习的..你看到学生那么刻苦..自然也会给你带来动力.想教多点东西给学生..写教案、教书那是由老师自己决定..只要能教好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了..备课只是让老师在第2天上课时能更好地讲好课..如果不备课教书说话时就不流利.想不到要说什么.备课是在老师想到什么东西觉得应该跟学生讲讲..讲清楚.说明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而备的..反正最主要的还是老师了解学生..不要摆张臭脸给学生看.整天拿板子打..在课堂上要制造有笑的气氛.老师应适当用一些比喻来说明题目的要点..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如何有效的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

(一)备课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

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备课呢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

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

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

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二、备课中应考虑的两项内容:一是备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数学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

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

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

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

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教学、数学常识、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

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

特别是我校推行的学习小组,则大有用武之地。

第三,严格推理,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

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

二是活动安排要有层次。

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原因是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此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

从我校小组学习的层次看,第一层次为若干人(四人组可能最为实用),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交流;第二层次为小组推出的代表向全班交流,目的是纠正交流中的偏颇,强化正确的信息,及激励学生成长;第三层次视情况需要与否安排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信息。

有这三个梯度,交流基本实现了“网状”式的覆盖,既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学习,又保证了这种交流学习的效果。

因而在备课中,教师一要在分工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上精心安排,还要在激励每一个学生完成分工的任务、在倾听和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第二层次的交流上下功夫。

  四、提前预习与按要求、按步骤备课 每位教师应提前利用各方面力量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

根据备课组拟定计划,备课组长安排,主备教师提前3天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精选检测试题,形成“教学案”初稿,并打印出来,复印好保证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

其他教师此时也要熟悉内容,认真审阅“教学案”初稿,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

  在备课组讨论时,首先由主备教师说课,谈自己的备课构思、具体流程,其他教师补充,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完善教学案,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好,形成“教学案”正稿,请备课组长审阅后,送交分管领导签字复印。

  (二)上课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

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

  那么,新课程条件下,我们该如何授课呢

首先,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要上这节课。

传统教学,总是要紧扣主题,深挖主题内涵。

这种授课,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知晓知识的根源。

然而,这种模式的荒谬是很明显的。

学生的学习,要解决的总应该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大问题,而不应该是“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教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的组织,让学生了解它们。

但这永远不能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更不能成为唯一内容。

  和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指向思考的多元思维。

这种允许怀疑,允许个性化思维模式,把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进行独到的分析判断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要求,它所建构而成的,是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的课堂新理念。

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要率先确立好培养思维能力的观念,要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目标来进行落实。

如此,才能在教学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进行落实。

其次,我们的教师,还必须明白如何才能够落实新课程目标。

依照已经为多数人实践所验证的教学模式理论,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师要特别善于从数学中挖掘出有思维价值方法技巧,然后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依照“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来深入进行探究。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传统的课堂,老师也会设置一定的“问题”来供学生们讨论的。

教师的思考不是可有可无的。

这种思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决定着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切知识和非知识的东西。

正因为这种决定性,所以,它才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三)评课一、 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

为什么听

想解决什么问题

【第1句】: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等。

【第2句】:要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第3句】: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第4句】:要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随想是一种感悟、灵感,在一定时间独有的认识,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第1句】:一堂好课的标准(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

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也就是平实的课。

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

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第2句】: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四)评课一、评课的几个原则目前我校评课重点看师生双边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改变,新课改的三个维度是否有效贯彻。

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第2句】:零距离的原则。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

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第4句】:激励性原则。

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第5句】:差异性原则。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 ,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第6句】:就课论课原则。

把课评足,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评课的几个误区

【第1句】:只听不参加评课。

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第2句】:蜻蜓点水,不痛不痒。

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第3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第4句】:充当好好先生。

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第5句】:恶语伤心。

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第6句】:追赶时髦 ,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第7句】:当面不语,背后不断。

这种现象最为可怕,评课时有话不说,只当听众,当老好人,可课后却大加评论,评头点足,而且往往只会说授课者不是之处,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