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船上遇难人生哲理感言

04-20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求人生哲理名言50句,要经典的...

【第1句】: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

——富兰克林

【第2句】: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德莱赛

【第3句】:青年人陷于不义的时候,不敢对良心的镜子照一照;成年人却不怕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不同完全在于这一点。

——巴尔扎克

【第4句】: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列夫.托尔斯泰

【第5句】: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第6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

【第7句】: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第8句】:世上惟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热爱人生。

——罗曼·罗兰

【第9句】:不曾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不足以成为一个良好的顾问。

——拿破仑

【第10句】: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

【第11句】: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爱因思坦

【第12句】:喜爱人生的人绝不是失败者。

——费德

【第13句】: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

——诺贝尔

【第14句】:人生如同道路。

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培根

【第15句】:坏人因畏惧而服从,好人因爱而服从。

——亚里士多德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作家三毛说:心之何如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除渡,他人爱莫能助。

这段话用比喻说明了人生的某种哲理。

  人们不知如何面对自己心中的矛盾,不知如何面对前行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不知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也不知如何抵达成功的彼岸。

三毛告诉我们,人生很多时候,别人帮不了你,你除了“自渡”,没有办法到达彼岸。

  人要有志气,要靠自己,通过自己奋斗努力取得成功。

换一个角度说,人要有自信,要做一个精神强大的人,靠自己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鱼化石这一课,正在写什么

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急急急急急呀

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

他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鱼化石》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诗的前六节写得相当精彩,形象描述了一条鱼从富有生命力到无缘无故地遇难到变成为化石的演化过程。

这条鱼在遇难之前是多么富于朝气和活力:“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它又是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鱼的这种健康、快乐和无所不能的生命情态不禁使我们联想到风华正茂如日中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虎虎青年,他们在人生的黄金季节里大有作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其气吞寰宇的风度和傲视一切的胸怀令人振奋与鼓舞。

可惜的是,“天有不测之风云”,火山的爆发,或者地震的发生,不幸将鱼儿年轻的生命掠夺而去,它被尘埋了无数个世纪,直到地质队员从岩层发现时依然栩栩如生,青春的风采依然,活跃的情态照旧,只是此时的风采和情态已经定格,已经符号化,生命的内蕴已经抽空,成为化石的鱼是沉默的,沉默得“连叹息也没有”,所有的器官都是完整的,但它已“不能动弹”,“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远天和近水,也听不见浪花翻腾的声音。

这种缺乏生命灵动、徒具形式的完整又有何意义

在莫大的天灾人祸面前,人类往往显得异常渺小和脆弱,当我们目睹一个活泼的生命突然覆灭,除了深切的哀惋与沉痛的祭奠,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诗人既是在对无辜的鱼儿进行祭奠,也是在对自我生命进行悼惜。

曾经,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浩劫,无缘无故地夺去了诗人十多年的光阴,十多年啊,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个人一生又有几个十年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中鱼的遭遇正是诗人遭遇的某种象征。

不仅如此,鱼的遭遇还象征了所有如艾青一样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知识分子共同的遭遇。

诗评家谢冕说道:“《鱼化石》当然有诗人自传的性质,但它提供了典型的意义。

这不是一个关于一条鱼死亡的故事,而是一个涉及不同的鱼而拥有一个共同的不幸和悲剧命运的故事,这就是前面说的‘联想到众多的鱼变成了化石’。

这是个人遭际与时代风云的叠合。

”   最后两节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诗人将鱼化石形象的写照延伸到对于生存规则和斗争哲学的阐发上来。

诗人告诉我们:生命来自运动,斗争显示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生命逻辑。

这个哲理的提炼与阐发,对于鱼化石来说,应该还是较贴切的。

但我认为,最后两节给人狗尾续貂的感觉,对于整首诗来说,它不仅没有达到思想的升华和艺术的提升,反而从某种程度上削减了“鱼化石”这个独特象征物意蕴的丰富性。

同时,最后两节阐述的生存法则与斗争哲学也并不新鲜,还保留着明显的文革思维烙印。

因此,同样是咏物诗,有直接的主题阐发的《鱼化石》,也许还比不上没有直接阐发、只有形象暗示的《礁石》那样富有审美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鱼化石》。

作品表达了归来主题,是历经磨难后深沉的生命思考,既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又包含丰富的社会内容,体现出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句“但你的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令人联想到鲁迅著名散文诗《死火》。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在这里有双重含义,既指在环境所压抑和窒息者已失去生命活力,又似乎指在重获自由后仍对外界毫无反应的行为的怀疑。

怎么安慰去世人的亲人

自己的亲人去世了,根本就无法安慰的。

亲人们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他们的伤痛是撕心裂肺的。

此时的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他们现在还幻想着亲人的音容笑貌呢。

如果你们关系很好,只能默默的守候在他们身边,关心一下他们的身体,适时的递上一杯水,送上一盒饭,他们都会铭记在心,就算是嘴上不说,心里一定是温暖的。

他们还会向你倾诉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事情,这个时候你只管听就好了,那时候你再说一些安慰的话就可以了。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安慰别人的时候。

安慰,是感情的赠予,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医治心病的良药。

从被安慰者心理出发,选择合适的安慰方式,是使安慰产生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以下几种安慰方式可供选用: 一、书信式安慰:它比较适合于喜欢独自思考、喜好清静的人。

