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孝道感言

03-08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道德讲堂,求写给父母的话,3-4句,关于“孝”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在成长,父母却在老去作为子女,要将孝道融入自己的生活对待父母不能将孝作为任务如孝经所云:“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嘿嘿,先想到这么多,如果还有疑问可以追问

翟教授国学讲堂-“孝道篇” 大家的观后感是什么啊

翟教授专题讲座观后感近日观看翟鸿桑国学应用大师的讲座,他站在“天人合一”的境界引导人们。

锻炼企业领导人的个人价值,自我提升以及管理实践,体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真实感受。

在惟妙惟肖的演讲中让人感悟着天道,地道,人道,商道和王道。

第一讲修养篇所阐述的是指口乃心之门户,即指一个人嘴里说的必定是他心里所想,否则则是口是心非。

相随心生,即指一个人的面相大多与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互相影响。

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很善良目光明亮而清澈,而有些人看起来很阴暗,很圆滑的样子。

翟教授传递给我们有些东西是可以替代的,唯有人的格局,人的胸怀和人的境界是不可替代的。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哪怕每天仅仅改变百分之一。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笑,就像阳光,不仅给别人更会给自己带来灿烂的心情。

哈弗大学的一则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人的第一印象中,55% 来自肢体语言,37%来自声音,8%来自说的内容。

据说韩国,日本还专门开设了培训微笑的机构,可见良好的人际沟通笑容是多么的重要。

人际沟通中最大的禁忌就是一脸死相,默默的在心里念道:永远不要做情绪和气氛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个扫兴的人。

第二讲心态篇,心态即是心理状态。

领导人具备的心态,喜悦心,其中包括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正确的志向),正语(正确的语言),正精进(具足勇气,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念头)。

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这就像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

好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

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这一念即是心态。

心态决定很多方面。

事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

难道不是吗

第三篇孝道篇角色就是人格。

孝顺的孝字,加个文化的文,这个字就念教,不孝不教,比尔盖茨说“人世间最不能等得莫过于孝敬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用心做事,用情做人。

翟教授其实再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无论现在的我们怎样,将来的我们如何,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角色就是人格。

第四篇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第一,友直。

直,指的是正直。

第二,友谅。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

”信,就是诚实。

第三,友多闻,这种朋友见多见闻广博,就是知识面渊博。

拥有这样的朋友将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当然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人无完人,多发现身边人发光的一面。

而别人身上的不足或许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多一份包容将会多一个朋友,多一个朋友将会多一条路。

第五篇管理篇,得其时,当其位。

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

领导者的价值体验在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人。

一个好的领导人具备1,生命取向要高;2生命体验要深;3生命能量要强。

除此之外,首先要明白沟通没有错与对,只是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要有同理心去认可别人,认同别人的同时更容易看清自己。

一个企业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还要培养精神财富,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的核心文化。

一个好的领导者会拥有赞美心,因为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

同时赞美会让对方把正确的事情坚持的做下去。

自我沟通,自我审视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很多时候,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总是责怪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而从自身寻找原因了吗?

最后化小爱为大爱,具备利他心。

利他心能够把自己放在他人的地位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知天道,明人道,再开启商道。

翟教授的精彩演讲使人受益匪浅,让我们获得了新的定位,新的思考。

见义勇为道德讲堂 观后感 资料或范文

德讲观后感 在中午为我们播放了《道德讲堂》,他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让我明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好人,这些好人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许许多多的好人,许许多多的好事,一个个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令我感动不已。

常州市民周莉芳是一位母亲,她有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

但当父亲病危,她却毫不犹豫将自己的肾脏捐给了父亲,从而保住了父亲的生命。

“您已经有了家庭,做了妈妈是什么让你将自己的肾脏捐给病危的父亲

”面对观众的提问,她微笑着说:“我只有一个爸爸,我不能丢下他不管。

”她还告诉观众,她的妹妹说,如果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什么影响,她会将自己的肾脏捐给她

这时,周莉芳的父亲走上了舞台,说:“为了这件事,莉芳劝了我很多次。

可是哪个当爹的愿意让女儿冒险

后来她发动了所有亲友全来劝我。

现在我身体里跳动着的是女儿的心脏,是女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看到这,我顿时百感交集,从那跳动着的肾脏中,从那朴实平常的话语中,从那感天动地的事例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可贵、坚韧、伟大,也看到亲人们之间的博大无私、情深似海、骨肉相连的亲情,更看到了“孝”,孝敬父母是中国的古训,也是所有人所必须做到的,它是中国古训中最重要的一点。

