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事迹感言

09-30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想念老红军心得体会怎么写

首先,写清楚为什么要想念他们,其次要把老红军的英雄事迹和精神写一下,最后发表一下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及心得体会

一位老红军讲述他的故事的读后感

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其实就在不远处!因为:信念永存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 昔日中国的女排姑娘们是何等的神勇,“五连冠”不知使多少中国人为之振奋.然而在一次次的胜利之后,在郎平等一些老队员相继退役后,中国的女排是何处境?或许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畅及则衰”在饱尝了胜利和辉煌之后,中国女排开始了它从未有过的失败.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间败下阵来.顷刻间,举国上下焦虑万分,人们不禁怀疑起那支曾令他们无比自豪的强队,究竟能走多远?然而就在2004年,沉寂了13年的中国女排,在议论和怀疑声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又一次拿回了她们期待已久的“世界冠军”.当五星红旗在雅典的奥运会馆开起时,中国的女排姑娘们含泪唱完了国歌. 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长征精神将伴随着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在感动中,我们听到了桑兰,这位正值年青的美丽女孩,这位曾被国人和体操界认可的明日之星却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正当国人对她的未来倍感担忧之时,她却用笑容感动了周遭的所有人,坚持着、努力着,顽强地生活着.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老红军刘应启的感人事迹

【第1句】:红军通信员胡正先爷爷讲长征时的故事

【第2句】:梁天文爷爷讲他与扬政委的故事

【第3句】:贺龙的女儿贺捷生,讲出生18天后长征的故事

【第4句】:贺炳炎的儿子贺陵生,讲述贺炳炎将军截肢不用麻药的故事

2022开学第一课请了哪些老红军,主要事迹计是什么

2022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9月1日晚上8点,我和爸爸妈妈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围绕“长征精神”,为我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节目分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董卿、何炅将带领同学们一起聆听长征故事,学习长征精神,在展现长征精神的同时寻找长征与当下的结合点,给青少年以价值观的启迪和引导。

在第一个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贝宁以《三棵柳树》的感人故事作为开场白,也为整节课的“致敬长征”主题定下基调。

第二个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则邀请“独臂将军”贺炳炎之子,讲述这位传奇英雄的故事。

董卿接棒第三个篇章《百折不挠》,对话将军的后人们,讲述了许多红军百折不挠的故事。

第四篇章《坚持不懈》,撒贝宁将提出“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传承长征精神”的思考。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还邀请了多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他们平均年龄都超过百岁。

在革命岁月,是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长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谱写了长征精神。

  每一位讲述故事的老红军,步履蹒跚、在亲属搀扶下上台给童鞋们讲述长征旅途中的那些伟大事迹,和那些包裹在苍老背影里百折不挠的强大信念。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点击

【采纳答案】,谢谢 ^_^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以前的老红军故事

你在这里说。

红军老战士的革命故事

91岁高龄的老红军蔡元福听红军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听红军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杭州市“七彩阳光”DV小记者采访老红军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为了让杭州的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10月12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杭州市老干部局推出“听红军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杭州市“七彩阳光”DV小记者采访老红军活动。

杭州市“七彩阳光”DV小记者团是杭州文广集团和杭州市教育局为了能给杭城广大的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机会而联合成立的。

“七彩阳光”DV小记者们认真聆听了91岁高龄的老红军蔡元福爷爷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是如何英勇杀敌,顽强拼搏的;87岁高龄的老红军贾少山爷爷讲述了发生在长征途中一块生姜和一块牛皮的小故事;而原杭州市制氧机厂长、83岁的革命老人黄知机为小记者讲述了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听完故事,DV小记者们纷纷向红军爷爷提出各种关于红军长征的问题,老红军一一作了回答。

小记者们采访老红军,而我们的小记者也成了各家媒体采访的对象,浙江卫视、浙江电台和杭城各主要媒体都对这一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中小学生作为城市的未来一代,通过本次活动,让他们去重温那艰苦卓绝的岁月,聆听可歌可泣的故事,高举长征的精神火炬,沿着新时期的长征征途,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让长征精神薪火不熄,代代相传。

