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工作总结感言
学校记者团工作总结怎么写
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
。
。
。
。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
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
【第1句】:标题
【第2句】: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第3句】:落款 署名,日期
社区工作者作为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前接受记者采访发言稿
嗯。
。
。
这些对明星的采访,倾注了我的心血,也都有我自己独到的角度,是我们黑龙江台独家的报道。
他们不像明星诽闻那样争得人们一时的关注,成为某一阶段的热点,但是,他们却有长期保留的价值,不温、不火、不过时。
这种探索是我的追求,我的喜好,也是社会和人们的需要。
后来,我突然发现在采访明星的过程中,我又创造了一个独特,那就是高级记者进入娱乐界报道大概为数不多,甚至仅有我一人的可能。
因为我分析过,所有达到正高级职称的不是做领导就是搞重大报道;娱乐采访几乎都是年轻的小记者,而且好多都是聘任制的临时工。
安排一个具有采、摄、编、播、主持全能的、具有30年实践经验的正高级记者去做追星节目,这在全国恐怕也可能很少见了,不知道我们的领导是怎么想的,起码我觉得是很不合适的。
同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也是一种绝妙的现象。
记得当我联系做访问时,他说,他几乎不接受任何新闻单位的采访,因为他认为们的提问,关注的话题太没档次。
我告诉他,我是一名高级记者,在娱乐报道中绝对是少之又少的,我相信他会对我的采访话题感兴趣的,也会对我的采访满意的。
当时他不好拒绝,只是了一句,我考虑一下吧。
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我相信,相当一部分资深演员对,对八卦采访是反感的,是不感兴趣的。
而像我这样的老记者、资深记者,对他们那种探讨人生,探讨艺术,探讨角色的采访,在演艺圈,在明星中会大受欢迎的。
比如对我提问的赞扬,;比如对我采访准备充分的欣赏;比如对我采访角度的高度评价,比如与我交流中回忆往事的泪水都是最好的例子。
做了两年的追星记者,一方面我及不情愿,是一种无奈之举;一方面我又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和收获。
当初我绝对是感觉大材小用,乱点鸳鸯谱,可是我的一贯作风又是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啥就要干好啥。
那是的作用,把自己作为一颗螺丝钉,钉在那里,就要在哪里闪光。
不管内心有多大的矛盾、困惑,不能拿工作开玩笑。
于是我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了两年的追星记者。
以上记载的就是我两年的采访收获,之后,我主动要求退居二线,当我真正离开栏目的时候,当我如今回首两年的追星历程时,我才发现,自己对明星采访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对人生的反思,对事业热爱的追述,对爱情婚姻的感悟,对性格爱好的抒发,对艺术升华的基础之上的采访。
所以这两年的追星是我做记者探索人性最深的两年,是最动脑子思考的两年,是最不浮躁的两年,是收获最大的两年,是感慨最多的两年,是值得记忆和骄傲的两年。
为此我再也不会有牢骚,不会觉得是小用,而是实用了,不会觉得是乱点,而是点到的幸运,是冥冥之中与那些明星们的缘分,让我同他们共同分享了成功者的快乐、感悟、艺术和人生。
追星也让我和女儿、和更多的年轻人有了共同语言,让我更靠近时代,靠近时尚,让我的心更加年轻,更富有朝气。
追星还让我感受到明星光环背后的艰辛、努力、付出、喜悦、收获、享受等等普通人难以接触难以想象的故事和细节。
追星更让我了解和走进了演艺界成功人士的,去触动、开启、探望他们那颗心灵之窗。
这份收获是最让我动心、动情、感慨和难忘的。
你曾注意过那咖啡色或黑色的泥土吗
每天,您上学时,脚下踩的就是泥土。
它虽然被无数人踩着,但没有向人类要过报酬,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每当您出去游览时,是不是只注意那翠绿挺拔的参天大树
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
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树木花草,哪来人类生物呢
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
它把自己的身体乃至体内的一切养料都供给了大树、鲜花、小草……它无私地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人类也正是这样,哪位英雄与先进人物的背后,没有众多的默默无闻地支持他们工作的人们
就说奥运会得奖牌的运动员吧,他们顽强拼搏获得了奖牌,为祖国争得荣誉,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
可是你注意了他们的周围的医务人员和带着殷切希望的教练、领队没有呢
是他们平时陪练、指导,无微不至地关怀运动员,每次参赛时,站在台下最紧张的也是他们。
这些默默工作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他们不都是泥土吗
是他们用自己的身心和全部精力培养着这朵朵鲜花…… 我想,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
不也同鲜花树木一样值得称赞吗
让世界多一些这样的泥土吧
新闻+感悟 感悟要100字以内 新闻要最近的 谢谢
15日15时哈市南岗区长江路一处十口,一名4岁男孩要独自穿过,好心市民孙先生发现后立即拦下,并将其送到新春派出所内。
原来,男孩和姥爷不慎走散,民警随后找到孩子的姥爷,男孩平安回到家中。
18时许,记者赶到新春派出所时,男孩正在沙发上睡觉。
好心孙先生告诉记者,下午他开车路过长江路一个路口时,突然发现这个小男孩一个人在马路中穿行,情况十分危险。
他立即下车把孩子抱到车中,经过询问才知道是孩子与家长走散了。
孙先生立即报警,把男孩送到新春派出所。
据民警刘建超介绍,他们把男孩走失的信息上报至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平台发出。
不久后派出所收到一条报警信息称一名男孩走失,经确认正是这名被送到派出所的男孩。
感悟: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 其实我们的社会充满爱,这一个个都是典型的例子。
有人常常说社会冷漠,而这些鲜活的正能量,更是证明了 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
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
做为小记者该怎么做?
