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祭祖感言

07-19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林氏怎么来的。

来源

林姓是台湾第二大姓,有“陈要半天下”之说。

台湾林姓也是由大陆福建适居去的。

“天上圣母”妈祖在福建和台湾各地一直香火鼎盛,而妈祖的俗姓氏是林,她是宋朝时莆田人林愿之女。

最早由福建渡台的林姓始于明代。

据史所载,明永乐五的(1407年),一位叫林朝和的人,东渡过海,定居台南,史称林姓移台第一人。

据说现今台南市大南门外尚有林朝和之墓,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台湾 的林姓祖先。

林朝和移居台湾后,林姓大规模从大陆迁居台湾的活动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朝朝末年,即郑成功据台反清复明时期。

原居福建的林姓世家,纷纷东渡,迁居台湾,开始以嘉义、台南地区居多,后逐渐扩及全岛。

知名者如同安人林朝杞开垦了云林县竹山镇(原名林杞埔),林凤开垦了台南县林风营,平和人林宽老和林虎先后开垦嘉义,并在此定居。

第二次发生在清康熙年间。

福建与广东的林姓人氏大批移民台湾,从而造成台湾林姓之盛。

今日林姓,以台南、台北两地最多,次为彰化、嘉义、南投、台中、新竹和苗栗。

林姓在台湾的大家族与世家甚多,其中影响最大者莫过于雾峰林家与板桥林家,繁荣百年。

台湾政坛风云人物林洋港家族也是深具影响的林姓家族。

他在1996年角逐“总统”失败。

在商界林姓家族知名人物更多,除“三重帮”的林荣三家族外,还有大同集团的林挺生,“饲料大王”林坤钟等。

“三重帮”林家是台湾新兴的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与政治力量的大家族。

目前主要由林堉期之妻谢罕见、林堉璘与林荣三三人为核心,通过企业、婚姻等关系而形成为政商家族。

有报刊评论道:“三重帮在岛内,不论家族的财产、人数、政经关系,都是少见的势力庞大、财力惊人的大家族”。

林氏家族拥有巨额财富,达数千亿元台币。

在《卓越》杂志公布的1993年台湾百大富豪排名榜中,林氏家族代表林荣三、林堉璘与谢罕见三人的个人财富净值均为300亿元,合计900亿元,在台湾高居第二位,超过王永庆与王永庆兄弟,仅次于台湾首富蔡万霖。

林氏家族父辈在台湾并不显赫。

父亲林建生早年在芦洲乡种田,累积了一点家产后,开米店谋生,只能算是个小生意人。

1952年,林建生去世时,仅为子女留下2公顷土地、一家碾米厂和一有杂货店。

此后三个儿子跟随二姐夫陈万富与母亲继续从事碾米生意,并从家乡芦洲乡转到三重市。

1956年,林工兄弟开了一家玉裕碾米厂,由老二林堉璘经营。

由于生意不错,林氏兄弟在台北建国啤酒厂对面,又开了一家碾米店,将事业拓展到台北市,林堉璘接受台北新厂,老三林荣三继任经营三重厂。

后来,林氏兄弟的堂兄林进来因从事建筑生意,在购买一大片土地时因款不够,便找了已有家产的林氏三兄弟借款入伙。

老大林堉琪认为土地生意未来一定赚钱,便开始投资土地与房产事业。

1964年,林氏三兄弟合伙成立了宏国建设公司,进入建筑业,由此步入了林氏家族事业的新起点,造就了日后林家的巨额财富。

林氏家族在台北县乡镇市的事业发展如此迅速,主要靠投资房地产起家。

早年,林家在收购土地时,独具慧眼,往往挑选位于山边、河川或排水沟的农地或保护区作为开发地,成本低,发展潜力看好。

在台湾经济与都市化迅速发展后,原来价格低廉的土地摇身一变成为商业用地或住宅用地,甚至成为市区的黄金土地,利润成倍增加。

林氏三兄弟通力合作,大力发展事业,林氏家族在台湾庞大的事业群逐渐建立。

他们经营的房地产业从老家芦洲、三重一带,扩充到新庄、板桥、三峡、莺歌及中和等台湾北部市镇,建立了一批又一批的建筑公寓群,很快成为台北县建筑界的老大。

接着,林氏兄弟将建筑业各台北延伸,相继在台北市郊区士林、石牌一带大兴土木,然后再向台北市区进军,在不同黄金地段建起一幛幛高级别野与高楼大厦,“三重帮”林氏家族在台湾地产业独霸一方。

