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慰问感言
学雷锋的故事
重庆明确雷锋精神具体内涵 在校园掀“学雷锋”热 2011年03月06日 1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15)
【字体:↑大 ↓小】 中新网重庆3月6日电 (张燕)虽然刚进入“学雷锋月”,但3月的重庆各中小学校园里早已涌动着一股“学雷锋”热潮。
而由重庆市教委号召在该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的“弘扬雷锋精神,争当雷锋式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6日,记者从重庆市教委获悉,2010-2011学年度,重庆将在全市全日制中小学校评选100个雷锋式班集体、100名雷锋式学生。
同时,也明确了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即爱党爱国,忠诚坚定;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螺丝钉精神;刻苦钻研,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脚踏实地,平凡不凡。
从点滴做起 “雷锋式少年”在身边 在重庆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六年级的蒋梓琪同学眼里,他们班上的包欣怡就是这样的一名“雷锋式少年”。
蒋梓琪记得,在
【第5句】:12地震那天,班上的同学们都吓得往教室外跑,本来已经跑到半途的包欣怡却逆着人流又跑回教室,硬是把班上一名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同学背出教室,并从三楼一直背到了一楼。
“包欣怡的行动感动了班上的每一个同学,也让班上的同学们感到‘雷锋’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蒋梓琪说,事实上,六年以来,包欣怡一直坚持照顾着班上这位身患先天性疾病的同学。
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的教师告诉记者,以前是学校组织学生们去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后来变成学生主动去,而现在每到假期学生们还会带着家长去为孤寡老人们服务。
助人为乐已经成为同学们的习惯,并从学校延伸到家长,延伸到社会。
只要有少先队在,就有献爱心的身影和故事。
师生共同参与 让“学习雷锋”常态化 来自重庆大渡口区37中学的代老师,从身边学生们的故事讲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学生拾金不昧、关爱留守儿童、看望孤寡老人等系列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让她至今记忆犹深。
代老师感言,学习雷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在平凡的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感染和带动周围的人们。
大渡口区教委副主任刘华介绍,“学雷锋活动”融入教育和教学,贯穿在学生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该区的特色。
去年以来,该区开展的“小黄帽行动”,全区有近600明中小学生走进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打扫房间、陪老人们唠家常。
此外,该区中小学校的老师们组建了家教义工队,常年有1300余名教师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做免费家教,受益学生达到1万余人次。
重庆江北区教委的陈岳南老师说,多年来,该区劳卫小学、洋河小学、18中的部分班级,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带领下,争做新时期的小雷锋和学习雷锋志愿者,长期坚持走进街道和社区,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献爱心,弘扬雷锋精神已成为该区德育工作的传统和一项常规工作。
(完)
歌颂凡人善举的散文950字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在这炎热的八月,我参加了大学生暑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也让我在这个暑假过的充实而有意义。
在这次活动,我们下乡对一些留守儿童进行了采访及慰问。
活动中,我们小组采访了3个留守儿童,年龄都比较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一年很难回家几趟,路途的遥远,车费昂贵,只为多省下的钱给孩子买好吃的和穿的。
生活总是那么让人无奈,父母想念着孩子们,同样,孩子也想念自己的父母,他们都能理解,只有更努力才会更好有理想,必有失去的东西,更多是无奈,当我面对我面前的留守儿童的我感触及深,是的,我们都在追求着美好的生活,有时候,为了,理想,为了家人,为了过上好的生活,不得不远走他乡,在外漂泊,奋斗,留下的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子女。
我能体会得到他们们身上承担的压力与艰辛。
看到这些孩子们,我突然觉得自己比他们幸福很多,从小呆在父母身边,受尽父母的宠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叛逆。
有时候还会埋怨自己的父母这也管,那也管的。
现在听到这些孩子们的回答时才明白过来有人管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我知道了现在拥有的就应该去珍惜,不要等到失去才来后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
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
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篇1: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为期半个月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已经结束了,在这半个月的志愿者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接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以前从来没有想象到的一些状况。
在重庆市巫溪县中岗乡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每天我的心都会触动,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那里的留守儿童在所有儿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跟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也有些是和自己的叔叔阿姨住在一起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