当好小记者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一个人,要达到一个目标,要实现一个理想,必须要有足够的条件作为基础,并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想当好一名记者也是如此。
要当好小记者,首先要有好思想,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和过硬的文字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语言、最适合的文体去传播新闻的目的。
小记者要能够发现、挖掘乃至争抢新闻,就要善于“听”别人说,准确深刻地理解;“说”给别人听,简洁明快扣人心弦;“读”人家的文章,能快速抓住中心,高度概括、提炼出中心;“写”文章给别人读,要条理通顺,层次清楚,直奔主题……总之,要当好小记者,必须具有比别人更高更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们的语文就是培养听、读、写能力的主要学科,主要课程。
因此说,要想当好小记者,必须学好语文,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在课外活动中,积极参加“小记者”活动,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一、要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知识(一)读懂是关键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习语文总是要尽可能多地去阅读别人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去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怎样思考,怎样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谋篇布局。
从而做到细心体会、深入理解,以达到与作者思想、心灵的沟通的目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
【第1句】:学会从整体入手进行粗读对一篇文章粗读时,应先了解一下大略,弄明白作者告诉我们些什么。
这样做,便于我们调动头脑中的旧知识,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为深入理解做好准备。
例如,我们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
粗读之后,我们就可以大略掌握作者讲述的是一个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想办法战胜敌人。
邱少云就是在执行这样的战斗任务时涌现出来的英雄。
这时就要弄明白,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52年,“抗美援朝”指的是美国侵略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为了保家卫国,组建了一支“志愿军”,去帮助朝鲜人民打击侵略者,邱少云就是志愿军的一名战士。
战斗是在朝鲜的土地上展开的……
【第2句】:细读时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有了上面的一步工作,接下来是分层分段,逐词逐句地理解品味,弄明白作者讲了哪些内容,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细读之后,我们才明白,在敌我交战中,敌人固守着一个高地。
有这个高地的敌人存在,我们志愿军就不能顺利推进。
可当时敌强我弱,要想夺取高地。
我们必须先把战士隐蔽到敌人眼皮底下,待机突然攻击,才能取胜。
邱少云就是被派去“隐蔽”的。
读懂了这些,才能理解邱少云宁肯活活被烧死,也不动一下的原因了——因为部队必须隐蔽得叫敌人发现不了。
一旦敌人发现了,战友们都要牺牲,战斗也就没法胜利了。
那么我们是怎样了解了邱少云的伟大呢
是文章介绍的细节反映给我们的,是从我们对具体字词句段的分析中体会出来的。
“他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从这句中,我们就知道,邱少云不是没有求生的机会和办法。
只是他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宁肯自己牺牲,也不违犯纪律暴露目标。
这样舍生忘死的精神还不伟大么
【第3句】:再读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手法作者热情赞颂伟大的战士,但不是靠一句两句口号,而是运用了巧妙的手法。
我们在了解了故事的细致情节,并在对字、词、句、段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之后,再读全文,会发现作者表达的这种颂扬之情是渗透在每个细节上的。
当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时,作者写道“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看到战斗胜利,作者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来看30分钟和20分钟,差距并不是很大。
但从文章中我们却体会到,英雄被烧的那30分钟是那样的漫长。
因为作者恨不得让火立刻灭掉。
当战斗打响了,突然袭击成功了,战士心中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了,觉得杀敌人还没杀够,没过瘾,敌人就死光了,因此时间就显得特别短。
由此,作者爱谁恨谁,读者一下子就全明白了。
在阅读中要弄清作者写了些什么;通过这些内容,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这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
(二)从赏析中学写作无论是对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还是一部著作,读懂是重要的,但并非就可以结束了。
我们还可以从文质兼美的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受到很大的启发。
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反复揣摩华美的词句,从中感悟作者美好的心灵,学习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学习作者使用语言的风格。
例如,尽人皆知的伟大作家老舍先生,有许多作品被选入我们的课本。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学到的就不单单是文章中涉及到的那些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赏析这些佳作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
《养花》是一篇很多人都很熟悉甚至能背诵的好文章。
学习《养花》,我们了解了作者热爱花草、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
知道了作者生活在北京的四合院中,作者有腿病,写作之中常常要借搬弄花盆舒活筋骨……可见,在赏析美文的同时,我们还能学习到作者顽强的奋斗精神。
【第1句】:学会“选材”老舍先生是世界知名的大作家,国家大事,世界见闻,朋友交往,可以写的内容数不胜数,可偏偏把日常生活中“养花”当成文章内容选了出来,写出了那么高雅的意趣,写出了那么纯洁那么真实的内心感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