我们走个不停敌人在后面追个不停戴家和,96岁,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红军长征,是红军,也是戴家和人生的一道坎。

戴家和长征一路走来艰辛异常,但走过这道坎,戴家和知晓了中国的走向,他为此付出全部青春年少。

而今,他以96岁的高龄安然休养在杭州吴山附近一个宁静的小区里。

戴家和老人坐在蓝色碎花老式沙发上,他需要紧闭着眼睛,以尽力帮我们想起1934年前后的往事。

老伴李大妈凑近耳朵,大声说话,提醒他回忆的重点。

李大妈说:“这些故事,曾一点点的都讲给孙女过,但如今忘掉的日子更多了。

”1931年收稻子的季节,戴家和从安徽六安老家加入红军赤卫队。

红军在当地的宣传工作深入人心,甚至老乡间传闻参加红军,连家中农活都会有人照顾。

于是,一年后戴家和又和100多位老乡参加红军,从此开始四处征战。

戴家和所在红军30军11师33团一直活动在鄂豫皖苏区的边境与敌人周旋。

一天,戴家和突然被11师政委李先念同志叫去谈话,身材魁梧的戴家和被任命为该师某团指导员。

戴老回忆说:“我当时说,我不干,我不会做官。

但政委(李先念)说,你不干,谁来干呢,难道我还要请你不成

”于是戴家和交出了长枪,换上驳壳枪当上了指导员。

戴家和所在部队向西移动,戴家和发现他们跨过曾经来回穿梭的平汉铁路后,再也没有折回。

不久,戴家和来到四川铜兰坝(音)地区,红军继续进行土地革命,这时戴家和的主要任务是巩固部队,并且在当地百姓中间招收新兵。

一切进行得顺利有序,戴家和说:“我们早晨吃完饭,去打土豪,然后工作劳动,一切都很顺利。

”但情况在1934年发生变化,部队经常接到急行军的任务,通知带上三五天的干粮后出发,戴家和的食物袋里装满了大米做的干饭。

戴老说:“我们谁都不知道是长征,我们想走走就要休息,可大家发现这次行军走个不停,敌人在后面追个不停。

走了一天天,过了一条条河,竟然到了无人区。

”戴家和说的无人区,应该是四川和西藏交界的地方。

那些天,吃的越来越少,气候也越来越恶劣。

部队里还流传开了当地的一个俚语“大雪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而战士们得到命令,今晚就要翻越雪山,戴家和对属下特别强调,谁也不能掉队。

戴家和记忆里的雪山冰冷而且残酷,但戴老说,毕竟那里只是我们和老天爷在拼命,而和敌人的周旋更加凶险。

穿越草地时,戴家和受伤了,子弹从大腿一侧打入,一侧穿出,一段时间里他都是靠战友抬着行军。

1936年记不清日子的夜晚,戴家和和战友们驻扎在一个小村庄,而追剿的敌人半夜来袭。

部队突围时,戴家和因行动不便留了下来。

戴老说:“当时的村庄都有围墙,围墙的外面部队还挖了一米多深的战壕,当地老百姓就把我藏在了铺满稻草的战壕里。

”天亮后,打扫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发现了他,戴家和听见了一段判定他生死的对话。