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这贯穿了岁月的磨练和考验的孝道。

一位位好人,一件件好事,让我知道也明白了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爱,是我们忽视了它。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只有学会感恩、发现爱,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好评谢谢

道德讲堂有什么主题

仁义礼智信。

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上下级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和谐婆媳关系,和谐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正确的义利观日常生活礼的要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诚信孝道服务意识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幸福观生死观

感恩励志讲座心得体会100字

饮水思源心存感恩“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恩图报”一直是中族千年传承的道德准则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人类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续。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中国人而言,感恩是中华民族传承多年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倍加珍惜生命,善待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关心世界、关爱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享受人生。

感恩让生活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爱的味道。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

我是农村人,来自迪庆州维西县的一个偏远的、高山上的小山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亲是种庄稼的农民。

2003年我走上领导岗位,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我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又从一名一般干部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亲友的帮助,时代的造就,但更离不开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

因此,我心存“感恩”。

我感恩生育我的人,感恩抚养我的人,感恩教育我的人,感恩关怀我的人,感恩帮助我的人,感恩钟爱我的人。

我感恩父母。

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

此恩大于天地,此情深似江海。

父母给了我生命,抚育我长大成人,我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千倍叮嘱,万倍辛苦的抚养下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渐渐长大成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的爱。

生育我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一天天将我养大,养育我的父亲用宽厚的肩膀将我高高地托起,让我看见外面的世界,父爱如山,母爱似海。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我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无私的爱。

因此,我首先要感恩父母。

对父母的养育,我心存无尽的感恩与报答之情。

父母之恩,重于泰山。

养育之恩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完。

百事孝为先。

作为儿女,看着父母那爬满岁月的额头,看着那饱尝雨露风霜的脊背,看着那饱经艰难困苦的丝丝白发,一方面要恪守孝道,善待父母。

不管荣辱富贵,想想他们穿的什么、吃的什么、住的什么、用的什么,不忘常回家看看,多为父母尽点孝道,给父母多一声问候,多一些眷顾,多一份关爱,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群众作出表率,为社会树立美德;另一方面要洁身自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承担起报效祖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责任。

努力为父母增光,让父母放心,使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

我感恩老师。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粉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当我跨入学校那天起,老师便教我知识,教我做人,教我做事。

他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别人。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老师的教导如一盏明灯,照耀着我走向光明;老师的指引如一艘航船,载着我驶向成功的彼岸;老师的鼓励如一把钥匙,带领着我打开辉煌的大门。

我要为老师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要感恩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感恩他们对我心智的启迪和生命成长的关怀,感恩他们的辛勤教育,感恩他们的谆谆教诲,感恩他们的无私奉献。

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目的小学

)做好分层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年级、不同学段的德育具体要求和常规,按梯次递进结构形成规范化和序列化的德育内容及实施要求。

小学阶段教育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融入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

加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以及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德育、语文、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积极开展学校课程的教学研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科育德实效。

  (三)融入社会实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引导广大学生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保证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段至少参加1次学工学农体验式劳动。

组织学生前往社会实践基地或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集动手、劳动、军训、协作、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实践基地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劳动习惯、合作精神和生活技能,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中   (一)开展“学习身边好人·争做道德模范”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先进人物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学生学习领会他们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背后的精神内涵,感悟人生和生活的真谛,增强对祖国和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运用班级道德讲堂,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交流感想、自我宣讲为主要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

广泛开展孝敬教育,弘扬中华孝道,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形成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书写自己或身边发生的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故事,表达尊敬长辈、帮助老人的切身感受。

传播经典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治家传统,在家风中传承民族信仰,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

  (三)开展各类读书活动。

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能力,形成人人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举办寒暑假读书活动,精心设计寒暑假读书活动方案,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读书活动。

倡导广大中小学生阅读传统经典和文化,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开展重要事件和纪念日教育活动。

以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

利用劳动节、抗战纪念日、国庆节、“九一八”国耻日和南京大屠杀等纪念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通过考试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通过组织学生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孝道 观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

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

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

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

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央视纪录片《家风》观后感500字

最近,纪录片《家风》上下集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

这部纪录片夹叙夹议,巧妙地将名物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

观众若悉心品味《家风》的文化内涵,逐步感受从“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反求诸己,躬身践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讲求修身之道,是活泼泼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 ,而不是虚无缥缈、莫可名状的谈玄说妙。