一提起笔来,同学们常常就紧锁眉头,喊着“没得写”。
其实,如果你静下心来想想,生活中我们有自己的快乐与苦恼,有那么多的伙伴与亲人,并且时时都有交往,能够当成写作题材的东西并不少,只是我们没有像老舍先生那样,把身边的小事认真思考过,以致把很多很好的材料丢掉了。
【第2句】:学会“立意”可能许多人都养过花或正在养花,可是把“养花”的深意说得那么“透”,就不容易。
老舍先生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把养花的意思都说全了。
这固然是靠对生活的热爱,更是靠细心的体察与感受。
日常中同学们谁没有痛哭流涕过,谁没有捧腹大笑过,无论是哭还是笑都一定是有原因的吧,也就是都有一个故事吧,有多少人抓住这个故事思考过呢
这就是我们写文章时,只能摆出个事,写不出什么含义的原因——因为思考得少。
【第3句】:学会“表达”老舍先生惯用北京话来写文章,让读的人感到那么亲切而明白。
《养花》一文就是像聊家常一样,一层一层自自然然地写出来,让谁都觉着有趣味。
写文章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局和方法。
结合要写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关系数来安排文章层次,效果就会不错。
当然在字、词、句方面要下功夫,要踏踏实实一句一句写清楚。
你写的时候思路是清晰的,别人读的时候才好懂。
(三)积累语言素材是必要的读懂了许多的文章,又从赏析中学习了不少巧妙的写作方法。
可当在书面表达一试身手的时候,就出现了“词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
这是大多数同学遇到或曾经遇到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须在平时注意语言素材的积累。
【第1句】:阅读过程中,不忘勤动手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把好的章节或全篇收录起来,或剪贴,或集册,分门别类,由少到多,不断存贮。
你甚至可以把你摘抄的东西存入电脑,那查阅和使用就更方便了。
【第2句】:贮存知识,厚积薄发积存了词、句、段,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拥有它了,你还要不断地反复地熟悉它,让它成为贮存在你头脑中的财富。
一旦触景生情,想去描述那些对象时,头脑中就能涌现出有关的词、句、段,仿佛伸手就可以拿到一样。
这样你就可以从中挑选,再度加工、结合,写出自己的文章了。
【第3句】:反复练习,大胆实践在写作中要大胆试用你手中掌握的好词语和佳句。
要在运用中进行比较,看是不是真的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以增强自己驾驭这些词、句的能力。
实践的机会很多,像给班级黑板报、校刊、报社投稿,只要你认真地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社会常识、科学知识大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你一定会写出好的稿子。
循序渐进,是你提高写作水平的惟一途径。
二、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写作材料(一)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素材同学们应当广泛地培养兴趣爱好。
多关心身旁的人和事,看看大自然,听听虫鸣鸟叫,你会发现生活真的丰富多彩。
它不光有作业负担的沉重,还有开心与愉悦。
不光有老师的说教,家长的叮咛,还有个人的欢笑与跳跃。
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季节在变,街道在变,同学们也在一天天长大……你会发现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其实,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练习取之不尽的材料之源。
要想从这个源泉中汲取到“材料”,应当做到以下三条。
【第1句】:要学会观察学会观察,就是留心看,仔细听,认真想,用心记。
我们立志要当小记者,就更得学会有意识地发现、捕捉新鲜有趣、能引起大家关注的材料了。
【第2句】:要抓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有的同学图省力。
一搞写作练习,就先找参考书,翻一些“精品”、“大全”之类的东西。
最后不过是炒炒人家的冷饭,虽然能“交差”,可总也写不出有新意的作品来。
这种坏习惯是我们要克服的。
有人爱走老路子,一写老师关心学生,就瞄着“补课”,“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懂了为止”。
难道就不能写一写老师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培养他们坚强意志的情景
不能写一写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像知心朋友一样和同学交往的过程
我们希望同学在练习写作时有新认识,有新内容,有新角度。
【第3句】:要看重有个性的材料一个班四十多名同学,一写助人为乐就出现二三十个人写坐公共汽车给人让座。
这样的文章谁看了能信服
谁看了能不厌烦
应当力争写别人没有写的内容。
(二)要从挖掘到的材料中提炼中心作文课,是老师出题目、定中心,而记者是在没有固定题目的情况下,面对突发事件,要自己根据采访记录,加工成文字材料,并赋予文章明确的中心。
因此,我们要着重练习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写作的材料,并命好恰当的题目,使读者获得准确的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1句】:要清楚自己写的是什么 一个材料常常蕴含着多种意思,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它。
选择写作的角度,决定如何入手,往往是很重要的。
这就决定了文章应该确定怎样的中心。
【第2句】: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写有些时候,一个材料,看似平常,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花絮,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其实并非如此,若换一个角度去看去想,它还会有深一层的意义,只不过我们常常只差半步,就与它失之交臂了。
一个写作的材料,调换一下角度,往深一步思考一下,可能就会有更广更深的内涵。
三、要练就布局谋篇的本领(一)好文章的特点在于耐读耐看翻阅古今各类文章,从洋洋千万言的“鸿篇巨制”,到只有三言五语的一首小诗、一个名句,诸如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李白的《静夜思》……为何历经千百年仍然为今天的人所喜爱
“十年动乱”期间,有无数的“火药味”极浓的文章,为什么早就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一首反映儿童内心感受的小诗《春天在哪里
》却被谱写成歌曲,广为歌唱
其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点:
【第1句】:作品有真情实感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不管是热爱还是憎恶,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应该是真实恳切的。
哪一个身处异乡,又恰逢佳节的人,不会产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呢
