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要上学观后感言

09-05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我要上学读后感

观《我要上学》有感前几个月,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看电影的活动,我虽然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到会议室去看,但是我也听同学们为我讲道,这部电影名叫《我要上学》。

《我要上学》主要讲了:山村五年级女生赵小莲面临因山洪暴发,父亲不幸离世,家中债台高筑的状况,在母亲的力劝下,只好辍学与债主三宝边打工边复习。

在二喜叔和学校田老师的帮助下,她重新得到了自己的权利——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的上学梦。

故事情节朴实感人,充满正能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一部当代青少年催人泪下的励志电影。

这部电影中,最让我敬佩的是赵小莲。

她的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但她还是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回到学校上学。

然而在20世纪,也有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可是,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

她靠的是什么

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啊

海伦·凯勒虽然有着残疾的躯体,但是她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同样,我们求学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说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赵小莲,尽管自己的家庭不好,生活的环境也恶劣,但是她辍了学在外面工作也不肯把自己的学业落下,她还想继续上学,继续学习。

赵小莲的热爱读书,坚持读书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再看看我们自己,哪一个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公主”

爸爸妈妈供我们上学,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用在给我们买好衣服、好吃的上了,自己都不怎么舍得用钱。

而我们却不好好努力学习,上课做小动作,回家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学习升级下降。

父母们是为我们不知操碎了多少心啊

反之,如果我们像电影中的赵小莲和海伦·凯勒一样,去勇敢地迎接挑战,努力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那父母就会感到十分欣慰。

看了《我要上学》这部电影,对我的启发可真大啊

《我要上学——赵小莲》观后感400字

剧中说的是我国西部农村,有位12岁的小学生王燕的妈妈想让王燕退学,还对女儿说女孩子上学也是白上,而王燕却很愿意上学,不同意妈妈的做法。

妈妈就对王燕说:“想上学自己去挣学费。

”于是王燕就利用放假的时间为自己挣了二十四元八角钱的学费。

王燕挣钱好辛苦,卖鸡蛋鸡蛋被踩破;卖圆珠笔,圆珠笔丢了;卖小羊,又没赚到钱。

最后王燕到很远的地方帮人家摘枸杞,摘一千克枸杞可以挣到四角钱,挣够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钱就要摘六十二千克枸杞。

它要摘多少粒

要留多少汗

吃多少苦

看完这部电影,王燕的身影围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知道在偏远的山村里还有没钱上学的孩子 。

今年我上三年级还从没有为学杂费而担心。

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为我操了多少心。

现在我才明白我把饭剩在碗里时为什么爸爸妈妈总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和王燕比起来我的生活是多么好的呀,我和王燕比起来我有什么里有不好好上学呢

我要象王燕那样自强自立吃苦耐劳。

好好学习王燕那永不服输的精神。

不管自己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克服,还有那么多为了学费而上不起学的学生,我要珍惜父母给的幸福生活。

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辛苦了,我会好好努力学习的。

我要上学读后感

今天,我了由学校组织的《走路上学》这部电影,看完后我深触。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怒江边上。

娜香,弟弟瓦娃。

学校在江对面,为了能上学,姐姐每天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因为通往学校既没有路,也没有桥。

看着姐姐能天天上学,弟弟瓦娃羡慕不已,但妈妈一定要爸爸回来带他溜索才放心。

可爸爸在外打工总也不回来。

于是瓦娃就偷偷溜索过江,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学校,偷听了老师讲课。

时值冬天,聂老师却发现孩子们都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上课,课堂上满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是一片欢歌笑语。

聂老师为孩子们的脚细心地量了尺寸,给每个孩子都买了双雨鞋。

瓦娃偷偷溜索过江,妈妈知道后大怒,最后他以姐姐的红雨鞋做为不去溜索的交换条件――他实在太爱那雨鞋了,睡觉时都抱在怀里,梦里都露着笑容。

娜香在给家里买盐的时候,看到了一双适合瓦娃穿的鞋。

很便宜,才十六块五。

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块钱,她认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后把鞋轻轻放了回去。

正巧聂老师看到这一幕,她把鞋子买下来,让娜香送给弟弟。

兴高采烈的娜香,带着满心欢喜急着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时,鞋子从书包里掉了出来,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却从溜索上翻下来,掉进滚滚怒江。

