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感言

10-18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家长学习培养负责任的孩子的心得体会

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简单扼要地归纳几个方面来讲吧

(1)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方面。

孩子有着对周围事物好奇的天性,我们应该给他创造这种机会,千万不能打压他。

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比如洗自己的袜子.手绢之类的小物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美,增加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渐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

(2)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方面。

对孩子过分溺爱,会让他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

从小就让孩子受些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同时在生活中尽量培养他应付困难的能力。

学习上遇到挫折,鼓励他帮助他分析并解决。

(3)责任心.宽容心.有担当方面。

应该从小抓起,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论有什么样的过失,都要勇敢面对,不要推卸和逃避责任。

教育孩子宽容是一种美德,使他将来有一份好的人际关系,未来的生活就更加快乐。

大人先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

(4)善良,爱心方面。

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爱心,大人要热心公益,言传身教感染孩子。

从生活中滴的小事做起,关心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助于提高情商,又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

孩子幼儿阶段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如幼儿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家长的责任是密切地关注他,扶植他,鼓励他。

在尝试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意识,增强孩子的自信,逐步使孩子成为独立自主、对社会负责的人。

Q问:对自己不能负责的人,当然也不能对他人负责;对家庭不能承担责任,当然也无法承担社会责任。

因此,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起步,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

孩子责任心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

真道理:孩子的责任心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养成,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要求与措施。

3~4岁的孩子属于被动责任阶段,能按照家长的指令完成一定的任务,家长带养孩子也比较顺手,但这时的孩子只是一味地顺从大人,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

5~6岁的孩子属于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阶段,开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责任和规则,但常常需要他人提醒,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期。

6~7岁的孩子属于理解责任阶段,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不但知道要对自己、对父母、对小朋友负责,还初步知道要对社会负责,例如出现环保意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

但是他由认识层面向行为层面转化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还不高,需要家长继续培养。

小贴士,培养责任心的教育内容:A. 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玩完玩具,能够收拾整齐。

★不玩火、不玩电、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经过努力完成任务,有成就感。

★做错事情,有后悔的情感。

B. 培养孩子对他人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同伴求助时,愿意提供帮助。

★跟同伴游戏时,能倾听和接纳意见。

★家人生病或不舒服时,知道问候和关心。

★做错事情,懂得道歉和改正。

★记得自己向同伴和家人承诺过的事情,并争取说到做到。

C. 培养孩子对集体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喜欢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

★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

★愿意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或图书。

★在竞赛性活动中有集体荣誉感。

D. 培养孩子对社会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爱护环境,不随意丢垃圾。

★爱护公物,不随意破坏。

★向贫苦、受灾地区捐赠后感到开心。

★知道国旗、国歌、国徽,为中国的荣誉欢呼。

Q问:责任心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它是后天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

所以,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必须重视责任心的培养。

当然责任心的培养不能靠说教,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

培养责任心有哪些原则

真道理:

【第1句】: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对应当自己做的事家长必须给幼儿一个明确的要求和范围。

如要求幼儿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玩完玩具要收拾好;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能说话不算数;凡是自己做的事,要负责任地做完,不能让别人来替你收尾;做错了事情不逃避责任,勇于承担后果和弥补过失等等。

家长要注意的是: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事事包办代替,替孩子承担责任,这是一种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

【第2句】:注意对儿童积极责任行为的强化。

对儿童积极责任行为的及时强化也是培养儿童责任心的一条重要途径。

儿童责任行为常常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如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父母要善于观察,在日常的小事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强化。

【第3句】:通过自然后果处罚提高孩子做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

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常会伴随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会挨老师的批评;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就会导致别人的不信任等。

父母可以采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 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

【第4句】: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

父母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在幼儿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

一个负有责任心的父母,孩子也习得相应积极的行为方式。

因此,父母应高度重视自身言行,以身作则。

家长在培养孩子责任心时,一定要注意“力所能及”,不能过度扩大孩子的能力。

否则,即使孩子主动承担的一些责任,但完不成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孩子责任心的形成。

另外,在处理孩子的过失时,要讲道理,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孩子是否尽力了”这个尺度,防止冤枉孩子,这也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Q问: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不同。

那么不同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该采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呢

真道理:

【第1句】:对3~4岁的孩子说话,需注意措辞准确,清晰传达任务与要求。

这时的孩子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难以理解一些比较笼统和概括的词汇,例如妈妈要求“把玩具收拾好”对3岁的孩子来说就比较模糊,什么是收拾好