当地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又在所有留守儿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都散居在家里,再加上生在贫困的山区,所以根本就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虽然学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还不属于国家的义务教育,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智力开发等方面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应该一起高度重视。
我问了一些当地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很渴望学习,积极向上,希望自己以后能够考上名牌大学,为国家做贡献,也有些留守儿童只是希望自己能和父母一起生活,有个温暖的家,还有一少部分根本就没有理想和抱负,对于未来是一片茫然。
我问了一些当地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很渴望学习,积极向上,希望自己以后能够考上名牌大学,为国家做贡献,也有些留守儿童只是希望自己能和父母一起生活,有个温暖的家,还有一少部分根本就没有理想和抱负,对于未来是一片茫然。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都很困难,父母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外出打工挣钱,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不在孩子身边,造成家庭对于孩子管理不周,关心不够,教育不当等给留守儿童的感情和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勾通思想,倾听烦恼,鼓劲上进,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像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有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地约束和教育,导致经常不按时上学,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留守儿童很少说话,经常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发呆,总感觉是闷闷不乐的样子。
还有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的现有监护人文化程度很低,在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又很差,很多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孩子和教师缺乏必要的沟通,甚至部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连孩子在学校的哪个年级、哪个班、哪个是班主任都不知道。
所以从来都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也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所以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差,有些甚至小学没有毕业都放弃学业在家里闲呆着。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阶段中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仍然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很需要社会的关注,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如今,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有些好转。
但是留守儿童问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仅依靠家庭和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发动社会各界来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形成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好当今留守儿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家快速平稳地前进。
篇2: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 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
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有些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在外经商、务工,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
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
现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谈一谈:( 书村网 )
【第1句】: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
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 。
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第2句】: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
如果孩子生病,我立即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
在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能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以优异成绩完成小学的学业;课间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做游戏,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
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 ,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第3句】:确定监护人员、 家校通力合作。
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
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
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 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第4句】: 健全”留守”档案、 便于信息捕捉。
