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二十载感言
离乡感言
送女儿去上学时的感概句子我送女儿去读书想写一句感慨的句子:一直习惯女儿在身边,送去学校真有点舍不得。
都说养孩子就是分离,现在已经懂得这句话了。
《七里香》感悟(200字)
读书笔记之《七里香》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了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做满园的郁香 ——席慕蓉《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我们都正值少年,想来心中也都怀着追梦请结吧,我们大概也如溪水渴望海洋一般渴望融入社会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也还只是一个多梦的少女,对未来心中更多的是企盼哪里有多少惆怅呢
诗中少年追梦轻别离,可是待到多年过后心中却溢满了离乡断肠的感伤,为何会如此呢
年少的我未曾有过这般经历,自然在这方面的感悟就不深了。
但是在我心中那一缕缕惆怅的情思却是熟悉的。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的挥手道别”。
的确,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乡情是那样的质朴而又美好,并非我们不懂得珍惜我想更多的是受追梦情绪的牵引吧。
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年轻时我们有太多的激情,我们需要的是热烈,是如风一般的好日子
而此时的家乡显得过于平静,她无法包容一颗炽热的心。
此时她的柔情亦不被少年所懂得,大概那般时候也只有悠悠而逝的岁月才是她的知音吧。
有了坚定的信念,有了难抑的激情,便有了“颠狂少年轻离别,辜负春时节。
”家乡的树再怎么浓绿,花再怎样洁白,也总挽留不住一颗年轻的不安份的心。
若干年后,韵华难留,热血沸腾的少年以成为稳重笃定的中年,蓦然回首或许如诗中所言一般心生“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之感。
可是在我心中此时的少年可能会发出悠悠岁月摧人老的感叹,但他却不曾后悔。
我想当年轻别的不只是家乡,大概也有与心中那个人别离吧。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不知为何,当我读到“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时脑海里便浮现出晏殊的这首小词来。
年少时,轻易别离意中人不知离别的痛楚,待到老来情感内敛变得更为执著深沉了。
少年郎纵然多情,心中却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自然不易被情思所累。
绿树白花下,尹人纵有万般风情却难留少年。
于是便有了这样那样的美丽错误,也有了凄凉而又唯美的多情画面。
“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这般怨语我却是不十分赞同,少年郎确却轻远别,却并非薄情。
只是年少的我们有太多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企盼罢了。
中国有句古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我想英雄真正难过的应该是情关吧。
情锁难开,情思难断,不都是一个“情”字作怪么
少年的我们为寻梦轻别离,纵多情却不易断肠,只因心中终是难以割舍那彼岸的碧水蓝天啊
若干看后,我或许也会在心中默默的笑话年少的轻狂,可是若能在看一看这篇文章心中亦不会为年少的轻别而悔了吧。
只是那般时候,失散多年的故园会不会依旧郁香满园呢
七里香的陶醉 “啊
好香……”我随着香味走出门外,原来是邻居家的花开了,这花我根本叫不出名字。
只是一阵清香飘逸在大楼的每个角落,我突然想起“七里香”这个名字很适合它,于是我就把它叫做“七里香”。
我陶醉了许久,转身进门。
一阵恶臭扑鼻而来。
这阵可恶的臭气完全掩盖了“七里香”。
我往厕所里一探,原来是妈妈在洗马桶。
和平
战争
不正是如此吗
