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抗战感言
“吕梁三捷”的抗日故事
1938年初,杨勇率六团随一一五力进至汾阳、孝义一带发动群众辟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9日寇为发起大举进攻,派一○八旅团长山口少将,率部进驻吕梁地区的离石,并在汾阳城内集中大批弹药、粮秣等物资,随时准备起运。
这就为杨勇率六八六团打阻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一天,杨勇带各营干部到汾离公路观察地形,发现最佳阻击部位薛公岭的对面一个山包上正好设有敌碉堡。
这个敌碉堡,提前拔掉会打草惊蛇,战斗打响后再拔,伤亡太大。
怎么办呢
杨勇发扬军事民主,集中大家智慧后,作出了打碉堡和打阻击同步进行的决定。
他把打碉堡的任务交给迫击炮连连长吴嘉德。
没过几天,杨勇接到情报,敌人车队要出动,便提前设伏。
9月14日拂晓,杨勇率领第六八六团进抵汾离公路中段吴城镇东南薛公岭地区。
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杨勇首先命令迫击炮轰击日军设在山岭掩护过往车辆的碉堡,3发炮弹全部命中,碉堡飞上了天。
随后战士们发起冲锋,激战一小时,击毁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20余辆,200多敌人除了3人投降外,全部被歼。
第二天,日军大部队出动,扑了空,只拉走了5车尸体。
前线日军得不到弹药、给养,只好杀马充饥。
过了几天,日军又冒险开始运输。
100多名敌兵分乘几辆汽车,仅送一车粮食进行试探,杨勇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决定先给敌人一点甜头,将这一车粮食送了“人情”。
第二天,敌人果然胆子大起来,又出动200多名敌兵押送18车物资前来,走到油房坪一带时遭到六八六团和补充团的伏击,全部被歼。
吃了两次亏的日军,成了惊弓之鸟,时时处在戒备之中,在公路重点地段遣重兵设置了据点。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杨勇改变了战术,决定冒一下险,将设伏点放在薛公岭东南汾阳县王家池附近公路两侧,在敌人鼻子底下潜伏起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准备再打一个伏击战。
20日9时许,日军步骑兵800余人进入伏击区,杨勇指挥部队突然开火,旋即发起冲击,以一部兵力拦头、击尾,以主要兵力从中间分割,会同六八五团激战一小时,将日军大部歼灭。
日军指挥官山口少将也未能逃脱,陈尸公路的命运。
日军万万没想到在眼皮底下的王家池却遇见了八路军神兵。
三次伏击战,共歼日军12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汾阳城门紧闭,接连几天,敌人焚烧尸体,召开“慰悼”大会。
而杨勇则在吕梁山区召开了祝捷大会。
在锣鼓声中,日军驻汾阳联队司令官送来了一份“慰悼”会上由全体军官通过的挑战书,大意是:“前与贵军交战,遗憾万千……惟敝军不愿山地作战,愿约贵军到兑九峪平原一带决一雌雄……”杨勇看后笑着对周围的人说:打仗嘛,就是要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休想用激将法诱骗我们。
我们打的是机动灵活的山地游击战,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走,不同你拼消耗,真是一封愚蠢的挑战书。
大家听了都哈哈笑了起来。
“吕梁三捷”作为我军抗战时期的成功战例,被广泛流传。
抗战怎么去吕梁
通常称为晋绥抗日根据地,也称晋西抗日根据地,或者吕梁抗日根据地。
它的西边是陕甘宁边区,东边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吕梁英雄传读后感800字到1000字。
吕梁英雄传读后感《吕梁英雄传》是一本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日的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
让我看了受益匪浅。
在吕梁山中有一个普通的村落——康家寨,那里住着几百户人家,是个好地方,还与东南桃花庄、东北望春崖恰好成为了一个三角形。
可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闹的康家寨人心惶惶,日夜不安。
后来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抢掠中,村民们渐渐明白应该保卫自己的村庄,绝不能让日寇侵略了自己的家园,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民兵力量同敌人顽强的斗争。
成立了以雷石柱、康明理、孟二楞、刘石头、张有义、李有红、武二娃等人为骨干的民兵队伍。
康家寨老财主康锡雪为了夺回自己在减租减息斗争中失去的钱粮,重塑自己在村里的威势,不惜勾结日本鬼子,充当汉奸。
民兵们不仅打鬼子,还同村里的土豪劣绅、汉奸走狗作斗争。
他们拿起大刀、火枪进行战斗,还制造了“石雷”、手榴弹等各种自制武器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的“三光政策”、“蚕食政策”、“怀柔政策”,挫败了日寇的一次次进攻。
在艰难的战争下,最终赶走了日寇,揪出了汉奸,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吕梁英雄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轮廓,三万多吕梁英雄儿女血染沙场。
谱写了一曲中国农民英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史诗。
同时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力量,颂扬了吕梁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弯腰、在强敌面前不低头的民族精神。
我们要向吕梁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