怎样做才算收拾好

妈妈可以把要求描述得便于操作,例如“汽车该回车库了”“画笔和笔帽是好朋友,不要让它们分家”……这样的要求很具体,也很有趣。

【第2句】:对5~6岁的孩子用“我式句型”说话,唤起他的责任意识。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自我认识水平提高了,喜欢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看法。

大人不要以为孩子都懂事了,能够说到做到,所以常常用“你式句型”“你最好……”“你应该……”“你总是……”来命令孩子,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不利于他自觉履行责任。

如果家长换成“我式句型”,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更容易唤醒他的责任意识。

“我式句型”的基本结构是:“当……时候,我觉得……”“当……时候”表示家长发现的问题,“我觉得……”是传达家长的感受,说明孩子的行为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他自己意识到不适宜行为的后果,以此增强责任意识。

【第3句】:带领6~7岁的孩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提高孩子的责任水平。

孩子的品德是按照从近及远的顺序发展的,先学会对自己、对同伴和家人负责,然后学会对集体和社会负责。

对社会负责比较抽象,家长单纯讲大道理效果不好,可带孩子观看和参与义演、义卖、捐助等公益活动,并跟他仔细讲其中的道理,鼓励孩子为公益事业绘画、签名或捐赠等,这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小 结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家长教育孩心得体会:

【第1句】: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

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第2句】:尊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些带有孩童般的想法,即使感觉是幼稚的,只要是他发自内心的想法,先要对其表示肯定,再一步步深入剖析其利害关系,达到理想的教育层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观点。

【第3句】: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

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课后感悟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父母可以适当地与孩子谈谈家里的花销添置及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

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心中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不要鼓励孩子告状。

如果孩子常在父母面前说别人如何如何,那么,他就是在学着怪罪别人。

作为父母,您要是听从孩子的告状,就等于是对他们说:“妈妈会帮你处理这些事情。

妈妈知道你还太小,应付不了这个。

所以只要任何应该让妈妈知道的事,就要告诉妈妈。

”这种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告状,妈妈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你打别人的小报告。

”当然,父母必须考虑到安全的问题。

如果别的小孩正在做比较危险的事情,孩子跑过来告诉你,你肯定要重视。

让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

父母要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必须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

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父母要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对孩子交代清楚,保证孩子能完全理解。

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常听不少家长抱怨,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

先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赶紧上床睡觉,书包我来给你收拾。

”母亲对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说。

镜头二: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可是在校除了对学习还有点进取心外,对其他事情都是不管不问,连值日扫地也是极不负责,应付了事,总是要其他同学帮他收“尾巴”。

镜头三: “妈,把我明天要穿的衣服给我拿出来,这套衣服赶紧给我洗了,后天上体育课要穿的。

”这是已经上六年级的女儿晚上临睡前对母亲所说的。

这些孩子常常让人操心,做事虎头蛇尾的,学习自觉性、耐劳性差,对成绩优劣无所谓,更有甚者,对爸妈态度恶劣,喜怒无常……为什么一部分孩子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自觉性还没有很好形成、自制力比较差、坚持性不够等。

然而,只要家长再深究原因就会发现,孩子自身还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

我想要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们在座的家长和老师一定不会反对吧

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家庭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

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长大。

然而,我们却经常听到家长老师无奈地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缺乏责任感了

尤其是独生子女,更是缺乏责任感

他们不仅不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也表现得被动与厌倦,做事有头没尾。

很多家长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上一年级了,全家人都很高兴,认为孩子从此长大了。

但哪知他经常从学校打电话回来,一会儿语文书没拿,一会儿数学书忘带,一会儿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全家人于是“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对很多家庭来说,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二、为什么孩子没有责任心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没有责任心呢

我们通过分析现状,发现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1句】: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出现有很多不负责任的现象,这种现象对孩子们的影响不可小觑,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例子。

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的李雪梅同学说: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一代没有责任感,对此我想说:其实我们也很无奈。

