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人民银行挂职感言

05-31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公务员面试题:公务员应如何看待基层工作

中国的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墓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

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帮 助和支持。

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利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截至目前,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条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

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有计划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还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有40多个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l%;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4个自治县(旗)在西部,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

【第86句】:4%。

云南、贵州、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也在西部;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及吉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虽不在西部,但也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待遇。

因此,西部大开发就是民族地区大开发,就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二是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这一行动是国家民委落实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加快边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

实施的范围包括分布在我国

【第2句】:1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上的135个县(旗、市)。

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培育县城经济增长机制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截至2002年底,全国“兴边富民行动”实际投入资金已达150亿元,兴建兴边富民项目数万个,2100多万人受益。

三是重点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人口较少民族指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全国有22个,总人口不足60万人。

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这22个民族发育程度比较低。

今后10年内,国家计划每年投入5亿元帮助发展,共50个亿。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看作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根据民族工作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级各类院校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

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各地、各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干部交流、岗位轮换,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是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同等条件优先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等领导班子中占有适当比例。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

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等。

在发展少数民族科技事业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重点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等。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国家有关政策强调,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卫生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等。

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方面,国家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组建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繁荣民族文艺创作。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第二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 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

”“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方面扶持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和出版物的编译和出版工作。

”第四十七条规定:“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浯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

第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第二,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

第三,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

第四,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

第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

第六,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的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

有一些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如我国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目前,中国有清真寺3万座。

在西藏,有藏传佛教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

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的正确道路。

中国政府相信,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求以“我为改革管理创新做奉献”为主题的演讲稿一篇,急用,谢谢

锐意创新 奉献为民——“走改革开放强国路 做新长征路上有心人”感言来源:九三学社中国政法大学支社 李克非  日期:2010-12-142010年11月23—27日,我参加了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党委统战部组织的“走改革开放强国路 做新长征路上有心人”主题活动。

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组织部、校团委领导和部分院、部、处的统战委员参加了活动。

本次学习考察的重点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和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下面谈一些学习、考察体会:一、奉献为民——沈浩精神感人至深11月24日,我们来到小岗村,天气有些阴,太阳被淡淡的云雾笼罩着,似乎要表达些什么。

32年前的11月24日,当小岗村18户当家人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旧的农家小屋,在用烟盒纸写成的土地“包干到户”的协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捺下鲜红的指印。

他们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普通的冬日夜晚,却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黎明;他们没有想到,就是这片简陋的烟盒纸,却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

小岗村被公认为“中国改革第一村”。

在小岗村,我们被一股浩然正气深深吸引和感动,那是沈浩同志的英灵所散发出来的气息,那是小岗村人对沈浩同志的真挚感情所散发出来的气息,那是小岗村人心中的那座丰碑所散发出来的气息。

2004年2月,沈浩响应省委号召,作为省第二批选派干部,任凤阳县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后被选为村主任。

沈浩在小岗村工作期间,做了大量利民的小事。

进村伊始,他挨家逐户走访了112户全部村民,深入了解村情民情;村里的五保户生病了,他自己掏钱将其送到医院治疗;村里老奶奶的拐杖坏了,他不声不响从外地带来新的悄悄送去;看到智障村民天寒衣单,他二话不说脱下大衣给他穿上;村民住房出现危险,他连夜冒雨动员搬迁……沈浩也做了不少利民的大事。

经过调研,他为小岗村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农业:2004年引进种植80亩优质葡萄园,后发展到600亩,举办“葡萄旅游文化节”;2006年初从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了3名大学生,发展“双孢菇”生产,成立蘑菇、葡萄产销合作社;第二步,改善村容村貌:将全村住房整体规划,筹资、集资将村民住房整治一新;筹资修建村南北向的主干道(友谊大道),修建连接两条省道和横跨铁路(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东西大道;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第三步,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在很短的时间里,引资50亿元(目前已有三分之一资金到位),发展环保型产业、旅游业等;将全村1800亩土地集中起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社,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

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村村民年平均收入由2004年的2000余元增加到目前的5500余元。