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
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第5句】: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 。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
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 ,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
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篇3: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在这个炎热的七月,我参加了淮海工学院“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赴灌云县下车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至7月15日的八天时间内,我跟随志愿服务团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慰问,宣传了上海世博知识、地震避险知识等。
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
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
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
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
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求看到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之后的感想(发言稿)
在接到支教的正式通知后,为自己在农村的工作和学习的情景曾经作过无数次的梦,梦里仿佛又回到儿时快乐的殿堂。
那儿的空气带着泥土的气息,带着花草的芬芳,那儿的孩子更是带着质朴的笑容,天真,纯洁。
梦想春天来临,呼吸着浓浓的春意,倘祥在花“洋”草“海”里,吟诵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闲适尽在眼前又何须赶着周末挤着人流去踏青。
夏天,更可以溪里捕鱼,河里捉虾,戏水于江河之边,纳凉于浓荫之下,让凉凉的夏意沁透心脾。
秋天,可以山坡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喜看黄澄澄的稻穗绽开农民喜悦的笑容。
甚至还梦想着把课堂搬出教室之外,在晴空万里下,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带着仅有的几个学生海阔天空 „„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同时也不得不惊讶于现代农村的高速发展。
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厂房比比皆是,一碧万里的农田已不复存在,简陋的教室济济一堂的是农民工的子女。
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教材是新的,学生是新的,领导同事是新的。
尽管之前已调整好心态做好“入乡随俗”的应适。
但初接触还是恍恍然然。
这些孩子的文化知识远不如城里的孩子,是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的局限,教育观念的偏差,忙于打工等因素的影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引导,关注孩子学习的甚少,孩子回到家里要么看电视,要么在外面玩耍,甚至流连于游戏厅,网吧等。
各方面发展是“自然状态”——顺其自然。
学生虽天真淳朴,却显得有些木纳。
学生思维缓慢,语言苍白,作业拖拉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的认知水平远在意料之外。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并向同事请教之后,对教学工作的策略作了一些调整。
原来,自以为成功的方法方式不再是金科玉律,只好想了一些点子,一切从头开始。
半期考试卷发下来了,望着一张张以离题论处的作文试卷,评讲课上我不再为考出4个100分而沾沾自喜,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毫无疑问,平时作文教学的形式仅在课堂上,凭着老师一张嘴间或寥寥几个学生的发言,内容仅限于教材的要求,对于我们这样一所以农民工子女居多的学校来说已完全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了。
孩子们的思想被完全地禁锢,下笔犹有千斤重。
对于他们,由于父母出于对生活的考虑,极少有外出旅游的机会,难以有效地拓展知识面,再因为父母本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极少有机会能大量阅读到课外书籍,从而从书本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食粮。
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的目光再一次落到试卷上,深究了作文的题目,我想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构建作文的过程。
于是我就地取材,想到让孩子们上一节自由活动课,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有益身心的玩具,我帮他们从体育室借来所有可以或不可以用的器材。
这些想法付诸实施后,随着一声“耶”的欢呼,久违了游戏的孩子们抛掉了手中的试卷奔向了操场,顿时,操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完全没有了课堂上正襟危坐时的呆滞与茫然。
他们有的三五成群跳绳,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陀螺,更有一群男孩子玩起了踢足球(受条件的限制,只有前锋和守门员),乒乓球桌边更是热闹非凡,每一粒飞球都紧扣着孩子们的心,引得欢呼声阵阵。
每一个孩子都不闲着,他们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去。
望着玩兴正浓的孩子们,作为老师我也不闲着,我在他们中间为他们喝彩,替他们加油,我注意地观察着孩子们每一张神采飞扬的脸,留意着每一个小组活动的过程,他们的每一个漂亮的动作,每一句经典的评论,每一个随着胜负而不同变化的神情都深深的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时光飞逝,随着下课的乐曲声响起,游戏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兴味盎然,他们一边走向教室一边谈论着刚才激动人心的活动————我想评讲这样一节活动类的作文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于是我趁热打铁,在第二堂课上,我让孩子们再次审题(半期考的作文题目要求),向孩子们简单地介绍了活动类作文的一些写法,包括由点及面写法的应用,侧重了描述活动过程及人物心里感受的重要性。