上小学时,我经常能见到校长,有时还一起挤公交车。

那时,校长经常对我们说上车要让座,见了老师要打招呼等。

我们也非常听话,按照校长的话让座、打招呼,从来都没有谁认为这么做可笑。

我也就逐渐养成了这些习惯。

可上中学后,有些同学就会笑我傻,刚开始我还不介意,后来慢慢的我也不好意思了,只会在我一个人见到老师时才问好,一个人坐公交车时才让座。

是害羞,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也说不好。

我们班选劳动委员时,其实我认为自己能行,若让我做,肯定会做好,但是我从来都不敢主动推荐自己,而是等老师来找我。

有时,我们的行为举止从表面看好像对集体不关心,其实并不是没有责任感,而是怕众人嘲笑,说自己做样子,在老师面前卖乖,那样是会被同学们孤立起来的。

在班里,我可不愿意“脱离群众”。

我想,好多同学都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青柠说:我是中学生,平心而论,在同学中,对集体、他人缺乏责任感的现象确实不少。

不擦黑板、不做值日、迟到、早退是每个班都有的现象,而且老师管也管不住。

我思考了很久,觉得家庭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如果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在公交车上抢座位,孩子长大后在车上让座的几率大不大

我想不会很大,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那种“上车要抢座”的教育,怎么可能去给别人让座呢

父母对我们常说的话就是:“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不用管。

”想帮忙做点家务时,总会被赶走:“去去,学习去,这事不用你。

”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我们,怎么会想到要去主动做家务呢

心里想的当然就是“我只管学习,别的不用管”。

因为一直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所以也没觉得有啥不妥。

孩子小的时候是一张白纸,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家长们往上面写什么,他们就是什么,他们没有甄别、拒绝的能力,等到懂事了,习惯已经养成了,再改就很难了。

所以我奉劝各位家长们,一定要对我们的成长负责,对没有颜色的“白纸”要慎重下笔。

【第2句】:教养方式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对刚入学和低年级学生而言,父母的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责任心发展影响影响深远。

首先我们来谈谈三种对儿童责任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三种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

溺爱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

长此以往, 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甚至连吃饭、睡觉、洗手、刷牙等事都认为是在替父母做, 与自己无关。

如此过分的关爱使得孩子不懂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要学会关心爱护自己, 且这种关心爱护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父母亲教养态度为顺从过度时,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的个性中更多地表现出无责任心,不利于责任心的发展, 尤其是集体责任心的发展。

放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冷淡, 给予孩子绝对性质的自由, 虽有交流和沟通, 但对孩子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很少奖励或惩罚。

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极易对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规则熟视无睹。

因为孩子每次对这些规则的违反都被父母所放任。

如此下去, 父母在无形中为孩子提供了违反规则的便利条件, 使得孩子不自觉地形成了不良行为, 失去了责任心发展的良好环境。

因此, 这种放任型教养方式下, 儿童缺乏责任感,极其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也可以说它是影响孩子责任心发展主要的消极因素。

专制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品, 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 与放任性相对的是, 这种父母过分干预孩子的行为, 过分压制使孩子服从, 孩子没有发言权, 要求孩子言听计从, 稍有违背就会加以训斥和惩罚, 这些父母始终在以一种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孩子。

他们往往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 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愿望和要求, 苛刻地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循各项规则, 但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大多爱撒谎, 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 以免遭到惩罚,缺乏社会责任感。

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时, 会因为时间、地点、自己的心情而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 长此下去, 父母会缺乏温情地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 有时不问不管, 顺其自然, 怀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 而有时又严加管制, 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混乱的教养方式, 缺乏始终如一的要求和态度。

另外一种情况, 就是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责任行为要求不一致, 使孩子不能预期自己对责任行为所做的反应会得到惩罚还是鼓励, 孩子无所适从, 对责任做出的反应更多采取保守行为, 即使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也不会付诸相应的责任行为。

长此下去, 孩子逐渐漠视他人及集体, 甚至自己的承诺, 其责任心自然得不到发展。

以上所讲的四种父母教养方式都是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形成与发展,那怎样的教养方式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养环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我相信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是最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责任心的了。

这样从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谈起。

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 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和主动精神, 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比较恰当, 经常与孩子交流, 并尊重孩子的要求、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失误。

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一般自理能力比较强, 有着强烈的“我自己能做”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且主动性强, 不需要成人的时刻提醒,民主性家庭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责任感。

因此, 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

上面讲了一大堆的理论,也许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那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心,有些什么具体的方法吗

“知心姐姐”卢勤说,责任感的培养是父母和孩子双方的事。

由此看来,责任心的培养有赖于我们家长的平时教育。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1句】:在家里应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明确孩子与家长的平等地位,让孩子知道“我是家中的一分子”。