李白的一首《静夜思》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你读《红岩》一书的时候,你是不是能体会到作者是多么喜爱、关切、敬佩江姐和双枪老太婆这些英雄;多么憎恨甫志高这类叛徒。
作者是这样,我们大家也是这样。
《红岩》这本书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
【第2句】:作者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作品给人以美感当你阅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时,你能不被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折服吗
寥寥数语,勾画了一幅多么有趣的春景图,而且入情入理,儿童粗心急躁,蝴蝶是黄色的,溶入金黄色的菜花田中,当然就没地方去找了。
我们要想胜任小记者的工作,就要从写作技巧方面去加强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二)合理的结构是保证文章质量的基础
【第1句】:什么是文章的结构我们所说的文章结构,简单理解就是文章应当分几个段落,每段要分为几层。
这在一篇文章里应当很清楚,在动笔之前要设计好。
其次,是要编排好段落之间的连接,一篇文章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的几层意思(或几个方面)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在写之前要排定。
很多学习写作的同学,不从这一环节入手,而急于写局部的具体内容,往往会事倍功半。
【第2句】:安排好结构是保证文章质量的基础从我们对结构的理解来看,就是在动笔写文之前,先要设计好文章要分几部,哪一部分在先,哪一部分在后,它们之间怎么连系在一起。
其实,这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思考的,否则你难免要犯“南辕北辙”的错误。
比如,你想写一件事情,却不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那能行吗
你想写一个人却不交代清楚他姓甚名谁,读者怎么知道你在描写谁呢
仅以一则报道为例,做一说明:(1)新闻线索:一些人只图个人捞钱,对“环境保护”、“爱护人类的动物朋友”不屑一顾,干起了残杀青蛙的勾当。
一位读者打了举报电话,提供了新闻线索。
(2)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作者从事情发生地——一个小市场写起,到办这种事的人——三个男子,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写得详实具体,令人信服,并且描述了买“田鸡”大娘的实例,附上实物照片。
这篇文章就成了抨击不良社会现象的有力武器当然作者也不忘在技巧上下功夫:用一个反问《难道,我们也是害虫吗
》当题目抓住读者,首句开头提出一个问题:怎么对待朋友,该不该为贪图仨瓜俩枣的小利杀害朋友
使人急于想知道细节详情。
结尾处“引经据典”,说出保护青蛙是尽人皆知的事,更加显出事情的严重性。
文章干脆明白,叙事清楚,观点鲜明,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目的明确,结构严紧,文章质量当然也就高了。
(三)写人写事都有自身的结构规律当好小记者,常见的是写人、写事,如何刻画好一个人物,反映出他独特的精神风貌;如何记叙一件事情,明白准确地反映出它的性质,就成了我们必备的基本功。
(四)文章前后要贯通我们写文章,当然是要抒发出自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拟定的中心思想。
因此,一篇文章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各部分互相关连的整体。
这样才能突出一个中心,文章才会有感人的力量。
【第1句】:怎样才能使内容连贯起来(1)在观察事物和记叙事物时,要注意到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把前因后果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文章内容就会连贯。
(2)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贯,这是全篇贯通的基础。
(3)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连贯,运用好过渡、照应。
过渡就是使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前后衔接起来。
不同类型的文章过渡方法不同。
叙事写人的文章:运用倒叙、插叙时,需要过渡。
时间转换需要过渡。
写不同方面需要过渡。
写景状物的文章:写游记、参观记,空间位置转换需要过渡。
写常识性的文章:意思转换需要过渡。
过渡段:例《伟大的友谊》,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过渡句(用于段首或段尾)过渡词:因为、所以、然而、当然、但是等照应什么叫照应
照应是使文章前后内容相互关照与呼应的一种手段。
前文讲到的内容后边要点明或关照到。
照应的作用文章中有了照应,文章的内容就能明断、暗续、前后连成一体,结构严谨,烘托中心,印象深刻。
照应的方法A、时间的照应;B、地点的照应;C、人物的照应;D、中心事件的照应;E、事物的照应;F、总起分述的照应;(4)要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说明情况,介绍背景;描写景物,引入正文;提出问题,引人深思。
常见的文章结尾自然收尾,干净利落;总结收尾,深化主题;含蓄收尾,引人深思;抒情收尾,以情感人;与开头相照应的结尾,结构严谨。
以上方面注意了,文章才能一气呵成,具有一种感召力。
四、坚持练习才能写出好文章(一)只有坚持练习才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认真学习,特别是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
所以,我们要想提高写作技巧,增强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胜任一个“记者”的工作,必须有付出巨大努力的勇气与恒心。
(二)练习写作要有方法、门道我们强调坚持练习才能写出好文章,是想告诉同学们,只要脚踏实地、刻苦练习,人人都会有收获。
这里态度端正、方法正确是很重要的。
【第1句】:激发兴趣,拓宽思路,抓好随机练习要想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不能满足于学校、在课堂上那一部分知识的来源,必须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开拓为自己学习写作、练习表达的机会和场所。
这样你才提高得快、收获得多。
如果你把动笔练习变成一种兴趣和习惯,在你面前,道路就开阔多了。
像面对天气的变化,别人可以觉得是一场痛苦的遭遇,而你却感觉获得了一次难得的体验,找到了一个练笔的素材;一个偶遇的突发事件,别人可能会绕道而过,生怕沾上,而你可能就会认为有了一个难得的观察目标,多了一个练习写作的题目;遇到一个一面之交的人物,别人可能会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而你就可能将其当作一个有相貌特点,给人印象深刻的写作“模特儿”了……
【第2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学好课本知识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作文的要求及训练,均有系统安排,而且是循序渐进的。