介绍完,我并不忙着让孩子写作文,而让他们先好好回味一下刚才游戏的过程,把你快乐的回忆介绍给同组成员听(课堂上孩子们都乐意把游戏过程介绍给他人,乐于把游戏时的情趣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
在浓烈的气氛中,我也不失时机地敲边鼓给予肯定性的鼓励,给他们出出点子,想几个好词好句,引得他们兴味盎然。
然后我让孩子们打开自己的考场作文,再仔细阅读。
我注意地观察,孩子们的脸上大多写满了不满意。
我趁机引导他们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堂上出现了难得的安静,只看到埋头奋笔疾书的身影,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
不久,一篇篇新文便诞生了。
重新誊写后的作文与考场作文已“面目全非”,阅读之后,欣喜之情溢然脸上。
心里窃想:真不枉操场上那一顿筋疲力尽地来回穿梭,口干舌燥地不断鼓励啊。
我又举一反三例举了另一些活动作文的写法,鼓励孩子们进行练笔。
通过这样一堂课我深有感触,像指导这样一类的活动作文,应该根据题意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使作文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倾吐情感的过程,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大玩了一把,而后下笔成文写过程谈感受,学生的兴奋之情自然跃然纸上。
这样的作文又何其称难呢
面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它需要老师的热情更需要老师的智慧。
与孩子相处久了,就会慢慢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那份爱是何等的纯真,“老师,我帮你抱作业本”“老师,下课后我们一起玩......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艰辛,以前,我总认为教师是多么舒服的一个职业呀
每年有两个可供自己支配的假期。
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分享快乐从而拥有年轻的心态和思想,同时也就的教师是受人敬重的一个行业,因为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收益不少.......而当自己亲自走上讲台,这才发现,以前看老师只看到了他们头上的光环,所以才显得处分外的神圣,伟大。
身处其中,就会发现,老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唯一不同的是老师出于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为人师表的职业要求,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后得到的荣誉。
这其中所凝聚的又岂是笔墨所能道明说清的
短短的一个星期带给我非常大的收获,也重新激起了那些早已沉沦的思想,让我以纯真的眼光来看待世间的点点滴滴,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这美好的生活。
我会不由自主去看照片,脑海里浮现出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又想起那群可爱的孩子,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班好动的“百灵鸟”张金翠,记得班长王红杏那灿烂的笑容,记得李一青给我画的画,记得聪明好动的王鑫,记得被别的学生打哭给我告状的姚耀祖。
记得他们每个人的面孔与声音。
更让我会之不去的是在我每次上课的时候,他们都会把黑板布置得非常漂亮,还会写一些打动我的话语“欢迎李老师来教我们”“李老师辛苦了”等等,就是这些真挚,朴实的话语足以让我把在那里经历的每一秒钟都变成为永恒的烙印。
老师要走了,我亲爱的学生,请不要拽着我不让离去,请不要再问我“可不可以在留半天”......
离别是人生的一大悲境,真正感受它的时候,才知道心是热的,泪却是咸的。
人生相遇或许偶然,或许缘份,离别便是偶然和缘份之后的一种痛,这种痛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就是这样纯朴,这样真诚的孩子们用他们那颗纯净的心灵,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向发自内心地对他们说:能当你们的老师,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莫大的感动和动力,促使我努力学习更多知识,丰富自己,积蓄能量,再来教这些我亲爱的学生们.路,还要继续走下去,爱,仍然在继续„„ 一星期的支教工作就这样结束,但一颗牵挂的心还留在那里。
也许我的到来不能马上改变什么,可是我想至少通过我能给他们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
一星期来,可以说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面对一种挑战,我用行动战胜自我,战胜困难,走过这一星期的历程,将在我的实践生涯中写下不平凡的一页,也是对我人生经历的一次极大的丰富,更是我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辛苦地付出,就有幸福地收获,我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生命的精彩。
支教对我们每个支教老师来说,是一次磨练,毕竟它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它同时给了我一个锻炼的平台,让我学有所长。
支教工作时间虽然短暂,但很充实。
我将把这段经历永远地珍藏在心里。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
对于支教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生命也因为它而更加丰富和精彩,这将是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
关爱留守儿童的作文
关爱留守儿童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现在,在我们如此享受着这些便利时,我们也想一想那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
那些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相伴的则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且还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然后去上学,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们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脸上也少了笑容。
