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感言
关于欣赏完敦煌莫高窟感想的小诗,不要百度上的。
简短一点,大约一百字。
莫高窟(敦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肃省敦煌市,敦煌,在一个不错的著名的壁画和塑像。
它始建于前秦时期的16个国家,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建设后,形成一个庞大的规模,现存洞窟735,45000平方米的壁画泥质彩塑2415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现代发现的藏经洞,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的,专业的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 - 敦煌学的学科。
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敦煌莫高窟的感悟
敦煌莫高窟的感悟也就是感受到古人的。
传奇的力量。
敦煌莫高窟基本现状
敦煌莫高窟现状是旅游的人比较少,几乎没有。
欣赏完了精妙绝伦的莫高窟,你有什么感受呢
《敦煌莫高窟》是美术课上作为欣赏课上观看的影片,看完此片,我感触颇深。
初步听到“敦煌莫高窟”这个名字,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观赏兴趣,抱着仅有的好奇心开始了“莫高窟”之旅。
这部影片将我引入了一个奇妙梦幻般的境地,令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诗仙李白曾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着,行走在路上,太多太多的苦难与摧残,仍催不垮中华民族的脊梁,那是人们团结一致的力量与泪与汗的结晶
试想,如果莫高窟在备受外来的侵略后悄然倒下,是否还会有今日的壮丽与辉煌
答案必然是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
【第4句】: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 最多有五层。
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
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
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
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
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
【第4句】: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个人对敦煌莫高窟的评价,意义也可以。
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大岗石窟,龙门石窟一道是中国的名窟,壁画体现佛教文化
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诗句有哪些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书,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他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线条令他着迷: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这是一条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汹涌地向我们奔泻而来。
天一阁的藏书曾令他迷惑,而终于有一天显现了藏书的社会意义。
而西湖终究是文人们心中的一个飘渺的梦境,只能意会,无法用文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