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培训离别感言
毛泽东的这首《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第1句】:《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第2句】:《老夫采玉歌》—— 李贺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第3句】:《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第4句】:《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第5句】:《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升国旗的感悟
《红军不怕远征难》《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为了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学习雷锋好榜样》
兵团精神是什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在新疆担负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特殊社会组织。
组建50多年来,兵团不仅在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稳定新疆和巩固新疆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认同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 兵团精神既是兵团过去克服艰难险阻、经受多种考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也是兵团今后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是对新中国屯垦戍边长期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
\ 一、兵团精神在屯垦戍边实践中孕育凝结\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就地集体转业,组成生产建设兵团,以这种新型的屯垦戍边方式长期在新疆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任务。
此后,一批又一批复员转业军人、城乡青壮年和大中专毕业生从祖国四面八方陆续来到新疆,加入兵团这支新中国屯垦戍边大军。
这种服从和选择,注定了这群人毕生需要建立适应屯垦戍边的人生价值观。
\ 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加快新疆开发建设步伐,尽快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兵团数十万职工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和新疆布防需要,挺进并屯驻在新疆两大沙漠的边缘地带,在戈壁荒滩上建新城、办工厂、发展社会事业,较快奠定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基业。
这一屯垦戍边实践,逐渐凝结为一种精神,不断感染和影响着兵团后来的建设者,为他们所认同,并在兵团基业发展壮大进程中自觉地继承下来。
\ 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为祖国站岗放哨”的高度负责精神。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上个世纪60年代起,兵团数万名职工戍守在2000多公里边境地带,种地就是放哨,放牧就是巡逻,为国家主权不受侵犯不惜流血牺牲。
实践中建立的那种“国土在我心中”、“稳定压倒一切”的信念自然积淀成为一种精神,薪火般传承至今。
\ 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无私奉献精神。
兵团组建之初就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抽调精兵良将,担当当时新疆许多骨干工程的突击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在当地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抗灾抢险。
同样,新疆各族人民也给予兵团多种形式的支援和帮助。
几十年来,兵团职工和地方各族人民和睦中相处所呈现出的无私奉献境界也集结为一种精神并传承下来。
\ 归根结底,兵团职工一直把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作为人生的终极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由此产生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兵团精神的形成和传承起到决定性作用。
\ 二、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 党中央不仅指引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胜利前进,也为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共同理想源泉、民族精神基因和道德标准示范。
\ 党的屯垦戍边理论是兵团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在下达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从事生产建设的命令中寄予厚望:你们要“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也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要求兵团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进一步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三大关系”。
党中央纵览天下,把握全局,明确兵团任务,肯定兵团作用,指引兵团前进方向,引领并培育了兵团精神。
\ 建设新中国的追求是兵团精神形成的目标和动力。
当年,兵团的建设者离别故土,西出阳关,投身火热却又是艰苦的工作和生活;如今的建设者们继续肩负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双重任务,仍奋力搏击市场经济大潮,内心里都聚汇着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理想追求。
不同时期崇高理想追求所升华出来的兵团精神,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兵团职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先导和源泉。
\ 中华民族和人民军队精神是兵团精神形成的文化基因。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大西北,扎根在天山”,概括了兵团前身即驻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
而兵团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属于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在新中国屯垦戍边实践中的进一步延伸;兵团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无私奉献精神,属于拥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沂蒙精神在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中的进一步展现。
中华民族、人民军队和兵团能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都承接有先进的文化基因,并扩充为情感纽带、精神支柱和价值引领。
\ 英模的光荣之举是兵团精神形成的道德标准示范。
兵团屯垦戍边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引领周围更多的人提升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构成在兵团工作生活中行为得失、道德选择的基本态度和最高标准,对塑造兵团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团结和睦的纽带。
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相联,具有内在一致性,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中国屯垦戍边中的深化和展现。
\ 三、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兵团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改革和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要求兵团直面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进而把市场经济的利益本位和屯垦戍边的价值取向更好地结合起来。
\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把屯垦戍边放到新疆的历史长河中,放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大局中加以观察,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的基点。
当前,兵团需要抓紧改革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把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职工素质相对较高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兵团,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出色完成戍边维稳任务。
\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兵团,就得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每年为职工办些实事,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只有不断用阶段性的现实成果,巩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才会有足够的、稳定的、素质较高的屯垦戍边队伍,弘扬兵团精神才能够真正具有历史传承性。
\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增强其务实进步的时代特征。
如今,热爱祖国,更多地体现在平日为自己幸福生活和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工作,始终无条件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
无私奉献,更多地体现在运用自身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去带动地方、致富百姓,推动兄弟民族共同进步。
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更多地体现在遵循客观规律,少走发展弯路,提高效益效能,始终坚持投入少、产出多、勤俭办一切事业。
这样,兵团精神就会取得职工广泛持久的认可,其引领当代、教育后代的作用就会更大。
\ 屯垦戍边,千秋伟业。
兵团在新疆长期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一定要把兵团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作为在新的征程上高举的精神旗帜和铁打的主心骨。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