从只写人物的一些简单的事,发展到描写人物的外貌,人物的言行,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材中这种安排和训练,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一定要珍视这种学习和训练。
【第3句】:由单项到综合写作能力的训练,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既可以分为若干阶段,也可以分为若干单项,但最终还是要达到综合运用。
所以我们在练习过程中,要耐心地、扎扎实实地遵循从少到多,由浅入深,从部分到整体的原则。
这个过程是不可少的,是不能略去的。
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需要综合运用。
不可单打一,一个点一个点地往外“蹦”。
五、有文采的作品别人才爱看(一)文章精彩才能吸引读者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各种媒体大显身手,电视、网络、无线通讯等等信息传播的渠道,都对书面文字表达这种形式提出了挑战。
因此,用书面形式表达,通过语言文字传播信息,就必须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并且不断改进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有了精品才能吸引读者。
作为生产“文字产品”文章的记者,就必须练好内功,能运用语言文字自身的规律、优势、特点写出好文章,生产出好的作品。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叙述要讲究方法经过辛辛苦苦的采访,我们手中可能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材料。
但是这正如建筑工人盖房子一样,再好的砖瓦材料,没有能工巧匠用高超的技巧去搭建去组合,也造不出好的建筑物,只不过仍然是一堆好材料而已。
要想把文章写好,必须先掌握表达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记叙、描写、抒情等。
【第1句】:要学会记叙记叙即是记录介绍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情发展变化过程的写作方法。
记叙的方式有三种:(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过程,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记叙,这种叙述方法叫“顺序”。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顺序又包括纵向顺序、横向顺序及按一定逻辑关系记叙三种情况。
(2)倒叙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情况。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情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件从前的事,或者另一件事,这就叫插叙。
插叙在全文中只是一个片断,插叙内容结束,文章仍要回到主要事情上来,把中断的线索重新联接上。
除以上三种叙述方式外,还有一种叙述方式,叫夹叙夹议,即作者一方面叙述一件事情,一方面对这件事情加以分析、解释和评论。
写作一篇文章之前确定叙述方法,这将决定文章的结构,是必须在动笔之前思考好的。
而不同的写作对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又有一定的差别。
【第2句】:要学会写具体(1)把一件事写具体分几步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言之有物。
把事情的主要过程一层一层真切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使读者能够比较形象地了解事情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出自己的想法做到言之有情。
真实准确地写出自己做事过程的想法、感受,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文章才能感人。
叙事要适当进行环境描写。
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要在叙事过程中加入环境的描写,使事情更加真实可信。
写景固然很重要,但决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
(2)把一次活动写具体写活动与记事的方法相同,不同的一点是要注意把对场面的描写和活动的进程自然结合起来。
写好一次活动,材料要写得精,选得新,用以突出文章的中心。
(3)写景状物也要写具体状物也要突出中心,写出作者对所写之物的感情和认识。
状物要抓住物的特点,如对外形、色彩、质地进行描写,并适当展开联想。
写出物的用处。
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第3句】:要依据文体的需要选择写法做为一个小记者,不仅要掌握一般记叙文的写法,还要会依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以达到快速明确简洁地传达信息的需要。
(1)写简短的新闻报道,要求简洁明了,高度概括。
把事情的要点传达给读者。
(2)写小议论文,就需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把自己主张什么、拥护赞成什么表达明白,用适当的例子说清楚,就足够了。
(三)、注意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修辞是指使用语言文字要讲技巧。
同样一句话,用不用修辞,阅读效果就大不一样。
修辞的内容和手法很多。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
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这么做,会使你所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让人读着感觉有趣味,并且容易记住。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
使人更能直观感觉,更易理解。
比喻细分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夸张 就是指为了启发读者的想像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用夸张要注意别和实际描述相混。
拟人 是指把事物人格化,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辞方法。
排比 是指用一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是一种表示强烈抒情的修辞手法。
总之,修辞是一种加强语言感染力的好办法,要想让自己的文章有文采,就要学好修辞,运用修辞。
(四)精心修改,不断加工文章并不是一旦写出来,就永不改变,成为定型的产品。
鲁迅先生曾告诉我们: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意思就是对写完的文章还要修改。
修改文章是要下功夫的,也有它的要求和规律,请大家务必注意。
【第1句】:修改作文的内容(1)从文章的立意方面进行修改修改文章,首先要从思想内容方面入手,要看中心是否正确,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表情达意是否健康、真实。
(2)从篇章结构方面的修改修改文章,要从内容的表达方面考虑,仔细琢磨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楚,有无前后矛盾、罗嗦、重复、不合逻辑的现象。
