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100回

05-09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西游记第一百回是什么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且不言他四众脱身,随金刚驾风而起。

却说陈家庄救生寺内多人,天晓起来,仍治果肴来献,至楼下,不见了唐僧。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俱慌慌张张,莫知所措,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一会家无计,将办来的品物,俱抬在楼上祭祀烧纸。

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还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无时无日不来烧香祭赛,真个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不题。

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把他四众,不一日送至东土,渐渐望见长安。原来那太宗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关外起建了望经楼接经,太宗年年亲至其地。

恰好那一日出驾复到楼上,忽见正西方满天瑞霭,阵阵香风,金刚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

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

大圣道:“尊者之言虽当,但吾师如何挑得经担?如何牵得这马?须得我等同去一送。烦你在空少等,谅不敢误。”

金刚道:“前日观音菩萨启过如来,往来只在八日,方完藏数。今已经四日有余,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误了期限。”

八戒笑道:“师父成佛,我也望成佛,岂有贪图之理!泼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云头,落于望经楼边。

太宗同多官一齐见了,即下楼相迎道:“御弟来也?”唐僧即倒身下拜,太宗搀起,又问:“此三者何人?”唐僧道:“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将朕御车马扣背,请御弟上马,同朕回朝。”

唐僧谢了恩,骑上马,大圣轮金箍棒紧随,八戒、沙僧俱扶马挑担,随驾后共入长安。真个是—— 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

水陆场中僧演法,金銮殿上主差卿。 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

苦炼凶魔种种灭,功成今喜上朝京。 唐僧四众,随驾入朝,满城中无一不知是取经人来了。

却说那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惊讶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刮风,如何这树头都扭过来了?”内有三藏的旧徒道:“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众僧问道:“你何以知之?”旧徒曰:“当年师父去时,曾有言道:‘我去之后,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树枝头若是东向,我即回矣。’我师父佛口圣言,故此知之。”

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时,早已有人传播说:“取经的人适才方到,万岁爷爷接入城来了。”众僧听说,又跑来,却就遇着,一见大驾,不敢近前,随后跟至朝门之外。

唐僧下马,同众进朝。唐僧将龙马与经担,同行者、八戒、沙僧,站在玉阶之下。

太宗传宣:“御弟上殿。”赐坐,唐僧又谢恩坐了,教把经卷抬来。

行者等取出,近侍官传上。太宗又问:“多少经数?怎生取来?”三藏道:“臣僧到了灵山,参见佛祖,蒙差阿傩、伽叶二尊者先引至珍楼内赐斋,次到宝阁内传经。

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备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经与了。当谢佛祖之恩东行,忽被妖风抢了经去,幸小徒有些神通赶夺,却俱抛掷散漫。

因展看,皆是无字空本。臣等着惊,复去拜告恳求,佛祖道:‘此经成就之时,有比丘圣僧将下山与舍卫国赵长者家看诵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止讨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意思还嫌卖贱了,后来子孙没钱使用。

’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将钦赐紫金钵盂送他,方传了有字真经。此经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检了几卷传来,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数盖合一藏也。”

太宗更喜,教:“光禄寺设宴,开东阁酬谢。”忽见他三徒立在阶下,容貌异常,便问:“高徒果外国人耶?”长老俯伏道:“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臣又呼他为孙行者。

他出身原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佛祖困压在西番两界山石匣之内,蒙观音菩萨劝善,情愿皈依,是臣到彼救出,甚亏此徒保护。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臣又呼他为猪八戒。

他出身原是福陵山云栈洞人氏,因在乌斯藏高老庄上作怪,即蒙菩萨劝善,亏行者收之,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臣又呼他为沙和尚。

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萨劝善,秉教沙门。那匹马不是主公所赐者。”

太宗道:“毛片相同,如何不是?”三藏道:“臣到蛇盘山鹰愁涧涉水,原马被此马吞之,亏行者请菩萨问此马来历,原是西海龙王之了,因有罪,也蒙菩萨救解,教他与臣作脚力。当时变作原马,毛片相同。

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太宗闻言,称赞不已,又问:“远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

途中未曾记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

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

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

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

【第2句】: 西游记每回(100回)读后感,50字左右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唐僧骑马西行。