如今林氏家族拥有庞大的土地、建筑资产,成为全台湾知名的建筑业巨子与大富豪。

据报道,林荣三家族经营的土地达300公顷。

60年代后期,林氏三兄弟逐渐分家经营,林氏家族主体事业——宏国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老大林堉琪主管;老二林堉璘经营宏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老三林荣三于1967年开设联邦建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并成为林氏家族的政商峡谷界最有地位与影响的人物,也因此形成林家三大建筑集团,相互之间又进行合作,共同发展。

林氏宗族通用联

部分林氏通用联林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九龙衍派;双桂遗风。

上联典指林姓名人、林氏始祖林坚三十四代孙林皋事典。

皋为比干子孙,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

他有子九人:林仁、林年、林升、林昶、林文、林曜、林岳、林佐、林卫,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林皋则被称为“九龙之父”,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

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以玉的十种特质,比喻君子的十种美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之门”。

为后来林氏堂号九龙堂和“十德堂”之始。

下联典指唐代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

林藻,字纬乾,莆田人。

少负奇志。

与欧阳詹刻意文学,用宏词擢第,郡人举进士自藻始。

九龙世泽;十德家声。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上第一联上联的联释)。

九龙衍派;双鹤入云。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上第一联上联的联释)。

下联典指北宋杭州钱塘人林大年,英宗时官侍御史。

曾蓄养双鹤,放之可入云端,归来仍自回笼中。

梅鹤风标;露鸟孝瑞。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

钱塘人。

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子,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

有《林和靖诗集》。

下联典指唐代进士、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

露禽孝瑞;梅鹤高风。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莆田人林藻,字纬乾,少年时有大志,凭宏词中进士,贞元年间官至殿中侍御史。

双亲死后,他在墓旁筑庐守孝,有仙鹤飞来,饮露而去,人们认为是他的孝感所致。

下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字君复,钱塘人,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做官,也不婚娶,人称“梅妻鹤子”,死后谥和靖先生。

诗作风格谈远,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著有《林和靖诗集》。

西河世泽;务本家声。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西河为林氏总堂号,全联典指春秋·林放,孔子学生,尝问礼之本,孔子以时方遂末,而放独能有志于本,故以“大哉”称之。

御夷励志;助夫解围。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林则徐禁烟卓有成效,因受诬革职,后谪戍伊犁。

下联典指清·沈葆桢守广信,林则徐之女刺指血作书,乞援于玉山镇总兵饶廷选,助夫解围。

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福州市南台岛林浦村林氏宗祠“四知堂”联。

林浦村家庙、宗祠众多,如“士大夫林公祠”、“济斋林公家庙”、“见泉林公家庙”等。

其中最为壮观的是“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是明正德年间林瀚为其祖所建。

庙前有一池塘,人称“纱帽池”;门前一对青石雕石狮,威严雄壮,它是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琉球林喜公后裔1989年所赠。

日本琉球有“林姓会”,其始祖林喜,原是林浦村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受明朝政府派遣,带领“闽人三十六姓”到原本属于中国琉球群岛开发,以后留居琉球群岛,至今600多年,繁衍20余世,他们多次回乡寻根祭祖。

家庙门内有一副横匾,上书“榜眼”二字,是为林枝春高中进士第二名而立。

屏风后面是一座大戏台。

大厅悬挂进士匾、武解匾、文魁匾多达22面,还有各种楹联10余对,最著名的是这一副林氏宗祠对联,此联已被列入中华名联。

家庙第二进有一厅堂叫“四知堂”,内悬林元美传神造像。

据说“四知堂”是林元美早年致仕,自称“四知居士”而取名。

林元美曾先后任知县、知府、知州,最后一“知”是其自为“知天命”而激流勇退之意。

林浦诸多祠堂、家庙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墙粉刷白灰,梁柱俱漆黑色,其寓意是林氏历代为官清明廉政,“一清二白”。

求通民情;愿闻已过。

——清·林则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林则徐撰自勉联。

若问梅消息;且待鹤归来。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同为北宋·林和靖(林逋)祠联。

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

全联典指林逋事典。

九牧家声远;十德世泽长。

——佚名撰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林氏宗祠联 海口镇牛宅村的“林氏宗祠”,属于姓氏祠堂。