瓦娃因为姐姐的离去遭受重大打击,从此后再不说一句话。

当聂老师给他上课时,要看看他的画。

瓦娃无声地带着老师来到一处房梁前。

那是一座美丽的桥,桥下是滔滔的江水,桥上是姐弟两个,手拉着手,快乐地去上学。

这是瓦娃的梦,能走路上学,不再溜索。

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画。

这影,让人感动的事太多太多。

看到瓦娃抱着红雨鞋来到江边给姐姐时,用袖子擦着姐姐的脚,把鞋子套在姐姐脚上;看到娜香穿着新鞋子来到学校,再把鞋子脱下来爱惜地放到一边时;看到瓦娃一个人坐在屋顶上,寂寞地放着风筝时;看到新桥落成时,孩子们站在桥上笑成一片时;看到瓦娃手举风筝,在桥上大叫着“姐姐”迎风向前跑时;瓦娃的一家,是不幸的,娜香为了得到彼岸的知识,了解彼岸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终于建起了爱心桥,桥这边的孩子们可以走路上学了,再不用溜索了。

多么希望,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桥,通过这些桥,让那些仍处在贫困边缘的孩子们获得知识。

也多么希望有很多很多的心灵之桥,把我们和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让我们与他们一起,获得心灵的慰籍。

33 2421热心网友2012-04-09今天,我观看了由学校组织的《走路上学》这部电影,看完后我深有感触。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怒江边上。

姐姐娜香,弟弟瓦娃。

学校在江对面,为了能上学,姐姐每天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因为通往学校既没有路,也没有桥。

看着姐姐能天天上学,弟弟瓦娃羡慕不已,但妈妈一定要爸爸回来带他溜索才放心。

可爸爸在外打工总也不回来。

于是瓦娃就偷偷溜索过江,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学校,偷听了老师讲课。

  时值冬天,聂老师却发现孩子们都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上课,课堂上满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是一片欢歌笑语。

聂老师为孩子们的脚细心地量了尺寸,给每个孩子都买了双雨鞋。

瓦娃偷偷溜索过江,妈妈知道后大怒,最后他以姐姐的红雨鞋做为不去溜索的交换条件――他实在太爱那雨鞋了,睡觉时都抱在怀里,梦里都露着笑容。

 娜香在给家里买盐的时候,看到了一双适合瓦娃穿的鞋。

很便宜,才十六块五。

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块钱,她认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后把鞋轻轻放了回去。

正巧聂老师看到这一幕,她把鞋子买下来,让娜香送给弟弟。

兴高采烈的娜香,带着满心欢喜急着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时,鞋子从书包里掉了出来,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却从溜索上翻下来,掉进滚滚怒江。

瓦娃因为姐姐的离去遭受重大打击,从此后再不说一句话。

当聂老师给他上课时,要看看他的画。

瓦娃无声地带着老师来到一处房梁前。

那是一座美丽的桥,桥下是滔滔的江水,桥上是姐弟两个,手拉着手,快乐地去上学。

这是瓦娃的梦,能走路上学,不再溜索。

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画。

这部电影,让人感动的事太多太多。

看到瓦娃抱着红雨鞋来到江边给姐姐时,用袖子擦着姐姐的脚,把鞋子套在姐姐脚上;看到娜香穿着新鞋子来到学校,再把鞋子脱下来爱惜地放到一边时;看到瓦娃一个人坐在屋顶上,寂寞地放着风筝时;看到新桥落成时,孩子们站在桥上笑成一片时;看到瓦娃手举风筝,在桥上大叫着“姐姐”迎风向前跑时;瓦娃的一家,是不幸的,娜香为了得到彼岸的知识,了解彼岸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终于建起了爱心桥,桥这边的孩子们可以走路上学了,再不用溜索了。

多么希望,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桥,通过这些桥,让那些仍处在贫困边缘的孩子们获得知识。

也多么希望有很多很多的心灵之桥,把我们和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让我们与他们一起,获得心灵的慰籍。

小学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

最近,有人向我推荐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叫 我的好妈妈-樱桃 听同学说这个电影里的内容,十分感人。

于是我当天就怀着好奇心来到了电影院。

从电影院里观看完出来,我不由得感叹一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樱桃>据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80年代农村里发生的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女子(樱桃)从渴望有孩子,到捡到孩子,抚养孩子,保护孩子的感人故事。

整体评价:电影用女儿红红的叙述故事方式开场,影片中的农村口音那么的质朴.也将母爱这个伟大而永恒的主题发挥到极至.主人公“樱桃” 这个傻呼呼但是充满了原始而又有朦胧意识的母爱的母亲,她的爱是无私的.这种最原始、最质朴的爱是最无掩饰的。

女儿红红从妈妈的小尾巴,上学后自卑有这样的妈妈,到母亲为她摘樱桃不慎掉入河中淹死后的悲痛后悔.引发出电影的重点主题,也就是红红最后说的一句话:”要善待自己的妈妈”.自己的经历。