记得,那是过节的时候,我带了好多的书和食品来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家中,我帮助他一起干家务,由于我平日干的活并不多,所以显得十分的笨拙,还总是干错事,她看着我的样子笑起来,中午的时候,我们还叫了其他的留守儿童来到了一起,我们一起吃着我带来的食品和他们自己做的食品,觉得特别的好吃,下午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到麦田里,大家都讲着自己的故事,他们也给我讲了许多关于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讲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们是那样的幸福、快乐
我们还玩了许多他们小时候的游戏,大家都十分的快乐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
但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节日了。
其实,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精神上的,现在,社会给予了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而我们可以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
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在过节日时,可以和他们一起过,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他们交朋友等等
总之,用心去和他们交往,会让他们很幸福,快乐的
我们应用心去帮助他们
----------------------------------- 关爱留守儿童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与其他孩子同样的爱与温暖,他们是谁呢
他们就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关怀。
留守儿童都缺少着,父爱,母爱,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爱心,他们会因为缺少亲情而陷入深渊。
“生命就像是一束繁花,时间就像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击落着繁花,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的残红踏入泥沙,”诗人汪静之无不感伤地这样感叹,是的,繁花终究会变成残红,生命由盛至衰似永恒,无人能改变成阻止,固此无沦在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里,我们都应该帮助留守儿童,帮助那每一个如花绚烂的生命,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那一束束蓓蕾满枝的繁花。
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们茁壮成长,正是由于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生存,才磨练出了他们那种坚强不息的意志,在他们眼中那些超越凡俗的东西不能唾手可得,需要他们跋山涉水,他们不会因为路途艰险遥远而轻易放弃,是啊
那绽放的优雅,吐露的芬芳,不正是穿越了生活的磨砺才弥足珍贵了吗
有人说过“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变成言语。
留心你的言语,言语可变成行为。
留心你的行为,行为可变成习惯,留心你的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性格可变成生命。
”也许它就是留守儿童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留守儿童,他们在却少父爱,母爱的情境下,最终却成为夜幕下的一盏明灯,熠熠生辉,引人注目,为什么呢
正是因为他们还在吸呐吞吐之时,他们没有止住前进的脚步,没有流恋于轻松;没有忘情于虚浮,没有迷醉于诱惑,没有沉陷于浅薄。
有一天,他们终会永远不回头地向前走去,然而他们需要帮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关爱 关爱留守儿童,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他们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农民子弟
亦或是农民工二代
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
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
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
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
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
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
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
”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看关爱留守儿童观后感
儿童”每当看到儿童这个字眼,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灿烂的笑脸,幸福得就像花儿一样,同时也会出现留守儿童那渴望的眼神。
他们渴望幸福,渴望关爱。
我真诚的呼吁——给予他们幸福与关爱吧
“鸟有一个暖和的巢,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与其他孩子同样的爱与温暖,他们是谁呢
他们就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关怀。
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们茁壮成长,正是由于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生存,才磨练出了他们那种坚强不息的意志,在他们眼中那些超越凡俗的东西不能唾手可得,需要他们跋山涉水,他们不会因为路途艰险遥远而轻易放弃,是啊
那绽放的优雅,吐露的芬芳,不正是穿越了生活的磨砺才弥足珍贵了吗
有人说过“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变成言语。
留心你的言语,言语可变成行为。
留心你的行为,行为可变成习惯,留心你的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性格可变成生命。
”也许它就是留守儿童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留守儿童,他们在却少父爱,母爱的情境下,最终却成为夜幕下的一盏明灯,熠熠生辉,引人注目,为什么呢
正是因为他们还在吸呐吞吐之时,他们没有止住前进的脚步,没有流恋于轻松;没有忘情于虚浮,没有迷醉于诱惑,没有沉陷于浅薄。
有一天,他们终会永远不回头地向前走去,然而他们需要帮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关爱关爱留守儿童,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他们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