人在感情起伏过大的情形下通过书信有时比口头劝慰更有效,因为书信发生效力的时间长、引起深思的触点多。

二、礼物式安慰:它能使被安慰者见物思人,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当知己送来平日自己喜好的礼物时,安慰感便会油然而生,心境豁然开朗。

三、闲逛式安慰:它对需要放松心境、转移注意力、一吐为快的人较为适用。

有的人一怒之下大发脾气,或者独自伤神,这时陪他(她)到外面走走,边走边叙,边逛边聊,可泄其激愤或郁闷的情绪,减轻心理负荷。

四、无声式安慰:它对互相熟悉、互相需要抚慰的人有特定的作用。

人是有感情的,在一定时候和特殊场合下,用动作、眼神表示安慰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起到独特的安慰效果。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不可能逃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而人人也都会有遭遇变故伤心的时候。

当这种情况降临时,再坚强的人也会希望得到来自亲友的关心和安慰,以帮助他们走出这一片生活中的阴暗地带。

如果你的朋友深陷于痛苦之中,你保持缄默只会使他认为你对之毫不在意。

可是,当你对她所遭遇的事件毫无经验而感到不知如何去安慰她时,也切不可想当然地说些泛泛的安慰话。

要知道,这样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会危及你们的友谊,令你得不偿失。

《时尚健康》特约心理学家的建议是:“其实你不必说很多,也不需要什么完美的词汇和堂皇的人生哲理。

只要一两句简单支持她的话,就能打破你朋友心中的坚冰,让她释放出心底的负担,与你共同分享内心的感受。

” 陪伴者在安慰支持哀恸者时最主要的原则是:尝试着去了解、去接触哀恸者此时的心境,并给予共情性的陪伴、关怀、回应与照顾。

失去亲人的心理打击是沉重的,而如果亲人的死亡是突如其来的、完全在意料之外的,那么这样的冲击往往较可预期的死亡(如亲人是因为癌症病逝等)更加的令人难以承受,也使得哀恸反应可能会更强烈,哀恸的历程会持续更久。

在面临亲人突然之间死亡的事实时,哀恸者通常会先感觉到震惊,并且难以置信,甚至会暂时陷入麻木的状态。

接着下来难过、悲伤的情绪会一涌而出,哀恸者在这个时候会开始哭泣,并陷入极度悲伤的情境。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日子里,哀恸者会有强烈的失落感、持续的情绪低落、毫无食欲、无法集中精神、不想跟任何人说话、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等等类似忧郁的状态。

哀恸者的悲伤一方面是因为重大失落后的心理反应(永远的失去心爱的亲人了),另一方面也参杂了当哀恸者在想到亲人不幸的悲惨命运(如想到孩子在人生才要开始的时候却被夺走了生命;想到家人好不容易辛苦的一辈子,才要开始享受时却死于非命;或想到老人家无法寿终正寝)的哀伤,以及在想到当亲人在意外惨死的过程中所经历到的极度惊恐害怕的痛苦感受,因而感到痛苦与不忍。

作为陪伴者,在看到哀恸者沉陷于悲痛情绪中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对哀恸者有所帮助,又有哪些做法是比较不恰当或没有帮助的呢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陷入极端的哀伤时,他(她)的难过、哭泣是不可避免,不应该去压抑。

如当哀恸者因失去亲人而陷入悲伤情绪时,陪伴者不要因为怕让哀恸者过度难过而告诉哀恸者:“不要哭了”、“不要难过了”。

其实,这时候“共情”的去聆听哀恸者诉说他伤心欲绝的心情、难过痛苦的回忆,或是内心的遗憾与歉疚感等等,才是协助哀恸者走过悲恸过程的重要开始。

而所谓的“共情性”的陪伴,可以是陪着他默默的哭泣、陪着他去对老天的残酷无情表达愤怒与抗议、陪着他去谈内心的痛苦与遗憾等感受、陪着他去说出内心的自责与对死者的歉疚感、或给予他真诚拥抱安慰等,也可能是当哀恸者表示想一个人静静哀思时,陪伴者默默的陪在一旁等等。

当我们能够去接触哀恸者当时内心的感受时,往往我们就能做出“共情性”的回应。

必须指出,在这个时刻,陪伴者并没有办法去减少哀恸者内心沉重的悲恸,但当我们能够去接触到哀恸者内心最深层的哀伤与痛苦时,这样的陪伴、支持与安慰能够让我们与哀恸者的痛苦、绝望的心灵产生一种“情感联结”,而这样的情感联结对于哀恸者来说,虽然不能减轻其悲恸的心情,却能陪着他去承受、去经历、去走过这段最不堪的生命历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正常的情况下,哀恸者的忧伤会逐渐平复,生活和人际交往也会渐渐恢复正常,彷佛时间医疗了悲伤,哀恸者也就逐渐的从悲伤哀恸的历程中复原了。

告诉大家人死后是怎么样的,有缘看到的绝对是福报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希望有长生之药或道法,可以不死,但都成功。