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令我们陶醉在和平的气息中。
而战争的硝烟也随时会可能发生,会掩盖了这场和平,那和炮火的恶气真的会使人难以呼吸。
和平
世界上有多少人希望“七里香”能永远陶醉我们,又有多少人希望战争永远都别来。
有人说“有人,就有战争。
”是啊,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和平却由人掌控,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不嫉妒,不以大欺小,不记仇。
那么,战争将会减少,和平美好的日子将会长存。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和平,但是身为中国人,一定要不忘国耻,不忘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
我们不记仇,我们从历史的战争中吸取经验,不再让历史重演,不再让臭恶的硝烟在我国的土地上弥漫。
七里香,香七里。
大家都为和平感到快乐,对战争感到反对。
和平啊,希望你永远存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让我们放宽自己的心,不要欺负别人,更不要被别人侮辱。
啊
“七里香”又回来了,仍然是令人陶醉……
好朋友的离别赠言
【第1句】: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时间可以淡忘过去,却忘不了永远的朋友。
【第2句】:所谓好朋友就像我们一样,可以畅谈心中的感觉,彼此关心,彼此照顾,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争得面红赤,却不会放在心上。
【第3句】:在我们相聚的日子里,有着最珍惜的情谊,在我们年轻的岁月中,有着最真挚的相知,这份缘值得我们珍惜。
【第4句】:朋友,让我轻轻的说声你好,虽然人生难免有聚有散,但你却是我心中,最珍惜最难忘的朋友。
【第5句】:在成长的岁月中,曾经陪你笑陪你愁的朋友,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愿彼此都能珍惜这份友谊,做个永远的朋友。
【第7句】: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真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像幽香的小花,开在深谷。
【第8句】:在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抽个时间,让自己轻松一睛,永远保持一颗年轻快乐的心。
【第9句】:吵架也好,斗嘴也好,开心也好,出气也好,你永远是我心中最好的死党。
【第10句】:陈酒最好喝,老友最知心,朋友认识越久越值得珍惜,只因共同拥有太多太多的回忆。
【第11句】:风是透明的,雨是滴答的,云是流动的,歌是自由的,爱是用心的,恋是疯狂的,天是永恒的,你是难忘的
春节过后,又是一年打工时,背井离乡,多少心酸与无奈
你好,请不要心酸,也不要无奈。
因为生活总有悲,也会有喜。
多发掘生活的美好,不要只看到生活不好的一方面,你会会的快乐很多的。
不管是打工,还是读书,还是做生意,都要奋斗,都要加油,梦想靠自己实现。
背井离乡的心酸,春节过后,有多少家庭要面对这样
又到槐花飘香时
昨晚睡前,在心里提醒自己:快到母亲节了,记着给妈妈打个问候电话,再叮嘱妹妹陪妈妈逛街、吃饭。
这一提醒的直接结果是:失眠了。
一晚上,迷迷糊糊中都在回想妈妈和与她有关的一切。
窗外鸟声啁啾,晨曦初露,睡神依然渺茫无踪,索性起床。
多日没看几个朋友的博客了,他们近来怎样呢
平素里各人忙各人的,打电话又怕时机不当扰乱对方生活秩序,好在网络让天涯若比邻,博客宛如纸上家园,朋友之间相互探望、交流倒也方便了许多。
打开师姐的博客,看到一幅槐花图片和一段与槐花有关的记忆:“对槐花别有情愫,是因为母亲。
母亲就是在五月的今天走的。
送别母亲的时候,正有槐花盛开,繁芜的花串层层相叠,悬于枝间,洁白成漫天的哀伤。
有风暗起,花香阵阵袭人,仿佛是母亲不忍离去的留恋。
送走了母亲,我从此成了没娘的孩子,故乡更加遥远,槐香却从此萦绕于记忆。
”感动唏嘘。
宇宙浩渺。