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
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
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
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
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
悄悄许愿,希望他们在更多的汲取后,要幸福,要快乐,更希望幸福全中国,让那些留守儿童茁长成长,并为建设幸福的新中国而发奋读书。
我真诚得希望当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时,儿童们尤其是留守儿童们能在温馨的家里,爸爸妈妈的得怀抱里健康幸福的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的幸福评语:小作者是留守儿童中的一员,身临其中,所以每一个字发自心肺,字字铿锵有力,她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机于创新,在这次“建设幸福新中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被评为“读书之星”。
她得呼吁震撼人心,发人深醒——要幸福,要快乐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
我强烈得呼吁给予他们爱吧
——留守儿童们。
雏鹰争章阅读章作文
大学生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大家是否对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做过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是否发现隐藏其中的内在价值呢?其实,对我们身边的每件小事进行一次调查,都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
大家都非常渴望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大一第二学期,裴云老师教授的《社会调查》课程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先是每位同学各写出自己的一份调查方案,接着每人设计自己的问卷和提纲,然后分别展开调查,最后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设计调查方案。
“万事开头难”,大家毕竟是第一次写调查方案,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格式不对,项目不够,内容不符,质量欠缺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错误,在裴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都逐渐地改正过来。
他一次一次地指点学生,学生也一次一次地改,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进步。
由开始的被动(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到以后的积极主动(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大家从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家都想,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完成好。
全班47位同学设计出了各不相同,各具实际意义和特色的调查方案。
如:赵旭英的《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的调查研究》,赵建欣《关于现代大学生“拇指族”的调查研究》,李卫芬《关于武乡一中学生学则文科情况的调查》,张世娟《关于“网恋”的个案调查》……在裴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呈现出一派积极上进,激情高涨的火热气氛。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和提纲。
调查方法很多,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也有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的。
采用问卷法的同学设计了问卷,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的同学设计出了提纲。
所有这些问卷和提纲都由裴老师亲自来批改,每个人的问卷或提纲都至少修改过三次。
有21位同学采用了问卷法,他们将最后定稿的问卷存入软盘。
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由教务处为我们印制了将近800份问卷。
在这一阶段中,杨亚林和张俊花设计的调查问卷,翟琪和黄佳慧设计的访谈提纲,是优秀典型,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设计新颖、合理。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
问卷和提纲设计好以后,接进入调查的展开阶段。
同学们纷纷出动,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对象,采访和询问对方,努力使被调查者以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问卷和回答问题,从而让我们获得可靠信息。
大家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亲自到各个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例如:李君霞同学到华美超市调查关于商品包装情况,黄佳慧,孙志芳坚持每天到阅览室观察大家阅览的情况,王玉英到忻一中采访高中补习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李卫芬同学利用暑假到武乡中学调查,成俊敏在家乡深入农户访谈,赵旭英走访辍学儿童的家长,……。
“实践出真知”,大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和增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阅历。
第四阶段: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这是最后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了。
同学们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调查与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写成报告。
可以说,我们在这一阶段付出的努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十几页纸的报告。