总结,今后要怎么对爸爸妈妈。

跪求一部电影的观后感,写三段

《小鞋子》令人感动,虽然这里贫困落后,但更多的感受还是温暖和真诚、力量和希贫困会让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种激励,为生活打拼的激励。

而这种坚韧和倔强表现在一个纯真乐观的孩子身上,更让人感慨和震撼。

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怜悯而流泪的。

他们不需这些,他们的精神饱满富足的让每一位观众汗颜。

以前对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战争、石油、沙漠、宗教等,给人灾难令人困苦的事情,觉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

看完《小鞋子》,对伊朗的印象大为改观,它让我感受到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面临贫困的坚韧和力量。

希望,是的,它给人的是希望。

看到一个民族不屈抗挣的现在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小鞋子》的故事很简单: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

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

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

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

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

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

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

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这部电影在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决不是穷困的展览。

而是表现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走出困境,如何独自度过难关而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一丝的负荷。

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许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纯真和懂事不得不让人心动。

一双鞋子,对大人来说或许很容易得到,但对于孩子,却是要付出许多才能实现梦想。

阿里与莎拉每天奔跑着换唯一的一双球鞋。

莎拉承诺哥哥不告诉父母他的失误,穿着哥哥的臭球鞋在同学们那些华丽的鞋子中间是多么的羞怯和自卑。

妹妹放学急急回家,匆忙间鞋子落如水沟,想着哥哥在巷口已是心急如焚,追着鞋子拼命的奔跑,几乎听得到她的心脏焦灼的跳动声。

看她几次探身去抓随流水飘飞的鞋子,恨不能跳下水去。

她想捞捞不到鞋子时,颓然倒地深深的绝望和悲痛压迫着孩子稚嫩的心灵。

考试时,莎拉一边答着题一边偷偷望着老师手腕的手表,这时镜头没有给出老师的全身,而只有那种让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让我刹那间触到了妹妹同样焦急心情:哥哥再等她回去送鞋子呢,现在还有时间吗

阿里因时间紧迫拼命跑向学校还是迟到,受到校长严厉训斥,委屈的泪水溢满眼眶,可是一个孩子最终也只能用眼泪流露自己的无辜和委屈,却不被理解。

阿里和父亲进城工作,父亲赚到钱后,阿里一再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鞋子,爸爸也欣然承诺。

可是美梦又在瞬间破灭,父亲带着阿里的自行车失去控制撞到了树上。

当阿里得知运动会季军奖品是一双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师参加比赛,流泪的眼睛、沙哑的声音,让老师也为之心痛。

阿里想着妹妹因自己的失误而天天焦急奔跑,想着妹妹的善解人意和自己的承诺,拼命的奔跑着。

可是他只想要季军,因为他需要一双鞋子,所以他跑道了第一后又放慢脚步,回到第三。

可是不幸阿里被别人拽倒摔在地上,他爬起来继续向前冲,他闭上眼睛拼命冲向终点,他得了第一名。

阿里倒在地上,老师扶起他时问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拿到季军了吗

阿里站在领奖台望着那双崭新的鞋眼里满是泪水和失望。

为了一双鞋子,他们如此认真的努力着,不放弃一丝机会,没有一丝的懈怠。

尽管无奈、委屈、辛苦,可是他们都一一忍下,为了心中的梦想。

孩子对梦想的坚持,坚定的信念。

他们那纯真的坚持,就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样就算是爬下也要坚持的向它靠近。

这分坚持,是那么强烈那么无畏那么不可抗拒

在这样纯真无畏的孩子面前,贫穷又何妨

看《小鞋子》是心灵逐渐感慨而温暖的过程,是灵魂得到洗礼的过程。

他们即使在困境中还保持着自尊、淳朴、善良。

兄妹本想要回他们的鞋子,可是看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他们就想女孩家境更差,更需要这双鞋子。

穷人间的关爱体恤。

阿里得了奖品送给妹妹,浓浓的兄妹情义。

家境贫困,父亲对教会的糖果毫无私心,纯洁的信仰。

电影很单纯很干净很温暖,明亮的阳光,柔缓的音乐。

孩子的脸上没有对贫穷的抱怨自卑,也没有浮躁无助,没有慌惶逃避,更没有穷苦人间互相敌视,而是互相帮助,互相同情。

这是一个纯净温暖的世界,宛如天堂

这让我觉得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心念,有梦想、真诚的对待生活,就会生活在阳光之下,就会有希望和幸福。

阿里的童年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生活给了他贫穷,可也给了他为人生打拼的激励。

贫穷或者就是一堂课,教会他如何真诚的面对生活

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曾窘迫苦涩,曾无数次被现实打击,曾怀疑坚持是否应该继续。