《家风》上集以“孕育”作为题目,向观众讲述《曾国藩家书》中的平实道理,采用类似山水画中的“平远”透视法,突出儒家圣贤终身坚持不懈的“自得”工夫。

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务求平实,切忌好高骛远。

无论富足安康,还是颠沛流离,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

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 《孟子·离娄下》 )诚如片中陈述的那样,曾国藩教育子侄家人,从不诱以功名利禄,而是告诫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砺意志,学以明理,报效国家。

传统社会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曾国藩在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里洞察到“万物并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机,在乡野村夫的生产活动中体会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深刻涵义。

从孔子“多能鄙事”到汉儒躬耕自养,从吴与弼“手自簸谷”到颜元“甘艰苦劳动” ,再到曾国藩写信敦促家人种蔬养鱼养猪,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诚信经营,铸就高尚情操。

宋明以来, “尊德性”与百姓日用紧密结合,产生了能够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民间儒学。

民间儒者一方面能够信守儒学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密切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不失时机地阐发儒家的道义进而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

民间儒学构成了增进民族心理认同和公共生活规则的基础。

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

良知当下呈现,自利利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时至今日,许多普通人依然记得“君子以成德为行” 、“圣人可学可至” 、 “人无信不立”等古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圣贤品格。

《家风》下集中讲述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方家药铺九龄堂”的职业操守,扶危济困,施药救人,诚信经营,惠及邻里。

方联海是方家药铺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担荷着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的家业。

纵览古今,无论是大宅门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还是川黔交界的禁售发水米的碑文,无不展示诚信经营的恒久魅力。

忠孝传家久。

《家风》下集以“传承”作为题目,通过采访社会贤达、收集名人轶事、探求社会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片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京剧谭门第七代人物谭正岩的讲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为先”作为训诫后人的格言警句,培养儿孙的规矩意识,从生活细节入手,做一个有“家德”的人。

长辈抚养晚辈,晚辈回报长辈。

人伦情怀萦绕其间,无法割舍。

孝道,不仅要求奉养长辈,而且强调尊敬长辈。

从个体的心灵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体的反省与自觉,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撑,而不能将孝行流于形式,即所谓“忠者,其孝之本与

” ( 《大戴礼记·曾子本孝》 )古人将这里的“忠”解释为“敬” 。

敬是孝的根本。

真正的孝应当是孝敬。

片中,谭孝曾带领谭正岩等人去看望谭元寿,接受家族传统的熏陶—— “孝和义,于家表现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于国那就是报效祖国,国比天大” 。

两千多年来,士人君子“移孝为忠” ,使得家庭家族这个“小家”与国家兴亡这个“大家”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开明的统治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将家庭伦理延伸到国家治理技艺,早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共识。

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应当继承其中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文化综合创新。

廉洁奉公,警示后人。

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维系家庭伦理。

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中, “熟人社会”势必要求广大成员廉洁奉公,更好地维护家族和国家的利益。

毋庸讳言,古人遵循“学而优则仕”的教诲,认为跻身仕途可以光耀门楣。

然而古人更看到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张“临财毋苟得” ,反对唯利是图;主张“以义制利” ,反对见利忘义;“以财发身” ,反对为富不仁,贿赂营私。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士人君子信奉“富润屋,德润身”的准则,当面对个体之利与个体之义发生冲突时,理应成全后者。

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论语·述而》 )清末名臣曾国藩为教育后代,将其在双峰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 ,教导子女“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

传承家风,挺立道德主体,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天下利。

片中列举了吴越王钱镠的后人如何在《钱氏家训》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仅在宋朝就出现了三百五十名进士,近代以来在五十多个国家有将近两百位院士。

家训犹如祖宅珍宝,亘古弥珍。

在传统社会中,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传承延续的美好风尚。

它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

在探寻中国历史和社会治理的演进轨迹时,我们不难发现,家风的孕育和传承,不仅可以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切实保障,更能促成一个家庭、家族甚至地区的持续繁荣。

家风不同于宗教诫命和国家法律。

它不必借助强力手段,就能达到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们更应正视理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时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证。

“家风”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云: “上所化曰风,下所习为俗” 。

“风俗”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引领时尚,开启风气。

曾国藩有言: “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这也正是《家风》这部纪录片引发强烈反响的根源所在。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