事实上,贪生并不单见于人的世界,在畜道里,天堂中,种种生灵,无一不因“衰老”以至“死亡”的现象而苦恼。

因此很多人在有生之日寻求种种办法,以冀对生死有所解释。

很多人便归附神道,希望宇宙天地,另有主宰,如日夕敬之拜之,则寿终之际,神力加身,便可得到死苦的解脱,或得永生,或自成仙,或与天地共存,不一而足。

但是这些都是人类的幻想,基于幻想的希望一定是失望,因为实际的生死关键并非如此。

释迦牟尼佛本慈悲大愿,示现世上,醒众生于迷执,破诸邪之恶见,于无量世代中,不知现身多少次,又复于末法时代,敕令菩萨及阿罗汉,以种种形,示现于世,普度有缘。

唯是众生顽愚,福薄慧浅,面对正法,不知抉择,乃于生死苦海中,随波逐流,不得解脱。

每因死期之至,于轮回三岔路口,倍作惊惶,十分可悯。

在这个中阴期间,一般而说每个人有一段七日至四十九日的自由生命,因人而异,叫做中阴身。

一个人在生时没有修学过醒觉的法门,便不知生死的因果。

到中阴身的时候,就会很惊慌,这是十分值得同情和悲悯的.所以最好在有生之时,先知道中阴身的各种情形和感应,便不怕不知道怎样去应付当时的危机了。

看本书有四大利益:

【第1句】:于命终时,可以应用本书所说的自救法,不再轮回。

【第2句】:命终后亲友协助超度自已时可以即时明白他们的做法,因而脱离轮回圈,不再生死.

【第3句】:可以转告亲友此法门而利益他们,或在亲人临终时或甚至命终后用此方法去教他超升,离开轮回,不再生死。

【第4句】:如果常记着此书所说的,又常转告他人,或常协助临命终的人用此法,或用此法超度已亡的亲友(四十九天内),则自己临终时,可免却中阴境界,直升佛国,不再生死,所以阅读本书有无限利益,除了佛教徒之外,任何宗教人士,无宗教人士,科学界等都是本书的对象。

当然各界人士都各有其坚固的信仰,但是这里不是要任何人立即起信,而是先知悉此法,他日其他的法门不灵验时得应用此法来自救了。

这是很重要的事,有关了断生死的问题,不是一般哲理空谈。

如何认识死亡?人因业因而招果报,所以报土的种种境象也是因着业力而感应的。

同住于一个世界上的人都有着类似的业力,所以看到的或听到的都相同但(感受则各异)。

当一期缘尽之际,业力转变,即时所见或所闻的都突然改变了。

感应生天的是善业,善人命终时即见天人来接,不复见这个污浊世界的人物。

恶人命终时即见夜叉恶神,前来锁拿,因是恶业使然,亦即时不见这世界之美好,只见种种刑具报应。

这种从一种业力感应转到另一种感应去,在佛法中唤做“转流’。

用现代生活上的科技来作一个比喻,便不难明白这个转流的道理。

比如说人的业力有若电波,同住一个世界上的人有相同的电波频率,故大家感应相若。

到一期报尽,在垂危时,,频率改变,一切境物全非。

到命终后,电波全改,便再也看不见这个世界,而生存的人,也看不见命终的人的世界了。

这如同观看电视一样,第二台的频率和第三台的不同。

一经按钮转台,画面改变。

人之生命结束之际,有如转台,一切亲人境物,不能复见。

依过去世的业力,重新成就新的报身和报土。

善业招善报,恶业招恶报。

此时任由高呼神名鬼号,也不灵验, 因业已转流。

以前所知所见,只是以前的虚幻感应,全如梦境。

以前所奉的神灵,亦是一种虚妄的了解,亦已因转流而成泡影。

佛法说一切相本无自性,俱是空体而已。

人要了结生死,必先要明白生命和死亡的关系,不然便任由盲目摸索,似是而非,到一期报尽时又不知何处是家乡了。

明白了佛法便知道死亡是不可怕的,但却要作好准备功夫。

有些人以为死亡既不可怕,佛教徒大可以自杀命终,不是省了烦恼?这是不合佛法的话,须知业报未尽,人还是要安心受报的。

如勉强自行了断,反增恶业,招来生更痛苦之报应。

那末所谓准备功夫又是什么呢?说来也不复杂,就是首先认识生命的来龙去脉,心中有一个步骤去接受此人人皆不能避免,而实际并不可怕的一日。

如果已经是佛教徒,则更容易,只要天天念佛,业力中便加强与佛的感应,到临终时,佛来接引,便即往生极乐国土。

如果念佛功夫够纯,则更可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如入禅定,即时往生。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结局。

但是一般非佛教徒又怎办呢?或者虽然是学佛,但因功夫不足,以致临终不能感应阿弥陀佛来迎便又怎样?这也简单,只须阅读以下的三章,便可在最危急的关头,自救出险。

虽或恶道现前,还是一样可以化险为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切记不可以等闲视之,自救之外,还可救他。