裴老师对每份报告都逐字逐句地一次次地批啊改啊,然后同学们再加啊改啊写啊,一次次地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劳动成果。
好多同学都在报告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比如王玮、郭跃同学将长达三千字的报告进行了四次“改良”,尽最大努力完善着自己的作品。
赵旭英调查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也做了数次修改,在裴老师的精心指点下逐渐成为一份成功的报告。
黄佳慧同学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对几位同学的耐心访谈,写出了五千多字的报告。
就是在打印这些报告的过程中,大家也费了很多心血。
不只是需要掌握打字、排版、制表的技术,最苦恼的是病毒的侵扰,大多数同学都因此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孙志芳同学的报告,四次因为病毒侵害,部分乃至全部文件丢失;黄佳慧同学的报告被病毒损害,五千字全部重新打印,……尽管如此,大家热情不减,反复修改,不断追求规范和美观。
这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共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大家写出了47篇各具价值和特点的报告。
在整个学习、调查过程中,师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占用了大量时间,然而也收获了许多…… 我们首先体会到了裴老师的严谨认真,孜孜不倦,百教不厌,一丝不苟,和蔼可亲,热情奉献和全心负责。
我们也体会到了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上进。
学习委员张俊花同学做了大量组织工作,无数次的收回、发放,无数次的督促、帮助,在每一份报告上撒下了她的汗水。
李君霞等同学,为了展览加班加点,废寝忘食。
特别要说的是杨婵娟同学,她只上了两次课,就转到了法律系,但她从开始的设计方案和问卷,到后来展开调查和写作报告,整个过程都跟着同学们的进度,一步步地修改完善,直到课程结束写出了优秀的调查报告。
这种学习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在学习、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更是在热情追求完美和执着探索知识。
调查结束后,大家都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我们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以及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都有价值和帮助的东西。
大家真正体会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体味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同学们将会把这种精神用于今后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情都做得最好,最棒! 大学生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我对于贵州的第一印象来自大学同寝室的一位贵州籍苗族同学,他很善于用一些难辨真假的传闻轶事来渲染苗乡苗民的神秘;他朴实豪爽的性格,幽默风趣的谈吐,也受很大家的喜爱,调研心得体会。
该同学最爱用两句话来形容贵州,一句是“好山好水好穷”,另一句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当时大家都认为该同学过于谦虚,先入为主地笃定贵州绝对是个好地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嘛,“贵州贵州,富贵之州”。
2008年5月份,第一次亲身来到贵州,去了黄果树瀑布和黔东南州的凯里,在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的杉木河上痛快地玩了一把刺激的漂流,在充满民族风情的亮欢寨饱尝了酸味鲜美,辣劲十足的酸汤鱼,充分领略了贵州的多姿多彩和好山好水,对于贵州的良好印象更上一层楼。
2012年6月,我跟随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团再次再来了贵州,走进麻山腹地的长顺县交麻乡,与偏远农村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当地乡村干部和群众的血肉相连之情;走进热火朝天、大搞建设的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见证一个传统农业县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走进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重走长征路,再次触摸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切身体会长征的艰难。
在短短七天时间里, 我感受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冲突和交替,历史与现实对比和交融,看到了一个与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贵州,留下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宝贵经历,其中有几个片段尤其让我感触良深。
一、刺痛人心的贫困 我们蹲点调研的长顺县交麻乡是贵州省极为典型的贫困“麻山”乡之一,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一方面土壤极其贫瘠,石漠化十分严重,耕地零星破碎,种植业发展受到限制,老乡们只能靠种玉米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山高沟深,道路崎岖,交通运输极其困难,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特别是该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十分紧缺,地下水又深埋于150米以下,难以开发利用,生产生活用水无法保证是长期困扰群众的一块心病。
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几天里,看到他们缺钱缺粮缺水的生活状态,看到他们天天走的是崎岖陡峭甚至有几分危险的羊肠小道,住得是根本无法遮风避雨的木板屋、茅草屋,喝的是需要长期贮存,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地窖水,鲜明的对比,残酷的现实,出乎我们意料的贫穷与落后,深深地刺痛了我。
让我最感到揪心的一幕发生在交麻乡中心小学。
当一位老师揭开学校里储藏生活用水的水窖,水面上漂浮的腐烂树叶,破败塑料袋,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杂物立刻映入我们眼帘。
“天啊,孩子们每天就喝这样的水!”一位团友不禁脱口而出。
陪同的校长万般无奈地跟大家解释,学校附近没有任何固定水源,只能依靠几个月的雨季收集雨水来积攒全年的生活用水。
