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绿领巾的感言
上海的小学生为什么带绿领巾
想杀人
红领巾 绿领巾
真想不明为什么要弄个绿领国旗是用战士的鲜血染红的,员佩戴的领巾又是国旗的一角,应该是红色的。
让他们带绿领巾,就是侮辱了国旗,侮辱了中国
据说最早来自上海。
一年级的学生全部实行戴绿领巾,到了二年级,一部分达到条件的学生就可以加入真正意义的,开始戴红领巾;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达到加入的年龄,但由于学习、等方面还达不到要求,仍然戴绿领巾,到了三年级全部加入。
少工部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紧急追查绿领巾、粉领巾等“变色红领巾”。
少工部相关人士激动地问道:“队章上写得很清楚,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怎么能改变颜色
学校的这种行为严重地违反了相关章程。
共青团中央将要求地方少先队组织彻查此事,同时将在全国清查‘变色红领巾’问题,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他同时表示,这种给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的行为也是对学生的歧视,势必对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这位人士同时表示,现在一些学校要求已经入学却还没到入队年龄的小学生戴绿领巾、粉领巾,也不能够被允许。
居然还有人说绿领巾好......世风日下啊......
绿领巾与红领巾
你的问题好模糊啊,绿领巾是一二年级带,是共产儿童团员的标志(也可以称为小红星儿童团),红领巾是三年级以后带,是少先队标志。
金缕衣这首诗歌的感想
金缕衣 杜秋娘(唐) 劝君莫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待无花空折枝。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诗词赏析 此题作者《全唐诗》为无名氏。
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 莫要错过青春年华。
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 露。
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
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 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杜秋娘为镇海节度使李锜妾,善唱〈金缕衣〉。
当以此而误题其名,实非其作 现代人皆以为 “劝君惜取少年时”为劝戒之意, 断章取义耳 由三四句可知 金缕衣者,实为狎妓之缠头(缠头:绫帛之类的礼物。
白居易琵琶行里有: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 诗意为:劝君莫惜区区金缕衣,求欢须趁少年时,以免到老欲爱而不能之憾 杜秋娘原是间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
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作为歌妓曾风靡了江南一带。
她十五岁时,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设法以重金买入府中充任歌舞姬。
一般的歌舞姬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却不甘埋没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给李锜听。
李锜此时已年过半百,却也雄心不减,当他听了杜秋娘唱的一曲“金缕衣”,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动起来。
在他看来,这小曲充满了挑逗,虽然他已不是“少年时”,但临近暮年,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华的尾巴,及时享受生命乐趣,这小女子简直太知他的心思了
顿时,李锜对杜秋娘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
李锜与杜秋娘成了一对忘年夫妻,但因两人都热情如火,所以春花秋月中,这对老夫少妻,度过了许多甜蜜醉人的时光。
这时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顺宗因病体不支,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
唐宪宗年轻气盛,一登基就决心扭转国内藩镇割踞的离散形势,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
身为节度使的李锜为之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叛乱很快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
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依据她的专长,让她仍旧充当歌舞姬。
有心的秋娘趁着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金缕衣”。
唐宪宗李纯这时倒正是青春“少年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
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而雅洁,气韵在众佳丽中独高一格,不禁为之心动;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不一般。
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作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的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别有风韵,令年轻的宪宗为之沉醉。
春暖花开时,他们双双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洁时,又对对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时,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灯下对奕直至夜半。
期间情深意挚,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
然而,比起纵情放荡的杨贵妃,杜秋娘又高一筹,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著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利,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的不满。
后来番邦犬戎侵犯大唐边境,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
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靠秋娘枕边风的吹拂,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但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
”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居了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宪宗对其他佳丽无以复顾。