学校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的总体要求 学校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学校生树立远大志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学校生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引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校生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要注重开发德育资源,突出实践环节,营造文化氛围,抓好课程德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形成长期稳定、充满活力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格局和生动局面。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总要求,在国家发布实施的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规定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已明确的培养目标、基本内容、教育原则、管理职责、队伍建设、物质保证等要求,面向基层学校突出“融入”这一关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班主任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等具体环节。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课程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教师备课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应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应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内容。
德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
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语文课要充分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在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革命传统,尊重人类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积极人生态度、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数学课要引领学生通过各领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在引领学生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规律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学习猜想与假设、观察与收集、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总结与评估等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历史、历史与社会课要在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地理课要在学习乡土、中国、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等健康与艺术课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和参与、欣赏、鉴赏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公平竞争、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培养崇尚美好、热爱生活、尊重创造和热爱祖国艺术、尊重世界各国艺术品质。
外语课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要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
地方和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生动直观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各科任课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各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课程的内在规律和育人价值,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形式,要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和专题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安排,就近就便地在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源中进行。
教育部门要联合当地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机构,建立具有各行业特色、具备一定条件、可供学校上实践课的社会实践基地,统筹安排和指导学校在社会资源中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协调解决学生安全和经费保障问题。
社会实践基地要有场地设施、安全保障、专业人员等基础条件和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安排。
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要有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对各个环节和步骤进行指导。
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和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多方面的社会实践资源,在全社会营造凡是公共资源都应创造条件、发挥优势为学校生健康成长服务的良好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到历史遗址、名人纪念地、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音乐课、美术课涉及的内容进行实地教学。
革命传统教育可到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走访革命前辈、英雄模范,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涉及的内容进行实地教学,可在重大历史纪念日、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法制教育可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场、法院、律师事务所、监狱、少管所结合德育等课程和法制专题教育的要求,了解立法(合地方性法规)的民主过程,旁听案件的审理过程,开展模拟人大、法庭等活动,参观监狱和少管所。
文化艺术教育可到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内容现场欣赏;可到艺术院团、艺术院校、影视基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录音棚、出版社、网络公司等,实地感受。
科学教育可到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运用高科技的公共设施,结合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亲身感受、实地体验。
国防教育可到军事博物馆、军营、国防设施,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等内容和国防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实地教学和亲身体验。
环境保护教育可到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海洋馆、空气质量监督机构、污水处理企业等,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内容和环境保护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
安全教育可到交通队、公安派出所、急救中心、消防队、地震台,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内容和安全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和模拟训练。
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可到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结合德育课和相关的主题日,进行力所能及的慰问和服务活动。
健康教育可到专业运动队、体育科研院所、心理咨询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结合体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中涉及生产、销售、消费、税收、金融、保险、证券等相关内容可到相关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税务所、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进行现场教学。
各地学校要挖掘当地资源,利用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农田、林区、牧场、湖泊、海洋、质量信得过企业、质检机构、港口、机场、航天企业和发射地,实地进行农村发展、城市建设、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质量、航海、航空、航天等教育。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氛围,要以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保障。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营造独特的育人氛围,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学校生活的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和相互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体现在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爱护和帮助之中。
要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倡导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及时发现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不把错误观点和不良情绪带给学生。