强化孩子是家中“一分子”的意识,让他们享受“一分子”的待遇,也要付出“一分子”的劳动。

有这样一位父亲从小就告诉孩子:“你是家里的一分子

”,所以平时总会让孩子在家参与不同的劳动。

吃饭的时候,父亲会把把拿菜的任务交给儿子。

开始时,小家伙总是会问:“为什么要我拿呀

我拿不到怎么办

”这是父亲就问他:“三个人分工,拿菜、烧菜、饭后收拾,你喜欢哪一样

”权衡了半天,孩子觉得还是拿菜比较适合,从此以后,孩子就帮着家里的端菜。

有一天,孩子外婆到家里来玩,看见孩子去冰箱里拿菜,就忙不迭地冲过去,“我来拿,我来拿,怎么能让孩子拿菜呢

才这么小的孩子。

”谁知孩子却义正词严地说:“外婆,我来拿,这是我的责任。

我是家里的一份子。

” 当孩子再大一点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自我服务或服务家人是一种责任,在孩子完成任务后不要有物质奖励,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自我服务或服务家人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要淡化有形的物质奖赏,代之以精神的爱抚和勉励。

孩子每天下楼拿菜,就应该得到夸赞,得到一个吻或一个拥抱。

父母应在亲友面前对孩子的尽责表示赞赏,使孩子有长久的动力保持下去。

【第2句】:从身边小事做起,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

对孩子来说,责任感是实实在在的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

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爸爸妈妈的事, 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 分清这点以后, 就让孩子做自己分内的事情, 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

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 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 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 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应该马上起床,再困也要起来,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 自己的书包自己背;准时去上学,遇到刮风或雨雪天气,就应该提早起床,坐不上车,走也要走到学校,绝不能迟到;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 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等,让孩子逐渐养成习惯, 自己做的事情必须有始有终。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有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后把换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王刚经常忘记,妈妈让他用本子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从此以后,王刚再也没有忘记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

可见,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对家庭负责,孝敬父母。

比如,长辈过生日那天,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写上一句知心的话,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过生日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感谢父母,感谢长辈,因为长辈把自己抚育大是那么不容易;关心父母,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记住“这是我的责任”。

这样孩子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

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第3句】:订立责任合同。

通过和孩子一起制定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

如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

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第4句】:接受应有惩罚并设法补救。

做事没有责任心,必然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

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去给孩子擦屁股,要让他们接受没有责任心而导致的自然后果的惩罚。

(以下为备课组颜老师的事例,各位在讲座上可挑适合自己的方式讲述)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我管他呢”,就是什么都不管的意思。

吃饭要喂,作业要我们陪着做,早上起床要不停地催。

老师要他做什么,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尤其是做作业和起床,只有到了最后时刻,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无论我们怎么说,他都是“哦”一声,答应完就忘,简直拿他没辙。

后来我就想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他的什么事都是说“我不管”。

写作业匆忙,做错了一堆,我不再提醒他;赖床起晚了,我也不叫他。

连着几天,他做错作业又迟到,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

求助于我时,我才对他说:“你自己的事必须要自己做,不能什么都依赖家长,不然你天天都会被批评,老师再也不会喜欢你。

”他深深地低下了头……让人欣慰的是,那次谈话之后,儿子就像变了个样。

现在上二年级了,什么事都能自己做。

放学后先写作业,看电视一天也不会超过一小时,晚上自己会上好小闹钟,上学自己走着去。

他的时间观念强了,责任意识也强了,还当上了中队长。

我们要给孩子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定一个最后时限,父母要将设立的原则推行到底,并于惩罚联系起来。

如规定孩子不乱放东西,家里所有的东西用完后都要放在整理箱内。

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东西随手乱扔,出现在书房、客厅、甚至厕所里,就提醒他来收拾,如果孩子不肯执行,就可以给与一定的惩罚,例如今天的卫生你来搞,今天的碗筷你来洗,又如取消这个周末去欢乐谷玩的行程,取消这个周末去书城的形成等等。

当孩子的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时,要让孩子设法补救。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家长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

又例如,当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去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朋友家的物品。

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当然,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言必行,行必果”。

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负责任,才能让孩子有模仿对象。

【第5句】:用鼓励表扬和信任激励孩子的责任心。

如果你是一个男孩的母亲,请学会“依赖”你的儿子,并对他说一句话:“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如果你有一个女儿,那么请“依赖”她并欣赏,夸奖她:“有个女儿真好