山边城,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

唐僧行至两界山,忽听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叫喊者正孙悟空。唐僧收悟空为徒。

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

观音授唐僧紧箍咒,悟空接受龙王劝告,重来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表示不现款违背师言。●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

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

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

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

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

迷惑妖怪。又现出原身。

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那怪入洞取出九齿钉耙一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那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被取明为猪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乌巢禅师,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黄风岭的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

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筑死。●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悟空斗不过黄风圣,败下阵来。

请来灵吉,抓住黄毛貂鼠变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

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

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意在试探四众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禅心不坚被捆。

●第二十四回万寿庄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老窃人参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

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

二童子大骂唐僧。●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

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师徒们夜间逃走。

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

又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

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

山中妖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悟空回到花果山,播风扬石,砸死上山捕猴的众猎户。

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八戒、沙僧与与老妖黄袍怪在半空中乱杀。

●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唐僧在洞内见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摄来。公主劝老妖释入唐僧。

行到宝象,国唐僧向国王递上妇人所托书信。国王恳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应诺,往战黄袍怪,八戒难敌,钻入草丛躲藏。

沙僧被黄袍怪擒入洞中。●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倍变为猛虎。

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

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第3句】: 西游记第100回的情节简介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且不言他四众脱身,随金刚驾风而起。

却说陈家庄救生寺内多人,天晓起来,仍治果肴来献,至楼下,不见了唐僧。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俱慌慌张张,莫知所措,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一会家无计,将办来的品物,俱抬在楼上祭祀烧纸。

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还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无时无日不来烧香祭赛,真个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不题。

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把他四众,不一日送至东土,渐渐望见长安。原来那太宗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关外起建了望经楼接经,太宗年年亲至其地。

恰好那一日出驾复到楼上,忽见正西方满天瑞霭,阵阵香风,金刚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

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

大圣道:“尊者之言虽当,但吾师如何挑得经担?如何牵得这马?须得我等同去一送。烦你在空少等,谅不敢误。”

金刚道:“前日观音菩萨启过如来,往来只在八日,方完藏数。今已经四日有余,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误了期限。”

八戒笑道:“师父成佛,我也望成佛,岂有贪图之理!泼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云头,落于望经楼边。

太宗同多官一齐见了,即下楼相迎道:“御弟来也?”唐僧即倒身下拜,太宗搀起,又问:“此三者何人?”唐僧道:“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将朕御车马扣背,请御弟上马,同朕回朝。”

唐僧谢了恩,骑上马,大圣轮金箍棒紧随,八戒、沙僧俱扶马挑担,随驾后共入长安。真个是—— 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

水陆场中僧演法,金銮殿上主差卿。 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

苦炼凶魔种种灭,功成今喜上朝京。 唐僧四众,随驾入朝,满城中无一不知是取经人来了。

却说那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惊讶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刮风,如何这树头都扭过来了?”内有三藏的旧徒道:“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众僧问道:“你何以知之?”旧徒曰:“当年师父去时,曾有言道:‘我去之后,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树枝头若是东向,我即回矣。’我师父佛口圣言,故此知之。”

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时,早已有人传播说:“取经的人适才方到,万岁爷爷接入城来了。”众僧听说,又跑来,却就遇着,一见大驾,不敢近前,随后跟至朝门之外。

唐僧下马,同众进朝。唐僧将龙马与经担,同行者、八戒、沙僧,站在玉阶之下。

太宗传宣:“御弟上殿。”赐坐,唐僧又谢恩坐了,教把经卷抬来。

行者等取出,近侍官传上。太宗又问:“多少经数?怎生取来?”三藏道:“臣僧到了灵山,参见佛祖,蒙差阿傩、伽叶二尊者先引至珍楼内赐斋,次到宝阁内传经。

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备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经与了。当谢佛祖之恩东行,忽被妖风抢了经去,幸小徒有些神通赶夺,却俱抛掷散漫。

因展看,皆是无字空本。臣等着惊,复去拜告恳求,佛祖道:‘此经成就之时,有比丘圣僧将下山与舍卫国赵长者家看诵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止讨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意思还嫌卖贱了,后来子孙没钱使用。

’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将钦赐紫金钵盂送他,方传了有字真经。此经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检了几卷传来,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数盖合一藏也。”