一个敌兵说:”这里有个赤匪,腿断了,身上没枪,没钱。

”另一个敌兵说:“杀了吧,又没法当俘虏带着走。

”这时有个军官说:“走吧,走吧,杀他还麻烦,反正他也爬不出这壕沟。

”戴家和暂时活了下来,还保住了藏在伤口绷带里的2元负伤费。

敌人撤出后,戴家和大声呼救,找到一位当地村民,戴家和对他说:“我肚子饿,还想让你把我藏到个隐蔽的地方去,我不能走路了。

”不一会儿,村民带来碗面条,吃完后,村民背着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

直到沙地边缘的一间茅棚。

戴家和觉得这里应该安全了,把那两元钱给了村民作为报酬。

戴家和挪动身体爬进茅屋一看,惊呆了,破房子里有几十个红军伤员,人都还活着,但饥寒交迫,甚至有人口渴的正在喝碗里自己的尿。

半夜,他们又遇到了土匪,土匪抢钱抢枪,甚至连伤员身上的棉衣棉裤都要剥去。

戴家和说:“我的棉裤是负伤后一个团部老书记给我的,而且那时候外面还下起了雪,没有棉衣几乎没有活路。

”戴家和从屋里偷偷爬了出去,一直爬到沙地的中央,戴家和找到一根棍子,他决定靠这根棍子帮助一定要找到部队。

戴家和从此一路往北,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戴家和用身上的皮袄换回一次像样的午饭后,便一路全靠百姓接济生存了,还要躲避敌军抓捕。

直到“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开始,戴家和在兰州遇到收编原红军部队的机构,又辗转来到西安城,在火车站巧遇当年老战友重返部队。

戴家和的长征至此结束,没有影像没有笔记,如今只有腿上褶皱的伤疤里记录了当年故事。

方志敏伯伯走的时候说:红军会打回来的,革命一定会成功黄知机,江西人,83岁,老红军我叫黄知机。

我的父亲黄道,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所以我很小就成了娃娃兵。

1934年的时候,我11岁,在江西横峰的葛源镇,那里当时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首府,属于苏区。

里面有军校,有银行,还有孩子们读书的学校。

我们学校里200来号人中有100人是儿童团团员,我是儿童团的团长,组织上让我加入了共青团,领导儿童团。

1934年的一个秋天早晨,具体时间不记得了,似乎是10月、11月的样子,那天天气很好。

学校让我们在枫树坞村上的广场里集合,到了那里一看,几乎所有的战士都去了。

边上还有少数闻风而来的百姓,并不像现在电视上演的有那么多村民,那么热闹。

因为这些在当时都属于秘密行动,不会大肆宣传。

这个广场很大,平时是闽浙赣军民举行大型活动的中心。

我们也小,不知道过去为啥,去了才知道是一个北上抗日誓师大会。

就看到方志敏伯伯等人,跟大家讲,日本鬼子打到中国了,中华民族到了危急的时候,要北上抗日。

还讲了为什么要北上抗日的原因,说是日本鬼子强占东三省、华北,十九路军上海抗战之类的。

大家还喊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誓师大会开的时间很短,也就半个小时吧。

会后,方志敏伯伯悄悄地把我一个人叫过去。

他比我父亲大一岁,和父亲一起发起了“弋阳暴动”,建立了赣东北苏区。

我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见过方伯伯,他长得很魁梧。

我父亲当时被党派到闽北工作,所以在我心目中他也像亲人一样,跟父亲一样慈祥。

方志敏伯伯简短地嘱咐了我几句话,大意是说他们要走了,你父亲也不在,今后苏区的斗争更艰苦了,但环境再艰苦你也要相信红军会打回来的,革命是一定会成功的。

还交代了一下,让我去找留下来的黄端喜伯伯,他当时负责印刷厂,印报纸,也印钞票,让我跟他们一起坚持斗争。

部队迅速地走了,据说当时国民党的队伍离镇上只有十公里路了。

大部队一走,我们赶紧上山,我70多岁的祖母也跟着走。

第二天镇上就全被国民党部队占领了,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

好在江西山多,林深,我们经常在一个山头看到另一个山头的敌人在搜索。

江西的山里冬天都有野草、野果子和笋,就是吃不上米饭和盐。

我很快就学会了怎么把地底下的竹笋给找出来,根据竹子长势来判断笋的方向和距离。

还把毛竹破开来盖房、做床、做凳子等等。

那时候电台也没有了,很长时间都见不到老百姓,不知道外界的消息,但我一直记着方志敏伯伯的话,红军一定会打回来的。

虽然很遗憾没有走上长征之路,但我们的精神是和长征精神一样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坚持斗争,以苦为乐。

只是,自那天誓师大会以后,我再也没能见到方志敏伯伯。

我曾经三爬雪山三过草地贾少山,88岁,四川仪陇县南阳镇人,1935年参加红军贾老今年已经88岁高龄,回想起以前的事情多少有点激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谈。