(3)从语言文字方面的修改结构问题解决之后,要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推敲,看用词是否恰当,文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准确。
【第2句】: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1)修改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补、删、调、换”四个方面。
补:指的是补充,用增加必要的内容的办法来进行修改。
删:就是把文章中与中心思想无关的烦琐重复的东西去掉,删除多余的字词、语句、内容等。
调:指的是调理文章中的字词、语句、段落层次的前后顺序,使文章更符合情理和人们的语言习惯。
换:就是改变不恰当的字词、标点符号和不合适的语句或不适宜的事例等。
(2)修改符号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用规范化的修改符号,无论谁看了,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如果总在错误处涂涂抹抹,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习惯,不光别人看不明白,恐怕连自己也不知所写的是什么了。
表示删去字、词、句标号表示删去的修改表示增补的字、词、句、标点表示原来删错、改错、现需要保留的表示词语、段落移到指定处表示左右词互换位置,中间的词语和标点不动表示向右移两格表示向左移两格(3)修改的一般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找出毛病,确定“改什么”。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出原因,解决“怎么改”第三步;对症下药,仔细修改,要“过细”,要“三思而后行”。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请问记者需要哪些品质
从现在起我应该怎么做
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好记者,除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美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记者的素质包括:“坚持不懈;公正;知识面广;进取心;勇敢;富有同情心。
”随后,他又解释道:“记者生活于一个混乱无序、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然而,他们努力地通过进取心、机智、精力和智慧接近事实的真相,把他们的认识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
”“记者会犯错误。
但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到东西,而不要泄气。
虽然错误会让人尴尬和丢脸,但是它们是不可避免的。
不要为犯错误而提心吊胆,那会限制你的发挥空间。
”美国田纳西大学新闻学教授、传播学院荣休院长凯利?莱特尔在《全能记者必备》一书中说:“对一个记者来说,最重要的素质——除了写作的欲望和能力外,也许就是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灵活及随和的个性、善于总结经验的本领、在截稿期限压力下工作的气质和接受客观事实的宽容心。
记者还必须胸怀大志、生气勃勃、意志坚定,而且首要的是能约束自我。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理查德?J?卡塔尼(Richard?J?Cattani)总结了职业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包括:“独立、高产、细致、愿作榜样、通才、权威性、进取心、乐于助人、视野开阔、敏感、深思熟虑、自信、有个性、直觉感强、可教、无私、责任感强、活跃、有条不紊。
最后,他的忠告是:‘如果你不能做到一睁眼就开始写作,那就试试干点别的吧
’”《图森公民报》总编辑保罗?麦卡利在美国报纸基金会出版的一本择业指南中,对申请加入新闻事业的人提出了以下要求:“聪明智慧、兴趣广泛、进取心强、技能高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适应截稿压力、文笔优美。
”美国老一辈新闻教育名家利昂?纳尔逊?弗林特在《报纸的良知》一书中,对新闻记者及报纸所应具备的美德归纳了十三条。
其中包括:独立精神和勇气、公正、公平、正义、诚恳、诚实、责任、值得信赖、乐观、进步、温和、均衡、审慎、无私、服务大众、遵守专业内部规则等。
中国老报人王芸生在《报魂》一书中说道:“新闻记者这种职业,就现在的情形看来,似乎人人都可以干,但要干得尽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个能克尽职守的新闻记者,他须有坚贞的人格,强劲的毅力,丰富的学识;对于人类,对于国家,对于自己的职业,要有热情,要有烈爱;然后以明敏的头脑,热烈的心肠,冰霜的操守,发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勇士精神,兢兢业业地为人类,为国家尽职服务。
”新华社老社长郭超人在《在写作技巧的背后》一书中说:“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
我的回答是: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
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个好记者。
惟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
这几句话可能不太科学,但它们概括了我从事记者工作二十多年的深切感受和经验教训。
”老报人范敬宜在《如果有来世,还是做记者》的文章中说:“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只有热爱新闻工作你才能心甘情愿地去吃苦。
”《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有四种人做不得新闻。
一是有私心、好忌妒,遇事不肯说人之好;二是少理性,缺思路,选材析理抓不住要害;三是爱偷懒,不吃苦,不深入采访,不认真剪裁,抓不到最本质最典型的材料;四是好卖弄,喜粉饰,为文总要喧宾夺主。
”上面这些中外的新闻界前辈的话,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对这些前辈们的话进行梳理,并结合我本人多年新闻工作的实践,我以为,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记者的素质绝不是天生的和不用经过培养的,一个成功的记者所必备的素质大都是后天获得的,而并非遗传。
从我们以上所说到的记者素质看,除了悟性可能有遗传因素外,其他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做到的。
当然,这种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具体的培养和训练呢
在这里我暂时提出三条。
第一条:就是坚持每天写作,至少写1000字,写什么内容在这里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停笔的写。
无论大家在哪家媒体工作,不管是电视台,还是报社,文字写作能力都是对一个记者最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职业记者,最低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新闻和你对新闻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个记者是做不好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写作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必须要不间断地练习才行。