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落实好《学校生守则》和《学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倡导学生把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学习的目的,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作为学习的动力,爱动脑、勤动手、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参加好每一次活动。
学生学>--j实践经历和行为表现是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
要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倡导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帮助做好,集体的事情一起做好。
学校应有自己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体现学校的特点和教育理念。
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有条件的学校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可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制作、设计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绘制、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别鼓励、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
有条件的学校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校园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
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
开展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每学年都应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积极开展优秀少儿歌曲、童谣、儿歌的编创、演唱和诵读活动。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还应结合本民族的文化、风俗和节日,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
学校要保证共青团、少先队每周的活动时间和条件,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动,并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
利用每年9月“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把集中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全年开展的民族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交流和介绍各门课程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总结和发现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经验和做法,集中开展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的团队会(日)、社会实践和参观走访等活动。
特别应把党和国家的大事有机纳入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要因地制宜,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既可以突出“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内涵的某一方面,并进一步具体化;也可以选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体现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并结合历史故事和人物生动活泼地进行。
要上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开学第一课。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尊重学校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切合各地实际,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和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
有条件的学校要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学校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
要加强对学校内上网场所的管理,有效规范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对进入校园网络的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和管理。
要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选择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所产生的问题和网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
要注意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动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学校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学校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地抵制粗口歌、不健康口袋书、非法彩票等不良现象。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主任工作 学校班主任要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机。
无论是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情;无论是面对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体现关爱、理解、引导、教育,注重心理疏导,并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应在每一天的细节中体现育人。
特别注重挖掘早晨迎接学生、课间十分钟和课间操的引导、安排午餐、与学生交流、课后活动、放学扫除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应在每一学期的细节中体现育人。
特别注重挖掘开学第一次讲话、安排座位、制定班规、推选干部、布置教室、班团队会、集体外出活动、评选先进,填写学生成长手册、与任课教师沟通、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班级管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应在每一次接送一个班的细节中体现育人。
特别注重挖掘第一次与学生见面、记住每一个学生名字、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形成班级的舆论氛围、入队入团、离别赠言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教育场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既注重主题教育活动,更要注重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学校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强化学校党组织的保障作用,主管德育工作部门和分管负责人各负其责。
在教学管理中,要对实施课程德育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把体现德育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
及时交流、推广经验。
在学生管理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学生制定的制度,采取的管理措施,都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杜绝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
在教职员工管理中,要引导教师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教育,而不能仅从便于管理的角度采用不当的方式方法。
七、教育部门要为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个环节提供保障 教育部门要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学校德育工作格局,着力解决学校实施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把对教师、校长、学校德育情况的评价作为教师、学校负责人、学校考核和评优的重要内容。
要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对教师、校长、学校积极主动地做好德育工作提供保证,给予奖励。
要注重总结适合各种情况的经验,提供多种适合不同情况可以选择的模式。
要加强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德育工作专职行政人员、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德育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德育科学研究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鼓励德育科研人员与学校教师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实际需求设立课题,密切合作开展研究。
要为从事德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
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
加强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把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环节,构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
总结和推广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校外活动场所运转的各种模式,充分发挥已有校外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
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应对涉及学校思想品德心理突发问题的机制。
对学校生中的热点问题和学校德育的难点问题进行动态调查研究,随时反映情况,积极应对。
要建设和开发多种形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为学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要建立教师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学校与家庭、社区建立密切沟通的渠道,明确教育目标,协调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