该祠特别之处在于有两座,按座落地点分为东祠、西祠。

东祠为兄,西祠(又叫霞田祠、石狮祠)为弟。

东西两祠均建于明万历年间(约1573—1620年),历代均有修葺。

1990年经侨居海外的本宗华侨捐资重建,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东祠长46米,宽19米,占地面积874平方米;西祠长59米,宽19米,占地面积1121平方米。

两祠结构样式大体相同,均面宽五间,进深四间,硬山结构,琉璃瓦面,整个建筑物飞檐画栋精雕细琢、美仑美奂。

祠内大柱悬有这副楹联,此联点出此宗属于“九牧林”,其堂号为“十德堂”。

祠堂正中立有清内阁大学士董浩、户部尚书曹振镛、兵部右侍郎胡长龄、内阁大学士文宁为林则徐所立的“进士”横匾。

民族英雄林则徐之五代孙、原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凌青(原名林墨卿)为宗祠落成题写“九牧之光”,使祠堂增色不少。

牛宅林姓家族仁人志士络绎不绝,最有成就的当属本宗二十二代孙林绍良,他不仅是印尼首富,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富豪。

西河世泽鼎盛;九牧流芳无疆。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林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

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

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

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

”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

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十德堂中深树德;九龙门内再腾龙。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林氏宗祠“十德堂”联。

全联典指上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林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九龙衍派;双桂遗风》联上联的联释)。

草舍百篇集清气;虎门一炬振国威。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贡生林时跃,字遐举,号荔堂,鄞人。

授大理评事不就。

晚与徐霜皋等共撰《正气集》。

自著有《朋鹤草堂集》、《明史大事记》等书。

下联典指清代大臣林则徐(1785-1850)的事典。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

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卓有成效。

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遂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粤查禁鸦片。

十九年,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严处受贿官吏。

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7万八斤。

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当众付之一炬,全部销毁。

梅妻鹤子和靖士;竹笔译文冷红尘。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事典。

下联典指近代古文家、翻释家林纾(1852-1924)事典。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闽县人。

光绪举人,曾任教于京都大学堂。

翻释英美待国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影响颇大。

根盘江南莆田县;叶茂山东不夜城。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文登市林氏宗祠联。

上联典出了本支林氏由福建省莆田县迁徙而来。

下联“不夜城”,指文登,据《齐地纪》载:“古时候,有太阳夜里出现,在东莱可见到。

所以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

” 祖举添朝家声远;盛世文明光大贤。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东乡县林氏总祠联。

济美衣冠承恩宠;南郡吕格世泽长。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林氏宗祠“济南堂”联。

联以鹤顶格嵌“济南”堂名,全联典出秦昭王死后,依次由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和赢政继承王位。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式完成中国的统一。

赵国灭亡之后,原居于赵国九门的“九龙堂”林姓望族就迁徙到齐郡邹县(址在今山东省境内)。

至西汉之初,分邹县之地置济南郡,故后来统称“济南林氏”,其居住中心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古平陵城。

因此,“济南”成为继“西河”之后林姓的第二个重要的发祥地。

这一名门望族以“济南堂”为堂号,以“济美衣冠承恩宠,南郡吕格世泽长”为堂联。

林坚的50世孙林尊,在汉宣帝时代官至太子太傅,成为“济南林姓望族”的开基始祖。

后来衍分的支派,如广陵林姓、郯城林姓、平原林姓、下邳林姓、晋安林姓、寿州林姓、光州林姓、三原林姓和陇西林姓等都以林尊为先祖。

行事莫将天理错;立身当与古人争。

——清·林则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林则徐题赠联。

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清·林则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林则徐撰自题联。

敦和气而聚国族;积阴德以福儿孙。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浯江镇海云村林氏家庙联(1)。

祠祀开基祖林安及列祖列宗(下同)。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堂联。

大志禁烟,御夷留恨;血书求救,为夫解围。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人。

嘉庆年间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倡经世之学。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尽心修治黄河;在江苏巡抚任上,又兴修浏河等水利。

道光年间,先后任湖广总督、钦差大臣、两广总督,严厉禁烟,卓有成效,曾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多斤;并积极筹备海防,屡次抗击英军挑衅。

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广东无法得逞。

因受诬陷被革职,充军新疆,曾在那里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后历官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

工诗、能文、擅对联,有《林则徐集》等。

下联典指林则徐的女儿,嫁沈葆桢(字幼丹,侯官人,道光年间进士,历官九江知府、广信知府、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为妻。