水经过长期贮存,难免会受到污染,有时甚至会有死老鼠浸泡在水窖里,但即使如此,大家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喝。
二、小姑娘的微笑 到达交麻乡的第二天,我们便自带干粮,翻山越岭,深入翁落、挂拔、干代、摆几等村组慰问贫困农户,了解当地民情。
一路走来,乱石丛生、艰险崎岖、没有尽头的一弯接着一弯的山路折磨着我们的身体;无处不在、扑面而来的贫困则继续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跋涉6个多小时,赶了20多公里山路,终于走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翁落村干代组,此时每一个人都已精疲力竭。
在村口休息的时候,我们与上图这对小姐弟不期而遇了。
最初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小姑娘的干净得体的穿着,尤其她头上漂亮的发箍和小粉花,和我们沿路见到的其他小孩子有一定差别。
一个同事还不由地打趣道,这个肯定是村里富裕人家的闺女。
但一番攀谈之后,我们发现事实与我们想象的截然相反。
小女孩今年6岁,弟弟1岁半,他们的爸爸则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是翁落村干代组希望小学没有报酬的义务老师。
妈妈平时很忙,基本上顾不上他们姐弟俩,小姐姐上学之余,既要照顾弟弟还要操持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活。
小姑娘的讲述让我们既心生同情又肃然起敬,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安慰她鼓励她开导她,但小姑娘没有再言语,只是微笑地抬头看着我们,然后默默地把同事给的糖果挨个分发给围在她身边的其他小孩子,只剩下最后下一颗,才小心翼翼剥开放进自己嘴里。
那一刻,我觉得所有言语都是多余的,这些留守、半留守的孩子们,已经用超出我们想象的勇气和坚持,坚强地承担起了她们本不该承担的坎坷和风雨, 三、老乡的眼泪 经过翁落村摆几组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赶路的中年汉子,本想请他带路去探访一户贫苦人家,但汉子满脸焦急地说他兄弟病了,必须赶紧下山去请医生,便匆匆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两天以后,在返回乡政府的路上,远远看到一户人家在办丧事,一个满身素白的妇人趴在漆黑的棺材上哭得十分伤心。
同行的乡干部过去询问情况,带回了让我们十分错愕的消息。
这位逝者就是两天前那个赶路汉子口中的病人。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及时送出大山就医,乡里的卫生院又对复杂病症束手无策,这个四个孩子的父亲不到两天时间就匆匆走了,甚至到临死也没有确诊患的到底是什么病。
听说这个情况,大家都唏嘘不已,带队的廖书记还立刻自掏腰包给那位大嫂送去了一些慰问金。
而同行乡长的一席话则让我们心情更加沉重,他告诉我们,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事情在贫困山区太普遍了,可以说每天都会发生,每个家庭都可能发生;现在尽管有了新农合、新农保,但真的遇上了大的变故,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还是很脆弱,还是不堪一击。
再联想到前两天访谈一位老乡,听他说起他的侄子在修路炸石头时发生意外不幸身亡,整个家庭因此失去支柱,陷入困境的事情,我的心情猛地一沉:中国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太脆弱了,任何一点不可预见的疾病、意外或自然灾害,都可能断送了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使整个家庭陷入永久的泥淖。
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如何为这些最需要保障的贫困家庭打造一张抗风险安全网?这是摆在我们保险人眼前的迫切问题。
看望空巢老人的感想作文一千字
关爱,让他们不再孤单六年级 | 其他 | 764字——践行“中国梦”一个孤苦伶仃的身影,一个傻乎乎的笑脸……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她经常拄着拐杖,在小区的垃圾桶里捡些废旧报纸,塑料瓶,颤巍巍地走着。
她是谁
她的儿女呢
她就是生活在我们小区里的一位老奶奶。
听妈妈说,老奶奶的老伴早已去世,儿女不在身边。
家里只剩下了她,因为身体不太好,需长年吃药,退休金不高的她只能靠捡些垃圾来贴补生活。
每当我放学时,我都会笑着说上一句:“奶奶好
”接着她就冲着我傻乎乎地笑着。
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在小区里散步。
我常常见她坐在小区门口的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
这时,我会坐在她身旁,和她聊一聊我们的校园生活,发生在班级里的有趣的事情,学校开展的活动等。
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跟她说话。
而她回答我的总是一个傻乎乎的笑脸。
像老奶奶这样的老人,被称之为“”。
而当今社会,这样的也越来越多了。
一天,我翻开报纸,几个数据跳进我的眼帘: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达到70%。
农村约4000万,占农村的37%。
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
关爱空巢老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
”说的就是孩子想孝敬亲人,可亲人早已不在。
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现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话,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没机会做了。
试想,很多的年轻人,远离父母,外出打拼挣钱,也许他们挣钱是为了让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许等你挣到了很多很多的钱以后,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
也许你会后悔,没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本该幸福的时光——晚年。
我想,每一个人都要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
社会也应该给这些老人更多的关爱。
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单,成为我们践行的中国梦。
本文章来自319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描写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不再孤单的文章,读了你的文章老师知道了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空巢老人的同情。
全文语言流畅自然,是一篇不错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