除此法外,别无他法。

一、生命结束的前后人因为一期业报已尽,生命便自然结束。

这时修学过佛法的人,便可知道应付的方法。

但是,没有修学过佛法的人,这时便要接受死亡来临的痛苦。

富有的人便会因要舍离一切财产业而痛心。

儿孙多的便觉得十分依恋亲人,不愿意离开。

即使没有留恋而又达观的人,这时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因为不知死后的去向。

时光不留人,死亡的时刻一到,生理改变活动,不论其人一生曾拜什么神,修什么道,此时都不见效,也不会见到什么神来迎接,只见由其业力反映出的种种境象。

生平曾行十善的人,这时便有天乐迎接,感应天人法界。

大恶的人,地狱或饿鬼相现前,即堕落受苦。

这些恶人,先受病苦缠绵不堪。

这时除非有人以佛法超度他或教他念佛,否则便随业风,入恶道受苦了。

不是大善或大恶的人,临命终前数天,或数星期,先患病苦,见种种鬼物境象,或见夜叉,恶兽,或见阴魂往来,或见冤鬼索命不等。

这些都是按照自己业力感召而来。

这时,惊恐莫名,有些甚至不愿瞌眼,有些要求亲人留在床边,有些则开口大骂,以冀驱走恶鬼或改变凶象。

然而生机逐渐衰坏,四大于是分解。

二、四大是什么四大即是人的物质身体的四种组合元素:地、水、风、火。

人身的肌肉等坚固质属地,流动如血液津液等属水,体温属火,以及体内气分属风。

此四种物皆遍满大千世界,故称为大,人从入胎以至出生是四大和合之时。

至长成后,四大坚强,生命力充沛,合乎所谓“四大围空,识住其中,是为人。

”即是四大形成一个假我,中心是判别的功能。

到人命终时,四大分解,识乃离去,以其业力,成就另一期四大和合,以表达其业力功能。

所以人必须记着此点,不可被四大的假相愚弄。

三、四大分解四大分解时,首先是地大降于水大,这时候人便会觉得四周有一股强大的压力逼来,加于身上,以至每一毛孔,不一时间,直侵内脏骨节。

其人乃感觉十分窒闷,沉重痛苦,有口难言。

这时候傍人便会看见他筋肉颤动,以及有手足抽搐的表现。

亲人千万不要触碰其人,例如给他按摩等,否则便反而会增加他肉身的痛苦。

其次是水大降于火大,这时其人会感觉遍体冷气袭迫,深入骨髓,内脏有如冰藏,全身痛苦不堪,虽然室内有暖气炉火,亦告无效。

其人感觉到的冰寒痛苦,远超裸卧世上冰雪,跟着面色会转为灰白,气喘急促,任由祈求神灵,皆不能停止。

再次就是火大降于风大,这时其人生理各方面的机能已大半萎失,毫无抵抗能力,所以痛苦愈甚。

他感觉到忽然热力骤起,有如焚烧,内脏外肢,有煎熬蒸煮的感觉,肌肉筋节,有如挖割,痛极而变僵木。

这时其人忽似火烧,面部通红灼热,神色昏迷,气出多于纳入,奄奄一息了。

最后是风大分离,病者的身体,忽然觉得受到一股狂烈之风,吹其身体,使之节节破碎,化为微尘,受极尽的支解痛苦。

到这时四大俱已各散,六根败坏,生理不复保持,医学上乃称此为死亡,但依佛法说,其人的神识,即第八识尚未离去。

所以亲人仍然不可触动,否则其人神识,仍然有痛楚的反应,以致使他起瞋恨心,连累他感应地狱也有可能的。

因此,这时实在是紧急关头,亲人如曾修学佛法的,最好在傍给他称念佛号。

没有修学佛法的人,亦不宜碰触或移动其人,应尽量给他安静。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病者在四大分解时应怎样应付以自救于极危殆之中。

以下是各类人的归纳分析:

【第1句】:已信佛法但因懈怠于修行,以致未能证入圣界,这时必须屏除一切意念,专心念佛,便可免却四大分解的痛苦,并获佛接引生西方。

【第2句】:信奉神权宗教,这时会因痛苦而诚心祷告,祈求所信奉之神加以恩待。

又或以为神加以最后的考验,故矢志不移地祈祷。

但是都一定无效,这时应该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注意:弥字应读“眉”音,因是梵文AMITA的音译), 不可间断,这样不但痛苦逐渐消失,亦可蒙受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第3句】:什么也不相信,平时只按照自己原则做人,这时因痛苦而彷惶,不知所措,甚或以为一死了事。

这是不对的,应立即效法佛教徒,起忏悔心,专心念佛,不可间断,痛苦自然消失,境象光明,便受接引,往生西方。

以上所说三类人,即使于四大分解时仍可自救,因为阿弥陀佛以其慈悲伟大的愿力,接引任何称其佛号的人,生其净土,永不退转,故名极乐世界。

这儿要强调在死亡中的人,受四大分解之苦的时候,万般祈祷求神无效之时,必须应用念佛法门以自救,一经尝试,如立竿见影,立即生效的,信神道者,不论一神或多神,或信科技者,或无信仰者,切记此法,以免受苦长劫,不得出轮回痛苦。

其次要指出即使一个人生平为善,临终时没有四大分解的痛苦,并且可以升天,享受天福,但依佛法说,天福是不彻底的修证结果,因为诸天其实都是一期因缘。

缘尽即堕,到时即使寿与天齐也一起毁坏,即是天神也会死亡。

到时又轮回去了。

所以天人也有苦,其中最大的苦便是不断三涂,即是天人死亡后仍有堕落为畜生,饿鬼,地狱的危险。

故此生天的人仍然受轮回威胁,不得彻底快乐。

因此临终的人,虽然见天神来接,也不可以去,仍然专心念佛,境随念转,便可往生永不退转的阿弥陀净土了。

最好的应付办法当然是平日修学佛法,执持念佛法门,恳切专勤,一心皈命,到大限时,必无四大分解的痛苦。

很多没有学过佛法的人都会怀疑往生的真实性。

他们不知道佛法不是空谈,而是证实的。

一般神权宗教反落空论。

例如死后升天,全无佐证,反见一生侍奉神的人在临终时,痛苦万般,与祈望受神恩待的绝不相应。

念佛往生净土,命未终时,或先三、四月,或二三十天或一、二星期,乃至一两天不等,视念佛功力而定,已有吉祥瑞应,归纳起来有以下各种预兆:

【第1句】:心不颠倒(不再受眼前境物影响而起情念)。

【第2句】:预知时至(预先知道何月何日何时寿终往生)。

【第3句】:净念不失(不再有染杂的意念,坚决往生,不再依恋人间)。

【第4句】:洗漱更衣(自己洁净和更换衣服)。

【第5句】:自能念佛(出声念或默念)。

【第6句】:端坐合掌(时限到便端正坐着合掌)。

【第7句】:异香满室(香气不平常,亦不知何来)。

【第8句】:光明照身(室外有光辉射在身上)。

【第9句】:天乐鸣空(户外空中有仙乐飘飘)。

【第10句】:说偈励众(即使没有读过书的人也会留几句偈语以勉励后人念佛)。

以上十条吉瑞象征有时并不是每条都全见于一人身上的,只要有一两样即可往生西方,尤其是第二条。

越多则品位越高,这是修行功德的感应,是十分合理的。

外道不明白因何生净土莲华分九品,以为这是一种分阶级,或不公平或苦的结果。

他们不知佛法是自修自证之法,不同“神赐”的理论。

举个例子来说明此点,进学校读书考试,全仗自己功夫,学问必须勤学始得,考试也要真功夫才能合格。

分数升极不是由老师赐予,实是视乎自己的学习程度而定。

勤学者升级容易,疏懒者留级自然,甚或被斥退学也与人无尤,也不得说学校不公。

但是留级者或退学者能发奋精进,亦可以有成功之学业。

这个例子说明阿弥陀净土虽容纳任何愿意往生的人,但是各人修行功德必然参差不齐的,故有九品之列,但每品人皆可用心精进,以求上品的,甚至成佛,亦是可能。

四、其他临终时的征兆佛法是实在的法门,不尚空谈。

生死既是重大问题,所以临终的去向也说得十分清楚。

这些情形,在医院任职的人或亲见过临终亲友的人都会知道的。

反观世上宗教,多只给人一个“天堂”的希望,对于实在的问题,全无合理解释,对于临终各事更不知情。

对于临终痛苦,只委诸“神的试验”了事。

所以希望诸神教信者注意,当身临死苦时,呼神不应,便得自救了。

又或如见平日虔诚奉神的亲友,忽得痛苦的死亡,则必须教以自救法,以免他受长劫痛苦,则度人者的功德无可限量。

人将命终,两种习气——生者顺习死者逆习,两相交涌,一生善恶现在眼前。

善业强感应善道(天,人,阿修罗(凶神)), 恶业强则感应恶道(畜生、饿鬼、地狱)。

这全是因果感应,无傍者判决,各界天神,虽欲加援手,亦奈何不得。

业由自作,报将自受。

于是时病人乃有种种征兆,显示其感应之方所。

一般来说,感应善道的下身先冷,感应恶道的则上身先冷才死亡。

偈曰: “善业下先冷,恶业上先冷,心留暖最久,余暖次第舍,出世顶后冷,天面人心上,饿鬼小腹边,傍生膝狱脚。

”由此可测知面部最后冷的升天,心窝最后冷的再为人,小腹旁边最后冷的堕为饿鬼,膝盖最后冷的落畜道,而脚部最后冷便下地狱。

至于超出世间,不再受轮回的全身冷却头顶仍然温暖。

甲、感应地狱的在四大分解时会有下列征兆:

【第1句】:恶目瞻视诸亲券眷属,虽是配偶,亦如是相向。

【第2句】:举手摸索虚空。

【第3句】:虽然有人教以善法,不听不随。

【第4句】:悲哭流泪。

【第5句】:大小便失去控制。

【第6句】:闭目不开。

【第7句】:常覆头面。

【第8句】:侧卧饮啖。

【第9句】:身口秽臭。

【第10句】:脚膝战掉。

【第11句】:鼻梁欹侧。

【第12句】:左眼跳动。

【第13句】:双目变赤。

【第14句】:仆面而卧。

【第15句】:蜷身左胁著地而卧。

乙、感应饿鬼的有八种征兆:

【第1句】:好舐其唇

【第2句】:身热如火。

3,常患饥渴,好说饮食。

【第4句】:张目不合。

【第5句】:两目干枯

【第6句】:没有小便,大便遗漏。

【第7句】:右膝先冷。

【第8句】:右手常常握拳,此为悭吝之表现。

丙、感应畜道的有五种征兆:

【第1句】:爱恋妻子丈夫,贪视不舍。

【第2句】:蜷曲手指和足趾。

【第3句】:遍体流汗。

【第4句】:出声沙涩。

【第5句】:口中咀味。

丁、感应人道的有十种征兆:

【第1句】:临终能起善念,例如福德心欢喜心,无忧心等。

【第2句】:身无痛苦。

【第3句】:少说话,一心忆念父母。

【第4句】:于配偶作怜悯心,但无嗔无爱,常常喜欢听亲人姓名。

【第5句】:能清楚辨别善恶,心不错乱。

【第6句】:其心正直,不谄不诳。

【第7句】:知亲属家眷善护念之。

【第8句】:见亲属对事之管理,常加赞叹。

【第9句】:嘱咐家事,示藏财宝。

【第10句】:能起净信心,愿意皈依三宝。

戊、感应天道的亦有十种征兆:

【第1句】:起怜悯之心。

【第2句】:生善良意。

【第3句】:起欢喜心。

【第4句】:鼻无欹侧。

【第5句】:身无臭秽。

【第6句】:不恋家财亲眷。

【第7句】:心无恚怒。

【第8句】:不恋家财亲眷。

【第9句】:眼色清净。

【第10句】:仰面含笑,想念天神来迎接。

以上五门征兆俱系归纳大概之表现,个别情形间有不同。

亦不是要每项具见,方是感应,有二三条者,亦是牵入各趣。

有时入人道的亦会两手向虚空作抱物或拒物之状,须小心辨认。

又有临终时落于无记心,不示苦乐。

凡此种种,还须等候观察变冷时各部份的先后而决定去向。

第四章 进人中阴期的前后一、临终概要人因未曾修学佛法,以致受四大分解之痛苦。

四大分解之后,神识(第八识)离体,进入中阴期,其体即是中阴身。

这是另一期痛苦彷徨之期。

所以趁有生之日,先熟习此法,以便到时能够自救于极端危殆的情境。

人将命终时,最后一次吐气之后而不再吸气者,尚未真正死亡。

所以亲人等万勿啼哭触碰之,以免令生瞋恚之心而下恶道。

这种似死非死之久暂,与平日身体强弱,意念定或乱等有关。

身体强壮,定力大者出息的时间较久。

定力弱或多恶行之人则很快便会呼出最后一口气。

同时要观察各窍是否有一处或多处流出一种黄色液体。

这种液体流出后,方算真正死亡。

在这时候,滞留于似死非死的当儿,其人必须紧记神识会受业力的牵制而欲下坠。

如一过左脉下端便难超升,即是堕落。

所以必须趁其尚在中部,便须速行以下方法以自救。

其人须反覆自告。

业力重故,难以把持,必须藉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方能不堕,当即一心称佛洪名,祈求接引。

信奉神权宗教的人往往在此急要关头,称神名号或作祈祷,以致失诸交臂。

因执着相故,灵识受业牵引,直速下坠,错失良机,必须等待另一次机会了。

倘若其人能把握时机念佛,则一经命终,便睹光明,于是时也,化佛现身,接引往生西方净土而去。

但如果没有专意行事,则经过一食顷时,净光再现,但因业力故,已不如前光亮,但其人生前曾修念佛,此时便会再专心称名,亦可获得接引。

诸亲友辈。

能为分班助念,则更佳,成功必然,如用他法,难以成功。

至于求神拯救,更如以沙煮饭,永不可得。

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灵识于离体后便陷昏迷,经三日半至四日之久,方能苏醒,这便是中阴身的第一天。

所以中阴期的四十九天计算,不是由命终那一天起算,而是命终后三日半至四天方算是第一日。

二、中阴身的一般情形初期的中阴身每天都有佛菩萨化种种相,欲加接引。

除此之外,中阴身的各种情况大致如下述。

中阴身乃系一种极微薄之四大和合体,有九倍生前记忆力,身高约三尺。

首七日之中阴身光明灵通。

当一苏醒之际,多数不知自己已死,或尚未死。

因此每自纳闷。

如果亲属为其举丧出殡,哀呼其名,则可以立即去到其尸体旁,方确知自己已死。

又或自照镜前,不见影象,才知已死。

于是便会觉得十分哀伤。

那知伤感一起,马上便觉得有如下油锅般的灼痛。

及至见到家人因他之死而悲哭,便前安慰,但因不同流故,没法令人听到他的说话,中阴身便觉得十分苦闷,结果经过几次都是这样之后,便会怏怏而去。

但因为执着故,不久又回来,重新欲令人听他说话,结果当然又是失意,便又离去。

这来回离去多次,每次之后,更觉困苦。

无法解决,急极之余,便不再留心观察眼前善恶境象,但求有以托生,不论何种身体,或那一法界,都愿投生,以终止此飘忽之苦。

很多人竟因此而投入恶道,十分惨痛。

中阴身往来飘荡,十分惶悚,心意散乱。

有时虽欲停留休息,无奈四大不同人间,不能作太长的逗留。

有时甚焦急,渴望得回人身。

于是便回到家中,但尸体早已埋葬或火化了,乃十分悲痛,悔恨莫名,每自思量,希望可以想得一法,以解脱此苦。

生前曾信奉任何神教的,于此时必定高呼其上主圣名,以求拯救。

但无论怎样大叫,诸天神等,无从援手(因神自己亦在轮回中,出不了力。

)如果这时,家属能以佛法,替他超度,则念佛声可达中阴,如此中阴身能跟着念佛,胜境便可现前,得往生极乐世界。

如果无人超度,中阴身于极端痛苦,渴望解救的时候,便会见到六道光,倏忽显现。

业力感应那一道,该道光芒便强烈些。

如业力感应天道的,则见白色光强烈,人道光是浅黄,阿修罗淡绿,畜生道浅蓝,饿鬼道淡红,地狱道黑烟。

这些都是劣光,不光亮明朗的。

如中阴身不察,置身其中,便被摄去受轮回。

但中阴身是不明白这六种光的意义,乃十分困惑,便以直觉去判断好坏,即是依其个性适合的去取舍,于此紧急关头,五方佛界,恐其又选择轮回,即以五色宝光,直射向中阴身,即是强烈灿烂但又不眩目的蓝色宝光,清净白光,妙丽黄光,红色宝焰光,清净绿光,希望中阴身选其中一光,以念相合,即可将之摄受,接引往生。