沈葆桢守广信府时,太平军攻城,林氏刺手指写血书,向玉山镇总兵饶廷选求援,经七战而胜,沈葆桢从此名闻天下。

西山瑞满,三仁著绩;河水祥垂,双桂流芳。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林氏宗祠“西河堂”联。

联以鹤顶格嵌入林氏“西河”郡望、堂号名。

双桂指林禄之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林则徐撰自勉联。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清·林则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林则徐题赠联。

幼敏绝伦,京都景仰;才高压重,状元世家。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林文秩,福州人。

少颖不凡,拜监察御史,立朝有直声。

下联典指明代林大钦、林宣德皆中状元。

唐宋元明,五百进士三顶甲;高曾祖考,十二宰相九封侯。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东乡县林氏总祠联。

捷报新传,百载冤仇今尽雪;将军虽去,千寻大树永凌云。

——胡乔木撰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岑兜村黄螺山林氏宗祠联 海口镇岑兜村黄螺山麓的“林氏宗祠”,严格意义上属于姓氏宗祠,但如今把它列为历史名人专祠也未尝不可——因为该祠已被辟为“林则徐纪念堂”,而林则徐为历史名人。

“林氏宗祠”为六代祖林榕山和其子林存素建于明代,原为悬山顶土木混合结构,六扇前后院,两进。

1998年重建后的宗祠比原祠略大,祠宽

【第15句】:3米,深

【第28句】:8米,面积830平方米。

祠堂两进三厅,为混凝土半框架结构。

前厅正上方挂有“民族英雄”巨匾和林则徐玄孙凌青书写的“林文忠公祠”横匾。

另有胡乔木题写的这副对联,林则徐外玄孙、著名书法家沈觐寿书写的牌匾,以及大量反映林则徐生平业绩的挂图。

该祠1993年被市政府定为福清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敦谊明伦,即此是敬宗尊祖;本修德立,如斯乃孝子贤孙。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南投县竹山镇林氏“敦本堂”联。

联以鹤顶格嵌“敦本”堂名。

祠旁水仙王,北宋尚留高士塔;树成香雪海,西湖重见古时春。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北宋·林和靖(林逋)祠联。

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

聚族衍象山,仁义礼智绵世泽;斯堂开麟野,士农工商振家声。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南靖县和溪林氏家庙“聚斯堂”联。

堂祀开基祖林长清及派下列祖列宗。

松木公,椒木叔,木木成林皆公叔;崇山宗,岐山支,山山叠出亦宗支。

——林召棠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安堂村林氏宗祠联。

安堂村是个有630年历史的古老乡村。

唐朝末期,其高祖林披公居福建莆田,有“九子十登科”的美誉,得朝庭追封他为睦州刺史,有子9个、女1个。

子皆成为唐朝命官,官至刺史、府史不等。

唯有其女婿三次赴考均落第。

一日林太夫人把裙褂挂在门楣上,叫女婿经此门而入岳家。

之后,女婿真的高中。

这传说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从中可见林家激励子弟参加科举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

安堂村林氏宗祠正堂挂的“十德图”,就是为纪念林披公九子一婿均科举高中拜官的盛事而绘制的。

林披公第六子允文公为安堂村林姓始祖,官拜蕴州刺史,其从国家安定的愿望出发,曾劝喻当时在广州作乱反唐的刘×,被刘把他的头作磨刀用。

此事,《成语考》、林氏族谱皆有记载。

允文公子玄兴公来到安堂开枝散叶、后裔蕃昌。

至今,仅在村里常住的林姓人口已超过5000人;玄兴公祖屋,据说是10多年前拆掉的。

百多年前,安堂已是隆都地区的望族名乡。

唐朝之后,受历代世人虔诚敬仰的妈祖(又被尊为“天后”),同为林披公后人,安堂林姓林姓后人,世代尊称妈祖为姑婆,并建有妈祖天后宫祀奉。

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

——唐·林嵩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进士林嵩抒志联。

家之兴在礼义,朔望参谒者礼义之本;族之大在孝敬,春秋祭祀者孝敬之源。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浯江镇海云村林氏家庙联(2)。

自长仄开基,积厚流光,克继九龙绵世泽;由万安卜宅,地灵人杰,足追双凤振家声。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南靖县梧宅镇林氏大宗祠联。

祠祀开基祖林希逊及派下先祖。

崇以忠,崇以信,忠信承先,本本源源绵世泽;德言孝,德言慈,孝慈裕后,支支派派衍长林。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南靖县新村镇林氏祖庙“崇德堂”联。

堂祀开基祖林广明及派下先祖。

振作那有时,少时、壮时、年老时,时时须努力; 成名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佚名撰福建省永定县林氏宗祠振成楼堂联 永定林氏客家人因中原战乱被迫不断南迁,饱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从中孕育出爱国爱家、顽强奋斗、寻求解放的革命精神。

客家人在历史上英雄辈出,爱国爱家,报郊祖国。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在客家社会的土壤中孕育出一代代爱国英豪。

客家宗祠祖屋中,爱国爱家内容的族训堂联比比皆是。

林氏辈分 华字辈的族谱是什么哦?