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
”唐宪宗此时还不到三十岁,而宪宗则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李元膺有‘十忆诗’,历述佳人的行、坐、饮、歌、书、博、颦、笑、眠、妆之美态,今在秋妃身上—一可见,我还求什么
”李元膺的“十忆诗”是这样的: 其一: 瘦损腰肢出洞房,花枝拂地领巾长; 裙边遮定双鸳小,只有金莲步步香。
其二: 椅上藤花撩面平,绣裙斜罩茜罗轻; 踏青姊妹频来唤,鸳履弓弓不易行。
其三: 绿蚁频摧未厌多,帕罗香软衬金荷; 从教弄酒春衫涴,别有风流上眼波。
其四: 一串红牙碎玉敲,碧云无力驻凌霄; 也知唱到关情处,缓按余声眼色招。
其五: 纤玉参差象管轻,蜀笺小研碧窗明; 袖纱密掩嗔郎看,学写鸳鸯字未成。
其六: 小阁争筹画烛低,锦茵围坐玉相欹; 娇羞惯被郎君戏,袖掩春葱出注迟。
其七: 漫注横波无语处,轻拢小板欲歌时; 千愁万恨关心曲,却使眉尖学别离。
其八: 从来一笑值千金,无事夸多始见心; 乍问客前犹掩敛,不知已觉两窝深。
其九: 怩娇成惘日初长,暂卸轻裙玉簟凉; 漠漠帐烟笼玉枕,粉肌生汗白莲香。
其十: 宫样梳儿金缕犀,钗梁水玉刻蚊螭; 眉间几许伤心事,不管萧郎只画眉。
秋娘深得唐宪宗的专宠,从这里可见一斑。
幸而秋妃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虽然拴住了宪宗的心,但并没使他沉溺于享乐而忘却国事,相反的倒是潜移默化地帮着他治国安邦。
这种夫唱妇随,同心协力的日子,又岂是一般的“折花”之乐。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四十三岁,正值年盛体强之时。
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
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
此时,进宫十二年,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
后来,杜秋娘被派为穆宗之子李凑的保母,负责皇子的教养,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凑身上。
而唐穆宗李恒是个好色荒淫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
已做保母的杜秋娘则在一边冷眼旁观。
长庆四年,不满三十岁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呜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
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特别喜欢击毬的游戏和在深夜里捕猎狐狸,天天带着一班宦官伴臣东游西荡,花样百出,还不时地发一顿小皇帝脾气,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痛打一顿,根本谈不上操心国事。
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夜猎回宫后,又与宦官刘克明及击毬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
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还不过是十七岁。
紧接着,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宫,成为唐文宗。
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
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被宦官所弑,又一个个在宦官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
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凑养成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作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
眼看时机即将成熟,杜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势力,废掉文宗,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无奈宦官的耳目众多,虽然杜秋娘的计划十分隐密,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
好在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
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
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
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
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
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
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
”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
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
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
何以如此
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
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
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
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
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
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
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
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
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
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
“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
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
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
“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
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
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求大学生回小学重游后的感想,我需要这样的作文素材呐
正巧几年前回过小学,梧桐树下的校门还在,但两边的店铺和马路早已变化得认不出来了。