但中阴身生前不修佛法,业力反使之恐惧躲避佛光,以为是魔光,于是反而急速返身投入六道光中,受轮回之苦而去,十分可惜。

要注意的是,这五种佛光,很多时不是一齐现出,而是分日现出,在下一章中有详细的说明,即使现在不信的人,也须记着,将来可以应用。

在这里作者欲向不修佛法的人说几句话,就是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回教,或多神教的人,现在一定不会相信本书说的话的,作者著此书之原意,并无好胜心,只有慈悲心,亦不打算辩论,亦只希望一切修神权宗教的人,或全无宗教信仰的人,读过本书后,即有印象。

等到在中阴期间,彷惶之际便一定想起应用此自救之法而得以超脱苦海,但愿各位读者,皆切记之。

将来大家在西方净土中打个招呼,便满我愿。

三、恶业感应的凶兆(甲)畜生道中阴身通常每七日一昏死又复清醒,极感不安,但因未修过正法故,觉得彷徨恐怖。

如果在这时候,亲人因办他的丧事而杀生,例如杀鸡杀鸭以宴亲朋,他便会感应更凶恶的境像,加速堕落三恶道,所以奉劝办丧事者,千万以素筵为之,否则便简直是推亲人下刀山油锅,惨不堪言,长劫不出。

如果中阴身的生前,曾信奉神教,这时家人多为其祈祷做礼拜,献弥撒或祭祀等,但因俱系执相之世间法,功德不能达到其身上。

如有此等现象,中阴身自已,于此紧急关头,赶快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则恐怖境象,便可依念佛力而改变,转见安乐胜境,而得生西,也不稀奇。

但如果中阴身未能如此做,或从来没有人教过他念佛法门,以他生前的恶业故,便会感应以下的恐怖情景。

中阴身忽觉身如毫毛,任风吹送,起落不已,身不由已,全无控制。

忽然又见猛烈光芒,不可仰视。

光焰之中,带有雷电之声,使人心胆俱裂,恐惧惊惶,跟着便见可怕夜叉,手执兵器,呼叫喊杀,其数无量,又有无数恶兽,追逐过来,又有山崩海啸,猛火逼身,凡此种种,使中阴身惊怖莫名,惟有望风狂奔,大呼大喊,无人加援。

最后被追至三座悬崖之前,一白、一黑、一红,深不见底,夜叉恶兽又将追至,逼不得已,回身觅路,忽见有些山谷山洞,大喜过望,则逃入避难。

身才进谷洞,已投生为蛇狼虎豹等类,永沦畜道,翻身无期了。

其实这些夜叉恶兽都是生前恶业的幻影。

一白、一黑、一红的悬崖是多生多世的贪瞋痴的三毒变现。

如果中阴身能如此辨认凶境,兼且专心念佛,则胜境现前,超登极乐世界,永离苦海。

此仅是一念之差,善自把握之,不可再荒废时光求神力庇护或恩待了。

乙)饿鬼道饿鬼乃系因无限悭贪业力感应而来。

因其汲汲然无厌,故饿鬼充满求不得苦。

如中阴身有这种恶业,则会发觉自己在一沙漠中,或在地中浅洞里,只见朽草枯根。

饿鬼种类甚多,难以数计,但大致可分为有福德和无福德两种。

有福德的鬼有灵力,亦名势力鬼。

世上很多人拜神,或拜仙类,往往其实是拜这类灵鬼而已。

这些灵鬼,没有饥饿的痛苦,且富资财,例如夜叉,山神,土地便属于这类鬼。

这些福德鬼类,生前能行布施,周济穷苦,但因取财不义,作事不忠不信,便堕为鬼类而有威德。

又或生前为人,瞋狠愤戾,饮酒杀生,但能广作布施善业,死后为夜叉。

又有些善人,迷信鬼神,常作种种准备,以便死后为鬼,结果死而为希祠鬼。

无福德之鬼分三类: (一)少饿鬼, (二)多饿鬼, (三)全饿鬼。

堕落为少饿鬼的原因,生平买卖不公,欺人骗人以谋利,还自鸣得意。

平日不肯布施,不诚不信,全不积福,不谈禁戒,而且于亲属中,常怀嫉妒不亲五伦,命终即为悕望鬼。

这类鬼面色皱黑,深蓝或深红色也有,双目流泪,手足破裂,发长覆面,饥渴逼身,只能食到子孙祭祀之物,或以佛法普供之素食,余一切食物皆不能受。

多饿鬼例如针毛鬼,臭毛鬼大瘿鬼之类,身受痛苦,平日不得饮食,但可领受以佛法普供之食。

全饿类则完全得不到饮食,例如炬口鬼,口吐火焰,食物才到口旁,即被烧为火炭,又如针咽鬼,腹大如桶,咽细如针,无法吞食腹中所需。

这类鬼要仗孟兰盆会上之供法,方能得食,否则长劫受苦。

如中阴身见感应此界的凶兆,赶快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洪名,便得立即解脱,登极乐国土。