林氏  

【第1句】:

【林姓】  

【第2句】:

【林姓变迁】  

【第3句】: 史脉络】  

【林源】  编辑本段  

【第1句】:林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就是林坚。

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

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第2句】:林姓的另一个起源出自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

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林姓家谱中就称为河南林。

  

【第3句】: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将鲜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

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

  总体上看,林姓的发源地还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史载:殷商太师比干被商王朝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

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赐姓林名坚。

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

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林姓的发源地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林姓变迁】  编辑本段  今天的林姓后人,大多尊比干之子林坚为受姓始祖。

林姓从周朝初创姓以来人才辈出,他们不囿于一方,走南闯北,行东跑西,到处寻求施展才华的空间,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从林坚被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后,子孙世袭爵位,多为大夫,当时的朝廷曾先后三次在当地设立西河郡,“西河林氏”便由此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林氏散居在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各地。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林姓逐渐向山东济南汇聚,形成著名的“济南林”郡望,在随后的秦汉时代一直占据着林姓的主导地位。

  西晋时,中原士族因为避“永嘉之乱”大举向南方迁徙,林氏也随之南迁到江苏下邳(今江苏宿迁东南)一带,一部分人定居当地,形成著名的“下坯林氏”;后来还有一部分人南迁到福建,与今天台州和温州等地的林姓后人同宗。

  东晋时的林懋(林坚的47代孙)曾因在徐州做官,定居后成为“徐州林”的开基祖,与“下坯林”血脉相依。

他弟弟林禄是林姓入闽的第一人,在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奉命出守晋安郡(福州一带),并在当地定居,成为现今公认最大林姓支派“晋安林”的先祖,“晋安林”派生的旁支有很多,在福建全省有“阙下林”、“九牧林”、“游洋林”等,系衍全世界,素有“闽林遍天下”之称。

  三千多年来,随着林姓家族繁衍发展,林姓子孙或逢乱世而南渡、或迫于生计而东徙、或因分局而北迁、或谋官职而西移,至今已遍布中华大地乃至全球各个角落。

比干后代林姓确如枝叶一般繁盛。

目前,林姓在大陆列16位。

全世界林姓人口大约有7000万之多,其中我国大陆5000多万,台湾约700万,海外约1500万。

  

【历史脉络】  编辑本段  春秋时,林氏散居周、鲁、齐、卫等地。

战国时期,赵国宰相长林十五世林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生有九子,时称“九龙十德之门”.鲁国林雍后人迁徙到齐、邹二郡(今山东淄博),汉景帝时分邹郡之地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

  至晋代,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林坚公四十六世孙,家族世为西晋重臣,由济南徙籍下邳梓桐乡,为下邳祖,徐州冠族,生有二子: 林懋、林禄。

长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

次子林禄初任琅琊王司马睿府参军,黄门侍郎,后佐东晋元帝即位建邺(今南京),匡扶晋室,领合浦太守。

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晋安郡。

林禄为晋安林氏始祖.世代子孙,俱偕显贵。

历晋、宋、齐、梁、陈诸朝,英才辈出,奕世簪缨。

有“一王、二侯、九将军”之誉。

其后都散居福建各地,今其后子孙遍及福建、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等地。

  闽晋安林十世林茂于隋文帝开皇三年任右丞,定居蒲田北螺村,子孙遂成阀阅,经文纬武,奕世簪缨,显贵南国。

传至闽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韬为阙下祖,弟林昌为台湾雾峰 林氏祖。

批公生子九: 林苇、林藻、林晔、林荐、林著、林蕴、林蒙、林迈、林蔇,同时擢为刺史。

世称九牧林,尊公为九牧林祖。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漳州,由陈政之子陈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