校门口看得更严了,据说是出过事故的原因;好不容易进了校门,最大的感受就是小,以往觉得很长的路现在几步就迈到了,课桌、板凳都更新了,老师也是不同的脸,孩子们有了绿领巾(以前我们只有红领巾的);活动的场地更少了,课间小朋友们还是一样地奔跑散发着年轻的气息。
求5条新闻+评论 评论200字及以上
媒:一旦政治命令下达,朝鲜或在两周之内开始进行核试验
【东京消息】据日本读卖新闻12月28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朝鲜问题研究小组对卫星照片加以分析后公布结果称,位于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丰溪里的地下核试验场正在进行核试验准备工作。
一旦政治命令下达,在两周之内可能开始进行核试验。
该研究小组把今年3月到12月13日期间用卫星拍摄的7幅照片进行比较,发现始建于2009年的核试验用坑道受大雨和台风重创后严重损害,不过据分析称,到11月中旬修复工作已经完成。
此外,地下坑道入口11月中旬之后出现漏水现象,排水系统可能存在问题。
如果坑道内积水加深的话,不排除会对核试验器材造成损害。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 该研究小组把今年3月到12月13日期间用卫星拍摄的7幅照片进行比较,发现始建于2009年的核试验用坑道受大雨和台风重创后严重损害,不过据分析称,到11月中旬修复工作已经完成。
我们知道,朝鲜进行卫星发射是在12月12日(12月中旬),而如果“上述分析结论”正确的话,那么,也就是说朝鲜在12月中旬“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坚持发射卫星之前,该基地其实已经具备“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基本条件”、至少是“可以摆出核试姿态”的条件。
●中东局势(特别是叙利亚局势)正在“异常复杂地演化着” 而基于我们的观察,毫无疑问,在朝鲜“于12月中旬坚决发射卫星(其实就是进行远程弹道导弹实验)”并“为新一轮的核试验做好相关准备”的背后,是中东局势(特别是叙利亚局势)正在“异常复杂地演化着”。
而对“这种演化”的“异常复杂性”,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描述: ●再谈绝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叙利亚”是个“国际社会”可以用之去实质性消耗“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的“战略消耗点” 第一,在“形势已经发展至今”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有那么一点儿战略层面的综合判断力的话,就绝不会想当然地“继续”认为“叙利亚”是个“国际社会”可以用之去实质性消耗“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之战略资源的“战略消耗点”。
第二,半年以来、“方方面面”围绕叙利亚这个“国际社会”的“大多数”之中东共同利益的“止损点”所进行的长时间角力、特别是这种角力已经呈现出的铁的事实,应该已经足以证明一点,那就是: 在“相对公平、且非暴力”的“安南方案”事实上已被(阿盟,主要是逊尼派国家)所遗忘,且巴勒斯坦哈马斯强硬派在突然升级的巴以冲突中遭受重创、从而令“国际社会”面临着“埃及穆兄会或也妥协”的紧要关头,如果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特别是作为核心之一的、在“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或“叙利亚阿萨德势力”身上有更多显性利益的、从而基于其核心利益“在叙利亚问题应该做得更加坚决”的俄罗斯、再不果断出手打破“叙利亚之乱”这一日益被“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用来进行“战略腾挪”、并“极大消耗国际社会”之“战略资源”的“战略消耗点”、从而继续无视所谓“时间陷阱”的客观存在与巨大危险的话,那么,妥协之后的埃及穆兄会政府,或将令“以逊尼派为主的阿盟”空前一致地加入对叙利亚、特别是伊朗的制裁阵营、继而令“西方资本”有机会随时注入“文明的战争(伊斯兰宗派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用于中东局势;或基督教与非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主要用于整合西方利益内部矛盾、并激化南北矛盾)”这一巨大变量,伺机促使“金融防火墙”距离“成型”更加前进一步、而且是跳跃性的一步。
搜索网上关于“绿领巾”的信息发现,在近十年以来,南京、宁波、甘肃、西安、大连、北京、上海、宿迁、沈阳、新疆、天津、江西、重庆、合肥的小学中均出现过低年级学生戴“绿领巾”的新闻。
而这一话题从2003年引起关注,至今已有8年。
对于“绿领巾”的讨论和争议也不绝于耳。
“绿领巾”曾被赋予三种标示:少先队员预备期;儿童文明志愿者;差生。
在2004年11月,甘肃的“绿领巾”事件引发争论,最终以团中央全国范围彻查绿领巾为结尾。
近期的“绿领巾”事件,虽然时隔7年之久,却几乎是2004年的“绿领巾”事件的翻版,起因经过结果基本相同。
不过信息的传播速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加上公众的时事参与度增强,因此,此次“绿领巾”事件较之前出现了更多的讨论和争议。
公众通过媒体评论、微博、论坛等途径积极参与到事件的传播中来。
近日,看了《文翠》报上两则小新闻,感触很深。
一则新闻是:某城市的大路上,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突然摔倒在地,当时有六个路人看到,但谁也不敢上前,半小时后急救车来了,医生发现此老人刚刚死亡。
另一则新闻是:一位亿万富翁花了六千万左右的资金,在村中修建了五十多栋小洋楼,让全村人都免费住起了现代化的洋房,且给每户每月分配千元左右的生活费。
从第一则新闻中,我看到了人世间冷如冰霜的“冷漠”。
是什么让我们面对昏迷不醒的老人无动于衷
是什么让路人害怕得不敢上前
我们不得而知。
于是我思索,也许老人的急救药就在口袋里,只需我们走上前拎开瓶盖,倒出几粒药丸,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不会在我们眼前长眠不醒;也许只要好心的人及时把她送到医院急救,那位老人就不会在我们的眼皮下走向天堂的路。
也许,这位老人只需喝一口水,她就能顺过那口气来。
遗憾的是,也许不成立。
如果我在当场,我会不会走上前呢
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尽我所能去帮助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八年前我曾经在人烟无迹的公路上出了车祸,血流不止,昏迷不醒,是路人把我及时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如果迟半小时的话,或许我的血会流干,我庆幸我遇到了好心的路人,说句子不夸张的话,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好心的路人给的,于情于理,我没有理由拒绝向好心人学习。
另一个让我走上前的理由是:我父母都是七十开外的老年人了,有时饭后或是晴天也会单独去外面散散步,访访客,尽管他们现在的身体都很健康,但谁都不敢说会出个万一的状况,如果我父母在大路上突然昏倒的话,我希望他们能遇到好心人的好心帮助,当然,我希望父母天天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我想,天下所有的孝顺儿女都有如此美好的希求吧,但谁又能保证我们的父母不出一点万一的情形呢
在第二则新闻中,我找到了久违的“良心”。
不管这位亿万富翁的钱财是如何来的,他能做到大方出资近亿回馈社会,这种善举是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欠缺的。
如果所有的富人都能象此亿万富翁一样,我想我们的社会离共产主义真的不远了。
很可惜的是,我们村离这位善行的亿万富翁的村庄太远了。