”以我自己为例,在日常生活中当我遇到不善处理的事情或问题时,我便对儿子说:“一切全靠你了

”他在爽快答应的同时,总会流露出一种作为男子汉帮助母亲、保护女性的自豪与得意。

“一切全靠你了

”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家长对孩子的高度信任。

信任能使一个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有些父母埋怨孩子自私冷漠、不会关心人,其实主要原因是父母管得太多了。

除了学习,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干,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想一想,我们成年人在赢得别人信任时,都会努力工作,挖掘自己的潜能,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

当然,我们还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

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

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夸她能干,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

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表扬会带来肯定的、积极性的行为举止,但是表扬是有技巧的,表扬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

“昨晚,我看到你收拾好校服了,我很高兴你能及时做好准备。

”这种表扬比“今天早上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具体多了。

【第6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我们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事往往是“帮你没商量”,周到地为孩子做事情,主观地为孩子做决定,结果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机会。

那些会爱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并不“大包大揽”,而是把做事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尽早学会对自己负责。

在我们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时,我们也要讲求技巧,可是改“问答题”为“选择题”。

有位母亲正在家中收拾房间,孩子正好跑过来,母亲就趁机问她:“愿不愿意帮妈妈搞卫生

”这小孩子倒也回答得干脆:“不愿意。

”这孩子那么不喜欢劳动可怎么办呢

于是母亲转念一想,与其问孩子“愿不愿意帮妈妈搞卫生”,还不如问她“我们搞卫生了,你是拖地呢还是擦席子”。

所以母亲将所有的问答题改成选择题,让孩子选择其中一样,结果孩子都从中作出了选择,付诸实践,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辛苦及愉悦,在无形中也学着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注意事项。

在操作这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具体方法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1句】: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社会行为习得的楷模。

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

对任何人来说,能做好的事而不去做,那是缺乏责任感;同样,对于尽自己的全力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负责,则是滥用责任感。

家长要经常反省自己,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如果家长经常对人夸海口,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说的话不承担责任。

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是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事例:河北冀州市职教中心的殷建光曾介绍他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孩子。

他说,老师让收作业,他小孩必然坚持到收完最后一本,如果遇到不会的同学,他会手把手地教他,而不让他抄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都积极参加,充分准备,绝对不草率应付。

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对他说:你的孩子可以说是班里最有责任心的孩子了。

为什么他的孩子责任心这么强呢

他认为根本原因,还是他和妻子的示范作用。

殷老师的妻子是个普通工人,在厂子里拣棉花,按拣出的次点(在皮棉里的杂物)计算工资。

许多工人都从家里拿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造次点,但他妻子从来不造。

她经常说,做工作要讲责任,造假怎么行

妻子的责任心对孩子绝对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殷老师自己是一名教师,有监督早读的任务。

冬天,他总是起得很早,按时到学校。

他常在家里说,少睡懒觉,多尽责任。

业余时间,他爱好时评写作,儿子问他为什么不写其他文体,他说:“根据我的性格和特点,这个文体最能让我为社会尽责任。

”这些,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根据他的经验,孩子缺乏责任心,很可能是家长自己就没有责任心,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对孩子起到了误导作用。

【第2句】:要持之以恒。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孩子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而是需要长久坚持,而期间还会有反复,作为家长,应细心地观察,耐心地教育,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同时更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互相沟通,肯定进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并适时调整教育方案,这样孩子的责任心就可逐渐形成。

所有这些,都要求家长能够持之以恒。

而家长本身的持之以恒又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养成。

【第3句】:切忌越俎代庖。

孩子在选择做事后,家长别因孩子做得不够完美而越俎代庖。

聪明的孩子一旦发现他“表现无能”就可能逃避做家务、整理房间,有时甚至会有意表现得无能,以此来逃避责任。

孩子第一次尝试做事,总有不完善的地方,父母可帮助孩子“完善”他的计划和方案,但绝对不要亲自动手。

多次实践后,孩子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他所选择的事。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应该让孩子做到几下点: 1) 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 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玩过的玩具随手就扔,被子要让妈妈代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妈妈给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难怪孩子们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普遍缺乏责任心了