河南光州固始县的林孔著随从陈政(陈元光之父)将军在闽广征战,屡立战功,其后浦南(属今福建漳州市)、福州东园、兴化(莆田)及江浙两广。

  唐末至五代十国,河南光州固始县的王潮、王审知入闽,立闽国,其后发展成林姓较有影响的支系。

有林延皓的“控鹤林氏”、林穆的“陶江林氏”、林硕德的“上街林氏”、“濂江林氏”、林廷甲的“福全后安林”等支系。

  根据公安部2006年7月“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统计对福建福州户籍人口的姓名统计,福州市户籍人口中人数最多的姓氏为“林”姓,共有970138人 ,排在前10位的姓名依次是:林芳、林英、林辉、陈辉、林燕、陈英、陈云、林华、林伟。

  根据1996年统计资料,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

【第14句】: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庙和祠堂的区别

区别:祠堂原本是族人聚会、议事、处理族内纠纷等宗族活动的场所;家庙是供奉祖宗、先辈神像、灵位,供族人祭祀、朝拜、思念的场所。

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士大夫不能建宗庙。

汉朝以前,有官爵者才能建立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但那时叫宗庙或者祖庙。

唐朝始创私庙,以祭祀先祖。

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改为家庙。

《宋史·礼志十二》:“ 庆历元年,南郊赦书,应中外文武官并许依旧式立家庙。

” 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文潞公作家庙,求得唐杜岐公旧址。

”各族百姓为了祭祀先祖,常建有“家庙”。

后来很多地方逐渐合二为一了,兼具双重功能,但有的地方宗祠与家庙仍然是分开建造的,保持着原有的结构与功用。

宗 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

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

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

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

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

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产”。

(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

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

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

家庙即家族为祖先立的庙。

庙中供奉神位等,依时祭祀。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文献通考.宗庙十四》:“仁年因郊祀,赦听武官依旧式立家庙。

”《清文献通考.群庙五》:“[顺治]十年,议定郡王以祀追封祖父于家庙,贝勒以下祀追封祖父于坟墓。

”家庙又称祖庙,起源于先民对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古人祭神祭祖的场所,至商周时期宗庙制度和祭祖礼制初步形成,秦汉并逐步完善。

南宋理学家朱熹《朱文公家礼》立祠堂之制,宗祠和家庙在明清进入发展巅峰时期,但只有做过皇帝或封过侯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皆称宗祠。

林氏家史怎么写?200字左右就可以了!!帮帮忙!!

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国神比干,“三代孤忠”的王叔比干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就是林坚。

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

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林姓的发源地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 众多的林姓子孙来到位于卫辉的比干庙,用最虔诚的心来表达他们对“忠义之宗、大义之祖”由衷的敬意。

从他们到比干的身上,无疑都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于忠、廉、孝、勤、俭的无数动人故事,以及“恕”与“和谐”的习性。

今天的林姓后人,大多尊比干之子林坚为受姓始祖。

林姓从周朝初创姓以来人才辈出,他们不囿于一方,走南闯北,行东跑西,到处寻求施展才华的空间,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千多年来,随着林姓家族繁衍发展,林姓子孙或逢乱世而南渡、或迫于生计而东徙、或因分局而北迁、或谋官职而西移,至今已遍布中华大地乃至全球各个角落。

比干后代林姓确如枝叶一般繁盛。

目前,林姓在大陆列16位。

全世界林姓人口大约有7000万之多,其中我国大陆5000多万,台湾约700万,海外约1500万。

天下林氏何其多,因林姓先辈历数磨难,颠沛流离,昭穆失序,谱牒尽毁,今以至诚之心望众林氏宗亲到林氏论坛留下您所在的地区,迁徙路线,迁徙始祖及昭穆字辈等资料,以方便登记收录,以慰先祖之灵,林氏万世之流芳! 以下是广东揭西南山林氏 林南山自元末从福建上杭迁居广东揭西钱坑,其后裔成为潮汕巨族,分布在海内外约有10万余人,其中钱坑镇4万余人,阳夏3万余人。

林氏辈序诗为昭穆如下(一世起): 渭甫永。

惟崇伯宗尚,子叔乔世登。

兰玉盈阶秀,贤良应运生。

养恬安迁素,忠孝衍先声。

端穆贻芳远,义扬肇业宏。

奋庸昭伟烈,继武振鸿鸣。

松茂千秋盖,鹏飞万里程。

采纳哦

林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林姓位于16位。

  林姓主要来源:  

【第1句】: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

商末,无道,犯颜直谏被杀。

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

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赐以林为姓。

  

【第2句】:源自姬姓,出自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第3句】: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养护浇灌等。

  4,来源于少数民族。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