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普法感言
城关镇镇长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发言稿
各位代表: 今天上午,我们听取了贾省长代表省政府向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我个人认为,贾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年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回顾总结是全面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预期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主题突出,思路清晰,目标宏伟,措施具体,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性和针对性,通篇贯穿了“xxxx”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具体地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贴我省实际。
报告中指出:要“整合和发挥我省自然资源、科教文化、劳动力资源三大优势”。
我省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为三多:一是矿藏多,二是高校多,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多。
要整合和发挥这三大优势,可以说是抓到了点子上。
二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报告中说:“要继续扭住更新观念、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优化环境等影响我省发展全局的关健性问题。
”我省地处西北内陆,干部群众思想相对保守,开拓精神不足;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调整步伐相对较慢;而且发展环境很不宽松,机关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执法人员有法不依、粗暴执法的现象屡禁不止。
这些都是影响我省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因素,所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把群众生活、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高度。
一方面,作为西部内陆欠发达的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建设西部经济强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剑报告用了相当长的篇幅对解决好三农问题进行了强调,从巩固传统到发展特色,从壮大龙头到推进产业化,从提高品质到开拓市场,从转移富余劳动力到推进农村城镇化,从深化农村改革到加大支持力度,字的行间里,无一不浸透着省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心情。
另一方面,就推进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灾区重建和扶贫开发等各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了扎实的安排和部署,充分体现了省政府贯彻xxxx重要思想、以民为本、为民办实事的宗旨意识和政治意识。
四是始终体现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
今年是省政府确定的“基层工作年”,报告强调,要“把狠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的根本措施”。
对既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一项一项地推进,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件一件地落实”。
这此都体现了省政府是确确实实地在集中精力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另外,在今年的报告中,创新精神贯穿始终。
如报告中第一次把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响亮地提出来;第一次把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并逐年降低农业税率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重点;第一次把“不禁止则允许”作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路;第一次提出加快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精心打造“信用陕西”新形象的观点。
渭南是陕西的东大门,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认真扎实地完成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对于加快渭南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年,我们将按照报告中提出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工作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环境建设为关健,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保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灾后重建,突出抓好民有经济、劳务经济、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
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及社会稳定工作。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发扬“03·8”抗洪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迈出渭南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
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机遇,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产业项目,特别是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掀起新的建设高潮,促进域内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确保投资稳步增长;二是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以灾区群众的安全保障工程、生活服务工程、生产自救工程为重点,加快群众建房、水毁水利设施、公路交通、电力通讯、学校、乡镇卫生院和基层政权机关的建设步伐,切实关心群众生活;三是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的理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四是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放手发展民有经济。
按照“县市企业不再保留国有企业”的思路,加速国有资产战略重组,同时,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思路,放开民有经济进入领域,促进民有经济发展壮大;五是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外向带动、城乡统筹的原则,抓住发展民有经济、劳务输出两个关健,做好特色经济、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三篇文章,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六是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加快制定劳务输出与就业服务政策,创造劳务输出优良环境,整合职业培训机构,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健全劳务协调机构,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政府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培养一支风气正、作风硬、敢负责、能干事的公务员队伍;大兴抓落实之风,完善抓落实机制,突出抓落实重点,夯实抓落实责任,创新抓落实方法,使抓落实真正成为一种制度和规范,进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结合实际,我想提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省政府应加大对“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六部委于XX年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的一个以秦川牛养殖为主的农业科技园区,也是陕西“一线两带”的重点部位,它主要是围绕秦川牛繁育、牧草开发、畜产品加工及市场交易等关键环节进行开发建设,建成后,它将是西部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设备最先进的、科研最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
它是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的不可或缺的示范园区。
二是建议省政府应提前介入农村税费改革后确保县、乡、村三级政权正常运转的问题。
我县是~年省上确定的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的试点县之一。
从一年来的实践看,农村税费改革后,的的确确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但在改革中我们发现,除县一级政权能向省上争取到财政转移支付、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外,组村两级根本不能保证正常的费用和开支。
因此,建议省政府不断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县、乡、村三级政权的正常运转问题,确保基层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大国崛起每集写50~100字简单记录
1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迪亚士、达·伽马等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2小国大业(荷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3走向现代(英国·上) (16—17世纪)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女王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
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4工业先声(英国·下) (18 — 19世纪)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
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5激情岁月(法国)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
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
启蒙思想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而法国社会一直无法解决的三个等级之间的矛盾却愈演愈烈。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
但是,欧洲各君主国的绞杀使法国出现了极端事件和长期动荡。
这时,拿破仑一世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巅峰。
然而,武力扩张并不能长久维持大国地位。
直到二战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6帝国春秋(德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7月19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
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
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
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
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
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
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1990年10月3日0时)。
7百年维新(日本) 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
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
但是,同时写进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
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二战后的日本,以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
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现在,日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经济第三强的国家。
8寻道图强(沙俄)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
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
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
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
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
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罗斯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
9风云新途(苏联)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
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
苏联经济逐渐复苏。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
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
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
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
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
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10新国新梦(美国·上) (17世纪—19世纪)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
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
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
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
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11危局新政(美国·下) (20世纪初 — 二战结束) 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
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
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
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
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12大道行思(结篇) 一、大国之谜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二、大国之惑 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
三、大国之路 二战后,各国逐渐开始理智地寻找大国之路。
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
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