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必须有始有终。

2) 要对孩子“从小抓起” “从小抓起”有二个含义,一个是指要从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就注意责任心的培养,另一个是指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宜早不宜迟,其实孩子在幼儿时期所表现出的一些自主的意愿,如吃饭不让大人喂、鞋子要自己穿等等,都可以说是责任心的萌芽,家长这时要注意给孩子以积极的引导,不要因为怕孩子不会吃不会穿而随意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我们不能等到孩子长大以后的某一天突然要求孩子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这时孩子一定会觉得很茫然,因为一直以来所有的责任都是由大人承担的,他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想改变也是很困难的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小处着手,从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后让他自己整理书桌,吃完饭后帮着收拾一下碗筷,家里的地面脏了拿拖把去给擦干净,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这些事情做的多了,做习惯了,他的责任心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3) 让孩子品尝一下苦果 孩子尚处于成长之中,他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有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自然后果的惩罚,他自然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不再会马马虎虎、草率了事。

比如孩子上体育课忘了穿运动鞋,他打电话央求你给他送去,这时家长就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尽管让他去挨老师的批评好了,孩子尝到了苦头之后就会多长点记性;孩子平时东西喜欢乱拿乱放,提醒他多次也不起作用,某天孩子的作业特别多,而且又急需一本参考书,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家长这时不要顾忌影响孩子的作业而帮他找,尽管让他去费时费力地去找好了,反正作业总归是要完成的,他耽误的时间越长他就只能休息的越晚,给他留的印象也就会越深刻。

4) 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有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进行模仿心理倾向,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一般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孩子、对长辈、对爱人、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家长,能够培养出具有很强责任心的孩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逍遥自在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一二个礼拜才与孩子见上一面;有的家长在工作单位吊儿郎当,抓到机会就跑回家做家务、上网、看电视等;有的家长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生病住院了也不在医院看护,依旧与牌友在一起豪赌;有的家长缺少爱心,一遇到捐款、献血等就退避三舍,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有的家长对自己的爱人一点儿都不负责任,经常在外面沾花惹草,桃色新闻不断。

父母的这些所作所为,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长期的耳渲目染不由得孩子不受影响,不由得孩子不去效仿,这样的父母即使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责任心,孩子也会很不服气,也会很不以为然。

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

家长会家长发言稿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发言稿篇一:家长发言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您们好

首先感谢班主任周老师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对我的的关爱与帮助,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聚在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其实说实话,曾经有一个伟人说:“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以后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

对孩子来说好的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

学习成绩的竞争实际上是学习习惯的比赛。

“习惯决定着命运”。

小学阶段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下面我从家庭角度,谈谈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体会,将其概括为两点:一、玩乐和兴趣相结合,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管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我从教之后,我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我在教我的学生时,努力让我的学生对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对我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家我也是尽最大的努力和孩子沟通交流,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越发感觉到榜样的作用。

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

如何从鼓励孩子自觉成才,提高自身素质角度写一份家长学习心得体会

在心理发展责任心的形成十分,它是儿童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心理健康德尔基本要素。

幼儿的责任是指幼儿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负责行为等的认识。

几乎每位父亲或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心,但并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责任心,责任心是儿童后天发展起来的一种品质,它是在适宜条件和精心培植下,随年龄和心灵的成长而生长起来的。

它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特别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及卓有成效的教育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

许多心理学家都注意到,幼儿期在儿童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中有着独特地位。

幼儿期是人格和社会性的初步形成期。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他们进行责任心教育,就是对未来的公民进行责任心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品质,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将来的事业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不仅能促进儿童其他社会性良好品质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儿童责任心水平的富低,与其积极良好的弃社会行为(如帮助、友善、合作等

小学家长会心得体会

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觉得,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个处处依赖别人的人,对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那就不能指望孩子独立自主。

我的一举一动都要独立自主,我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样。

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

实际上,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讲都喜欢自己做事,虽然有时候孩子会把事情办糟。

在我们吃完饭收拾餐具的时候,她会站在旁边,跟我学刷碗,结果弄得满身满地都是水。

这时,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去责备她,而是耐心地告诉她应该如何刷碗,水弄到身上会把衣服打湿,容易着凉;同时还鼓励她说:“好孩子真棒,都会刷碗了,爸爸、妈妈真高兴。

”这样促使孩子继续独立做事情,因为这些对孩子来说,只是小小的失误,这些失误会通过练习以后就会避免的。

学会和孩子做朋友。

说实在话,我们对孩子的付出还不够,特别是单独和她交流、谈心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对此我们非常内疚。

其实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并不高,就是周六、周日父母能够带她一起出去玩玩,多陪陪她,多听她说说心里话,多了解她童年的,和她做一个好朋友。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