太宗更喜,教:“光禄寺设宴,开东阁酬谢。”忽见他三徒立在阶下,容貌异常,便问:“高徒果外国人耶?”长老俯伏道:“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臣又呼他为孙行者。

他出身原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佛祖困压在西番两界山石匣之内,蒙观音菩萨劝善,情愿皈依,是臣到彼救出,甚亏此徒保护。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臣又呼他为猪八戒。

他出身原是福陵山云栈洞人氏,因在乌斯藏高老庄上作怪,即蒙菩萨劝善,亏行者收之,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臣又呼他为沙和尚。

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萨劝善,秉教沙门。那匹马不是主公所赐者。”

太宗道:“毛片相同,如何不是?”三藏道:“臣到蛇盘山鹰愁涧涉水,原马被此马吞之,亏行者请菩萨问此马来历,原是西海龙王之了,因有罪,也蒙菩萨救解,教他与臣作脚力。当时变作原马,毛片相同。

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太宗闻言,称赞不已,又问:“远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

途中未曾记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

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

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

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

【第4句】: 西游记 第一百回主要写

读完第一百回,想起的第一句话是前言中的一段评论:吴承恩讽刺、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只是幻想有所改良,并不是要推翻封建统治制度。

在小说的最后这一章,作者所描写的,纯粹是对唐僧的功德的歌颂,还有对诸神佛的罗列,还有就是唐僧一行人的封神过程。 不管前面的章节作者用了多少篇章来表达对现实的讽刺和不满,但是到了最后,还是回到了对诸神佛的膜拜上,最好的体现就是最后的一段描写: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 人的祸福旦夕,在这里的体现就死就是由神佛来操纵一切。

虽然这是自古以来深深扎根在古代中国人民思想中的观念,但是在这里却让我感触最为深刻。 唐僧是一个凡夫俗子,不管他的前身是什么,今生,他始终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但是,最终他成为了佛。

这就有一个矛盾,神佛是由人变成的,诸神佛的前身,都是人,但是却在成为神佛之后支配人的一切。神界和人界是相互隔绝的,人无法穿越“南天门”而到达神界,但是唐僧却作为一个人来到了如来的神殿。

而诸佛因为唐僧取经结束,功德圆满而对人间广施恩泽,人间的祸福,似乎就是视神佛的心情而定。这样的神权,就是封建社会统治的表现。

而当初孙悟空大闹天宫,并没有把天宫闹翻,只是给神界带来一点小小的骚动,这只是作者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表现,而最终作者还是维护了封建统治制度,就像小说里,孙悟空得到了晋升,也就相安无事一样,作者的心中也许就在想:只要封建社会制度有所改良,让我得到应有的权利和自由,那我也就始终维护它,服从它,服务于它。这都是幻想,封建制度始终宣扬的,都是天赋人权的思想,人要服从于最高的统治者,只要有反抗,就只有毁灭,就像当初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样;只有服从,才能获得天子的恩赐,就像孙悟空皈依佛门,最终才能成佛,但是这个佛,并没有自由,因为他的上面,还有最高的如来。

如果将来有一天孙悟空反了,说不定菩萨又给孙悟空来一个紧箍圈,或者一座十指山,让孙悟空尝尝不听话所受到的惩罚的滋味。 封建社会,就是靠这样的方法,来统治人民。

统治者告诉人民,天子是上天派来的统治者,如果忤逆天子,就会遭到惩罚,如果顺应天子,说不定哪一天,诸神佛高兴了,就会广施恩泽,而忤逆的人,就会遭到天谴,或者借天子之手来惩罚。 最终,唐僧回到了原本属于他生存的佛界,就像人始终是要在天子的统治之下才能生存一样。

这都是作者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思想的表现。 但是在这部小说里有一个事实是无法掩饰的。

唐僧是人,不管唐僧最后成了什么佛,他的本质是人,这是不会改变的。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情,神,始终是人的化身,或者说,人,可以神圣化到统治人的地步,就像统治天下的天子。

这或许能够看成一种暗示,天子是统治人民的神。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其实没有几个是能够有推翻封建统治的思想的,毕竟这个社会上并不是人人都能当鲁迅。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