自然中的一景一物,生活中的一地一隅、一人一事,当它们与个体生命交会时,呈现在彼此心版上的景观和感受有时大相径庭,所谓各花入各眼。
原本无异的花花草草、寻常景物和场所便有了别样滋味。
时光飞逝,在记忆深处划下重痕的景物与场所,再邂逅时,曾经的人事与感受便春潮般地涌过来。
和师姐一样,我的记忆里也摇曳着槐花的影子,不一样的是它所链接的是生活和沉淀在记忆里的情愫。
北方人喜欢吃蒸菜,榆钱儿、苜蓿、莴笋叶子等,淋上素油,加点调料,和面粉拌在一起,上锅蒸好后浇上蒜泥、辣油和香醋调制的汁儿,就是一种很好的吃食。
韭菜、萝卜、芹菜……在故乡,似乎各种菜都可以这么做。
记忆中,读初中时似乎还在一个同学家吃过泡桐花蒸菜。
春天,百花绽放,就地取材,就成了盘中餐。
北方干旱,适合槐花生长。
时序进入五月,田边村头的槐花探出了头,还未绽放就已花气袭人,香动四野。
现在想来,在各种蒸菜中我偏爱槐花,或许是因为它比其他花甜香,满足了幼年的我对与花香有关的浪漫和爱情的空想。
我曾经和小伙伴用针线把捋下来的槐花花苞穿成项链和花环套在颈项上,戴在头上。
我不属猴,小时候却擅长爬树。
大一那年,灞桥的桃花开了,菁的父母邀我们宿舍同学去赏花。
几十亩的桃花恣意怒放,映红了半边天,蔚为壮观。
桃花妖娆的姿态诱惑了八个花季女生,清空了初入中文系的文艺青年刚培养起来的矜持和做作,我旧习复发,噌噌噌几下子爬上树,想与桃花融为一体,还一点儿也不淑女地大喊菁的爸爸为我拍照。
日后翻开那天的照片,我的表情是八姐妹中最没涵养的。
自忖:平时至于那么束缚和压抑吗
犯得着得了大自然的解放令便跟绽放的花儿比疯狂
那次成为我爬树史的绝唱。
记得槐花初放时,邻居们聚在一起,分工协作。
树上的人折下槐枝,树下的人把它搬到一边。
相比之下,捋槐花最慢,需要人手多。
人尽其才,通常我的岗位在树上。
花树繁盛,不消几下子就满兜满怀了。
我却并不急着下来,待在树上远眺了望。
树下捋槐花的人也不赶着手中的活儿,一副消停、闲适的样子,与其说边干活边聊天,不如说聊天时捎带着干活。
在树上,远看,俯视,处处安然祥和。
那是我亲历的田园生活,后来生活场景转化,儿时生活发酵成记忆。
去乡二十余载,竟再也没见过昔日场景,更不要说重历当年。
槐花醉人的香气一直埋伏在心里绵延到现在,历久弥醇。
年年五月,思念如故。
去年春三月出差去西安,老同学约吃饭时问我有什么要求,我回复:地道的陕西小吃。
又借机回了一趟故乡,大妹妹亲自上阵,做了苜蓿菜卷儿;小妹妹的婆婆蒸了榆钱儿、茵陈。
在南京,即便倾尽千金也不能买来那些不能移植的吃食。
尽管几乎每年都返乡,可不是暑假就是寒假,囿于季节,有些原料不在期上。
回想起来,这是离乡后第一次在春天回家。
正当其时,足够的乡土味道纾解了压在心底多年的渴望。
遗憾的是,还不到槐花吐苞的季节。
或许是去年春天回家时我面对阙如多年吃食时的称意和迷醉激发了妈妈的心绪,有一天,我收到了妈妈寄来的包裹。
打开一看,哇,是槐花
满屋子里顿时充溢着花香,浸染了母爱的家也立刻温润了许多。
晒干后的槐花色泽、味道都没法和现采的比,但却可以聊解心念。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里记载:晋人张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念故乡吴中的莼菜羹、鲈鱼脍,于是感慨: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继而起驾归乡。
鲈鱼之思就成了赋归之典。
后来,张季鹰效力的齐王政权垮台,他因而躲过一劫。
有人叹服他未卜先知的明智。
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里,金兵进犯,流落江南的抗战派辛弃疾却否定了张季鹰的选择——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无需像张季鹰那样,等到官场危机四伏了才念起故乡莼菜鲈鱼。
因为张季鹰的鲈鱼和陶渊明的田园都只是个象征,比照着他们追逐过、得志过、挣扎过、恐惧过最终弃绝了的官场。
而对于我,童年那些美丽的生命场景已经交融在生命里,我在哪里,它们在哪里。
因为我实实在在聆听过槐叶儿颤动的声音,细嗅过槐花儿流溢的香气,品尝过各种蒸菜的美味,承受并继续感动着以无数佳肴喂养我的妈妈所给予的情怀,那不能复制的味道和蜜爱,在故乡,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