这部电影告诉我不要说放弃,无论社会如何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人生如何坎坷多舛、风雨如晦,都要紧紧守护心中的一片纯净

《走路上学》观后感

王逸真(四班):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一双鞋  鞋,这样生活的必需品,家家都有。

拖鞋、皮鞋、皮靴、布鞋、运动鞋……各式各样的鞋,在商店的橱窗里,五彩缤纷,光鲜诱人。

我们按照各自的喜好去买;各自的尺码去买;天气的冷暖去买。

  可是,在云南怒江边的那一群孩子们,却几乎没有对鞋子模样的印象,整天踏着一双白色拖鞋,就连寒冷的严冬季节,也是如此。

城里来的老师们看了都不忍心:自己一个成年人都带着围巾、穿着毛衣、踏着皮靴;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怎能踏着拖鞋走路

  当第一双鞋被递到瓦娃手里,他便爱不释手,仿佛一颗钻石,价值连城。

但那在我们看来,不过是摊上的小货,至于价格,更是“小菜一碟”,几秒钟的事情:拿包、付钱、拎鞋、走人。

可对他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

当镜头瞄准女教师的皮靴与孩子们一双双赤裸的小脚时,我震撼了

  生活在怒江旁的他们,是多么地执著。

为了学习,他们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河,到达河对岸破旧不堪的学校上学。

而所谓的上学,只是读读唐诗,学学简单的数学而已,根本谈不上规范化。

放学回家,更是要做成堆的家务,承担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负担。

母亲则更是累,更是苦,无暇旁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天啊,生活是多么地讽刺

一边是深圳的我们,想要什么几乎全可以得到满足,以至于过生日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礼物,因为都有;而另一边,却是那群怒江边的孩子们,对于他们来说,就连我们日常生活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也需要拿生命来作赌注。

  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那么,我们一出生便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命运:一个生活在中国经济特区——深圳的,衣食无忧的孩子。

相比他们的生活,我们真的是好到没法形容:天冷了,会有暖气;平时如果想去看场电影,坐在私家车里,几分钟就到了影院。

  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为何不好好珍惜呢

  罗尧予(四班):挖掘出来的亮点      《走路上学》是一部描述生活在我国云南怒江的穷苦孩子为了上学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事。

其中自从有一位城里老师的加入,这些穷苦孩子的生活就转了折,悲与喜不断交加。

女主人公放学回家途中,在溜索时为了保护老师给弟弟买的鞋子分了神,不慎掉入波涛汹涌的怒江,而不幸遇难,溅起一大片水花,那水花带着血的腥味。

  我在看的时候,有两个地方给我的印象很深。

一个是我觉得那个弟弟很可爱;还有一个是当阿妈发现弟弟瓦娃准备溜索过江时,就大喊:“你不准上学,更不准溜索,你要溜,我就先从溜索上跳下去

”  看完了,我发现以前网络、报纸上的那些评价不靠谱,是瞎扯的。

我觉得短短的一个故事,其实是可以发现人身上的许多光亮点。

  首先第一点,也是中心思想:就是要珍惜拥有。

看看怒江的孩子们的生活氛围、条件,再比比我们的眼前、周围,二者是十分鲜明的对比。

可他们咧,为了上个学,不惜冒着生命安全,玩着“笑里藏刀”的溜索,再步行余久,最后气喘吁吁的到校。

而我们是丰衣足食,不愁吃喝穿,整日逍遥自在,相反还很厌学(例如我)。

  再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得知孩子们没有鞋子穿,那个城里来的女老师发动深圳的朋友,一起支援她的学生们。

雨鞋虽不如毛鞋暖和,但感觉很惬意,摸起来还带着暖流。

这种互助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还有,就是不能忘了那微弱的母爱之光,“爱”是一个比较酸的字眼,它沉睡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一旦有一根导火线,爱的沿浆便会爆了似的喷射出来。

它是隐形的,摸不着,却感觉得出……  看电影时我妈哭了,我没太哭出来。

但我在想,在泪珠的渲染下,水莹莹的,人性美会更加透彻。

  周倩旻(四班):有爱,知足    以前,我总觉得不满足,我总是想要这要那,总想不用做作业,总想不用上学……可是自从今天,自从今天看完《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后,我,知足了。

  在云南怒江的大山里,住着两姐弟。

山边的路很陡,可以说根本没有路,而姐姐每天都要走这样的“路”去上学。

我是幸运的,我可以走在平坦的路上,还可以坐车去上学。

  因为山路很远,所以姐姐每天都滑绳索,滑过怒江,到江对岸上学,但这是极危险的事,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绳断人亡。