非佛教徒,不可再耽于呼叫神的名号或施符术,不然后悔莫及,身陷鬼域是很难超脱出来的。

(丙)地狱道中阴身如带五逆十恶之罪业,于此时便会感应以下的情景。

有人会听闻歌声,其曲调十分悲哀凄切。

乃循着歌声去找寻其歌声的来源。

结果进入石屋、地洞,其色黑或白,跟着走进昏暗的地道中。

这些都是感应地狱的凶兆,但这时如能一心念佛,尚未为晚。

佛号一宣,景象即变为安乐景。

如于此时,尚执迷神道便堕入地狱受苦了。

另有人会觉得寒风瑟雨,忽见热火炽盛,大喜过望,便跑近去取暖,遂下炎热地狱。

又有相反的感到炎热不耐,忽遇冷气凉风,亦急投身其中,便下寒冰地狱了。

又有人忽见生前亲友招引,便十分高兴的跑过去,那知到时忽然境物全非,乃下地狱。

地狱相现前,除了即用念佛法门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在有生之日,快学此法,快读本书,则身陷中阴之时,因有九倍生前的记忆力缘故,必定可以念佛超脱地狱之苦。

如能教人,功德无量。

如果生前有恶业,尤其是杀业,则会见到食人夜叉,手执兵器,高声喊杀,直冲而来,要杀其人。

又或见到无量凶猛恶兽,追逐而来。

又或见到种种灾害,例如狂风雷电交加,山崩海啸,猛火飞焚,使中阴身惊惶无量,心胆俱裂。

这时如见三座悬崖,一白、一黑、一红,便是贪、瞋、痴之三毒业力化现生起。

如果在这时刻,过于惊慌,乱跑乱躲,便堕三恶道,千万要镇定高声称念佛号,便即景转势移,往生净土了。

凡是生前没有修学佛法的人,在这时候,多高呼其神之名,或是基督,或是天主,或是天尊,或是圣母,但都不会有丝毫感应的。

这时中阴身在试呼其神名号之余,最后不要忘记这唯一念佛法门,因为除念佛名号之外,其他办法都不能自救出险的。

如再固执不定,便会见到鬼王判官出现,以黑白小石来显示其人生前的善恶,白色子多则善重,黑色子多则恶重.如果中阴身一见黑色子多,必定十分惊惶,心欲抵赖。

鬼王乃令之观业镜,有如现代的录影机,一生善恶,历历在目前,无可否认。

如果这时立即念佛,还可感应佛力,度出险境。

否则,便被鬼卒拖进狱门,受无限苦去了。

所以一切修外道的人,在地狱门前,还有自救之法的,就是念佛。

念佛洪名是无上道。

是十方诸佛皆称赞之法门。

(丁)阿修罗道阿修罗本是善道之一,但因为其常常带有瞋恨之心,执着争斗之意,终非真正的善类。

男修罗于各道中,常常兴波作浪,好勇斗狠,于诸天中,不时攻打天王,以谋夺位,女修罗貌美,时常迷惑众生,使难修行。

故此阿修罗虽然不用受苦,但死后堕落三恶道机会甚大,故列之为恶道亦无不可。

中阴身生前好胜,好分

三国演义关羽走麦城读后感300字

《三国演义》是小说家罗贯中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著作,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并备受推崇,其中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一直以来都让我感慨颇多,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故事的曲折,也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今天,就来写一篇关于三国人物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

  关羽,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有一句话说明其主要特点,那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指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大将排名

关羽排名第四位,自然是威名震天下的人物了

但恰恰是这个名气害了他

  败走麦城的故事: 败走麦城,是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故事。

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

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

麦城在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乡境内,距市平阳镇20余公里。

为东周时楚国重要城邑,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县治所在地。

清同治《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这间,传楚昭王所筑。

三国时,关羽为孙权所袭,西走麦城即此”。

最后被俘,被孙权杀头

  主要人物:关羽、于禁、庞德、张辽、曹仁。

  故事主要经过简介:关羽帅兵北上,曹操派遣大将于禁和庞德进行阻挡,无奈关羽采用水淹七军的计策将于禁大军打败,庞德战死,于禁被俘。

曹操派遣曹仁为将,并且让张辽增援,同时写信给孙权,让孙权派兵袭击关羽的大本营荆州。

孙权手下大将吕蒙得知后,采用了诈病的计策,让陆逊为暂时统帅,使得关羽轻敌,而后吕蒙偷袭了荆州,并将荆州控制。

关羽得知荆州被占领,大势已去,于是进行了逃亡求援,刘封得知后,没有派兵救援,关羽只得带兵暂时驻扎在麦城,由于麦城并不坚固,只得放弃突围,在逃亡路线上,关羽选择了临沮方向,也就是现在的远安(县)方向,在临沮被曹操的人马俘获。

  主要典故:白走麦城、水淹七军  主要地点:襄阳、樊城、荆州、麦城、临沮(今远安县)  感想:从战略上,关羽轻敌失去了荆州大本营,是导致关羽兵败的主要原因,而此时的关羽已经老迈,并不适合再冲锋陷阵,只适合作为一军统帅,起到主要的指挥作用,而关羽却还像年轻的时候一样,冲锋陷阵,以自己的威名和武力来解决问题(与庞德单打独斗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后体力不支而采取水淹的计策),轻敌是统帅知名的弱点,从本质上一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其次,关羽失去荆州之后,本来应该立刻逃亡,寻找机会再次东山再起,以其威名和打仗的本事,至少不会让刘备集团损失了地盘和军队,又损失了将领,结果在逃亡过程中,还是轻敌冒进,认为靠自己的本事没人能够阻拦,选择了从小路逃跑,最终中了埋伏。

  可见:关羽白走麦城是多方面的失误,从战略上和自身的弱点两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