其实,具体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是必须强迫自己不停地写,以此训练自己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即使今天没有采访任务,也没有什么稿件需要交,那么,也不要让自己的笔停下来,你可以抄一段书,可以给朋友写一段话,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感受记下来,等等。
著名作家契诃夫死后,他的夫人发现他的一摞笔记本中记了很多一段一段的话,其中不仅有契诃夫平日里看到、听到的事物,还有他所感悟和思考的东西,其中有一些已经写入到他的作品中,而更多的并没有写入作品。
于是,他夫人将这些笔记整理出版,就是有名的《契诃夫手记》这本书。
我从书里随便摘几句:“兄弟俩不开收条就从银箱里拿走了钱。
从父亲那里要钱很难为情,从银箱里拿走倒不要紧。
”“N的父亲是个有名气的人物,他也是个很出色的人物,但是他无论做了什么事,人家总是说:‘好是好,可是比他老子差多了。
’有一次,他在一个艺术晚会上朗诵,和他一起参加表演的人都获得了成功,可是对于他,人家还是这样说:‘好是好,可是还是比不上他老子。
’他回家后躺在床上,瞪着他父亲的像片,晃着拳头。
”这些东西准确地说,都是一些片断,都是契诃夫在平日里随手记下的东西,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手记对契诃夫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我国宋代有一位著名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的得句,有的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
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些都是前人的经历,对我们想要从事文字写作的人来说,这些经历是完全可以借鉴运用的。
如果你是在校就读新闻的学生写什么呢
我在这里提个建议,你们可以试着观察一位同学的言行,从中找到特点,然后把它写出来,再叫同学来读,如果同学通过你写的东西能猜出你写得是谁,证明你这个特点抓得准,表述得清楚。
如果同学猜不出来,那就说明你还要继续努力。
还有,如果和同学聚会、讨论,你可以把聚会的经过、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可能在今后的若干年后,成为你和你的同学之间一份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第二条:坚持每天看新闻,至少细看十条。
将每天的你认为重大的新闻事件记下来。
而后,对一些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跟踪看下去,既看事件的进展,也看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方法和步骤,从中体会新闻写作的一些规律。
记者工作离不开信息采集,在平日里就应该让自己始终不脱离新闻信息的海洋,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说新闻信息获取已经变得很容易了。
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大事,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图文并茂报道。
比如最近有关禽流感的新闻,有关萨达姆受审的新闻。
大家通过查阅相关新闻报道和评论,就可以了解到禽流感在整个国际上是什么样的,各国都是怎样处理这种事件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作为从事新闻传播的职业记者,在看新闻的时候,最好不要只看热闹,而要动用自己的大脑,对一些新闻进行思考,从自己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释。
比如,前一段时间的“超级女声”,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湖南卫视为什么能把这样一个节目搞成全国性的热点
这当中有哪些可以从传播学理论中找到注解
再如,我国混和男足连得两个冠军,这说明什么
是男足的水平高了,还是朱氏训练方法有效果了
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如果有同学对经济感兴趣,还可以想,今年西安连着举办了多次国际性会议,这种现象从会展经济角度分析说明什么
这些会议的举行除了提升西安的国际影响外,对西安经济有什么样的作用
等等。
第三条:坚持对同源新闻进行对比,从中总结新闻采写的规律性的东西。
经常作同源新闻的比较分析,对我们提高新闻采写水平是十分有利的,这要从两个层面来说。
一个是从记者个人修炼的层面来说,通过同源新闻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记者对同一新闻题材的不同处理手法,包括角度的选择、材料的取舍、行文的组织等方面的不同,继而从中发现哪一点是自己采访中所遗漏的,哪一点是自己所没有想到的,哪一点是自己今后可以借用的。
这是一个不断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对新闻事件、新闻报道做比较,并通过经常性的、有意识的比较去发现其中的不同,从中培养自己比较分析、吸取营养的能力。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采访中,时时留意事件之间、新闻作品之间的不同,甄别其优劣,当然这里的优劣是个人的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取优汰劣,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对自己的发展就是一种帮助,对自己的修炼就是一种积累。
另一个是从新闻竞争需要的层面来说,现在新闻竞争十分激烈,这种竞争更多的表现为对新闻资源的争夺,现在,不同媒体组成的信息网纵横交错,新闻热线铺天盖地,笼罩了所有能发生新闻的时空,“独家发现”新闻在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中越来越难,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日益普遍,新闻的同源化现象开始蔓延。
往往是一件新闻事件总会吸引众多媒体的记者,新闻越是重大,吸引的记者越是众多,新闻越是重大,越没有独家发现的独家新闻。
在现代传播活动面前,新闻媒介之间的新闻竞争,更多是面对同源的新闻事件,写出别人没有写出的独特角度、独特见解、独特思考、深刻解读和全面剖析。
在做同源新闻对比时,要不断地问自己三个问题:记者为什么要写这条新闻
记者在这条新闻中写了什么
记者是按什么结构和顺序写这条新闻的
“为什么要写”解决的是确定新闻主题,新闻是报道客观事实的,但绝不是有闻必录,这里边有一个记者对所报道的事件和内容的选择,即使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不加一句评论,但面对形形色色的事件,为什么报道此事而不报道彼事,这个为什么当中就隐含着主题。
刘勰在《文心雕龙》第二十六卷“神思”中说到,文章的立意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的“立主脑”篇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也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研究为什么要写,就是研究、发现新闻的主题立意,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养份。