我是幸运的,我每天上学不用冒着生命危险,非常安全,不用滑绳索,有桥过江,不用走太多路,坐车就可以。

  弟弟自幼很聪明,但妈妈却不让她上学,因为滑索过江太危险了,妈妈曾经就差一点掉了下去。

妈妈爱子心切,但弟弟又想上学,便自己偷偷溜索过江去姐姐学校偷听老师讲课。

与他们相比,我更是幸运,我不用担心妈妈不让我上学,我可以正大光明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不需偷听。

  天气凉了,孩子们竟然都光着脚,穿拖鞋。

我是幸运的,天凉了,有我袜子、棉鞋,还有家人关心与呵护。

  我知足了,我是幸运、幸福的,我再也不看我所没有的,我只看我所拥有的,我所拥有的一切一切已是非常宝贵的。

我与他们相比,我拥有太多,我比他们幸福……  虽然他们没有我们拥有的多,却同样被人关爱着。

姐姐学校来了一位从大城市来的实习老师,她看到这里的孩子这样的贫困,她与她的朋友捐款、捐物,给这山区的孩子送来了保暖的袜子,还有漂亮的新鞋。

老师爱这里的孩子,她尽力去帮助孩子们,她看到姐姐想买一双鞋子给弟弟,但是钱不够,就帮姐姐买了下来。

可是悲剧也发生了,姐姐在滑索时,见包里新买的鞋要掉了,便伸手去抓,却不料绳子断了,她也掉进了江里,从此再也没从江里爬出来。

这一件事给妈妈和弟弟很大的打击,妈妈不管老师和孩子们的爸爸怎样劝说,就是不让弟弟去上学,弟弟也从活泼开朗变得一言不发,整天呆呆望着送给姐姐的风车......老师怕孩子就此沉闷下去,就主动上门给弟弟上课,可弟弟也没有以前那样有激情了。

后来老师让弟弟给她画一幅画,弟弟带她到了姐姐和他常常玩的地方,在那一根柱子上,画下了,画下了弟弟的梦想——有一座桥,在怒江上有一座桥,弟弟与姐姐幸福地走在桥上去上学……六个月后,怒江上真的架起了桥,弟弟仿佛又见到姐姐,与姐姐手牵手上学去了……  电影结束,我又想起了那段音乐,不禁心一颤,泪湿润了眼角。

我又看见姐弟俩那纯真、淳朴的眼神,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

  回家路上,我渐渐陷入沉思,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度里,有些人能富可敌国,而有些人去如此贫困呢

  但是,不管原因是什么,我们也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去上学,不冒生命危险,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永远有人爱着他们……  爱在人间,大爱无疆。

  李俊安(三班):师德,可以撼动人的心灵  “走路上学

”初听此名,也奇怪了很久。

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有什么可塑之材

看完才知道,故事主要讲云南怒江两岸的孩子们,溜索上学的故事,说白了,走路上学只是他们的一个奢望。

在此片中,有两个很值得人注意的角色,第一个是城里来的医生,第二个则是聂老师。

一个敷衍,一个认真。

我也从聂老师身上看到了,老师们的共有的一个人性光辉——师德

  影片一开始,那个下乡医生不由让人大跌眼镜。

摆着一副城里人的大架子,一个男子汉,居然像一个老鼠怕猫一样怕溜索

而我们对比起,后面那个女老师,却发现对溜索没有一丝的畏惧

更可恶的是,他没有作为一个医生该有的道德

在医道上,时间就是生命是一个无可厚非的观念,可他却应为自己的生命而选择多走两小时,是的,这两小时对你而言是可能只是微不足道,可是对于一个重病在身的患者,却是救命的两小时。

再还有那最后一句:“不会再见罗

”更体现出当今社会的缺陷:到底有多少下乡知识分子不是一时激动

派下的精英,又有多少回正确、真实、诚恳的面对问题

这些问题还要探讨。

好了,反面例子说够了,来看看正面的。

  聂老师第一次出现就给我感觉到更像一位无微不至的母亲,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发现孩子大冷天只穿拖鞋,就立马帮孩子们良好尺寸,让远在深圳的朋友买好一双双鞋,那是一双双充满爱的鞋。

她放下属于城市人的傲气,散发着沁入人心灵的温暖。

  师德,使她作为一个老师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往返怒江两岸,来到瓦娃家中。

为了他的事,甚至周末都到他家为他补课。

她的行为,最终感动了瓦娃的母亲,也撼动了她的心灵。

这也诠释了:师德,可以撼动任何人的心灵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