我们坐在湖畔居二楼靠近窗口的位置,身边就是轻风拂面的西湖和垂柳。

贾老老家在四川仪陇县南阳镇,自幼就是孤儿,参加红军对他来说也真是有点意外和突然。

那是在1935年2月的一个周末,他和另一个孩子一起在镇上玩,有一个红军指导员和一个红小兵走了过来。

指导员亲切地问他们:“你们愿不愿意参加红军啊

”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想参加。

”指导员说:“参加的话就跟我们走吧。

”他就这么地跟着他们进了部队。

“我一直都觉得,参加红军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贾老说,“我那时已经有十七岁了,经常听人们说起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光荣事迹,所以很想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和他们并肩战斗。

而且,我是一个孤儿,走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牵挂。

”“我加入红军已经是在遵义会议以后,待在红四方面军39军,跟红一方面军不同,他们长征路线只走了一次,我们却因为张国焘的错误决定而来回走了三次,三次爬雪山过草地。

”贾老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颇有些感慨。

有一次,在北上的路上,打前站的部队突然遇到了敌人,双方进行了一场长达八个小时的战斗。

当时红军驻扎在山上,士兵们都睡在石头上,睡到深夜,领导突然要他们把干粮扔掉,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量,轻装上阵。

他们走了一天一夜之后,已经到了下午四五点钟。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了敌人。

师长立即下令:开火

“那会儿,耳边全是激烈的枪声。

战斗一直持续到夜里12点钟。

扫除了敌人的障碍之后,我们继续过草地。

”“我们每天都在行走,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天黑了就躺下来休息,天亮了就出发,头脑里早已经没有了时间这个概念。

”贾老说,“整个过程都很艰难,身边有很多战友都死掉了,有的死于饥饿,有的死于寒冷和疾病,也有些掉队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了。

敌人为了对我们进行恐吓和示威,甚至残忍地把一颗头颅挂在树上,鼻子和眼睛都被挖掉了。

”第一次过草地的时候,贾少山曾亲眼目睹一个战友不小心滑进了泥淖,他拼命挣扎,但是越挣扎身体下沉得越快,直到最后被泥淖吞没。

当时有一个战友冲上去救他,但也跟着牺牲了。

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点办法都没有。

“1936年,我们第三次过草地。

那时我们的干粮已经吃光了,好一些的牛肉也都给病员吃了,我们就只好把剩下的牛皮刮干净,煮熟了吃。

虽然肚子很饿,但又不能全部吃光,剩下的一半还要带在身上当干粮。

有一个战友四五天没吃东西了,我看了后很不忍心,就拿了自己剩下的那半块牛皮给他送去,他死活都不肯吃,怕我饿的时候没有东西吃。

后来经过我再三劝说,他才要了我送给他的那半块牛皮。

”贾老回忆说,过雪山的时候,战士们大都穿得很单薄,甚至有人赤着脚爬雪山,不少战士的耳朵都冻得乌黑发紫。

尤其是在他们爬上了夹金山之后,条件变得更为恶劣,这个4000多米高的雪山,一上一下得走30多公里,而气温低达零下20多度,狂风不止,冰雹肆虐。

在他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有一个战士不小心滑下了十几米高陡坡,一时之间找不到绳子,大家只好一个拉着一个,就像猴子摘月亮一样,去解救失足坠落的那个战友。

“我们不能把任何一个战友撇下啊。

”贾老说。

“我们过草地走了整整七天七夜,饿了就吃树皮和草根,渴了就喝草地上的浑水。

记得当时我们中间还流传着一段顺口溜:头顶青天,脚踏草地,大树当房地当床。

”长征出发时,红一方面军

【第8句】:6万余人,红二方面军

【第1句】:7万余人,红四方面军约10万人,而长征结束后,仅剩下了3万余人。

正是这些保留下来的红色种子,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

在长征之后的20多年间,贾老陆续参加了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

1958年,贾老离开部队转业到了杭州,在杭州重型机械厂任党委常委、副厂长。

在转业之后,贾老仍念念不忘当年的艰难和苦难,经常以讲座等形式向广大青少年讲述长征的故事。

还有更多哦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