“写什么”解决的是材料的选择和舍弃的问题,写新闻并不是简单地把事件的过程平铺直叙地说出来,而是应该选择其主要的一点或几点突出放大,所谓“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书画理论在谈到章法布局时有一著名的美学观念:“密处不使透风,疏处可以走马”,套用在新闻写作上,可以说是“详处细致入微,略处一笔带过”。
比如琼瑶的电视剧《婉君》,情节很细,有的地方让人感到拖沓,但却出现过“三年以后”这样的快速过渡,有时一天的事情可以拉成两三集,有时几年的事却只是一个蒙太奇。
这种手法在新闻写作中也是可用的,那就是该详则详,该略就略,该取则取,该舍则舍,但何处该详,何处该略,取什么,舍什么,这就是记者自己的判断和把握了。
“怎么写”解决的是叙事框架和叙事方式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叙事框架不是新闻的结构,而是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所需要涉及的所有的环节、范畴,包括不能逾越的事实边界。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遵从“全面、客观、公正”的理念,这些都是大家了然于心的概念。
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概念、理念落实到一次具体的新闻采访过程中,落实到具体的写作环节上。
面对一个具体的新闻事件,在动笔之前,记者必须搭建这条新闻的叙事框架,这个框架包括新闻价值的基本因素、报纸(媒体)的定位、读者(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新闻纪律的规范等,比如,要确定是突出时效,还是突出重要,还是突出显要;是从法律层面介入,还是从社会道德层面来表述;如何适应报纸的定位;读者的关注点在哪里;有没有违背新闻纪律的事实及观点。
然后再根据这些因素设计适当的叙事方式,这里就包括确定体裁,安排结构,组织语言等。
1896年接掌《纽约时报》并由此创造了该报辉煌的阿道夫?奥科斯,经常讲给他的下属们一个关于“三个石匠”的故事:中世纪的一个行吟诗人在路上先后遇到了三个石匠。
他分别问他们:“嘿,干什么呢
”第一个说:“在凿石头呢。
”第二个答曰:“我在雕刻一块基石。
”惟有第三人的回应令人振奋:“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奥科斯深谙新闻写作之道。
在他心目中,三个石匠的活计代表了新闻写作的三个阶段(境界)。
第一阶段:新闻记者正在对手头的事实材料进行“打量”,好比石匠在打量那块石坯,看它能派什么用场。
第二阶段:新闻记者已经考虑好要将手中的材料写成一篇报道,而正在将它打磨成新闻素材,好比石匠已经决定用毛坯材料盖房子(消息或通讯),正在将它打造成奠基石。
第三阶段:新闻记者认定了手中掌握的是一块难得的良材,他正在着手写一篇有力度的大报道,如同第三个建筑师,已经投入了一座大教堂的建构。
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不是被动地反映事实,从选择事件、确定角度到安排结构、组织文字,每一个环节都有记者的主观判断,为什么会出现同源新闻的不同报道,就是因为不同的记者有着不同的综合素质,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思维习惯,不同经历阅历。
我们做同源新闻的对比,就是要从上面这些点入手,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常此以往,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胡适老先生曾说:“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唐捐”意思是白费力,相信我们只要付出努力,就绝对不会空手而归。
心得体会的开头怎么写
体会开头1 从20**年9月,我们有幸接触到了“生育”这一理念,随后,我们一起听了一场专告和一节生本数学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心得体会开头2 我参加小学校长培训班提高学习,受益非浅,体会颇深。
下面就本次学习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 心得体会开头3 此次学生干部培训包括了各种培训,其涵盖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使我感受颇深,对我们全体同学来说是一次非比寻常的体验。
关于此次学生干部培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心得体会开头4 近段时间,通过学习廉洁自律这本书,使我充分认识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
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与命运。
对人民教师,我们不仅提倡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更注重强调教师的义务感和责任意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每位教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心得体会开头5 接支队通知,5月19日下午,我到省科技馆参观《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篇--大自然的警示与启示》大型专题科普展览。
这是我国目前第一个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科普展览。
它首次走进河南,是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我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求一份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后的体会心得,300到500字
质量管理对于我们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我觉得质量是全人类关心的事情,而且质量是贯穿整个企业运行的载体,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核心之所在,严格要求产品质量是每个企业的重中之重。
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
但是最近出现的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已经表明我国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
特别是最近出现的牛奶含三聚氰胺的事件,是对中国的整个乳制品行业的致命打击,同时让消费者对所谓的免检、名牌产品持怀疑的态度,对食品安全失去了信心。
短短的一周实习很就过去了,这次的实习收获不少,希望学校能多提供一些宝贵的实习机会给我们广大学生,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从客观条件来说,质量管理较好的实习模式是亲自到企业去看看生产、观摩企业是怎样具体的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真正的实践操作;从我们自身来说,调查的是北华大学的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本身不具备很强的代表性,同时调查的数量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