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我的实践感言
关于端午节收获了什么的感想 几十字吧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节日的习俗之一是吃粽子,我们家自己包粽子,妈妈对我说:“包粽子先要把糯米和竹叶在水里泡一天,才好包又好吃。
”所以妈妈昨天就泡了糯米和竹叶,并备好了一些配料。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拿起粽子叶,把一头一卷,就形成了甜筒状,然后把糯米装进去,再放进一块淹好的五花肉,把粽子叶折好捆紧,一个肉粽就包好了。
接着妈妈一边包一边示范给我看,我仔细看着,学着她的样子慢慢的包着,终于包好了一个,虽然形状还不太好,看着我包的第一个粽子,我高兴极了。
后来我包的一个比一个好,“好棒!”妈妈笑着说。
粽子煮熟了。
我闻着清香解开粽子,一边吃着一边听妈妈讲端午节的故事。
一年级作业过端午节写几句话
【第1句】: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第2句】: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
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第3句】: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第4句】: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
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
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第5句】: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第6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第7句】: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第8句】: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第9句】: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
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第10句】: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剪纸的体会感想收获
剪纸心得体会剪纸艺术来自民间,产生于老百姓的心灵和日常生活中,在我国不少地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童年的记忆中,逢年过节,婚嫁吉日,祖母、母亲、姑姑总要拿一把剪刀,随心所欲地剪窗花、礼花、门笺等,动剪成形的人物、动物、花卉尽情地表达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尽管现代各种装饰艺术琳琅满目,但是剪纸之乡的风俗依旧。
结婚吉日,逢年过节,人们总还是习惯贴上几幅剪纸。
首先,老师从材料、用具、剪纸的形式一一讲解,课件的每一个环节都比较细致。
其次,又进行了剪纸基本形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
作为一名学生和一名剪纸爱好者,有弘扬民族文化的义务和责任,应当去传承它、发扬光大它。
可以说带动一个人,就能带动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庭就能带动了一个群体。
让更多的人去体味其中之美吧
乡村里的人,对剪纸一直是喜欢的,现在却没有人学了。
老关出于对民族文化的本能热爱,就一举两得的想用剪纸传播日渐被很多人疏忽的民族文化。
他们是说着质朴的话、带着天然微笑的农者,这是一些从山里、从田里走出来的最为纯朴的民间艺人。
他们的身上流淌着一个民族日渐稀薄的文化血液,这血液曾经浇灌过整个中华民族多样的丰富与辉煌。
他们走来了,带着那样简单而又那么容易被满足的愿望和理想,在民族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着。
面对他们我们没有理由忽视
劳动后的感想(50字)
劳动后我非常疲劳,但更体会到了劳动的辛酸,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明白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丰硕的劳动成果。
如何看待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没有民俗的,就没有民族的,没有民族的,就没有国家的这是最唯一、最简单、最直接的辩证法 不只是中国,就是世界所有国家的传统节日,都是由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进化而来如:我国的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端午、乞巧、7月
【第15句】:中秋、重阳、十月一、腊八、祭灶等等外国的愚人、情人、鬼节、感恩等等。
哪一个不是由民俗文化发展而来
所以说,中国民俗文化是我国华夏文明的载体,它是中华文明传统、传承的桥梁。
有了它,华夏民族就有了根基、就有了自我、就有了底蕴、就有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