令人感动的是,在沈浩挂职3年期满的时候,村民们为了留住他,再一次签名并且捺下鲜红的指印;令人感动的是,6年来沈浩为村里的大事小情,贴补、垫付30多万元,他遗物中的银行卡的存款为零;令人感动的是,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病突然逝世后,村民们为了把沈浩同志的骨灰埋在小岗村,能永远和他们的好书记在一起,村民们第三次签上他们的名字,捺下了鲜红的指印。

这种农民的真挚情感的表达,这种人民的对他们所需要的领导干部的期盼和肯定,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

沈浩同志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代表,他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奉献精神;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奋斗精神,确实感人至深、令人敬佩。

二、锐意创新——华西经验催人奋进11月26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了华西村。

华西村的村容、厂容、田容、河容、山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先进典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光辉旗帜,华西村2009年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村级可利用资金连续3年每年超过30亿元,2011年将达到50亿元;人均年纳税48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

华西村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成功之路,那么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听过老书记吴仁宝同志的情况介绍,在华西金塔的观景台上,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在此,我们赞同江苏省委调研组2010年9月从横向对华西村新经验的总结:一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引领新发展;二是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三是更加重视人才的作用,围绕科学发展引才、育才、用才;四是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在统筹协调发展中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五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农村提供坚强保证。

在华西村的理念和思路中,发展为要、效益优先的“发展观”,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观”,人才优先、量才使用的“人才观”,民生为先、共同富裕的“富裕观”,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的“奉献观”尤为重要。

换一个角度,从历史源头上分析,华西村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其一,天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给了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和机遇。

其二,地利。

华西村地处上海、南京之间,陆路交通和水运发达,并被张家港、昆山、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环绕,是富庶的渔米之乡和富于商贸传统的地区。

其三,人和。

在土地、集体财产可分、可不分的情况下选择了不分;江南人民勤奋而又精明;带头人吴仁宝极具“创新思维”、“共同富裕”的理念和“奉献精神”。

这三者同时具备,造就了今天辉煌的华西村。

我们在考察中也发现,华西村在规划建设上的一些不足和瑕疵:一是在山上修建天安门、长城等,破坏了江南翠绿的山色美;可以考虑将延安宝塔山上的宝塔,按原尺寸建在现在天安门的位置上,不仅体现山色美和中国文化特色,而且寓意着“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寓意着“华西村虽然富裕,但仍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是在山路旁的护路坡上大面积绘画《西游记》等图画,也是破坏山色美、自然美的行为。

三是在金塔东侧表达华西村人美好愿望的牛、羊、鳖、龟,应当用一样的石材、同样的体量,以原有石材颜色,按照牛、鳖、龟、羊的顺序排列,或者按照牛羊鳖龟、龟鳖羊牛成双的高低、低高的顺序排列。

四是户外五樽汉白玉领袖坐像,应当安放在室内合适的大厅,例如华西村村史展厅的大厅为好。

五是没有通透、大气的广场。

三、小岗村与华西村比较的初步结论和感受第一,改革没有绝对、统一、固定的模式,应当实事求是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进行。

凭心而论,32年前小岗村“包干到户”在当时是积极的、进步的,它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打破了我国长期单一公有制对生产力的束缚,其历史功绩和作用是不能否定的;但是,个体的力量通常大不过集体的力量,个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集体经济的整合而得以更好的和可持续发展。

沈浩在小岗村成立的“蘑菇、葡萄产销合作社”和以土地持股的“小岗村发展合作社”,就是在发展个体经济的同时发展集体经济;可谓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第二,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是带头人。

这个带头人必须是很强的“敢为人先”的能人,“无私奉献”的好人,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强人。

吴仁宝同志和沈浩同志都具备了这三个品质,在锐意创新、敢为人先方面,吴仁宝同志可能更强一些。

第三,豁达人生。

我们在感受沈浩同志浩然正气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睿智之气。

要豁达人生,死而无憾,首先要思想豁达。

革命老人谢觉哉曾经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来到这个世界,又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思来想去,只有为人民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才是最有价值的”。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